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贤被母后武则天逼死,遂留一首绝命诗,曝光母亲羞于提起的丑闻

李贤被母后武则天逼死,遂留一首绝命诗,曝光母亲羞于提起的丑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937 更新时间:2024/2/1 15:54:15

古语有云:“虎毒不食子”。但在充满着勾心斗角与尔虞吾诈的皇族,这条古语似乎并不成立。

公元684年3月13日,唐高宗李治和天后武则天的次子——李贤,在绝望和孤独中,凄凄惨惨地死在了他的流放地——巴州。在自杀前,李贤饱蘸着悲哀与血泪,写下了一首历史上知名的绝命诗,名曰《黄瓜台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简单翻译来就是:黄台下种着瓜,瓜成熟的季节,瓜蔓上长了很多瓜。摘去一个瓜可使其他瓜生长得更好。再摘一个瓜就看着少了,要是摘了三个,可能还会有瓜,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只剩下瓜蔓了。

本首诗歌虽然只有30个字,却言简意赅地控诉了母后武则天的一个禽兽之行——接二连三地杀害亲子。他希望借助“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的诗句告诫武则天,不要再对自己的子女赶尽杀绝了。那么,李贤对于武则天的控诉,是否是空穴来风呢?

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一共生有四子二女,从大到小分别是安定公主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和太平公主。

公元654年,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诞生。但很快,这个可怜的女婴便成为武则天攀登权力高峰的垫脚石。根据《资治通鉴》记载:

“ 昭仪生女, 后就顾弄, 去, 昭仪潜弊儿表下,伺帝至, 阳为欢言, 发表视儿, 死矣。又惊间左右, 皆曰: ` 后适来。’ 昭仪即悲涕, 帝不能察, 怒曰: `后杀吾女, 往与妃相谗, 今又尔邪? ’ 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 而帝愈信爱, 始有废后意. ”

简单翻译来就是,当时还是昭仪的武则天产下了安定公主。当时的王皇后听说后,亲自来到武则天的寝宫,看望了这位皇室的新成员,并开心地逗弄了一番。但王皇后死后,武则天却亲手活活将女儿闷死。等到唐高宗来看望女儿时,却发现女儿已死。而武则天趁机哭诉,说是王皇后害死了女儿。唐高宗听后没有分辨真假,竟勃然大怒:“皇后竟敢杀我女儿!”对于这个不白之冤,王皇后无法辩驳,而唐高宗从此有了废王立武之意。

利用自己女儿的生命,武则天最终斗倒了王皇后,从而坐上了皇后的位置。由于武则天深谙权谋,精通经史,因此武则天成为唐高宗治国秉政最好的帮手。而在当时,唐高宗和武则天一直被并称为“二圣”。

显庆元年(656),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被立为太子。从历史记载来看,李弘是个不可多得的仁孝太子。他孝顺仁德,从不曾有过失,曾多次博得父亲的称赞。此外,李弘还体恤民情,建议修正不合理的律法,在民间颇有民望。

一开始,李弘与武则天的关系还算和睦。但是随着李弘在政治上的不断成熟,东宫势力的不断扩大,嗜权如命的武则天逐渐将他视为自己独揽大权的威胁,母子关系也急剧恶化,矛盾丛生。

公元671年,李弘在国都长安担任监国工作。在此期间,李弘发现自己的两个异母姐姐——义阳公主宣城公主仍被幽禁于深宫之中。这是因为她们的母亲正是武则天的情敌——萧淑妃

对于姐姐的困境,善良的李弘实在看不过眼,于是斗胆向唐高宗请示,希望将她们释放并嫁人。最终,唐高宗同意了李弘的请求。在旁人看来,李弘的行为是不可多得的善举,但在武则天看来,这完全是在拆自己的台,打自己的脸。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早已成年的李弘到了成婚的年龄。唐高宗将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许配给李弘做太子妃。然而,武则天的侄子——贺兰敏之竟胆大妄为地逼奸了杨氏,直接导致李弘的婚事泡汤。由此,李弘与武则天娘家人的关系急剧恶化。若李弘当了皇帝,武则天的娘家人恐怕不保。因此,武则天竟悍然鸩杀了李弘。

