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帝王智谋 //专委放权:唐玄宗拜相任才

隋唐帝王智谋 //专委放权:唐玄宗拜相任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00 更新时间:2023/12/22 20:19:20

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开元”年号讳,改名姚崇。父姚懿,曾任硖石县令,祖籍江苏吴兴,因先辈世代在陕州为官,遂定居陕州硖石(今属陕县硖石乡)。姚崇出身于官僚家庭。年轻时喜好逸乐,年长以后,才刻苦读书,大器晚成。历仕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两任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

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继位消灭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巩固了地位。十月,唐玄宗在骊山下举行盛大阅兵式,按照传统,皇帝出巡,方圆三百里内的州郡长官都得到行在(皇帝行营)去朝见。 当时姚崇,任同州刺史,而且又得到玄宗的秘密召唤,是非去不可。姚崇到的时候,玄宗正在打猎,问他会不会,他说从小就不喜欢读书,而喜好打猎、习武等活动。一直到了二十岁的时候,他才开始发奋苦读。于是就参加了玄宗的打猎行列。他在猎场上驰逐自如,要快即快,要慢即慢,处处都使得玄宗满意和喜欢。

罢猎之后,玄宗征求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他侃侃而谈,不知疲倦。唐玄宗诚恳地对姚崇说:“我早知道你是人才,请您做我的宰相吧!”姚崇推辞不肯,唐玄宗很奇怪,问他什么缘故。姚崇随即跪下说道:“臣有十件大事,恐怕陛下未必同意,所以不敢接受任命。”姚崇知道玄宗胸襟比较宽广,而且锐意图治,就故意激他一下。谁知唐玄宗说:“你说说看,是哪十件大事?”

姚崇便从容地说:“第一,垂拱年间以来,朝廷以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我请求圣上,改成以仁义先行,可以吗?”“玄宗说:“我衷心希望你这么做。”

“第二,朝廷自仪凤三年(678年)在青海被吐蕃(古藏族)战败以来,从来没有后悔之意。我请求在数十年内不求边功,可以吗?”玄宗说:“行。”

“第三,自从则天太后临朝称制以来,往往由宦官代表朝廷发言。我请求今后不要让宦官参与公事,可以吗?”玄宗说:“这个问题我考虑很久了,正有此意。”

“第四,自从武氏诸亲窃据显官要职,继之以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都专权擅事,官场秩序混乱。我请求以后不准国戚在朝廷要害部门做官,以前巧立名目任命的官吏一律撤销不算,可以吗?”玄宗说:“我老早就立志要这么做。”

“第五,近来,亲近佞幸之徒,触犯法律的,都因为是宠臣而免予惩处。我请求以后依法办事,可以吗?”玄宗说:“对于这种现象,我早就是切齿痛恨的。”

“第六,近年以来,那些豪家大族,凭着同乡的关系,向上送礼行贿,以至公卿、方镇们也这么干。我请求除租、庸、调等赋税而外,其它一切摊派都要杜绝,可以吗?”玄宗说;“愿意这么做。”

“第七,武后造福先寺,中宗造圣善寺,上皇(睿宗)造金仙、玉真观,皆耗资巨万,坑害百姓。我请求禁止建造寺观宫殿,可以吗?”玄宗说:“我一看到这些现象,心里就不安,又怎么敢再这样干呢?”

“第八,前朝皇帝玩弄大臣,有损于君臣之间互相尊敬的常礼。我希望陛下对臣下以礼相待,可以吗?”玄宗说:“事情就应该这么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第九,前朝大臣直言进谏者,有的就丢了性命,从而忠臣都感到灰心。我请求,凡是做臣子的,都可以犯颜直谏,无所忌讳,可以吗?”玄宗说:“我不但能够容忍臣下这样对待我,而且还可以按照忠言去做。”

“第十,西汉与东汉,外戚乱政,后世感到寒心,而我们唐朝的外戚专政,则更加厉害。我请求陛下将我朝的这种事情写在史册上,永远作为前车之鉴,成为万世不能重犯之法,可以吗?”玄宗听了,情绪久久不能平静,说道:“朕对此也深有同感啊!此事诚可谓是镂骨铭肌之事啊!”

