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在位31年,诛杀15万贪官,为何大明贪官却越杀越多?

朱元璋在位31年,诛杀15万贪官,为何大明贪官却越杀越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420 更新时间:2024/1/16 23:55:28

大明

正是基于自身的亲身经历,布衣皇帝朱元璋在洪武一朝治贪方面是异坚决的,其责贪之烈、律贪之严、治贪之效、惩贪之狠、反贪之久、在封建帝中无人能出其右。朱元璋在位31年,先后发起6次大型肃贪,杀掉的贪官超过15万,比如他规定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敢贪污,那就一律杀到底,绝不手软。

朱元璋画像

为了威慑贪官,朱元璋还发明了一种骇人听闻的酷刑,那就是——剥皮填草。朱元璋下令在地方官府的广场边设立一座土地庙,将腐败官员剥皮的刑场就放在这里,民间因此称此庙为“皮场庙”。贪腐官员一旦被处死,就将其皮剥下来,再用草料填充,制成“贪官标本”悬挂在县衙门口或者是土地庙门口以示警戒。在这种严厉的打击氛围下,官员们人人自危,每次上朝前都会与妻小好好道别,生怕自己再也回不来。这样严厉的反贪手段,说朱元璋是“反贪第一帝”恐怕也不为过,可哪怕朱元璋反贪力度如此之狠,但洪武一朝依旧贪官不断,贪官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冒出,贪污现象愈演愈烈。有人就问,难道贪官真的不怕死吗?可是如果怕死的话,为什么用重刑还是解决不了贪官的问题?

贪官们并非个个熊心豹子胆,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肯定是怕死的,但比死更可怕的是活活饿死。管子说“: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意思是百姓的粮食充足,才会懂得礼仪,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才会知道荣誉和耻辱。治贪本质也是一个道理,如果一个官员保持清廉,但他却会被饿死的话,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当这样的清官。相反,只要他贪得小心翼翼一些,他不但可以衣食无忧,甚至可能成功瞒天过海,安享晚年,这样的风险收益肯定比当一个清官饿死的收益诱惑大。明朝的官员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选择,明朝官员的工资实在太低了,低到了无法想象、无以为继的地步。

朱元璋制定俸禄标准时,与汉律相比,明显偏低。不久以后,随着国家财政消费越来越大,天灾人祸又不断降临,国库空虚,对百官的俸禄也只好一减再减,甚至采取异地领俸禄(其路费尚不足抵所领之俸)。不过,即使在正常情况下,明代的俸禄标准也远远低于唐、时期。按照朱元璋制定的工资标准,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正四品为二十四石,正七品为七石五斗,以县官为例,每月的工资换算成人民币不超过1500千块钱,这样的待遇实在是可怜。

客观地说,按照古代生活水平。一个人两三千省着花其实也可以过日子的,可在古代不仅有双亲需要奉养,还有妻妾子女,就连仆人和县里的衙役、师爷等工作人员都需要县令自掏腰包发工资,这么多重担压下来,靠那点可怜的底薪是挺不过来的。明朝大儒顾炎武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明代官俸太薄。在百官无以赡养其家,甚至连衣食都常苦不给的情况下,要求百官廉洁奉公,实难做到。即使置之重典酷法,也无法使官吏去贪为廉。所以明朝官员工资太低是造成贪腐之风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

其次,罪责不相当,有扩大化的特性,也是促使官吏廉耻不分的重要原因。在朱元璋的眼里,只有通过严刑峻法,方能“使人知所警惧,不敢轻易犯法!”。这种以刑去刑的方针起源于简单的复仇心理,但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他以为靠着重刑就能威慑那些妄想贪污之人,所以他规定贪赃的数目多少不论,一律给予严惩。可却没有想到,一旦刑法过重,本来只是贪污一点的官员,心里一旦想到:反正贪多贪少一个样,贪多不一定定被查出,即使被查出,反正都是受到严惩,还不如多贪一些,当个饱死鬼总比饿死鬼好。在这样的心里想法下,官员们只能是贪污更加猖獗,侥幸心理更加严重,利用尚在其位的机会,大捞特捞。

锦衣卫

最终,朱元璋穷极一生也想不明白,为他治理贪腐却越弄越差。面对这种愈演愈烈的贪污之风,他曾无可奈何的对其心腹说:“我效法古人任命官员,将他们派往全国各地。没想到刚刚提拔任用的时候,这些人既忠诚又坚持原则,可是让他当官当久了,全都又奸又贪。我严格执法,决不轻饶,结果,能善始善终干到底的人很少,身死家破的很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问死囚:你姓什么?死囚回答后,朱元璋:放人,免死五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除战乱,定天下,从一介布衣登顶九五至尊,但除此之外,他也给很多人留下了暴戾多疑、滥杀无辜的印象。事实也是如此。在战场上,朱元璋靠一路征战拼杀当上皇帝。登基后,又靠杀伐果断的强硬手腕巩固帝位。朱元璋这一辈子,杀过的人,可以说是难以计数、骇人听闻;兴冤狱、建锦衣卫;开国功臣,杀;文人武将,杀。朱元璋在位