对此,《资治通鉴》记载:

“天后方逞其志,太子奏请,数迕旨,由是失爱于天后……天后怒,即日以公主配当上翊卫权毅、王遂古。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对于李弘的死,司马光并没有将话说满,只是说太子可能是被武则天毒杀的。但从1995年西安新出土一方《阎庄墓志铭》又给“鸩杀说”打了一剂强心剂。原来,阎庄是李弘的太子家令。比较敏感的是阎庄的死亡时间,比李弘晚了约五个月。因此有学者推测,阎庄恐怕是受李弘死亡的牵连,最终为武则天所害。

李弘死后,武则天的次子李贤被立为太子。李贤不仅是皇子,同时也是个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他曾亲自带领一批文士,给《汉书》作注,为我国史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太子监国期间,李贤在政务上兢棘业业,颇有一些政绩。

但与哥哥李弘相比,李贤确实有些小毛病,他颇好音乐、女色,与家奴赵道生等狎昵,破格赏赐他们。但这些小过,还不至于让李贤因此被废黜。其真正的原因,仍是与母后武则天的权力之争。

原来,当时唐高宗患上了头晕症,每天头晕目眩,不能治理政事,因此将所有军国大事,都交给武则天处理。李贤被立为太子,有监国之权,自然不愿成为母后的傀儡。因此在他周围,围绕了一股强大的“废武”势力。李贤越是积极参与国政,就越容易加深与武则天的矛盾。

此前,朝臣们之所以默许武则天干预国政,是因为唐高宗身体不好。如今太子已立,武则天理应退居幕后,如此才是封建政治的正常运行法则。但对于吸食“权力毒品”达数十年的武则天来说,剥夺她的权力,无异于要她的命。

在母子关系不和的情况,宫中又开始出现一些真假难辨的谣言。 公元680年 ,宫中盛传 , 李贤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 , 而是其姐姐——韩国夫人所生。 李贤听说后,感到非常恐惧。

从常理来说,李贤肯定不可能是韩国夫人的儿子。虽然唐高宗与韩国夫人偷情是确有其事的,也可能有私生子。但武则天仍有李显、李旦两个儿子,根本不可能大度到将情敌的儿子立为太子。

造谣太子的身世 , 这个罪名是很大的,自然没有人敢轻易说。 因此这则谣言是有人故意制造的 ,而幕后主使者很大可能就是李贤的母亲武则天 。武则天以此谣言,作为废黜李贤的舆论准备。毕竟她绝不容许任何人干犯自己的权力,即使是儿子也不行。

同年,武则天派人在李贤东宫的马厩中,搜出了数百副盔甲,并以此告发李贤谋反。就这样,李贤被幽禁于宫中,长达三年之久。公元683年,李贤被贬往巴州,走时妻儿仆从衣缕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文明元年(684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继位,但仅一个多月就被武后废黜,改立睿宗李旦,武后由此把持朝政。不久后,武则天又搜查李贤在巴州的住所,并派自己的亲信丘神绩监视李贤。丘神绩本就是个有名的酷吏,李贤自知母后容不下自己,因此只好绝望地自杀。在自杀前,李贤写下《黄瓜台辞》这首诗,告诫母后不要再残杀亲子。

但是武则天就此收手了吗?实际并没有,武则天当政期间,李显、李旦饱受迫害,过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而李贤的三个儿子,有两人是被武则天所杀害。唯一幸存的李守礼,也饱受武则天的拷打。

皇权之下无母子。面对最高权力的诱惑,血缘、亲情根本不值一提。为了登上皇权的高峰,武则天干了太多禽兽之事。正应了骆宾王对他的斥责:“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民国仿清官窑真假难辨?一招教你鉴别民国“高科技仿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仿古瓷不仅器型、纹饰、色釉以前代器物为本,并且多署以相应的朝代款识。民国时仿制的雍正粉彩团蝶纹碗民国仿古瓷的显著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不仅仿制历代名窑作品,还有民国后期仿民国前期的器物,如20世纪30年代以后大量出现的“洪宪瓷”。而以仿明清器物居多,特别是仿清康、雍、乾三代的青花、古彩、斗彩、珐

