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宣宗朱瞻基:文如李世民,艺赛宋徽宗,虽是好皇帝但也毁了明朝

明宣宗朱瞻基:文如李世民,艺赛宋徽宗,虽是好皇帝但也毁了明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924 更新时间:2024/2/7 19:32:07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驾崩,临死前他将皇位传给了 太子朱高炽。在朱高炽的努力下,明朝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但 朱高炽过于短寿, 在位的时间仅有 10个月。

朱高炽去世前, 选定 朱瞻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朱瞻基登基后确实没有辜负自家老爹的厚望,一直维持着王朝生机, 民间更是形成了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观,故而 后人将这一时期成为 仁宣之治。只不过朱瞻基此人虽然是个好皇帝,可也被人认为是毁了明朝的重要推手。

明朝有一个叫“仁宣之治”的盛世时期

文如李世民

明宣宗的个人才能没话说, 甚至 可以 与唐代的李世民相提并论。对比这两人在政治方面的一些主张,可以窥见不少相似之处。

比如说 这两位皇帝都 非常重视人才的任用。唐太宗李世民成为皇帝后,新设立了弘文馆,以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同时对于朝廷中任职的大臣,他也是 “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

明宣宗朱瞻基同样如此,他成为皇帝后 重用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原吉以及蹇义,这些大臣各有长处,互相补充,为“仁宣之治”的缔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明宣宗朱瞻基坐像

对于 大臣们提出的建议,朱瞻基也和李世民一样都能 虚心接纳,君臣之间的关系很是融洽。 《明史·杨士奇传》有记载:

“当是时,帝励精图治,(杨)士奇等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帝乃仿古君臣豫游事,每岁首,赐百官旬休。车驾亦时幸西苑万岁山,诸学士皆从。赋诗赓和,从容问民间疾苦。”

杨士奇半身像

不仅如此, 李世民和朱瞻基上位后,还都 各自完善制度,以确保国家机构的运行更加顺畅。 李世民在对隋制进行完善后,给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朱瞻基则是 完善了内阁制度,让内阁的作用更加突出,提高了皇帝处理朝政和形成决策的效率。且因为朱瞻基还 提出了新的行政程序,这让内阁的话语权得以保障,为杨士奇等内阁成员推行政令奠定了一条通畅的“大道”。

明朝内阁成员话语权较重

朱瞻基在文治上还有一点和李世民相似,那就是 他们都 十分重视吏治。李世民曾令房玄龄省并冗员,派专人考察官员风评,对于犯错的官员也是依法论处。朱瞻基一样,他也 提出了一系列 监察改革的措施, 目的就是将贪腐之风压一压。在朱瞻基的鼓励和主张下,朝廷的变好了很多。

艺赛宋徽宗

除了李世民,朱瞻基还总被后人拿出来与另一位皇帝做对比,即宋徽宗赵佶。由明入清的学者 钱谦益曾在《列朝诗集小传》中评价明宣宗朱瞻基说:

“帝游戏翰墨,点染写生,遂与宣和(宋徽宗赵佶曾号宣和主人)争胜。”

明宣宗朱瞻基行乐图局部

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艺术成就极高的一位皇帝,他独创的 “瘦金体”是很多书法爱好者的朱砂痣、白月光。朱瞻基在书法上确实没有达到宋徽宗这样的高度,但是 在绘画方面,朱瞻基确实是可以和宋徽宗相提并论的个中好手。

南宋邓椿在创作《画继》时,开卷就提到了宋徽宗,称宋徽宗 “天纵将圣,艺极于神”,《广川画跋》 中也对宋徽宗的绘画技术给予高度肯定:

“(画任意一物皆)寓物赋形,随意以得,笔驱造化,发于毫端,万物各得全其生理。”

宋徽宗的绘画作品

至于 朱瞻基同样擅长画各种东西,不管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鱼虫,都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正如 山堂外纪·卷八十二·国朝》记载的那样:

“其绘事亦入神品。”

抛开绘画不谈, 宋徽宗和明宣宗朱瞻基还都 花了大心思在收藏上。宋徽宗在位期间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对我国的绘画艺术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

