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诗故事丨名与日月悬——陈子昂

唐诗故事丨名与日月悬——陈子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987 更新时间:2024/2/7 19:31:59

名与日月悬——陈子昂

初唐著名诗人陈子昂,是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二十一岁的陈子昂初到长安,不为人所知,同时他在长安也不认识有权势或有名气的朋友。为了能迅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他采用了一种极为少见的方法。一次他在街上见有人卖胡琴,价格非常昂贵,围观的人很多,可谁也不知道这琴有何妙处。陈子昂灵机一动,当着众人将琴买了,并且宣布第二天公开演奏。第二天,他对来听琴的人高声说:“我是蜀人陈子昂,善作诗文,现有文百篇,可在长安不为人知。胡琴是乐工用的东西,不值得我们注意。”说完将胡琴当场打碎,将诗文分给众人。由于他的诗文的确写得好,于是一日之内,声名传遍了长安城。

可就是这样,也不一定能使陈子昂考上进士。次年,陈子昂在东都洛阳应进士试,结果落第。失望之余,他准备西经长安再回归故乡了,临行前写诗与友人们告别:

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

陈子昂

别馆分周国,归骖入汉京。

地连函谷塞,川接广阳城。

望迥楼台出,途遥烟雾生。

莫言长落羽,贫贱一交情。

诗题中的“祭酒”、“明府”都是官名,“祭酒”是国子监的最高领导,相当于国立大学校长;“明府”是县令的尊称。诗的意思是:我即将乘马回归长安,在周国(长安一带为周朝的发源地)的客店中歇宿。长安地与函谷关相连,我将沿着渭水直抵广阳城(故城在今陕西临潼县北,离长安很近)。旅途遥望,楼台渐渐出现,在漫长的道路上,远处烟雾迷蒙。谢谢你们安慰我,说这次落第是暂时的不会长期如此,你我这贫贱之交永不会改变。

两年之后,二十四岁的陈子昂再次来到长安应试,这次考中了进士。陈子昂中进士,是很应当的,他是初唐最有成就的诗人,他提出的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在唐代有深远的影响。他反对词藻华丽、内容空泛、浮艳不实的齐梁诗风,主张诗歌要有“兴寄”、“风骨”,要清新自然。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尽量地做到这两点。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诗人杜甫来到射洪,参观了陈子昂故居,他在所写的五言诗《陈拾遗故宅》中,热情地赞扬陈子昂道:

陈拾遗故宅 ( 摘录)

杜 甫

位下曷足伤,所贵者圣贤。

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诗题中的“拾遗”指右拾遗,是陈子昂所担任过的谏官名。摘录诗的意思是:陈子昂的官位低下(右拾遗是从八品上的小官)又有什么关系,值得珍贵的是他那像圣贤一样的品质。他那才气横溢的作品继承了屈原《离骚》及《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的风格,历史上许多富于智慧而又有才学的人,也不能和他比拟。陈子昂他生在大文学家扬雄司马相如之后,但声名将和日月一样,与世长存。

中唐时的大文学家韩愈,在他的五言长诗《荐士》中称赞陈子昂说:“国朝文章盛,子昂始高蹈。”而在后人赞颂陈子昂功绩的诗歌中,金国诗人元好问写的《论诗三十首》中的一首七绝,对他作了极高而又中肯的评价:

论诗三十首

[金] 元好问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诗中的“沈宋”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这两位诗人在发展诗的格律,确立七律和七绝形式方面很有贡献,但在他们的诗作中,还有着明显的齐、梁那种华而不实的绮靡诗风的影响。“平吴例”指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弃官到五湖去隐居。越王命金匠用良金铸范蠡之像,放在座位旁边加以礼拜。

由此可知,元好问诗的意思是:初唐时沈佺期和宋之问在诗坛上驰骋,可他们的诗风中仍有着齐梁绮靡的余韵。如果像勾践对待平吴功臣范蠡那样对待陈子昂在诗坛上的功绩,应该用黄金铸成陈子昂的像来纪念他。

写到这里,读者一定想看看陈子昂有代表性的杰作是什么,《登幽州台歌》就是其中之一: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即蓟北楼,又称蓟台、燕台,唐时属幽州,所以也称幽州台,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战国时燕国被齐国打败,几乎灭亡,燕昭王筑幽州台,招徕天下豪杰,后来得到名将乐毅,兴兵复仇打败了齐国。武则天时,武攸宜率军征讨侵扰河北的契丹,陈子昂为参谋,他要求分兵万人为前驱,武不听,反而将他降职。因此陈在登幽州台时,吊古伤今,写出了上面那首苍凉悲壮的好诗。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文字明白如话,用不着多加解释。可它的情调慷慨悲凉,包括了广阔无垠的背景和往来古今的时光长河,其深远的意境是值得反复吟诵玩味的。

