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武则天还是康乾盛世,谁是中国历史上最专制的时代

汉武帝武则天还是康乾盛世,谁是中国历史上最专制的时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294 更新时间:2024/1/25 20:11:42

编辑搜图

原因就是汉武帝虽然任用酷吏推行告缗命鼓励人们互相举报,搞得人人自危民生凋敝,但是汉武大帝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并且没有为了自己皇帝的面子而继续强硬地推行错误的政策,在发现自己的政策严重地影响到了民生的时候,汉武帝及时踩下了刹车。

还下达了那份著名的轮台罪己诏,向全国子民作了真诚的检讨,对于皇权专制时代的君主来说,能做到这一点也是需要极大的胸怀与勇气的。

再说武则天虽然也任用酷吏鼓励告密,搞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毕竟还没有扩大到底层,对普通百姓的生活影响其实并不大。

而唯有康雍乾时代才是中国历史上登峰造极的最专制黑暗的时代,当然,也有人将这三位称作不世出的圣明之君。

编辑搜图

站在爱新觉罗家族的角度来看的确如此,这三位可谓功不可没,如果没有这三位,满清的统治也许不会持续200多年。

康熙朝开始,为了打压汉族知识分子的反抗,文字狱被无限扩大,成了一个国家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士大夫,还是处江湖之远的闲人野叟,都在这个系统工程的打击之下。

所谓“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说错一个字都会引来杀身大祸甚至殃及满门,在这位圣祖仁皇帝的重拳打击之下,再也没有人敢对朝政有半句妄议,甚至连委婉的批评都没有了。

负面的批评被删掉后剩下的就全是赞美,在康熙的操作之下大清朝仿佛处处都充满着正能量,看到这个结果康熙大帝欣慰地笑了。

康熙的这一条恶政制造了一个紧张而恐怖的社会,禁锢了汉族人的思想,同时树立了满清统治者的绝对权威。

虽然对国家和民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是却为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雍正继位之后,皇权专制更是达到了顶点,在满清之前,就算是明朝,君臣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师友的情分在里面。而到了雍正时期,士大夫们就已经被驯化成了彻彻底底的奴才。

雍正二年,陕甘总督年羹向雍正上了一份奏折,这份奏折也没有说什么大事,年羹尧在奏折的最后写道:君恩深重,臣当誓死以报。这本是一句大臣向皇帝表忠心的话,按理说皇帝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然而雍正看了之后却是非常不爽,立刻传旨责问年羹尧:你是什么意思?难道君恩不深重,你就不以死相报了吗?

编辑搜图

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雍正对权力的自信与傲慢,也可以说这件事是一个分水岭,从此以后皇帝与士大夫的关系就是动物农庄的庄主与动物们的关系。

士大夫们在皇帝面前已经没有了丝毫的尊严,再也没有任何条件可讲,就像是骡马等牲口一样成了皇帝的私有财产。

而雍正也认为士大夫们的身体和思想都完全属于自己,应该无条件地为自己鞠躬尽瘁,直到耗尽最后一口气。

如果说康熙和雍正的专制已经达到了顶点的话,那么到了乾隆就走向了变态,乾隆年间,发生了一起震惊天下的吴英案,令天下悚然。

乾隆四十五年,一位名叫吴英的广西老头出于一片爱国之心,向朝廷上了一份自己用心写下的建言。

其中包括减免钱粮、救济贫民以及禁种烟草等等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具体建议,拳拳爱国之情可谓是跃然纸上。

按理说有这样赤诚的子民,作为君主应该感到欣慰才对,然而乾隆却是一个另类,竟然非常残酷地下达了将这位爱国老头凌迟处死的命令。

编辑搜图

吴英的两个成年儿子以及弟弟侄子全部斩首,其余的女眷以及未成年则发配为奴,朝廷给出的理由是吴英的建言里面出现了“弘”字,乾隆的名字叫弘历,所以吴英犯了大逆之罪,因此而遭极刑。

然而事实情况真如官方所言吗?乾隆就真的心胸狭隘到了如此地步吗?其实不然,作为一名心智超高且深得商鞅精髓的皇帝,乾隆还不至于为了一个字就痛下杀手,其所作所为都是从商鞅那里学来的。

话说商鞅在秦国刚推行变法的时候,也遭到了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的反对,于是商鞅铁拳出击,对于反对变法者一律处以极刑。

史书记载商鞅亲自在渭河边开设刑场,一天就处决了700多人,以至于渭水尽赤,甚至连太子的老师公子虔都没有逃过被割掉鼻子的刑罚。

在商鞅的铁腕操作之下,变法得以顺利推行,而商鞅也成了秦国炙手可热的实权人物。

几年之后,那些当初反对变法的贵族们眼见变法已经成了既定事实,已经无可逆转,于是大家都选择接受这个现实,转而去讨好这位秦国的红人,纷纷为商鞅的变法点赞。

对于这些给自己点赞的人,商鞅却给他们贴了一个“乱化之民”的标签,全部发配到边疆去劳改了,禁止点赞的原创大概就出自商鞅。

编辑搜图

商鞅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全部闭嘴,不要说坏也不要说好,最好什么都不要想,照着自己的命令埋头苦干就行了。

而乾隆灭吴英满门其实也是这个目的,就是要让天下人明白,这个国不是你想爱就能爱的,这个国家的产权只属于爱新觉罗家族,子民们不要想也不要问,只需要像牲口一样服从朝廷的政令就行了。