而朱瞻基则是在宣德八年时,让杨士奇等人找一些“能书者”,将五经、《说苑》之类的文学典籍做以副本,对应地进行收藏。 仅 内阁当时的藏书就 约有2万余部,近百万卷。也无怪乎会有人评述称:

“仁、宣二主,世既承平,文物益盛”。

朱瞻基让人抄录收藏古籍

好皇帝不耽误搞事情

作为 仁宣之治的缔造人之一, 朱瞻基当然称得上是一个好皇帝。他掌权期间, 一直在实行 与民休息的政策。

正所谓“坐皇宫九重,思田里三农”,朱瞻基对国家的农业发展非常重视,宣德五年发生蝗灾时,他还专门派遣官员前去处理,亲自做了一首《捕蝗诗》颁给臣子,让他们重视蝗灾防治。

古代的治蝗灾策略辑要

纵观 朱瞻基在位的那10年,他经常下旨为民解困, 包括多次蠲免税额、积欠柴炭草,免除在京工匠中年老残疾和户内无丁力者的匠籍等。

《明史·明宣宗本纪》记载:

“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明朝有一个叫“仁宣之治”的盛世时期

只是 好皇帝归好皇帝,朱瞻基在 搞事情毁明朝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朱瞻基除了 “太平天子”的称号,还有一个 “促织皇帝”的名头。所谓 “促织”,其实就是 蟋蟀。

为了 满足自己的斗蟋蟀的娱乐需求,甚至 不惜破坏用人制度。《万历野获编》就记载说, 在当时捕蟋蟀和军队里取得敌人首级是同等功劳,这就导致明朝正常的官员选任和晋升制度遭到了破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明朝政治上的黑暗。

影视剧中的朱瞻基爱促织

与非常喜爱促织一样, 明宣宗朱瞻基还一直很崇尚佛教,为了彰显自己的虔诚,朱瞻基 总是 滥封藏僧,这同样给明朝的官员选任晋升造成过大麻烦。

朱瞻基有滥封藏僧的问题

明宣宗的另一个毁明朝方法就是 重用宦官。在宣德元年时, 明宣宗设置了“内书堂”,指定那些翰林学士 教导宦官们念书,其中成绩优异者作为 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

这种做法确实有一定的好处,比如 让办事变得效率更高。但这同时 也造成了宦官势力的扩张,相比于其他朝代, 明朝的宦官能更容易得到滥用皇帝特权的机会。

影视剧中的明朝宦官

就明宣宗本人来说,他其实是可以控制宦官势力的崛起的,比如说在重用宦官的同时,朱瞻基也一直在权衡宦官的任用,对于那些犯有重罪的宦官,朱瞻基会毫不犹豫地处决和严惩。但他忽视了一点, 并不是他之后的每一个明朝皇帝都能把握好“宦官力量”。

正如历史学家孟森先生在《明清史讲义》中所说:

“历代阉祸,岂非皆自宣宗造之?当即位初,诏求直言,有湖广参政黄泽上书言十事,其言远嬖佞,即反复以宦官典兵干政为戒,帝嘉叹而不能用,旋即设内书堂,可知嘉叹之为好名浮慕。”

以明朝为背景的影视剧中的宦官形象

明宣宗朱瞻基作为一个 文可比太宗,艺能争宣和的好皇帝,他的一些喜好和主张却如同锄头一样,松动了明朝的根基,约摸也正是因为如此, 历史上对他的评论基本毁誉参半,既认可他的文治作为,但也批判他“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的荒唐行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名人智慧:李靖失小获大破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贞观年间,李世民决定对东突厥用兵,消除边患,派李靖为帅,率六路三十万大军攻突厥。东突厥可汗颉利仓促应战,被打得大败,于是退守城堡,向唐王朝投降。唐太宗李世民接到降表,派唐俭等为受降使,前往东突厥接受投降事宜。这时大唐正在兴盛之时,故对东突厥提的条件很苛刻,除了纳贡称臣之外,还有不许扩兵等限制。

