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古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见证

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古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见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181 更新时间:2024/1/16 22:29:32

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

11月17日,宣懿介绍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刘坤/图

在古代,骆驼是远行商旅的坐骑,也是驮运物资的工具,被誉为“沙漠之舟”。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中,有一组骆驼主题的珍贵文物——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其釉色光亮、保存完整,是唐三彩中的极品。

驼铃传响,踏破了荒凉。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是唐代中外贸易的重要见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唤起了人们对繁华的古丝绸之路的记忆。

11月17日,记者来到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探寻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背后的故事。

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

名称: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出生时间:唐代

户籍登记时间:1973年

现住址: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

壹 国内罕见的三彩单峰驼

1973年,在咸阳市渭城区药王洞村北约400米处的一个居民区中,唐初少数民族将领契苾力之子契苾明的墓葬开始发掘。尽管发掘时该墓已被破坏,但依旧出土了三彩器、瓷器及其他随葬品等700多件,且品类齐全,档次很高。

契苾明一生效忠唐朝,幼时由于父亲契苾何力的功勋,授任上柱国,封爵渔阳县公;后升任鸡田道大总管。

唐三彩多用于陪葬,多发现于唐代贵族的墓葬中,少部分用于建筑和生活陈设。《唐会要》载:“比者,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象马,雕饰如生,徒以炫耀路人,本不因心致礼。更相扇动,破产倾资,风俗流行,下兼士庶,若无禁制,奢侈日增。望请王公以下送葬明器,皆依令式,并陈于墓所,不得衢路舁行。”由此可见唐三彩厚葬之风的盛行程度。

事实上,在目前出土的唐三彩驼俑中,形制为双峰驼的不在少数,而形制为单峰驼的却很罕见。骆驼是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运输工具,可分为单峰驼和双峰驼,在中国内陆看到的大多数是双峰驼。那么,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在咸阳被发现,我们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讲解员苗陈介绍,单峰驼主要生活在印度、阿拉伯半岛、北非等地区,进入中国内陆的骆驼队伍基本上是双峰驼。单峰驼和双峰驼生活习性不同,装载货物的支架也不同,一般很难混合编队。在丝绸之路西段,运输任务由单峰驼队承担,到了一定位置便将货物移交给双峰驼队来完成。

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在咸阳契苾氏墓出土,是唐代中外贸易繁荣的见证。契苾氏繁衍于古丝绸之路,对骆驼自然不陌生,在墓葬的陪葬品中出现了骆驼的形象,古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贰 唐代艺术的极高成就

在美丽的咸阳湖畔,依托咸阳古渡遗址建立的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古朴精致,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便陈列在该馆内。穿梭在众多文物之间,古丝绸之路繁华的场景便浮现于人们眼前。

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这组文物,在造型上非生动。“三彩单峰驼高80厘米,长61厘米,胡人俑高48.5厘米。胡人俑外域特征明显,高额、深目、尖鼻,身穿大翻领燕尾胡服,作牵引状,生动展现了中亚胡人的形象。单峰驼驼身大面积施酱黄釉,局部施黄绿色釉,驼顶、颈部、前腿根部做成凹凸不平的驼绒状,单峰驼体态雄健,驼峰高耸,引颈昂首,作张口嘶鸣状。”咸阳博物院宣教部副主任王宣懿介绍。

“唐三彩不是瓷器,而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陶器,‘三彩 ’其实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唐三彩的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为在第二次烧制的过程中,釉料中会加入铅作为助熔剂,而铅的熔点比较低,所以在烧制过程中釉料会相互熔融、浸润,形成斑驳陆离、千变万化的色彩,绚烂多姿。唐三彩在烧制过程中有不同的流淌状态,所以世界上没有两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样的。”王宣懿说。

王宣懿介绍,三彩单峰驼的形象本来就罕见,而展厅中展出的这件三彩单峰驼釉色光亮、体型高大、保存完整,是唐三彩当中的极品,也代表了唐代艺术的极高成就。这组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能在咸阳被发现,也从另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现了咸阳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在当时乃至以后对中外贸易作出的贡献。

叁 古丝绸之路的繁华

2012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丝绸之路》邮票第一枚“千年帝京·长安”,邮票画面上前景主图为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古丝绸之路,这是由长安通往中亚、西亚、阿拉伯半岛以西的陆上通道。有着“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就是古丝绸之路上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当时骆驼通常由胡人牵引,满载货物走在古丝绸之路上。

时过境迁,古丝绸之路几经兴衰变化,到唐代,又出现了空前的盛况。契苾明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之时,牵驼胡人俑的出土,生动展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场景,而三彩单峰驼的出土,向我们传递出了更多的历史信息。

