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在母亲坟前烧掉的奏折,差点改变了清朝的命运

曾国藩在母亲坟前烧掉的奏折,差点改变了清朝的命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259 更新时间:2023/12/23 23:55:59

咸丰二年十二月十七日,曾国藩跪在母亲曾江氏的坟头前烧掉了一份没有发出去的奏折,然后带着自己最小的弟弟曾国葆离开湘乡。他这次出门,便是去创办湘军,这一转身,清廷少了一个丁忧的二品要员,却多了一个挽救清朝的大臣。这份烧掉的奏折,如果发出去了,可能会改变清朝的命运。

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他们从广西开始,迅速燃遍南方诸省。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八旗军和绿营的战斗力极其低下。他们看到太平军不仅拒敌无能,往往还束手就擒或者不敢作战。

与之相对的是各地的团练表现得可圈可点。特别是嘉庆初年开始,傅鼐在湘西曾经用这种地方武装组织平定过苗民起义,所以湘勇的经验被推广到全国。

然而,团练有它的优点,但也存在不足。最大的问题就是组织者都是当地的士绅豪强,缺乏足够的资金,因而规模难以扩大,看家护院、保护乡邻尚可,要想重创已经成气候的太平军却不容易。如果清廷放任一般的士绅来扩大团练规模,又怕最后尾大不掉,形成强藩。

因此,清廷很明智的委派了了四十三个帮办团练大臣,命令他们协助所在省的行政官员组织乡勇,维护社会秩序。当然,这些团练大臣都是朝中在职或者赋闲的,相对而言,比普通士绅更为可靠。

曾国藩就是这四十三位帮办团练大臣之一,清廷先将圣旨发给湖南巡抚张亮基,由它转给曾国藩,命令其“帮助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这个时候,是咸丰二年十二月十三日。

但是,令人震惊的是,曾国藩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奉旨。按理说,曾国藩很早就立下要当圣人的想法,要做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现在就是立功的大好机会,为什么曾氏却准备放弃呢?

当时他的公开理由已经想好了,那就是因为母亲去世而打算守完整个孝期,不愿意违背孝道。然而在他内心之中,肯定还有几点:一是身为文官,并不懂军事;二是太平军势力强大,湖南又是重灾区,并不好对付;三是清政府已经腐朽,官场风气很糟糕,不容易立功。这些顾虑在他与友人交往也曾透露过一二。

为此,曾国藩提笔写下了《恳请在家终制折》要交给朝廷。按理说,二品以上的官员可以向皇帝密折专报。但是,曾国藩此时在守孝,是一介布衣,不再是二品官,因此没有上折的资格。所以,他写好之后,等待来人取走,让湖南巡抚张良基代其上报朝廷。

如果这份奏折发出去了,清廷肯定不会死皮赖脸再向一个普通的侍郎求请。那么湘军能不能建立,能不能扑灭太平天国运动,实在是未知之数。然而,有三个人说服了曾国藩。

第一个人是湖南巡抚张亮基,他没有亲身而来,但他在朝廷的上谕后,马上派人又送来一封信。在信中,张亮基言语真诚恳切,他告诉曾国藩,现在武汉已经失守,湖北巡抚常大淳殉国。他希望曾国藩能赶紧到长沙来商量大事。

第二个人曾国藩的好友郭嵩焘。郭嵩焘太了解曾国藩了,他生怕曾国藩因为要守孝而拒绝,特地从老家赶来。郭嵩焘劝曾国藩以家乡父老为重,在患难时候挺身而出,抛开顾虑,组织团练。他还跟曾国藩说,古往今来,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守孝的人很多。孝有大有小,不能因小孝而耽误了守卫家乡的大孝。

第三个人最重要,他就是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曾麟书也是郭嵩焘说服的,他虽然只是个普通的教书先生,但也深知这种形势下,兴亡之事,匹夫有责。何况,曾国藩本来就是湖南在京城的最大官员,这时候不登高一呼,更待何时?