姚崇见玄宗一一答应,非常高兴,再拜说:“这就是陛下施行仁政的开始。”第二天,姚崇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后升任紫微令。

唐玄宗对待姚崇非常器重和尊重。每每向他征询军国要政,单独在便殿里接见他时,每次都起身迎接,商议完走到平台上相送,有一回,唐玄宗召姚崇入宫议事,正遇上天降大雨,道路泥泞,就命人用御轿前去接他入宫。姚崇在京城没有住宅,寓居在罔极寺中,因疟疾卧病不起。唐玄宗每日派遣使者数十人,前去探病,每遇军国重事,都命黄门侍郎源乾曜去征求他的意见。后来,唐玄宗采纳源乾曜的建议,命姚崇搬入四方馆居住,并准许他的家属侍疾。姚崇认为四方馆存有官署文书,不是病人居住之地,极力推辞。唐玄宗道:“设置四方馆本就是为官员服务,朕安排您住进来,是为国家考虑。如果可能,朕恨不得让您住进宫里,您不要推辞!”

姚崇虽然已为宰相,最初还是放不开手脚去做事,就算是任命一些底级官员,姚崇也要在朝会上一一禀报,不敢自专。有一次,姚崇拿着一批郎官的名单来见唐玄宗,想要请示一下皇帝任用这批人适不适合。结果,姚崇把名单念了一遍,唐玄宗只是看着房梁,一句话也不说,姚崇不明就理,再念一遍又问,唐玄宗还是保持沉默。这下,姚崇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非常惶恐地退出去了。他一走,唐玄宗身边的大宦官高力士就劝谏唐太宗说:“陛下总理万机,时间宝贵,宰相向你奏报政事,行还是不行,应该当面给予批复,陛下为什么沉默不语呢?”唐玄宗就回答说:“朕任命姚崇当宰相,他有大事自然要和我商量商量,小事自己决定就可以了。任命五品郎官这样的小事,我有什么必要一定要去插手呢?”高力士恍然大悟,随后便把皇帝的这个指示精神透露给了姚崇。姚崇听了之后,所有的忧愁和顾虑都一扫而光,从此,放手大胆管理政事,大小政务都能断割不滞,尽心辅佐。

当时的另一个宰相,卢怀慎自知才能及不上姚崇,于是,就把所有的事情都推让给姚崇,后来人称之为“伴食宰相”。有一次,姚崇家中办丧事。请了十多天假,朝堂中政务公文堆积如山,伴食宰相卢怀慎不敢决断,只好向玄宗请罪,没想到玄宗劝说道:“朕把天下事交给姚崇,卿等坐观其成就行了。”姚崇假满归来,没几天,就把积压的政务全部处理完了,众人大为叹服,姚崇也甚是自得,他忍不住问中书舍人齐浣说:“我这样的宰相,比起管仲晏子如何啊?”齐浣稍稍想了一会儿说:“管仲和晏婴的治国方法虽然不能施行于后世,但至少用其一生,而你的政法,随时变更,不够稳定,似乎你比不上他们两个呀。”姚崇又问:“那么你对我这个宰相有什么评价呢?”齐浣答道:“你可以说是一个救时宰相了。”姚崇大笑,把手中的毛笔一扔说:“救时宰相,那也非常难得了呀。”姚崇理政,善于权变,因事制宜,从来都不墨守成规,而且办事雷厉风行,注重实效,所以“救时宰相”之誉,可以说真是恰如其分,实至名归。

点评:

唐玄宗即位后,用雷霆手段,终结了“后武则天时代”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巩固了岌岌可危的皇权,充分显示唐玄宗的魄力,胆识和韬略都是超越不凡的。长期的政治磨砺练就了唐玄宗心思缜密的性格,他深深的意识到在英明的帝王,也不可能以一人之力去创造太平盛世,他需要贤相能臣的辅佐。历史上有很多勤政的帝王,却少有治世的明君,其主要原因之一,要么是身边没有贤明宰相和能臣干吏,要么就是君王刚愎用自用,出于猜忌之心,明知有贤臣也不愿意放手任用。所以,面对姚崇的讨价还价提出十事疏时,唐玄宗纡尊降贵去聆听,并且还一一回复解释,就是心里早就认定了姚崇的才干和政治智慧,同时也看出了这个老臣对于时局的洞悉和把握,这些治国理念正合时宜,都是姚崇从长时间的政治现象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教训,所以说是条条切中要害。唐玄宗礼贤下士的态度显示自己内心强大,求才若渴。既然觅得贤才,自然要给他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让他放手去大干一场,唐玄宗给予姚崇充分的信任和权利,不该管的事,自己绝不干涉。从而成就了姚崇这个“救时宰相”雷厉风行处事,高效而务实的政风,把混乱不堪的帝国政治引上了一条健全的发展轨道,为盛世的来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在生活上的一些细节里,唐玄宗也表现尊重和关怀,感情上的联络,更让是姚崇肝脑涂地的为国效力。

主办:洛阳市隋唐史学会

作者:零零

审稿:王恺

策划:安锋

编辑:零零

(ID:suitangshixuehui)

