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问死囚:你姓什么?死囚回答后,朱元璋:放人,免死五次

朱元璋问死囚:你姓什么?死囚回答后,朱元璋:放人,免死五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942 更新时间:2024/1/21 2:39:25

除战乱,定天下,从一介布衣登顶九五至尊,但除此之外,他也给很多人留下了暴戾多疑、滥杀无辜的印象。

事实也是如此。在战场上,朱元璋靠一路征战拼杀当上皇帝。

登基后,又靠杀伐果断的强硬手腕巩固帝位。

朱元璋这一辈子,杀过的人,可以说是难以计数、骇人听闻;兴冤狱、建锦衣卫;开国功臣,杀;人武将,杀。

朱元璋在位期间,大臣们无不战战兢兢,生怕杀身之祸落到自己头上。

身为皇帝,朱元璋手段狠厉,视他人生命如草芥。

宁可错杀,也不放过任威胁。所以,一个已经被判死刑的囚犯,竟然能得到朱元璋的亲口赦免,而且还是免死五次,不可谓不是一件奇事。

而朱元璋之所以决定网开一面,仅仅是因为得知了这个死囚的姓氏和出身。

祖先庇佑:死囚的真实身份

那么,这个死囚究竟是谁,为什么他能从朱元璋的刀下死里逃生?

原来,这个死囚姓范,叫范从文,时任监察御史,屡次直言劝谏,这才惹怒了天子,被判了“欺君之罪”,遭到杀头之祸。

朱元璋在范从文被定罪将要处死时,凑巧在翻阅范从文籍贯,陡然发现这个死囚竟然是姑苏吴县人。

联想到范从文的姓氏和平常的品行,朱元璋当即叫人把范从文从牢里带出来。

两人一问一答,终于弄清楚范从文的出身。

原来,范从文是北宋范仲淹的第十二世孙。

朱元璋正是因为大名鼎鼎的一代名儒范仲淹,当场饶过了范从文。

范文从不仅被赦免了死罪,还得到了朱元璋赠送的五幅惠文格言警句,和一句承诺——“可抵你五次诛身之罪”。

死后三百多年仍在庇佑后人的范仲淹,大家都很熟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正是出自他之口。

范仲淹一生坎坷,屡遭奸佞诬谤,几经贬谪。

但他为国为民之心从未改变,他刚直不阿,为政清廉,体恤民情。

“先忧后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的节操被人称颂至今。

范仲淹担任地方官时,可以说是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虽然北宋朝廷对范仲淹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但老百姓却心如明镜,范仲淹是老百姓心中的好官。

在他被贬的州郡,老百姓和地方官员无一不对他敬佩有加。

范仲淹这一生,真正做到了以天下为己任,无愧于心,无愧于民。

而当时的范从文,虽然名气和成就远不如祖先范仲淹,但却继承了范仲淹的精神气节。

朱元璋可能正是从范从文身上看到了范仲淹的影子。

乞丐皇帝:朱元璋的为民之心

那么,滥杀成性的朱元璋,为什么会仅仅因为范仲淹的渊源就放过范从文?

我们知道,朱元璋称帝前,出身贫苦,在安徽凤阳的一个农民家长大。

在元朝末年,贪官横行,朝廷腐朽式微,最苦的莫过于平民百姓。

而没读过书,文化也不高的朱元璋,就在那时受尽人间漠,深知民间疾苦。

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朱元璋,对官员的残酷压迫,作威作福体会相当之深。

他为了生计,去讨饭、去做扛工、替人放牛,就是为了混口饭吃。

他在最底层的社会求生挣扎,饱尝风霜冷暖,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也深刻体会到朝廷的黑暗。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才导致朱元璋即便在称帝后,也和当时的士大夫之间存在天然不可弥补的裂痕。

而对于遭受苦难的老百姓,朱元璋又会发自内心地同情怜悯。

朱元璋在位期间杀害百官,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痛恨仇视贪官污吏。

当时的朝廷和文人学士圈子腥风血雨,多少人因此送命也有多少贪官闻风丧胆。

朱元璋在以一己之力肃清风气,虽然方法不得当,可这也是以他的文化水平能想到和实行的最好手段。

但不管朱元璋把庙堂之上搞得如何腥风血雨,他也从未波及底层百姓。

因为朱元璋的出发点除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更多的其实是想用手中的权利惠及下层贫民。

我们可以看看朱元璋留下的遗诏:“朕膺定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利于民”,表达的便是这么一个意思,他在位期间,日夜所思,便是为了对老百姓有利。

网开一面:成就一段佳话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猜测,朱元璋对清廉刚正、心怀百姓的范仲淹是敬佩尊重的。

他的朝廷和他的百姓,需要的便是这样的官吏:清正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核实清楚范从文的身份后,朱元璋自然心喜,面前的人竟然是自己敬仰之人的后代!

