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史第一奇案:皇太极的手段

清史第一奇案:皇太极的手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060 更新时间:2024/2/7 16:23:22

明末清初,危机四伏,北京有大明崇祯,南面有农民李自成,蒙古有察哈尔部林丹汗。面对内忧外患,皇太极如何在这场政治角逐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又是如何为大清问鼎中原夯实基础?《今晚老故事》“清朝秘史”系列,为您讲述“皇太极的成功之路”。

说完了努尔哈赤,咱接着往下倒,跟您说说他儿子皇太极的那些事儿。我们说,皇太极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他爸爸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到皇太极上台,才有了大清。这个皇太极很有意思,前面接努尔哈赤的班,可等到清军入关的时候,他已经死了,他儿子顺治才是入关以后的第一个皇帝。正是由于处在这样一个位置,很多影视剧里边,单独描写皇太极的篇幅并不是太多。就算有,也多是描写感情纠葛的,说什么皇太极、多尔衮和孝庄之间有所谓的三角恋情,给人感觉皇太极就不干正经事儿一样。历史上的皇太极真是这样吗?不是。事实上,皇太极文治武功兼具,是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皇帝,有人甚至说,他的眼界、见识、能力一点不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明君差。

首先咱们必须得澄清一下,大伙儿总以为皇太极接班的时候,他爸爸——草原上的雄鹰努尔哈赤早就把家底给他打牢了,他再往下继承,其实是很顺手的。是不是这样呢?不是,皇太极接班上任的时候,其实是接了一个大烂摊子。

您看,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南征北战,东挡西打,周边都让他打遍了,而且,他还镇压自己所属地方的汉族人,把男的抓起来充军当奴仆,女的呢,就去伺候那些个王爷贝勒。所以后金政权所属地的汉人,对努尔哈赤是非常痛恨的,没准抓住机会就得起来造反。

这还仅仅是外部,当时的内部矛盾更多。努尔哈赤临死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皇子、贝勒都想争这皇位,互相之间斗得特别厉害。努尔哈赤没有办法,就搞了个平衡。怎么平衡呢?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你们这四个共同执政。

就说,你皇太极是说话最管事儿的,可一有国家大事,咱得四个人一块儿商量。也就是说,皇太极刚接班的时候,自个儿并不能完全说了算。

为什么我们说皇太极了不起呢?他有很多手段,去处理这些所谓的内忧外患。首先一个,他要缓解自己属地内满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皇太极倡导改革,征收所有的闲置土地开垦成田,其中的一部分租给汉人,让他们耕地作业。这个办法一方面发挥了汉人的劳动积极性,另一方面,收上来的租金也充实了的军费,与此同时,还极大地缓解了满汉矛盾。

解决了外部矛盾后,皇太极开始着手处理内部矛盾。他主动提出来,不能就咱四个说了算,下边还有几个弟弟呢,得把这些小贝勒提拔起来,大家一起参政议政。这其中,他尤为倚重的就是多尔衮。

通过这样的方式,皇太极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而他三个哥哥的力量呢,却一天天被削弱。到了这个时候,皇太极知道,自己该下狠手了。要想自己一个人说了算,把这个位置坐稳当喽,那可就是无毒不丈夫了。这动气手里,有的是金风未动蝉觉,暗算无常死不知,有的就是明刀明枪抄家伙就上!

首先,他把矛头对准二贝勒阿敏。为什么先对付他呢?这个阿敏很特殊,他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而是努尔哈赤的侄子,过继来的。按说,这样的身份应该最不具竞争力吧,可偏偏这个阿敏还很嚣张,不把皇太极放在眼里,为啥?阿敏带兵打仗很厉害,底下人都佩服。这种威望对于皇太极来说,就是极大的威胁了。终于,1630年,也就是上台的四年后,皇太极找到了一个机会。当时大清的国策,就是要打进山海关,攻进北京城,吞并汉族的地区。这个二贝勒阿敏呢,带兵一路打到了秦皇岛这一带,赶跑了明朝的守军。此时,大明王朝肯定不干呀,马上全力增援收复失地。接下来的这一仗,阿敏被击败,打了败仗之后,他比较惜命,原有的城池都不要了,一路小跑着回到了关外。最招人恨的是,走之前呢,他在当地烧杀掳掠,祸害了不少老百姓。

皇太极一共列举了阿敏的十六条罪状,关于列举对方不对的地方,所谓的这么多罪状啊,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一点随了他爹了,他爹努尔哈赤想当年跟明朝干仗的时候,就列举了七大恨!