欲知隋唐事,走进隋唐史

交流河洛文化,传承隋唐历史

欢迎您关注洛阳市隋唐史学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重磅】灵璧凤山大道隋唐大运河遗址获评“2020-2021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2020~2021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获评项目名单(按项目年代排序)宿州灵璧凤山大道隋唐大运河遗址此次参评的18个重要考古新发现和优秀考古工地在地域上遍布江淮大地,在时间上由旧石器时代延续至明清时期,以居址、墓葬和城址为主,文化内涵丰富,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和见证了安徽在人类起源与演化、中华文明起

  • 正史上,雍正儿子弘时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弘时突然失宠,离奇死亡,这的确不免让人浮想联翩。弘时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得罪了他的皇阿玛雍正,竟然连父子都不做了?而且,民间传闻的雍正,素来薄情寡恩,也不免让人怀疑,是不是雍正赐死了弘时?这里我们就尝试来揭开这个问题的答案。雍正杀子的传闻“雍正杀子”一事,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刻画的是淋漓尽致。雍正

  • 古人如何度过酷暑?雍正的凉席到底有多珍贵,为何下旨不许再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据《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收集的史料所载,清朝时的乾隆八年(1743年),就曾出现过一次超级酷暑。这一年的夏天,高温席卷了整个华北地区。当年的阴历五月底六月初,也就是阳历7月份前后,天气达到了炎热的极点。当时的都城北京内外是“威暑”一片,热老虎在发威。天津则是“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

  • 文化视线丨新疆唐朝墩考古取得最新成果 实证多宗教并存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今年,我们在唐朝墩古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主要围绕前两年发掘出的景教寺院和佛寺遗址展开,取得了重要成果,实证了新疆自古以来多种宗教并存的历史。”11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讲师任冠告诉记者。雪山下的唐朝墩古城遗址。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奇台县城东北角,现存面积约16万平方米。1962年被列为

  • 我们常说清朝,实际上清朝并不是其正式名称,而是另有正式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看来,爱国教育,自古有之呀。不过,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清朝人是以“大清人”自居的,而清朝的正式国号确确实实就是“大清”。清朝的开创者是大名鼎鼎的努尔哈赤,而他的先祖,包括他自己,原本都是明朝的臣子。其先祖为元朝建州女真翰朵里部的万户蒙哥帖木儿。明成祖永乐年间,蒙哥帖木

  • 唐诗故事丨名与日月悬——陈子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名与日月悬——陈子昂初唐著名诗人陈子昂,是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二十一岁的陈子昂初到长安,不为人所知,同时他在长安也不认识有权势或有名气的朋友。为了能迅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他采用了一种极为少见的方法。一次他在街上见有人卖胡琴,价格非常昂贵,围观的人很多,可谁也不知

  • 小知识 | 王勃-天才也会犯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上回说到天才 少年王勃受到唐高宗的赏识 被安排在沛王身边做 文职工作 仕途正值上升期,但就在此时 这位天才少年却犯了 糊涂武则天与唐高宗有 四个儿子 沛王 李贤是第二个儿子 李贤不过才十二三岁正是 贪玩的年纪 所以王勃也就跟着沛王出入各种游戏场合当时唐朝 风靡“斗鸡” 沛王和弟弟英王便经常一起 比赛

  • 他是一代美男子,能言巧辩,乾隆信任他的原因另有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种说法认为,早年乾隆皇帝还是宝亲王弘历的时候,曾经有一次闯入了雍正皇帝的后宫,看见父亲新娶的妃子正在对镜梳妆,弘历按奈不住自己的欲火,便上前蒙住了妃子的双眼,本来只是个小玩笑,妃子恐慌之下用木梳向后砸去,正好砸在了弘历的额头上。顿时血流如注。后来弘历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生气,逼迫那位妃子自杀,

  • 清朝大臣上早朝有多辛苦?不仅要起大早,一不小心还会丢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官员上朝跟我们现在上班是一样的只不过比我们上班时间要早太多了。清朝的皇帝大多数比较勤快,一般早上3.4点就开始办公了。自雍正朝之后,皇帝召见的第一批大臣通常是军机大臣,之后再召见其他大臣。一般早上的五至六点左右,其他京官就要开始上朝了。根据清朝官员讲述自己平时上朝的经历,清朝的官员一般天不亮就开

  • 颜真卿的学书笔记,一定要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原文 余罢秩醴泉,特诣京洛,访金吾长史张公,请师笔法。长史于时在裴儆[jǐng]宅憩止,有群众师张公求笔法,或存得者,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二年师事张公,皆不蒙传授,人或问笔法者,皆大笑而已,即对以草书,或三纸、五纸,皆乘兴而散,不复有得其言者。仆自再于洛下相见,眷然不替。仆因问裴儆:“足下师张史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