康熙剥夺了子民们批评朝廷的权利,雍正剥夺了士大夫们仅有的一丝尊严,而乾隆则一步到位,直接取消了草民们爱国的资格,让整个社会万马齐喑百鸟噤声。

这祖孙三代可谓是层层递进推波助澜,打造了数千年来最为专制的一个时代,而这么一个烂到极致的时代在今天竟然被描绘为盛世,这也是让人匪夷所思的。

人们似乎忘了这所谓的盛世只是属于八旗贵族,事实上与这个国家和民族根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从清史稿里面“人食树皮”“人相食”等记载贯穿了这100多年就可以看出这所谓的盛世是个什么玩意了。

编辑搜图

康雍乾这三代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统治,不惜钳制言论禁锢思想锁国闭关,大开历史倒车,让举国上下奴性泛滥,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三位造成的破坏无疑是巨大的。

乾隆死后100年,当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的时候,北京市民有的围观,有的帮着搬梯子,有的还推着手推车帮八国联军运输辎重,这能怪当时的人麻木愚昧不爱国吗?

其实这都是乾隆种下的因,因为在100年前人们爱国的资格就被十全老人没收了,而这样的朝廷也不值得人们为它付出爱。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可见其对自己是迷之自信,乾隆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堵住子民们的嘴,子民们就会像牲口一样地任由自己驱使,而自己家族的江山也可以金瓯永固了。

然而乾隆却忘了一个起码的常识,正所谓反人性者,天必厌之。事实上在古今中外乃至于整个人类的历史上,都没有哪个君主能通过封杀言论堵住百姓的嘴而让自己的江山永固的,以前没有,以后也不可能会有,因为这是天道人心。

编辑搜图

大家觉得历史上有没有超越康雍乾的黑暗专制时代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公众号猫眼看史之404,感谢诸君支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勃最著名的一首送别诗,寒字之妙,超越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

  • 中国历史上唯一穿龙袍下葬的女人,女皇武则天和慈禧都没敢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地位高贵的女人,就是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固伦荣宪公主。据悉她的地位在众多兄弟姐妹中,是最高的,而她还是第一个有封号的公主,固伦就是天下的意思,可见康熙是多疼爱和宠爱固伦公主。相传固伦公主长得特别的可人,而且很爱逗康熙皇帝开心,哄人特别的“有手段”,康熙也觉得这个女儿是自己的开心果,所以格外

  • 卢照邻流落秦州,吟诵了一首好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诗人卢照邻和杜甫生活在不同时代,彼此之间本来毫无交集。可是由于他们都曾经来到甘肃的一个小城,从而让他们的命运中竟然出现了相同的元素。下面介绍的是卢照邻流落秦州,创作了一首佳作,杜甫也在那里经历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入秦州界初唐 卢照邻陇坂长无极,苍山望不穷。石径萦疑断,回流映似空。花开绿野雾,莺

  • 夜雨丨唐代贤:留住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留住时间唐代贤不知不觉已过五奔六了。掐指算来,几十个春秋走过十多个单位,同事成百上千,可在记忆库里没多少名字,所发生的故事许多亦如过眼烟云。偶尔遇到多年未联系的同事,他能称呼我的职务,我却怎么努力地想也想不起Ta叫什么,只好千方百计掩饰当时的尴尬,要么冲Ta微笑,礼节性的回应一下,要么上前寒暄几句,

  • 电影里的“茅山术”真的存在吗?清朝的一段笔记或许会告诉你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看过香港“林正英系列”的观众对茅山道士都不陌生,茅山术在人们心中也带着奇幻的色彩。恐怖电影中总有茅山道士的出现,茅山之术也因为影视作品的宣传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现在因为科学技术的发达,以往充满迷幻色彩的灵异事件都能被科学解释,但人们对这种志怪轶事的热情仍然不减。有一位清朝学者的笔记或许能给我们一些

  • 古代沉香香器详解-西晋-越窑青瓷镂空提篮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沉香蜀子曰,弘扬传统文化,科普香器知识

  • 古代沉香香器详解-三国至西晋越窑青瓷双耳熏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至西晋越窑青瓷双耳熏炉此器唇口,丰肩,弧腹,平底,造型圆润饱满,肩竖双耳,立挺拔之姿。胎体灰白坚致,外壁覆盖了一层均匀的淡青色釉,色若远山,古朴清丽。口颈处饰弦纹,炉壁与底部皆有镂孔,镂孔排列有秩,层次分明。整器造型、釉色、装饰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尽显六朝青瓷之韵致。沉香蜀子曰,弘扬传统文化,科

  • 海瑞定理:大清官海瑞,如何让自己的审案习惯变成古代法律定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海瑞断案海瑞身上学到了什么,海瑞审案视频,大明王朝1566 海瑞审案

    当然实际上,海瑞也确实上过那封著名的《治安疏》,而且也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舆论声音。只不过在封建集权的古代,这种舆论对国家政治运行所产生的影响毕竟是有限的,海瑞在明朝嘉靖年间的政治地位,也远没有影视剧中刻画的那么重要。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在中国古代律法成型的历史上,海瑞绝对是一个不容忽

  • 一分钟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为盛唐边塞诗人之一。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名门望族,他未走科举之途,而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任职期间娶了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而后受人诬谤,便辞官

  • 孝庄太后辅佐两代君王,权势滔天,为何自己不效仿武则天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其次满族总数当时是很少的。孝庄太后是蒙古族人,她一旦称帝首先八旗子弟就不会支持她,那个时候吴三桂、尚可喜等人都手握重兵,她一旦称帝,天下必定大乱,那个时候天下还是不是爱新觉罗的都不知道了。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