总之,皇太极罢免了阿敏所有的位置,关进了宗人府。没几年,阿敏就窝囊死了。诶,最大的威胁就这么被拿下了。接下来皇太极该收拾谁了呢?三贝勒莽古尔泰。我们看,莽古尔泰的名字里有个鲁莽的“莽”字,都说“人如其名”,这人吧也确实鲁莽大意。有天上朝,一言不合,他竟然拔出了利刃,要知道,朝堂之上,这可是大不敬啊!那时候,上朝是有规定的,这几个人可以带护身兵器,但在金銮殿上,无论如何不能把刀刃露出来。

露出兵刃这就算惊扰了圣驾,我正想收拾你呢,你就自己送上门来了?啊?这可太配合了!我刚想煮碗粥,你就送来米,刚想吃包子就路过狗不理,我想嫁情郎,对方还未娶,这个理由好,怎么也能弄死你!

皇太极怒吼一下,好你个莽古尔泰,竟敢违背祖制,如此猖狂,来人,给我拿下!就这么着,莽古尔泰也被拿下了。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此时的皇太极已是羽翼丰满,具有绝对的权威了。很快,三个贝勒被拿下了两个,就只剩大贝勒代善了。这个代善很聪明,一看形势,我弄不过老四,还是保命要紧。

代善就这样很和平地退出了竞争,至此,皇太极真正掌握了大清所有的权力。

前面说了,皇太极上台之后,先扫清了努尔哈赤在位时的遗留问题,接下来,他就要施展拳脚大干一场了。当时面临一个大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和大明交战的问题。要想打进山海关,吞并中原地区,就非得跟明朝开战不可。那时候,明朝最大的障碍是谁呢?袁崇焕。袁崇焕是大明优秀的将领,之前的节目里提到过,他运用计策把草原上的雄鹰努尔哈赤杀了个片甲不留,这一战就足以说明他的神勇无敌了。

当时,袁崇焕驻守在锦州兴城这一带,这个地方非常重要,相当于大明的哽嗓咽喉。皇太极跟他也有过交手,可确实打不过人家。看来啊,一时半会是过不去这一关了,怎么办呢?诶,他想出一个办法,我呀,直线走不通,可以曲线进功呀!于是乎,皇太极开辟了另外一条线路,别说,这办法还真行,噼里啪啦连战连胜,绕着袁崇焕,就快打到北京了。那边儿,袁崇焕得到消息后,带着部队快马加鞭往回杀,在北京城以北的地方成功阻击了皇太极部队。

临危救驾这是多大的功劳啊,可是呢,架不住崇祯皇帝身边有人嚼舌根!怎么说的呢?皇上,这不对呀,您看,袁崇焕驻守锦州要塞,为何皇太极能神不知鬼不觉地长驱直入呢?会不会跟袁崇焕有某种交易,他要卖主求荣?我们知道,一般末代皇帝的疑心都很大,在他看来,要没有家贼,也引不来外鬼,虽说袁崇焕又赶回来救了驾,但这里面都有什么花花肠子,谁也不知道呀!崇祯一琢磨,那这么着吧,派细作出去打探,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消息不知怎么就传到皇太极耳朵里了,皇太极大喜,这是天大的好事儿呀,我要借此机会使出反间计。那边,大明的探子一出城,刚进到皇太极的地界儿,这边就看出来了。为了不打草惊蛇,皇太极下令把他们当做普通的汉族老百姓抓起来,抓起了干嘛呢?让他们做苦力,当劳工。白天干活,晚上的时候呢,把他们关到一个小帐篷里头。

专门透露一点袁崇焕的信息,可这话呢,又不说全了,就吊人胃口。等到第二天呢,这两个探子想趁机逃跑,当兵的看守呢,假装酒喝多了,故意把他俩给放了。跑回到北京城,探子头目一五一十又不忘添油加醋地跟崇祯皇帝一说,好家伙,龙颜大怒呀,袁崇焕这是反了!最终,袁崇焕稀里糊涂地被调了回来,在北京凌迟处死。

就说,皇太极的这招反间计用得很成功。值得一提的是,热爱学习的皇太极既通晓满文,又略通汉文,尤其喜欢读《三国演义》、《三十六计》这样的兵书,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做事经常仿效,而且运用得恰到好处。我们看,皇太极不光会使反间计,还“顺手牵羊”地吸纳了大明的优秀人才。

话说,大明还有一位了不起的将领,名叫洪承畴。松山一战,这个洪承畴被皇太极抓起来做了俘虏,皇太极知道这是个人才,能带兵打仗不说,最神的是,他堪称活地图,对双方的地形和军事情况了如指掌。于是,皇太极打起了如意算盘,洪承畴若能归顺于我,以他对大明的了解,带兵顺着山海关一线往关里打,我得多省心省事吧。所以,皇太极非常想劝降这位。但是,洪承畴呢,一口一个我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决不降你!