  • 《雍正剑侠图》雍正:“最后一次武林盛世”的终结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白眉大侠》中,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门,武学人才辈出,武林绝世高手满地走。这时有武林三圣、峨眉四大名剑、冰山四大名剑、少林八大名僧、辽东六老、春秋四老、三侠五义、小七杰、小五义等通过八十一门长普度联合大宋朝堂和军队,对武林进行彻底大清洗。武林天榜上的高手遭劫,第一高手武圣人于和、第四高手金灯剑客夏遂良

  • 历史解密:武则天为何那么喜欢宠幸男侍?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其被选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建立武周。705年,武则天在上阳宫崩逝,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说到武则天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不陌生了,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皇帝,对于武则天有的小编看到最近有不少的人也是议论纷纷

  • 慈禧死后发生的三件怪事,棺材渗出鲜血只是其一,第三件有点荒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三件怪事分别是什么呢?光绪34年即公元1908年11月15日下午17点左右,正值寒冬时节的紫禁城并没有往昔的热闹,反倒是显得格外异常的安静。紧接着不过半晌的时间,一阵阵哭泣之声不断地从仪鸾殿传出,掌握大清帝国命运近50年的慈禧太后,在一众大臣与妃子们的哀嚎痛哭中,终于咽下了她人生中最后一口气,

  • 他被称为“唐朝霍去病”,被玄宗看成亲儿子,若他在安禄山不敢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名将之后,少年英雄 王忠嗣是名将的后代,其父是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海滨,此人英勇善战,在与吐蕃的交战中屡次建功。开元二年(714年)七月,王海滨与薛讷等将领一起抵御入寇的吐蕃人。此战中,王海滨作为唐军先锋,杀获了很多吐蕃军。众将嫉妒他的战功,按兵观望,王海宾兵少,众寡不敌,结果战死。然而到了最后

  • ​解析贵为天子的咸丰帝短暂多灾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导师张永红 弟子谢曼君清朝咸丰帝(1831年一1861年)原名爱新觉罗.奕詝。是清朝第九位皇帝,21岁登基,在位11年,年仅31岁就去世了。其在位期间是内忧外患的关键时期,国内太平天国爆发,外部西方列强入侵,发生了八国联军攻破北京的惨剧。来看看其命例就可知晓。乾造:辛卯 乙未 己丑 乙丑大运:3岁甲

  • 李白和王维真的不曾有交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诗坛,群英辈出且诗人之间总有交叉之处比如杜甫是李白迷弟李白推崇孟浩然孟浩然至交是王维王维和杜甫曾为同僚……然而从现存史料来看李白和王维却好像从未有过交集今天,糖糖就带你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缘分匪浅?终为陌路人王李二人同生于公元701年相继逝世于公元761、762年同样的天资纵横,才华卓绝甚至曾同

  • 西游十1:西游记电视剧没拍摄的剧情,唐太宗在地下世界的见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1、十殿阎王和唐太宗聊天 唐太宗被十殿阎王请到森罗殿聊天。秦广王问唐太宗,为什么在答应救龙王的命的前提下,又让魏征斩杀龙王呢?唐太宗回答说,本来自己确实想救龙王的命,而且也是这么做的。他把自己找魏征下棋,魏征梦里斩杀龙王的故事说了一遍。十殿阎王听完之后也很感叹,他们佩服魏征的果决和神通。秦广王表示,

  • 李白古诗里的冬天,唯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

  • 蒙曼:诗歌竟然成为出口抢手货——为什么唐代成为国际自由贸易坚定的支持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政治开放,文化辉煌灿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很高的声望。唐代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民族交融充满恒久的历史魅力。中国民族报“道中华”近日对中央民族大学蒙曼教授进行了专访。▲2016年,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举行“唐代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