  • 他原是突厥王子,为唐朝歼灭2国,拓境万里,李世民:做我妹夫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阿史那社尔出生于漠北,属于突厥最顶级的贵族——阿史那氏。从小,阿史那社尔就擅长弓马骑射,11岁时就跟随长辈打仗。长大后,阿史那社尔被大可汗颉利可汗派去管理铁勒、薛延陀以及回纥等附属部落。阿史那社尔和同族不同,他不贪财,对于自己所辖的附属部落,他从来不横征暴敛,还说:“只要部民们富足就好了!”对于东突

  • 清史第一奇案:皇太极的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明末清初,危机四伏,北京有大明崇祯,南面有农民李自成,蒙古有察哈尔部林丹汗。面对内忧外患,皇太极如何在这场政治角逐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又是如何为大清问鼎中原夯实基础?《今晚老故事》“清朝秘史”系列,为您讲述“皇太极的成功之路”。说完了努尔哈赤,咱接着往下倒,跟您说说他儿子皇太极的那些事儿。我们说,皇太

  • 清朝皇帝上朝时,说满语还是汉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由于距离当代比较近,留下了许多的清宫秘闻以及更多的史料参考。近些年来,随着众多清宫剧的热播,例如《如懿传》、《延禧攻略》以及《甄嬛传》等等剧,赢得了大部分人的喜爱。在这些清宫剧中,每当有大臣在朝堂之上汇报奏表的时候,都是统一用的流利的汉语,而几乎没有出现过使

  • 唐朝不建长城为何可以打爆突厥、回纥,这三座大漠雄城说明了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不建长城,就建堡垒 唐朝初年,唐军对漠北民族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军事攻势。东突厥、薛延陀和铁勒,纷纷在大唐的陌刀面前俯首称臣。即使不用长城,唐朝也不用害怕这些漠北民族。然而到了武则天统治时期,北方形势却急转直下。由于武则天的无能,导致原本臣属于唐朝的北方突厥部落叛唐独立,建立了后突厥汗国。由于武则天忙于

  • 中贸圣佳2022秋拍:乾隆御题诗官窑贯耳瓶|官窑瓷器出手拍卖征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Lot 804明 乾隆御题官窑贯耳方壶H:11.4cm估价:RMB 8,000,000-12,000,000来源:1.清宫旧藏,乾隆御鉴御题;“乾隆乙未(1775年)春月御题”,钤刻“比德”印款。2.艾弗瑞‧克拉克伉俪(Mr & Mrs. Alfred Clark,约1930年代至1970年代)旧藏

  • 李贤被母后武则天逼死,遂留一首绝命诗,曝光母亲羞于提起的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古语有云:“虎毒不食子”。但在充满着勾心斗角与尔虞吾诈的皇族,这条古语似乎并不成立。公元684年3月13日,唐高宗李治和天后武则天的次子——李贤,在绝望和孤独中,凄凄惨惨地死在了他的流放地——巴州。在自杀前,李贤饱蘸着悲哀与血泪,写下了一首历史上知名的绝命诗,名曰《黄瓜台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

  • 民国仿清官窑真假难辨?一招教你鉴别民国“高科技仿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仿古瓷不仅器型、纹饰、色釉以前代器物为本,并且多署以相应的朝代款识。民国时仿制的雍正粉彩团蝶纹碗民国仿古瓷的显著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不仅仿制历代名窑作品,还有民国后期仿民国前期的器物,如20世纪30年代以后大量出现的“洪宪瓷”。而以仿明清器物居多,特别是仿清康、雍、乾三代的青花、古彩、斗彩、珐

  • 《雍正剑侠图》雍正:“最后一次武林盛世”的终结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白眉大侠》中,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门,武学人才辈出,武林绝世高手满地走。这时有武林三圣、峨眉四大名剑、冰山四大名剑、少林八大名僧、辽东六老、春秋四老、三侠五义、小七杰、小五义等通过八十一门长普度联合大宋朝堂和军队,对武林进行彻底大清洗。武林天榜上的高手遭劫,第一高手武圣人于和、第四高手金灯剑客夏遂良

  • 历史解密:武则天为何那么喜欢宠幸男侍?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其被选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建立武周。705年,武则天在上阳宫崩逝,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说到武则天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不陌生了,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皇帝,对于武则天有的小编看到最近有不少的人也是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