就是这三人的劝说,基本上打消了曾氏的顾虑,也就出现了本文开篇的那一幕。那份奏折终究没有发出去,而是曾国藩在母亲的坟头烧毁。在烟雾之中,曾氏就已经定下决心。一定要铲除太平天国,守护乡邻。

参考资料:《曾国藩传》、《曾国藩家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立宪派与共和派的论战(一):康有为的君主立宪思想及论战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康有为因对光绪怀有赞赏和愧疚之心,遂组织保皇会,在海外策动勤王运动,意欲用武力光复光绪的君权并除掉慈禧太后,被人称为保皇派。在康有为的努力下,日本、加拿大、美国各地大城市均设立了保皇会的支会,日本横滨的支部由梁启超负责。一时之间,保皇运动比孙文的革命运动更受海外华埠人士欢迎。保皇会还通过积极开展宣传

  • 洛阳砖厂惊现唐墓,挖出保留最完好的一部颜真卿楷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新出土的《郭虚己墓志》保持颜真卿楷书原始风貌。墓碑青石,高107厘米、宽104厘米、厚4.5厘米。盖顶篆书:《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正文楷书,35行,满行34字,共有1150字。本帖为九七年刚从河南出土颜碑,保存完好,字口清晰,为目前已发现颜真卿(41岁书)最早的书法作品。它记载了墓主

  • 李世民是个怎样的唐皇?《将夜》里面的霸气唐皇,是最好的还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看正文之前,先放一句狠话: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我只服唐朝!知道为啥我这么说吗?不仅仅是因为唐朝乃是中国古代皇朝之中最强盛的一代王朝,更是因为唐朝的外交策略,唐皇李世民有两个称号大家都知道,一个叫做唐朝皇帝,也就是我们中华大地上的天子;另外一个叫做天可汗,所谓天可汗,就是西域各个国家,和唐朝所有交好的

  • 从这个角度看,想成功的当学曾国藩,不要学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的八个经典故事,曾国藩vs诸葛亮,曾国藩家书与诸葛亮诫子书

    曾国藩说认为,贤能的人的度量,超越平常人万万倍。在曾国藩看来,度量是否宽广,是衡量人贤能与否的重要标准。历史上有不少人因为度量稍窄,影响了事业的发展。这其中就包括曾国藩的偶像诸葛亮。蜀汉有一个重要文臣,名叫廖立。他曾与庞统齐名,可见他的才能非常不一般。诸葛亮也对他寄予厚望。廖立才能虽大,但缺点也很明

  • 以唐太宗为楷模的宋朝皇帝,用王安石变法改革,壮志未酬暴病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据史书记载,他最喜欢读的书就是《韩非子》,每读罢一节,总要拿法家的理论来与现实的政治举措比照一番。从法家的理论出发,他认为当时的北宋王朝已处于“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的局面。宋英宗治平四年,年仅二十岁的赵顼入主大统成为北宋王朝的第六位皇帝。风华正茂的他,自即位伊始,就立下豪情壮志一定要把百弊丛生的

  • 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古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见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11月17日,王宣懿介绍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背后的故事。本报记者 刘坤文/图在古代,骆驼是远行商旅的坐骑,也是驮运物资的工具,被誉为“沙漠之舟”。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中,有一组骆驼主题的珍贵文物——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其釉色光亮、保存完整,是唐三彩中的极品。驼铃传响,踏破了荒凉

  • 她是最倒霉的皇妃,离世7年才被发现,乾隆大怒,无数官员被处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马常在是雍正的嫔妃,这时的雍正已经登位很久了,后宫中的皇后、熹妃、齐妃等都已经容颜衰老,色衰爱弛,于是1729年,也就是雍正上位的第七年,容颜有佳的马氏进入了皇帝的视野之中,她这时还是一个小小的宫女,被雍正宠幸后被封为了答应。而这一段时间内,她受圣宠无数,第二年便被册封为马常在了。可惜的是,天有不测

  • 【重庆文化故事】杜甫三分之一的诗在这里写下——走进杜诗里的重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文/张昌龙杜甫是诗圣,他的诗是“诗史”,真实、完整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1200多年前,杜甫一家在今天的重庆渝中区、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寓居了三年,杜甫吃过重庆火锅吗?1000多年前的重庆与今天的重庆差别大吗?杜诗的回答是:太大了!那时的交通工具只有木船和马;那时用皇帝年号纪年;那时常见

  • 一组百年老照片:李鸿章女儿确实漂亮,图4官员小妾不输现代女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照片在中国早已不稀罕了,但是早在100多年前的19世纪,照相机刚刚由西方传教士带入我国的时候,民间的百姓都认为照相机是可以摄取人灵魂的。不过就算有这种愚昧的思想,也抵不住人们对照相机的好奇,以及对拍照留念的兴趣。正因如此,清朝的贵族、平民等各个阶层的人民都留下了不少照片,能让后世人们窥得清末时代他们

  • 上官婉儿一生有过多少男人?在其墓中的发现,掀开了历史的真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李治时期的才人、武则天时期的女丞相、李显时期的昭容,上官婉儿的一生真是多姿多彩。 被武则天宠爱的近臣、和武则天抢男宠的女人、唐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