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大臣上早朝有多辛苦?不仅要起大早,一不小心还会丢性命!

清朝大臣上早朝有多辛苦?不仅要起大早,一不小心还会丢性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83 更新时间:2024/2/7 19:29:26

清朝朝跟我们现在上班是一样的只不过比我们上班时间要早多了。清朝的皇帝大多数比较勤快,一般早上3.4点就开始办了。

雍正朝之后,皇帝召见的一批大臣通军机大臣,之后再召见其他大臣。一般早上的五至六点左右,其他京官就要开始上朝了。

根据清朝官员讲述自己平时上朝的经历,清朝的官员一般天不亮就开始起床,准备上朝,上朝的地方跟自己家离得又十分的远,上朝途中常常要花费两三个时,如果遇到雨雪天气,车中没有取暖设施,加之途颠簸,很容易感染寒。

等到不容易进入了紫禁城了,还要等皇帝起床召见,并且从紫禁城的东门外到朝之上,是不能点灯的,据说这样是为了保护皇帝,防止失火。大臣们只能摸黑进宫,如果有特许点灯的官员入宫,很多官员就会乘机跟在后面“蹭灯”,经常上朝的官员摔倒摔伤都是轻的,严重的还有跌入了御河淹死。

等到官员们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太殿,上朝的过程中对于他们又是一种极大的考验,上朝的过程一般都是很漫长的,有时候遇到了处理国家大事可能从白天上到夜里,如果大臣在上朝之时遇到内急更是麻烦,通常只能咬牙关,憋紧了不放松。一般官员在上朝的时候都是不吃不喝提前清空自己的肚

每位上朝的官员,饥饿、疲乏、困倦是他们的所有感受。对于普通的官员来说上朝一年要去150天左右,我想如果每天都上朝的话,肯定有一大部分人都会辞官的吧。

中配图来自网络,本文出自百家号作者无风起念,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颜真卿的学书笔记,一定要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原文 余罢秩醴泉,特诣京洛,访金吾长史张公,请师笔法。长史于时在裴儆[jǐng]宅憩止,有群众师张公求笔法,或存得者,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二年师事张公,皆不蒙传授,人或问笔法者,皆大笑而已,即对以草书,或三纸、五纸,皆乘兴而散,不复有得其言者。仆自再于洛下相见,眷然不替。仆因问裴儆:“足下师张史有何

  • 清朝道光帝为何一脚踢死了自己的长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道光除了这些永留史册,人尽皆知的事迹之外,还有很多秘闻不为人所知。他的大儿子爱新觉罗·奕纬的离奇死亡,就是曾经的一桩谜案,一直来被世人所关注、探讨。道光皇帝大儿子之死,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难道真的如传言中所说,是被道光踢死的?那道光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简直就是一个疑问接着另一个疑问。我们就尝试来揭开这

  • 明宣宗朱瞻基:文如李世民,艺赛宋徽宗,虽是好皇帝但也毁了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驾崩,临死前他将皇位传给了 太子朱高炽。在朱高炽的努力下,明朝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但 朱高炽过于短寿, 他 在位的时间仅有 10个月。朱高炽去世前, 选定 朱瞻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朱瞻基登基后确实没有辜负自家老爹的厚望,一直维持着王朝生机, 民间更是形成了国泰民安的升平

  • 古代名人智慧:李靖失小获大破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贞观年间,李世民决定对东突厥用兵,消除边患,派李靖为帅,率六路三十万大军攻突厥。东突厥可汗颉利仓促应战,被打得大败,于是退守城堡,向唐王朝投降。唐太宗李世民接到降表,派唐俭等为受降使,前往东突厥接受投降事宜。这时大唐正在兴盛之时,故对东突厥提的条件很苛刻,除了纳贡称臣之外,还有不许扩兵等限制。

  • 他原是突厥王子,为唐朝歼灭2国,拓境万里,李世民:做我妹夫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阿史那社尔出生于漠北,属于突厥最顶级的贵族——阿史那氏。从小,阿史那社尔就擅长弓马骑射,11岁时就跟随长辈打仗。长大后,阿史那社尔被大可汗颉利可汗派去管理铁勒、薛延陀以及回纥等附属部落。阿史那社尔和同族不同,他不贪财,对于自己所辖的附属部落,他从来不横征暴敛,还说:“只要部民们富足就好了!”对于东突

  • 清史第一奇案:皇太极的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明末清初,危机四伏,北京有大明崇祯,南面有农民李自成,蒙古有察哈尔部林丹汗。面对内忧外患,皇太极如何在这场政治角逐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又是如何为大清问鼎中原夯实基础?《今晚老故事》“清朝秘史”系列,为您讲述“皇太极的成功之路”。说完了努尔哈赤,咱接着往下倒,跟您说说他儿子皇太极的那些事儿。我们说,皇太

  • 清朝皇帝上朝时,说满语还是汉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由于距离当代比较近,留下了许多的清宫秘闻以及更多的史料参考。近些年来,随着众多清宫剧的热播,例如《如懿传》、《延禧攻略》以及《甄嬛传》等等剧,赢得了大部分人的喜爱。在这些清宫剧中,每当有大臣在朝堂之上汇报奏表的时候,都是统一用的流利的汉语,而几乎没有出现过使

  • 唐朝不建长城为何可以打爆突厥、回纥,这三座大漠雄城说明了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不建长城,就建堡垒 唐朝初年,唐军对漠北民族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军事攻势。东突厥、薛延陀和铁勒,纷纷在大唐的陌刀面前俯首称臣。即使不用长城,唐朝也不用害怕这些漠北民族。然而到了武则天统治时期,北方形势却急转直下。由于武则天的无能,导致原本臣属于唐朝的北方突厥部落叛唐独立,建立了后突厥汗国。由于武则天忙于

  • 中贸圣佳2022秋拍:乾隆御题诗官窑贯耳瓶|官窑瓷器出手拍卖征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Lot 804明 乾隆御题官窑贯耳方壶H:11.4cm估价:RMB 8,000,000-12,000,000来源:1.清宫旧藏,乾隆御鉴御题;“乾隆乙未(1775年)春月御题”,钤刻“比德”印款。2.艾弗瑞‧克拉克伉俪(Mr & Mrs. Alfred Clark,约1930年代至1970年代)旧藏

  • 李贤被母后武则天逼死,遂留一首绝命诗,曝光母亲羞于提起的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古语有云:“虎毒不食子”。但在充满着勾心斗角与尔虞吾诈的皇族,这条古语似乎并不成立。公元684年3月13日,唐高宗李治和天后武则天的次子——李贤,在绝望和孤独中,凄凄惨惨地死在了他的流放地——巴州。在自杀前,李贤饱蘸着悲哀与血泪,写下了一首历史上知名的绝命诗,名曰《黄瓜台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