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深夜困在山中,被陌生妇人收留,天亮后写下一首诗,感动后世1300年

李白深夜困在山中,被陌生妇人收留,天亮后写下一首诗,感动后世1300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197 更新时间:2024/2/7 19:32:31

有一白衣男子,正在焦急地四处张望,奈何黑暗掩盖了归路,教人辨不清方向,隐约还有野兽低吼的声音传来。

此时他心中无比懊恼,不该因为流连于山中美景,而忽略了时辰,被困在这深山老林中。

极目望去,远方有一处微弱的灯火,来不及细想,他便急忙朝着唯一的光亮走去。

走近才发现,原来是几间并排小屋,不知何人在此居住。

“咚咚咚,”他试探性地扣响柴门。

应声开门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望着这位不速之客,脸上充满了警惕。

“老婆婆,在下李白,因在山中赏景误了时辰,不知可否借宿一晚?”

听闻此人就是大唐极负盛名的诗仙李白,老妇人急忙将他迎进家中:

“寒舍简陋,还请官人见谅。”

李白道谢后进了屋,在与老妇人的交谈中,李白得知她本姓荀,如今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勉强过活。

趁着老妇人去准备饭食的空档,他细细打量起这间小屋。

这老妇人的家虽窄小简陋,却也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只是观其陈设,恐怕常年来只有她一人独居。

时逢安史之乱,也许她的丈夫因为赋税繁重,过早亡故了,也或许征兵而去,再无归期。

沉重的农事,便全部压到了这样一个老妇人身上。

正当李白忧叹之时,只听得隔壁隐约传来有节奏的打击声。

“那是隔壁的姑娘在舂米。”

老妇人端饭上来,正看见李白望着墙边出神,便贴心为他解惑。

“如今正是秋收时节,只可惜收不上多少粮食,只够糊口罢了。”

老夫人叹了一口气,顺手将菰米饭恭敬地送到李白桌前,有些惭愧道:“没什么好的招待官人,让您见笑了。”

李白望着盛饭的素盘,被洗得发亮,热腾腾的菰米散发出最叫人安心的饭香。

隔壁姑娘的舂米声还在耳边回响,好像在提醒他,这一碗饭,是多么来之不易。

他突然觉得手中的这碗饭,重于千金。

为了不辜负老妇人的好意,李白一改平时的随意,正襟跪坐在桌边,将一碗菰米吃了个精光。

这也许是他最难忘的一顿饭。

简单到甚至有些寒酸,但其中蕴含的心意,却是金杯银箸,美味佳肴都比不上的。

天亮之后,李白辞谢老妇人,踏着晨曦下了山,但他留下了一首诗: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这首诗一改往日华丽浪漫的文风,自然朴素,未加雕琢,读来却让人十分感动。

秦汉时期,大将军韩信在河边垂钓,饥饿之时,一位在河边洗衣为生的妇人,曾经赠与他一碗饭。

那妇人与荀媪同样穷苦,也同样善良。

后来韩信功成名就,被封为楚,又找到那老妇人,赠其千金感谢一饭之恩。

在诗中,李白将荀媪比作当时的 漂母,足以证明他的感激之情。

在我们的印象中,李白其实并不亲民,他是狂傲的天之骄子,是只可远观的谪仙人。

与他相比,忧国忧民的杜甫,似乎更为亲切一些。

但如果细细品读李白的诗作,了解他的人生经历,我们就会发现,事实也许并非如此。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李白在游览鲁都时,也曾发生过一个小故事。

当地有一位小吏十分仰慕诗仙盛名,于是带着一斗酒和两条鱼,去客栈拜访李白。

尽管两人地位悬殊,但李白却没有将他拒之门外,反而热情地招待了他。

两人烹鱼煮酒,对酌共饮,好似多年未见的好友。

诗仙与小吏能有什么共同话题呢?

我们不得而知。

但那一夜,他们一定相谈甚欢。

对此,李白后来也专门写过一首诗来记录: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

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双鳃呀呷鳍鬣张,拨剌银盘欲飞去。

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

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

最华丽的辞藻,记录下的是最平常温情的时刻。

李白始终是那个李白,只是他有太多面我们都没有看到。

他有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却因为一碗菰米而感怀于心。

他有着“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傲,却能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吏相谈甚欢。

他用最浪漫的笔触描摹这个世界,也用最朴实的态度诚心待人。

余光中曾写李白: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我们爱李白,不仅爱他的与众不同,更爱他与芸芸众生一样,有着最真挚动人的情感。

