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倘若他不死,李渊就没资格称帝,百姓给他修庙纪念,名字人人熟知

倘若他不死,李渊就没资格称帝,百姓给他修庙纪念,名字人人熟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781 更新时间:2024/4/1 6:06:16

隋朝二世而亡,命运和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何其相似,第一代帝王打下的天下,全都在第二代的手里毁于一旦,江山改姓!

隋朝末年也和秦朝末年一样天下动荡,与秦汉之际楚汉之争时极为相似的情况再度出现了,当时人心归附、多方看好的窦建德饮恨而死,反而是李家父子成了最后的赢家。

起于草莽,振臂一呼

窦建德原先是河北地区一个农民,为人仗义豪爽,对身边的乡邻非常厚道。

当他得知同乡一位年轻人没钱安葬父母时,就主动为他送去财物。身边的人都夸赞他,称他将来必有出息。

窦建德做了许多好事,当他父亲举行葬礼时,乡里有千人前来送葬,不可谓不是大规模。

大家纷纷带着礼而来,但是种地的人又有几个钱呢?窦建德坚持不肯收,大家也只好不再继续,心中对这个汉子的敬重又多了几分。

隋炀帝在国家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四处征伐,高句丽也是他的一个目标。

公元611年,朝廷委任窦建德为二百人长,前往战场。当时的隋朝已经是千疮百孔,窦建德抓住人们怨声载道的时机,振臂一呼,起兵造反。

乱世之中,农民英雄

他的推测没错,一个乱世即将开始。但是官府得知了他的行动,布置了官兵准备将这股势力剿灭在萌芽之中。窦建德深知自己还不是对手,于是带着几百个人一起跑了出去。

官府接下来的做法却为窦建德的心头更添一把火,他们残忍地杀害了他的亲人,从此结下了血海深仇,也使他更加坚定了这条反抗的道路。窦建德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成事,于是带领众人前往投奔了高士达,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立业之路。

窦建德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为部下树立榜样,在生活中也和部下同吃同住,十分俭朴。

他重信守诺,看重义气,有许多人慕名投奔。到公元616年时,他已经有了一万多人马。

这时候,郭询率领军队征讨高士达,高士达知道自己不能抵挡,于是把军队交给了窦建德。

窦建德打败了郭询,但高士达在杨义臣进攻平原县时骄傲轻敌,军队也四散奔逃。

树倒猢狲散,窦建德带着一百多人也跑到了饶阳县。他把四散奔逃的士兵重新召集起来,拉了一支自己的队伍。

这支队伍和其他起义军不同,他们抓到隋朝的官吏士绅后不仅不会杀他们,还会以礼相待,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隋朝的官员也愿意向他投降。

称王称帝,万民拥戴

公元617年的正月,窦建德在河间和乐寿交界处举行了典礼,自称为长乐王,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基业。

之后,隋朝曾经派遣军队讨伐他,但被他击败。之后,隋炀帝被杀,河间的郡守主动投降窦建德。他将乐寿改名金城宫,作为都城,之后又攻占了许多的郡县。

公元618年,窦建德在金城宫召集文武大臣,将年号改为五凤,政权定名为夏国。

他率领大军讨伐宇文化及,攻破聊城,活捉了宇文化及,并于大陆县将宇文化及和其两个儿子斩首。

史料记载,隋朝义成公主从突厥派人来迎接萧皇后,窦建德派出一千多人马护送,并传递宇文化及的首级向公主献礼。

窦建德在当时权势鼎盛,部下对他忠心耿耿,百姓也真心归附,他的军队从原先的几百年发展到了如今的十万人。

窦建德在治理自己的统治区域时,深知百姓的疾苦。他严格管束自己的军队,不允许他们搜刮民脂民膏,他还降低赋税,减轻百姓负担。每当攻陷一个城市,他都会把财宝分给自己的将士,自己分文不取。这样的他很受部下和夏国境内百姓的爱戴,事业蒸蒸日上。

而当时的李家父子影响力远弱于他,所以有史学家曾说,如果窦建德不死,李渊就很难办,估计难以成为一统天下的皇帝。

兵败虎牢,身死道消

李渊、窦建德和王世充相继建立了唐国、夏国和郑国。在隋末长期的战争之后,中原大地只剩下了这三股势力有资格来角逐天下之主。唐占据关中,夏占据河北,郑占据河南。

窦建德的局限性开始显露出来,作为一个农民,他不管是治军还是打仗,都比李渊显得更幼稚,出现的失误也更多。他的士兵大多数都是农民或者逃兵,有知识、有谋略、有眼光的人很少,几乎没人能为他拟定战略,出谋划策。