  • 朱元璋宴请功臣,众人欣喜赴宴,刘伯温看到菜后却说:大家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执政后期,由于国力逐渐发展,国内经济平稳上升,国内显示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气。之前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开疆扩土的一些老臣,在没有了紧迫感和危急感之后,就开始趋于享受生活。朱元璋在建国初期给他们的高官厚禄更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从龙之功,是长汀栋梁,渐渐的开始认不清自己的身份,行事作风上就越发

  • 岳飞临刑前高呼自己没有罪,狱卒一语让其哑口无言:你的功劳太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的典故人人熟知,讲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一心为国抗击外敌的事。《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精忠报国。”岳飞死的很冤,以莫须有罪名害他的奸臣秦桧至今被人唾骂,害了这么一个民族英雄,只能遗臭万年。要知道,岳飞自二

  • 朱元璋71岁时朱棣65岁,在古代就算长寿,为何他们的子孙都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朱元璋、朱棣活到60多岁,嘉靖、万历等人活到50多岁,近10人30多岁因病去世,特别是明朝宣宗朱占基以来,朱元璋去世时年仅36岁。不像他的父亲和祖父,他不仅年轻,而且几乎没有继承人。当了十多年的皇帝,他有十几个妃嫔,只剩下两个。一位王子,一位是明英宗,另一位是明朝。没有办法获得其中少数人的数据,

  • 朱元璋喝茶的时候,突然把茶碗摔的老远:立即处死沈万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正在马皇后寝宫饮茶的朱元璋突然把茶碗摔的老远,身旁回话的太监吓得直哆嗦,就因为他说朱元璋喝的茶是沈万三进贡的,就惹的皇上如此龙颜大怒。本来连日来北伐大军节节捷报,让朱元璋如沐春风,心里美滋滋,顾不得夜黑风高,马皇后已经就寝,非让太监提着灯笼踏着夜色去了。马皇后急忙起床接驾,朱元璋落座后情绪十分高涨,

  • 朱元璋问沈万三:桌子上的猪蹄叫什么?沈万三用3个字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作为农民皇帝的代表,他成为了一朝君王,除了依赖于自身的聪明才智之外,更多的是得益于身边将领们的帮助,而朱元璋在正式坐在皇位上之后也做出了兔死狗烹的事情,也因为此类做法令朱元璋在臣民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明朝首富沈万三,他的财力富可敌国,但是朱元璋本身已疑心深重,绝对不允许一个人的财

  • 朱元璋为什么非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这几点原因是关键所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本人也曾经说过其“功比萧何”,还赐给他一张可以免除自己两次死亡,儿子一次死亡的丹书铁券。然而最终这张铁券也未能阻止得了,朱元璋想杀了他全家的心,这其中有哪些原因是关键所在?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我国有句俗话叫作:“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意思就是指很多开国之君,在江山稳定

  • 朱棣谋反登上皇位,意外发现朱允炆遗物,朱元璋秘密彻底瞒不住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临死前朱元璋把能给孙子铺的路都铺好,本来心满意足以为解决了朝廷内忧外患,可没想到朱允炆的叔叔们成了最大隐患,尤其是朱棣的实力和兵力,让朱允炆不得不忌惮,为了保全自己的皇位,朱允炆借着削藩之名开始针对朱棣,朱棣虽有十万大军,但造反来说这点兵力还不够,且若是真的成功就要背负骂名,若是失败一家人性命不保

  • 朱棣对徐皇后有多深情?子女几乎都是皇后所生,在其生前未立一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如今男女平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之所以对男女平等如此宣传,是因为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女子受到了太多的屈辱,如今思想开放了,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生而为人,大家都是第一次,没有谁比谁的命更低贱,男女都明白了这个道理,自然就加快了男女平等的速度了。不过我们也不用把古代想象成人间炼狱,其实在古代,

  • 朱元璋下令开仓放粮,自己微服私访扮乞丐要饭,回朝后斩5名高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位开国皇帝皇帝的出身像朱元璋一样的低微,连刘邦都自叹不如。刘邦至少还能有口饭吃,而且还经常带一些“狐朋狗友”回来蹭饭。而朱元璋从小被只能为地主家放牛,维持生计。1343年,濠州发生了大旱灾,之后又发生了瘟疫,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朱元璋的父亲母亲以及大哥都相继去世了。为了活命,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