诗友们,你是因为什么爱上李白的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胡子雯。诗词世界出品、魏无忌主创图书《满堂花醉三千客》《笑死了!刷了1400年的大唐诗人朋友圈》全网热销中,欢迎购买。转载本文详见本号菜单联系方式。文中图片来自版权网站,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懿传》说剧中造型土?不存在的,这都是乾隆的喜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在布置场景的道具上可以看出,《如懿传》对清朝历史还是仔细了解过一番。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历史上存在而其他的清宫戏中没有出现的道具,比如壁瓶、象生瓷、太白尊等等。壁瓶是明清时期十分常见的装饰物。和正常的瓷瓶不同,壁瓶不是放在木架子上,而是挂在墙上。所以壁瓶一面是完整的,一面是水平的。乾隆时期,精美的壁

  • 岳钟琪的兵权不比年羹尧小,为何雍正只杀了年羹尧,放了岳钟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岳钟琪,虽然曾经被革职入狱,但最终还是病死在任上,得以善终。而年羹尧,却是被雍正罢职之后,赐死狱中。二人的结局如此不同,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生平中窥得一斑。岳钟琪,据传为岳飞二十一世孙,出身武将世家,自幼熟读兵书,习练武艺骑射。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岳钟琪通过捐纳从军,开始了戎马生涯,授松潘

  • 唐武宗轶事之二(资治通鉴卷二四七之十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其二:唐武宗听说扬州的歌女擅长酒令,于是命淮南监军挑选了十七个人进献宫中。监军请节度使杜悰一同挑选,同时打算再挑几个良家美女,教会酒令后一并进献给唐武宗。杜悰说:“你自己接受的皇上敕令,我可不敢参预这件事!( 监军自受敕,不敢预闻!)”监军再三请求,杜悰仍不同意。监军大怒,就把杜悰不愿意参与的事上奏

  • 乾隆有四十多个女人,却最爱她一个,竟把她的两个儿子都立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乾隆皇帝曾经拥有过的所有女人来说,四十多位后妃在他眼里都不及富察皇后一人。从何处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如此爱孝贤纯皇后呢?就拿出一样事例来,就可以让全清朝后妃甘拜下风,乾隆把孝贤纯皇后的儿子都立为了太子。有人说,这有什么?皇后之子,就是太子啊。其实不是,清朝立太子是立贤,不是立嫡立长。可是乾隆却因宠

  • 隋唐帝王智谋 //专委放权:唐玄宗拜相任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开元”年号讳,改名姚崇。父姚懿,曾任硖石县令,祖籍江苏吴兴,因先辈世代在陕州为官,遂定居陕州硖石(今属陕县硖石乡)。姚崇出身于官僚家庭。年轻时喜好逸乐,年长以后,才刻苦读书,大器晚成。历仕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两任宰相,有“救时宰相

  • 【重磅】灵璧凤山大道隋唐大运河遗址获评“2020-2021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2020~2021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获评项目名单(按项目年代排序)宿州灵璧凤山大道隋唐大运河遗址此次参评的18个重要考古新发现和优秀考古工地在地域上遍布江淮大地,在时间上由旧石器时代延续至明清时期,以居址、墓葬和城址为主,文化内涵丰富,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和见证了安徽在人类起源与演化、中华文明起

  • 正史上,雍正儿子弘时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弘时突然失宠,离奇死亡,这的确不免让人浮想联翩。弘时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得罪了他的皇阿玛雍正,竟然连父子都不做了?而且,民间传闻的雍正,素来薄情寡恩,也不免让人怀疑,是不是雍正赐死了弘时?这里我们就尝试来揭开这个问题的答案。雍正杀子的传闻“雍正杀子”一事,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刻画的是淋漓尽致。雍正

  • 古人如何度过酷暑?雍正的凉席到底有多珍贵,为何下旨不许再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据《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收集的史料所载,清朝时的乾隆八年(1743年),就曾出现过一次超级酷暑。这一年的夏天,高温席卷了整个华北地区。当年的阴历五月底六月初,也就是阳历7月份前后,天气达到了炎热的极点。当时的都城北京内外是“威暑”一片,热老虎在发威。天津则是“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

  • 文化视线丨新疆唐朝墩考古取得最新成果 实证多宗教并存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今年,我们在唐朝墩古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主要围绕前两年发掘出的景教寺院和佛寺遗址展开,取得了重要成果,实证了新疆自古以来多种宗教并存的历史。”11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讲师任冠告诉记者。雪山下的唐朝墩古城遗址。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奇台县城东北角,现存面积约16万平方米。1962年被列为

  • 我们常说清朝,实际上清朝并不是其正式名称,而是另有正式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看来,爱国教育,自古有之呀。不过,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清朝人是以“大清人”自居的,而清朝的正式国号确确实实就是“大清”。清朝的开创者是大名鼎鼎的努尔哈赤,而他的先祖,包括他自己,原本都是明朝的臣子。其先祖为元朝建州女真翰朵里部的万户蒙哥帖木儿。明成祖永乐年间,蒙哥帖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