所以,范从文之前犯的违旨抗意的欺君之罪,在朱元璋眼里变成了“直言进谏,刚正不阿,有他先祖范仲淹的气魄!”

在他落魄时,可能也恨过,为什么目之所及,都是徇私枉法、横征暴敛,为什么如此民不聊生?为什么没有范仲淹这样一心为民的青天老爷?为什么像范仲淹一样的官员总是遭到打压与陷害?

在朱元璋心里,自己自然是一代明君,他不会像范仲淹那个时代的皇帝那样,识人不清,埋没英才。

所以当即让人去除范从文身上的镣铐和囚衣,赦免了范从文。

而他御笔亲题的五幅格言警句,正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赦免忠臣良将之后,有人说这是一场精心算计的作秀,是朱元璋笼络人心的手段。

但也有人觉得这是出自于朱元璋的本心,朱元璋一生杀伐,根本不在乎刀下的亡魂是否会多上一条。

只是纯粹因为他敬佩范仲淹,所以便把人放了。

总而言之,朱元璋和范仲淹后人范从文的这个故事,最终还是成就了一段佳话。

治国理想:朱元璋与他的朝廷

故事说到这里,我们都已经知道,朱元璋赦免范从未,与其说是看在他的先祖范仲淹的面子上,不如究其根本,朱元璋实际在渴望一个廉洁清朗的治国环境。

正是因为体会太深,正是因为深知元末朝廷的弊病,朱元璋才决心破釜沉舟,塑造出一个清明廉洁的朝廷。

洪武元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开国之初,召见各地府州县官。

他对群臣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如新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使他们安养生息。

要约己爱人,而不要睃人肥己。尔等当深戒之”(《明通鉴》)

这段话告诫百官,天下刚刚平定,老百姓财力物力都在困境之中,为官的更要在此时要体恤百姓,要为政清廉,不能动摇根本,让老百姓安养生息。

朱元璋说出这段话,可见他因为自己的出身,对遭受战乱的老百姓的实际情况是非常清楚和同情的。

后来朱元璋还命人编著了《醒贪简要录》,为的是警醒官吏们体念民间疾苦,不得贪赃枉法。

这本《醒贪简要录》被下令颁发给所有官吏熟读。

朱元璋为这本书亲自写了序,原文是这样的:

“四民之中士最贵,民最苦,最苦者何?当春之时,鸡鸣而起,驱牛秉耒而耕。及苗既种,又要耕耨,炎天赤日,形体憔悴。及至秋成,输官之外,所能几?或水旱虫蝗,则举家遑遑无所望矣。今居官者不念吾民之艰,至有刻剥而虐害之,甚矣而无心肝。今颁此书于中外,俾食禄者知所以体恤吾民!”(《明太祖实录》)

士农工商,士大夫这一阶层身份显贵,受人尊崇。

可农民却是最苦的,起早贪黑,辛苦耕种。

秋天收获的时候还要缴纳税收供养士大夫和官员。

要是赶上水涝旱灾,或者虫蝗灾害,更是举家上下都没了希望。

百姓生活已经足够艰苦,还要受到剥削残害实在太不应该。

所以每一个官员都应该感念百姓的难处苦处,心系百姓、体恤百姓。

这是朱元璋对官员的要求,也是朱元璋的为政思想。

他觉得民生问题的根源是朝廷的黑暗和压迫,所以他才希望建立一个清廉爱民的朝廷。

但是除了上面例举的苦口婆心一样的教导,朱元璋也施行了一系列狠厉的手段,雷厉风行,铁腕治贪,狠刹歪风邪气。

所以,朱元璋也因为过度坚决而连带错杀了不少人,给后人们留下了滥杀弑杀的印象。

结语

现在的我们,对历史上的朱元璋褒贬不一。

但不管怎么说,朱元璋从贫苦布衣逆袭到天下至尊,已经足够传奇。

而他平定乱世称帝之后,仍然不忘根本,轻税薄赋、休养生息,为老百姓创立了一个太平盛世。以实际行动做到了他心中所思,心中所想。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宴请功臣,众人欣喜赴宴,刘伯温看到菜后却说:大家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执政后期,由于国力逐渐发展,国内经济平稳上升,国内显示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气。之前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开疆扩土的一些老臣,在没有了紧迫感和危急感之后,就开始趋于享受生活。朱元璋在建国初期给他们的高官厚禄更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从龙之功,是长汀栋梁,渐渐的开始认不清自己的身份,行事作风上就越发