皇太极前前后后派出了各种大臣来劝降,好话说尽了,都没用。到最后,洪承畴都见烦了,就说,你呢,也别忙活了,我干脆绝了你的念想,从此绝食明志。瞧瞧,都逼到这份上了,可怎么办呢?传说,皇太极的媳妇孝庄站了出来,我去试试吧!诶,她去监狱里见到了洪承畴。您看,电视里就是这么演的。

孝庄在里边劝降,皇太极在外边观察,无意间发现房梁上的灰尘正巧落在了洪承畴的肩膀上,洪承畴看到了,特意用手拍去了灰尘。看到这么一个细节,皇太极嘴角含笑,这次啊,有门了!什么意思呢?大伙儿分析分析,一个真决心要死的人,他还会有闲心管自己的衣服干不干净?人都要没了,一切随便吧!是不是这个理儿?而但凡这人爱惜身上的衣服,想要全身干干净净的,就说明他其实还很爱惜自己的性命。至于一直放在嘴边的名声、气节,这些啊,只需要给他个台阶就成!

有了这样的认知,皇太极亲自进来跟洪承畴谈,终于感化了这位大明强将,归属了大清。此后,洪承畴带兵一路南下,都打到现在的扬州一带了。说白了,给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反过来说,这事儿也能看出皇太极不仅智商高,情商也很高,善于知人用人,了解人的心理状况。

咱都知道,生于帝王家,那都是娇生惯养的,说这智商高那是有名师点拨,可情商高又是怎么锻炼出来的呢?很多人不清楚,皇太极小时候过得非常苦。说堂堂的皇子怎会经历苦日子呢?后宫里有句话叫“母以子贵”,但在努尔哈赤时期,确切地说,应该是“子以母贵”。就说这皇子的地位如何,是否受父皇喜爱,全屏他母亲的表现。咳,说白了,并不是考验他母亲有多厉害,而是考验他姥爷有多厉害。那么,皇太极小时候为何不受待见呢?他姥爷不行。说他姥爷是无权无势的普通人吗?也不是,人家好歹是个部落的首领,关键是这个部落非要跟努尔哈赤干仗,您想想,皇太极他娘俩夹在中间,能不遭罪嘛!

说双方打仗打到什么程度呢?皇太极的大舅舅叫布斋,跟努尔哈赤交手的时候被打死了,死都死了,这还不算完,努尔哈赤竟把他的尸体劈成了两半,一半留我这儿,另一半送回你老家。可想而知,两个部落的仇恨必然是越结越深。

出了这种事儿,皇太极他母亲心里非常难受,过得异常苦闷,结果在皇太极十二岁的时候就香消玉殒了。亲娘死了,谁还会疼这孩子?照理说,皇太极是皇子,将来也是有机会继承皇位的。可相比之下,哥哥弟弟们大多有亲娘,也有强势的娘家人,而自己呢,孤身一人,没有任何依靠。所以,为了保命,小时候的皇太极就学会了谨小慎微,看人下菜碟。长此以往,他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察言观色、趋利避害的本领。而且,正是由于没人罩着,亲妈死了,亲爹的心思又摸不透,所以皇太极打小就自立自强,就算是为了生存,他也必须想方设法让自己强大起来。咱现在看,小时候的这些个磨砺,也为皇太极之后的成功道路做了很好的铺垫。

图文整理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帝上朝时,说满语还是汉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由于距离当代比较近,留下了许多的清宫秘闻以及更多的史料参考。近些年来,随着众多清宫剧的热播,例如《如懿传》、《延禧攻略》以及《甄嬛传》等等剧,赢得了大部分人的喜爱。在这些清宫剧中,每当有大臣在朝堂之上汇报奏表的时候,都是统一用的流利的汉语,而几乎没有出现过使