沿着古丝绸之路,丝绸、瓷器等通过骆驼的承载传向中亚和西亚,同时,胡椒、亚麻、香料等在骆驼背上经沙海戈壁进入中国。这组出现在咸阳的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见证了古丝绸之路上贸易的繁荣。来源:陕西日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她是最倒霉的皇妃,离世7年才被发现,乾隆大怒,无数官员被处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马常在是雍正的嫔妃,这时的雍正已经登位很久了,后宫中的皇后、熹妃、齐妃等都已经容颜衰老,色衰爱弛,于是1729年,也就是雍正上位的第七年,容颜有佳的马氏进入了皇帝的视野之中,她这时还是一个小小的宫女,被雍正宠幸后被封为了答应。而这一段时间内,她受圣宠无数,第二年便被册封为马常在了。可惜的是,天有不测

  • 【重庆文化故事】杜甫三分之一的诗在这里写下——走进杜诗里的重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文/张昌龙杜甫是诗圣,他的诗是“诗史”,真实、完整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1200多年前,杜甫一家在今天的重庆渝中区、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寓居了三年,杜甫吃过重庆火锅吗?1000多年前的重庆与今天的重庆差别大吗?杜诗的回答是:太大了!那时的交通工具只有木船和马;那时用皇帝年号纪年;那时常见

  • 一组百年老照片:李鸿章女儿确实漂亮,图4官员小妾不输现代女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照片在中国早已不稀罕了,但是早在100多年前的19世纪,照相机刚刚由西方传教士带入我国的时候,民间的百姓都认为照相机是可以摄取人灵魂的。不过就算有这种愚昧的思想,也抵不住人们对照相机的好奇,以及对拍照留念的兴趣。正因如此,清朝的贵族、平民等各个阶层的人民都留下了不少照片,能让后世人们窥得清末时代他们

  • 上官婉儿一生有过多少男人?在其墓中的发现,掀开了历史的真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李治时期的才人、武则天时期的女丞相、李显时期的昭容,上官婉儿的一生真是多姿多彩。 被武则天宠爱的近臣、和武则天抢男宠的女人、唐隆

  • 她13岁入宫嫁乾隆,从未诞下皇子,一生无宠活92岁,成后宫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婉贵太妃,她出生于1717年,在乾隆还没有登基之前便已经嫁给了他,而那时的她还只有十三岁,照如今来说,她在未成年的年龄中承受了太多。乾隆继位后,她被封为陈常在,由此可见,她应该不太受皇帝的喜爱。后来的事情越发证明了这个女子在乾隆的后宫中几乎没有存在感。自1749年晋升为婉嫔后,她的位份再也

  • 2006年,4个工人在宁夏路边发现3块金板,经专家鉴定竟是隋朝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2006年9月,宁夏自治区盐池县内盐池至中宁的一段高速公路正在抢修,原来因为该地域土质松软,加上近一周连日大雨,导致附近山体滑坡。长达数十米的高速道路被山上滑落下来的土壤所掩盖,严重之处已被沉积的土壤压至塌方,严重阻碍了交通出行。当地政府收到数百通电话紧急联络,当即组织施工队对盐中高速进行抢修。9月

  • 天地会残部逃到海外,建立2个国家,面积超韩国2倍,至今说广东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天地会主要是清朝的秘密组织,关于它创立的时间早已说不清楚,但是创始人却是赫赫有名的陈近南,当然也传说有其他人建立,但总归这是个对抗清廷的组织。经过日晷移动,白云苍狗,天地会不复原先的盛况,分崩离析的他们也并未被清朝统治者一网打尽,其中有两个人甚至跑到国外建立了两个国家。这两个人名叫吴元盛和罗芳伯,他

  • 历史解密:古代唐朝为什么评价那么高?唐朝有什么值得我们评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即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并于657年建东都洛阳。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705年神龙革命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

  • 多尔衮死亡之谜被揭开,清史学者:死得太隐晦,难怪史书没有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多尔衮这个名字,我们可以想象的就是《孝庄秘史》中那个多情的男人。但是历史上真正的多尔衮,天生就是一个马背上的猎手。他出生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是皇太极的弟弟。明崇祯二年(公元1628年),多尔衮就随着大兄皇太极征战沙场,被尊为“墨尔根黛青”,就是最聪明的统帅。随后在明崇祯三年(公元

  • 唐代马球戏,尚武精神的象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人们对于马球戏的喜爱就像现代人对足球运动的狂热一样。当时,马球戏是唐代全民性的体育游戏,一代风流天子唐明皇就曾是打马球的高手。他做临淄王时,曾与吐蕃使者赞咄部下比试打马球,史载他“东西驰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马球戏又名“击鞠”“打球”“击球”,最初在中亚波斯(今伊朗)一带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