  • 岳飞临刑前高呼自己没有罪,狱卒一语让其哑口无言:你的功劳太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的典故人人熟知,讲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一心为国抗击外敌的事。《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精忠报国。”岳飞死的很冤,以莫须有罪名害他的奸臣秦桧至今被人唾骂,害了这么一个民族英雄,只能遗臭万年。要知道,岳飞自二

  • 朱元璋71岁时朱棣65岁,在古代就算长寿,为何他们的子孙都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朱元璋、朱棣活到60多岁,嘉靖、万历等人活到50多岁,近10人30多岁因病去世,特别是明朝宣宗朱占基以来,朱元璋去世时年仅36岁。不像他的父亲和祖父,他不仅年轻,而且几乎没有继承人。当了十多年的皇帝,他有十几个妃嫔,只剩下两个。一位王子,一位是明英宗,另一位是明朝。没有办法获得其中少数人的数据,

  • 朱元璋喝茶的时候,突然把茶碗摔的老远:立即处死沈万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正在马皇后寝宫饮茶的朱元璋突然把茶碗摔的老远,身旁回话的太监吓得直哆嗦,就因为他说朱元璋喝的茶是沈万三进贡的,就惹的皇上如此龙颜大怒。本来连日来北伐大军节节捷报,让朱元璋如沐春风,心里美滋滋,顾不得夜黑风高,马皇后已经就寝,非让太监提着灯笼踏着夜色去了。马皇后急忙起床接驾,朱元璋落座后情绪十分高涨,

  • 朱元璋问沈万三:桌子上的猪蹄叫什么?沈万三用3个字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作为农民皇帝的代表,他成为了一朝君王,除了依赖于自身的聪明才智之外,更多的是得益于身边将领们的帮助,而朱元璋在正式坐在皇位上之后也做出了兔死狗烹的事情,也因为此类做法令朱元璋在臣民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明朝首富沈万三,他的财力富可敌国,但是朱元璋本身已疑心深重,绝对不允许一个人的财

  • 朱元璋为什么非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这几点原因是关键所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本人也曾经说过其“功比萧何”,还赐给他一张可以免除自己两次死亡,儿子一次死亡的丹书铁券。然而最终这张铁券也未能阻止得了,朱元璋想杀了他全家的心,这其中有哪些原因是关键所在?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我国有句俗话叫作:“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意思就是指很多开国之君,在江山稳定

  • 朱棣谋反登上皇位,意外发现朱允炆遗物,朱元璋秘密彻底瞒不住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临死前朱元璋把能给孙子铺的路都铺好,本来心满意足以为解决了朝廷内忧外患,可没想到朱允炆的叔叔们成了最大隐患,尤其是朱棣的实力和兵力,让朱允炆不得不忌惮,为了保全自己的皇位,朱允炆借着削藩之名开始针对朱棣,朱棣虽有十万大军,但造反来说这点兵力还不够,且若是真的成功就要背负骂名,若是失败一家人性命不保

  • 朱棣对徐皇后有多深情?子女几乎都是皇后所生,在其生前未立一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如今男女平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之所以对男女平等如此宣传,是因为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女子受到了太多的屈辱,如今思想开放了,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生而为人,大家都是第一次,没有谁比谁的命更低贱,男女都明白了这个道理,自然就加快了男女平等的速度了。不过我们也不用把古代想象成人间炼狱,其实在古代,

  • 朱元璋下令开仓放粮,自己微服私访扮乞丐要饭,回朝后斩5名高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位开国皇帝皇帝的出身像朱元璋一样的低微,连刘邦都自叹不如。刘邦至少还能有口饭吃,而且还经常带一些“狐朋狗友”回来蹭饭。而朱元璋从小被只能为地主家放牛,维持生计。1343年,濠州发生了大旱灾,之后又发生了瘟疫,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朱元璋的父亲母亲以及大哥都相继去世了。为了活命,朱元

  • 朱元璋为何杀胡惟庸,难道他真的意图谋反?其实这一点才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洪武六年,同为明朝开国功臣的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其同乡兼有姻亲关系存在的胡惟庸担任丞相,这一担就足足担任了七年之久。但在这七年的为相期间里,胡惟庸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他不断地在朝中安插亲信,排除异己,使得其党派势力遍及整个朝野。除了喜欢排除异己之外,胡惟庸最大的问题还是其为人过于专横独断,很多关于生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