来源:王署《新编唐诗故事集》

编辑:李可

校对:教育中心

审核:新闻中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小知识 | 王勃-天才也会犯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上回说到天才 少年王勃受到唐高宗的赏识 被安排在沛王身边做 文职工作 仕途正值上升期,但就在此时 这位天才少年却犯了 糊涂武则天与唐高宗有 四个儿子 沛王 李贤是第二个儿子 李贤不过才十二三岁正是 贪玩的年纪 所以王勃也就跟着沛王出入各种游戏场合当时唐朝 风靡“斗鸡” 沛王和弟弟英王便经常一起 比赛

  • 他是一代美男子,能言巧辩,乾隆信任他的原因另有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种说法认为,早年乾隆皇帝还是宝亲王弘历的时候,曾经有一次闯入了雍正皇帝的后宫,看见父亲新娶的妃子正在对镜梳妆,弘历按奈不住自己的欲火,便上前蒙住了妃子的双眼,本来只是个小玩笑,妃子恐慌之下用木梳向后砸去,正好砸在了弘历的额头上。顿时血流如注。后来弘历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生气,逼迫那位妃子自杀,

  • 清朝大臣上早朝有多辛苦?不仅要起大早,一不小心还会丢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官员上朝跟我们现在上班是一样的只不过比我们上班时间要早太多了。清朝的皇帝大多数比较勤快,一般早上3.4点就开始办公了。自雍正朝之后,皇帝召见的第一批大臣通常是军机大臣,之后再召见其他大臣。一般早上的五至六点左右,其他京官就要开始上朝了。根据清朝官员讲述自己平时上朝的经历,清朝的官员一般天不亮就开

  • 颜真卿的学书笔记,一定要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原文 余罢秩醴泉,特诣京洛,访金吾长史张公,请师笔法。长史于时在裴儆[jǐng]宅憩止,有群众师张公求笔法,或存得者,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二年师事张公,皆不蒙传授,人或问笔法者,皆大笑而已,即对以草书,或三纸、五纸,皆乘兴而散,不复有得其言者。仆自再于洛下相见,眷然不替。仆因问裴儆:“足下师张史有何

  • 清朝道光帝为何一脚踢死了自己的长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道光除了这些永留史册,人尽皆知的事迹之外,还有很多秘闻不为人所知。他的大儿子爱新觉罗·奕纬的离奇死亡,就是曾经的一桩谜案,一直来被世人所关注、探讨。道光皇帝大儿子之死,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难道真的如传言中所说,是被道光踢死的?那道光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简直就是一个疑问接着另一个疑问。我们就尝试来揭开这

  • 明宣宗朱瞻基:文如李世民,艺赛宋徽宗,虽是好皇帝但也毁了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驾崩,临死前他将皇位传给了 太子朱高炽。在朱高炽的努力下,明朝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但 朱高炽过于短寿, 他 在位的时间仅有 10个月。朱高炽去世前, 选定 朱瞻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朱瞻基登基后确实没有辜负自家老爹的厚望,一直维持着王朝生机, 民间更是形成了国泰民安的升平

  • 古代名人智慧:李靖失小获大破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贞观年间,李世民决定对东突厥用兵,消除边患,派李靖为帅,率六路三十万大军攻突厥。东突厥可汗颉利仓促应战,被打得大败,于是退守城堡,向唐王朝投降。唐太宗李世民接到降表,派唐俭等为受降使,前往东突厥接受投降事宜。这时大唐正在兴盛之时,故对东突厥提的条件很苛刻,除了纳贡称臣之外,还有不许扩兵等限制。

  • 他原是突厥王子,为唐朝歼灭2国,拓境万里,李世民:做我妹夫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阿史那社尔出生于漠北,属于突厥最顶级的贵族——阿史那氏。从小,阿史那社尔就擅长弓马骑射,11岁时就跟随长辈打仗。长大后,阿史那社尔被大可汗颉利可汗派去管理铁勒、薛延陀以及回纥等附属部落。阿史那社尔和同族不同,他不贪财,对于自己所辖的附属部落,他从来不横征暴敛,还说:“只要部民们富足就好了!”对于东突

  • 清史第一奇案:皇太极的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明末清初,危机四伏,北京有大明崇祯,南面有农民李自成,蒙古有察哈尔部林丹汗。面对内忧外患,皇太极如何在这场政治角逐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又是如何为大清问鼎中原夯实基础?《今晚老故事》“清朝秘史”系列,为您讲述“皇太极的成功之路”。说完了努尔哈赤,咱接着往下倒,跟您说说他儿子皇太极的那些事儿。我们说,皇太

  • 清朝皇帝上朝时,说满语还是汉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由于距离当代比较近,留下了许多的清宫秘闻以及更多的史料参考。近些年来,随着众多清宫剧的热播,例如《如懿传》、《延禧攻略》以及《甄嬛传》等等剧,赢得了大部分人的喜爱。在这些清宫剧中,每当有大臣在朝堂之上汇报奏表的时候,都是统一用的流利的汉语,而几乎没有出现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