这样的队伍结构使得他在势力扩大后,控制力明显不足,部下,特别是将领的水平良莠不齐,也使他不像之前一样得心应手。

在随后的战斗中,他更是听信谗言,下令将两位忠心耿耿、骁勇善战的将军处决。这也直接导致他的军队士气低落,敢于直言的人更少了。

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军到洛邑攻打郑国王世充,王世充不敌,只得退到了洛阳,并派人向窦建德求援。正是这次事件,让这位深受爱戴的夏国君主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窦建德为了避免唇亡齿寒的结局,也为了使自己能在唐国和郑国的交锋中渔利,他决定率领自己的主力军前往救援。

公元621年,窦建德一路率军前进,最后到达了荥阳,此时的李世民驻扎于虎牢关。

在窦建德和大伙儿商议策略时,王世充出于自身利益,派人贿赂了他的许多部下,这使得他没能听从属下凌敬和自己妻子提出的“围魏救赵”——即趁唐国兵力空虚前往进攻——这一正确的建议,而是选择和李世民正面对抗。

在手下一众人的怂恿下,窦建德贸然出兵,但被李世民轻松击败,他本人也在战争中被俘虏,帝王大业戛然而止,千秋梦断虎牢关。

在牛口渚被捉住的时候,窦建德表现得十分从容。李世民呵斥道:我来征伐王世充,与你何干?你越界前来,冒犯唐军锋锐!窦建德回复他:我今天不过来的话,恐怕还要辛苦你再度远征。

王世充眼看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也只好出城投降。窦建德随后被押到长安斩首,时年49岁。

窦建德前后活跃时间10年,前期是推翻隋朝残暴统治的一支农民义军,在反抗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期在逐鹿中原的战斗中因为自身局限、军队实力等原因最终失败,身死道消。

正统之外,草莽英雄

在电视剧《贞观之治》之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李渊询问李世民如何处置窦建德与王世充,李世民说王世充挟持越王杨侗,自称郑王,心胸狭隘,河南人不服他,手下将领也纷纷背弃他,这样的人应当斩首。窦建德虽然出身农夫,称王于河北,但是人心归顺,如果斩首,恐怕会使得河北地区动荡。

李渊却作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王世充是前朝贵族,贬为平民即可;但是窦建德是草莽,必须斩首。

斩了窦建德方可告诉天下人,不可以有草莽造反之心。如今斩杀窦建德,对大唐的安定有利。

散朝后,李渊单独对李世民解释道:天下人都是遵从正统的,不可以小瞧正统的力量。谁触犯了正统,就是造反,就可以讨伐他,这是名正言顺。

大唐开始时,虽然只有关中一小块地方,但并不是群雄的 “雄”,更不是寇,而是正统的存在。而窦建德这类,却是在造反,怎么能够得到宽宥呢 ?

这中间虽有李渊的正统说作掩护,但也体现出他对于窦建德的惧怕。他的臣下曾经说,如果释放了窦建德,那么他立刻就会再次起兵同唐军对抗。

事实上,尽管诛杀了窦建德,但其部下刘黑闼很快就再度起兵,主力便是窦建德旧部,这也体现出了其影响力之深远。

爱民如子,窦王长存

窦建德虽然最后未能成为九五之尊,登上真正的皇位,但是他一向以仁爱著称,得到了夏国百姓的爱戴。魏州的百姓为他修建了“窦王庙”,时常前去供奉,作为一种纪念。

如果窦建德当时在虎牢关前听从了正确的建议,他或许不会被轻易击败。

如果窦建德不死的话,凭借他在民众中的声望,李渊想要称帝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唐来自于门阀世家,是依靠自己手里的军权来争夺天下的,难以做到真正的体恤百姓。

但是窦建德出身于平民,对底层百姓的疾苦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所以更能做到爱民如子。