  • 唐朝不建长城为何可以打爆突厥、回纥,这三座大漠雄城说明了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不建长城,就建堡垒 唐朝初年,唐军对漠北民族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军事攻势。东突厥、薛延陀和铁勒,纷纷在大唐的陌刀面前俯首称臣。即使不用长城,唐朝也不用害怕这些漠北民族。然而到了武则天统治时期,北方形势却急转直下。由于武则天的无能,导致原本臣属于唐朝的北方突厥部落叛唐独立,建立了后突厥汗国。由于武则天忙于

  • 中贸圣佳2022秋拍:乾隆御题诗官窑贯耳瓶|官窑瓷器出手拍卖征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Lot 804明 乾隆御题官窑贯耳方壶H:11.4cm估价:RMB 8,000,000-12,000,000来源:1.清宫旧藏,乾隆御鉴御题;“乾隆乙未(1775年)春月御题”,钤刻“比德”印款。2.艾弗瑞‧克拉克伉俪(Mr & Mrs. Alfred Clark,约1930年代至1970年代)旧藏

  • 李贤被母后武则天逼死,遂留一首绝命诗,曝光母亲羞于提起的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古语有云:“虎毒不食子”。但在充满着勾心斗角与尔虞吾诈的皇族,这条古语似乎并不成立。公元684年3月13日,唐高宗李治和天后武则天的次子——李贤,在绝望和孤独中,凄凄惨惨地死在了他的流放地——巴州。在自杀前,李贤饱蘸着悲哀与血泪,写下了一首历史上知名的绝命诗,名曰《黄瓜台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

  • 民国仿清官窑真假难辨?一招教你鉴别民国“高科技仿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仿古瓷不仅器型、纹饰、色釉以前代器物为本,并且多署以相应的朝代款识。民国时仿制的雍正粉彩团蝶纹碗民国仿古瓷的显著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不仅仿制历代名窑作品,还有民国后期仿民国前期的器物,如20世纪30年代以后大量出现的“洪宪瓷”。而以仿明清器物居多,特别是仿清康、雍、乾三代的青花、古彩、斗彩、珐

  • 《雍正剑侠图》雍正:“最后一次武林盛世”的终结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白眉大侠》中,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门,武学人才辈出,武林绝世高手满地走。这时有武林三圣、峨眉四大名剑、冰山四大名剑、少林八大名僧、辽东六老、春秋四老、三侠五义、小七杰、小五义等通过八十一门长普度联合大宋朝堂和军队,对武林进行彻底大清洗。武林天榜上的高手遭劫,第一高手武圣人于和、第四高手金灯剑客夏遂良

  • 历史解密:武则天为何那么喜欢宠幸男侍?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其被选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建立武周。705年,武则天在上阳宫崩逝,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说到武则天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不陌生了,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皇帝,对于武则天有的小编看到最近有不少的人也是议论纷纷

  • 慈禧死后发生的三件怪事,棺材渗出鲜血只是其一,第三件有点荒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三件怪事分别是什么呢?光绪34年即公元1908年11月15日下午17点左右,正值寒冬时节的紫禁城并没有往昔的热闹,反倒是显得格外异常的安静。紧接着不过半晌的时间,一阵阵哭泣之声不断地从仪鸾殿传出,掌握大清帝国命运近50年的慈禧太后,在一众大臣与妃子们的哀嚎痛哭中,终于咽下了她人生中最后一口气,

  • 他被称为“唐朝霍去病”,被玄宗看成亲儿子,若他在安禄山不敢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名将之后,少年英雄 王忠嗣是名将的后代,其父是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海滨,此人英勇善战,在与吐蕃的交战中屡次建功。开元二年(714年)七月,王海滨与薛讷等将领一起抵御入寇的吐蕃人。此战中,王海滨作为唐军先锋,杀获了很多吐蕃军。众将嫉妒他的战功,按兵观望,王海宾兵少,众寡不敌,结果战死。然而到了最后

  • ​解析贵为天子的咸丰帝短暂多灾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导师张永红 弟子谢曼君清朝咸丰帝(1831年一1861年)原名爱新觉罗.奕詝。是清朝第九位皇帝,21岁登基,在位11年,年仅31岁就去世了。其在位期间是内忧外患的关键时期,国内太平天国爆发,外部西方列强入侵,发生了八国联军攻破北京的惨剧。来看看其命例就可知晓。乾造:辛卯 乙未 己丑 乙丑大运:3岁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