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封建王朝的君主对于那些功高震主的军事将领都极为忌惮,例如唐朝八位开国名将,就被李渊杀了三个,李世民杀了四个。
李渊杀三将——刘文静、阚棱、杜伏威
刘文静,出身于彭城刘氏,此人史书记载英俊魁梧,才干出众,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隋朝时期就已经被授仪同三司、晋阳县令。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刘文静同样从中嗅到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于是便主动联络到了李世民,然后投入了李渊麾下。
唐朝建立之后,刘文静也是因功被封为了宰相,其后还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功勋卓著,被封为了鲁国公。
但是刘文静此人却心胸狭隘,刘文静和裴寂一同投靠李渊,但是裴寂的地位却在刘文静之上,因此刘文静对裴寂非常不满,二人矛盾不断。
最终刘文静被裴寂陷害,以谋反罪名杀死,李渊不闻不问,竟然默许了裴寂对刘文静的诬陷。
说到阚棱,此人也是有着三国张飞一般的万夫不当之勇,唐高祖武德六年,辅公祏造反,唐军以赵郡王李孝恭为帅,率领了李靖、阚棱等大将对其进行讨伐。
阚棱乃是军中猛将,两军对阵,从不胆怯,甚至单枪匹马直冲对方阵营,和当时的王雄诞并称为双雄。
然而阚棱却因为和主帅李孝恭闹了矛盾,被陷害而亡。
原因竟然是李孝恭在平定叛乱之后,收缴叛军将领家产,也把阚棱的家产收缴了,阚棱不满,便前去理论,去得罪了李孝恭。
没想到李孝恭竟然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不经上报,便将阚棱处死了。
之后还上书李渊,说阚棱谋反,而李渊竟然不经调查便听信了李孝恭的说法,也没有追究阚棱的死。
杜伏威其实就是阚棱的养父,而且还和辅公祏乃是好友,但是辅公祏造反的时候,杜伏威已经前往长安投靠了李渊。
然而即便投靠了李渊,对于杜伏威的猜忌也从未减轻,尤其是辅公祏造反,杜伏威更加惊惧,整日惶惶不安。
史料加载杜伏威乃是中毒而亡,但究竟是自己服毒,还是被人下毒,就不得而知了,但无疑杜伏威的死和李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世民杀四将——罗艺、侯君集、张亮、李君羡
罗艺乃是隋朝官员,李渊建立唐朝之后,便投靠了李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罗艺在唐朝阵营之中的生活,并不是很好。
但所幸罗艺此人勇猛无敌,投靠唐朝之后,立下了很多战功,也逐渐站稳了脚跟。
同时还攀上了太子李建成这棵大树,不出意外,罗艺必定是李建成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
然而玄武门之变,却将罗艺推向了深渊,虽然李世民并没有怪罪罗艺,但因为身处不同阵营,罗艺依旧心有惶恐。
最终选择了谋反,然而却不敌李世民,被枭首示众,满门抄斩。
侯君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出身于上谷侯氏,也是最早追随李世民的将领之一,南征北战,功勋卓著,还一同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登基之后,官至兵部尚书,其后参与灭突厥,破吐谷浑,攻灭高昌等大战,乃是唐代优秀的将领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出色的军事将领,依旧无法避免卷入政治斗争之中。
侯君集一直都是太子李承乾的坚定支持者,因此当李承乾选择谋反的时候,侯军集也是义无反顾参与了其中。
最终结果也是可想而知,李承乾谋反失败,侯君集受到株连被处死,家人流放岭南,一代名将就这样身败名裂。
张亮,同样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追随徐世勣参加瓦岗起义,之后一同归顺大唐,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侯君集参与谋反的时候,张亮便曾站出来指证侯君集,因功被封为了刑部尚书。
然而晚年的张亮却开始不尊律法,宠信方士,家中光是义子就有五百人,并且还得罪了很多人。
于是便有人开始诬陷张亮想要造反,李世民派人调查,虽无证据,但却不满张亮养子五百人这种行为,于是咬定其要谋反,将其处死。
李君羡和张亮一样,早年参加了瓦岗起义,之后李密兵败,跟随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等人投靠了王世充。
后来秦琼和程咬金离开王世充投靠李世民的时候,李君羡也一同前往了,之后攻破窦建德等其他势力,立下了军功,李世民登基之后,负责驻守玄武门。
李世民晚年,天下传言“女主武氏有天下”,因而李世民非常忌惮。
而恰好李君羡小名叫做五娘子,因此李世民便将其革职下放,和李君羡有仇的大臣便趁机诬陷李君羡,最终李世民在猜忌之中下令杀死李君羡,并且株连其全家。
大将薛万彻
薛万彻乃是李世民的妹夫,地位崇高,乃是大唐外戚,然而在最初的时候,薛万彻乃是李建成的手下,玄武门之变之时,竟然直接带着大军直冲秦王府。
直到李建成被杀,薛万彻才放下了抵抗之心,之后受到了李世民的重要,先后参与了
平突厥、征高句丽等战役,功勋卓著,然后还迎娶了丹阳公主,成为了皇亲国戚,地位尊贵。
道理唐高宗时期因为外戚身份,地位更加尊贵,然而却选择了谋反,想要册立李世民的弟弟李元景为帝,最终被长孙无忌斩杀。
总结
自古以来,兔死狗烹之事,屡见不鲜,李世民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众多皇帝之中,也算得上是明君了。
然而长期的政治斗争,也让李世民养成了狠辣的性格,对于身边不忠于自己的人,绝不会手软。
这便是政治的残酷,也是政治的无奈,不论是臣子还是君王,一旦卷入其中,便无法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