窦建德的仁厚之心能够使他得到部下和百姓的爱戴,却没能最终让他在波诡云谲的斗争当中取得胜利。他作为农民的局限性,使得他的眼界、实力、智慧都没有办法同士族出身的李家相比。从这方面来看,他的失败是有其必然性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论交朋友的重要性!此人本是强盗,交对了朋友就成南宋著名画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队伍行出不远,有消息传来:康王赵构登上帝位,意欲在南方建立朝廷。听到这个消息,李唐冒死从金营中逃了出来,长途跋涉,南渡寻投宋高宗赵构。这一天,李唐走到太行山,突然从山上冲下一伙强盗。李唐惊恐万状,死死抱住行囊,强盗们一把夺过行囊,仔细翻检后,却发现除了颜料画笔,行囊中什么都没有。强盗们正要将他“咔嚓

  • 中国大遗址|锁阳城调查勘探记:始于唐代,废于西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多年前曾组织调查勘探小组,对锁阳城古遗址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调查、勘探、采集标本和部分清理工作等,基本摸清了锁阳城内外长期困扰人们研究思维的一些疑难问题。锁阳城始建于唐代,废于西夏,是目前保护最好,城内布局也最完整的一处西夏时期的城市遗迹。“从城内残留遗迹分析,其废弃时间当定格于西

  • 隋唐好汉里面谁的战马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演义评书之中,多有各种宝马。隋唐演义系列中基本每一个好汉都有一匹优质战马,比如雄阔海的黑煞兽、伍云召的照夜玉狮子、伍天锡的乌骓、罗成的西方小白龙、杨林的抓蹄白虎马、魏文通的九点桃花兽、定彦平的银点花斑豹、秦琼的透骨龙黄骠马、尉迟恭的抱月乌骓马、单雄信的青鬃马等等。这些马名字特异,也是极其骏异,都是

  • 价值67.91亿!杜甫酒业变身“小巨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 新出土唐代墓志,字字都有《兰亭》的影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他曾说:《兰亭序》从文字到书法都是假的!今天有了打脸的证据了,看来乱说话,终究是要还的。唐代新出土了一件墓志,非常出人意料!因其字字《兰亭序》的影子…太意外了,请容我静静地捋一捋逻辑关系…我所第一感受到的是,唐代学《兰亭序》的时髦,都已经溢到地表下边了。继续观察这些字,有些与《兰亭序》如同刻本一般,

  • 武则天男宠薛怀义,争风吃醋的悲剧,自然是不作就不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信佛,薛怀义其实并不是因为是和尚才得到武则天宠幸,而是因为当了和尚才方便武则天宠幸。最初的时候薛怀义并不是和尚,只是街头的一个小混混,千算万算谁也算不到,这个小混混能被千金公主看上,看来运气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很显然薛怀义运气不错。薛怀义被千金公主看上仅仅只是起点,把薛怀义送给武则天

  • 此人是节度使,他要杀杜甫,临出门发生一件怪事让他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是唐朝中期大臣、诗人。严武的父亲是曾任中书侍郎的严挺之,为中唐名相,他的人品及声望在当时都是非常好的。由于有个好的出身,所以严武在仕途若是和杜甫相比,也确实是顺风顺水。当然,这与他本人的才能和卓著的战功是分不开的。做为诗人,严武远没有杜甫

  • 武则天杀了那么多李氏宗亲,为什么最后还是把江山还给了李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自从武则天掌权以后,就开始对李氏宗亲打压,甚至都快把高宗的儿子给杀完了,其中还包括李家党羽之类的,前前后后杀了差不多上百人,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是把皇位传给了李家,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当然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晚年的武则天并不得势。关于传位的问题,武则天也是非常苦恼,有一天她把狄仁杰叫来,

  • 历史总是让人很无奈,秦朝和隋朝太多巧合,难道真的是所谓的巧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和隋朝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管是兴也好衰也好,都充满了无数的巧合。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新政,举世闻名堪称千古一代,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开创科举,同样是举世闻名堪称千古一帝。秦朝时期修筑长城,隋朝时期修建大运河,虽然都是对国家有益的工程,但是在某种层面上来说,也都是劳民伤财。秦朝灭亡在二世,隋朝依然是灭

  • 在宋朝,新娘的嫁妆最后都归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题图:电视剧《梦华录》剧照在我老家一带,直到今天,若按民间习俗,女儿是没有财产继承权的,因为人们认为,女儿终究是要嫁出去的。我不知道这一习俗形成于何时,但可以肯定,不是形成于宋代,因为宋代的女性是拥有财产继承权的。——吴钩本文节选自知名历史作家,2018年度“中国好书”奖得主吴钩新作《大宋之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