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妃生的4个儿子中,十四、十六子夭折,十五子就是嘉庆皇帝,十七子后来被封为庆僖亲王。她的两个女儿,分别是乾隆的第七女,被册封为固伦和静公主,以及第九女,被册封为和硕和恪公主。
清朝公主的封号制度
清朝的公主封号制度,是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仿照明朝的制度制定的。最初,清朝将皇女和宗室女统称为格格,皇太极为了区分皇女和宗室女,按照汉人的习惯,将皇女称为“公主”。同时,又按照汉人嫡庶有别的惯例,规定皇后所生之女册封“固伦公主”,妃嫔所生之女册封“和硕公主”。
在满语中,固伦为国、天下的意思,和硕为四方中的一方的意思。
按照清朝公主的封号制度,令妃魏佳氏生前最高的封号就是皇贵妃,并没有被册封为皇后,她的两个女儿应该都是“和硕公主”的封号才对。为什么却是一个被封固伦公主,另一个被封和硕公主?
原因其实很简单,封号的问题皇上说的算,皇上随时可以根据需要破例给与封号。整个清朝,有固伦封号的公主总共也就26位,除了嫡出公主之外,有以下几个原因会被册封固伦公主。
一、公主的德行感动皇上
康熙帝第三女,固伦荣宪公主,原本是以和硕荣宪公主的身份,嫁给了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康熙四十八年,荣宪公主才晋封为固伦荣宪公主。
在公主的墓志铭上写明了晋封的原因,“四十八年圣躬不豫,公主亲膳问安晨昏不辍,四十余辰未尝少懈。”荣宪公主的这一举动感动了康熙,于是“用厚其典礼晋封荣宪国(固伦)公主”。
二、公主被皇上宠爱
这个典型的就是乾隆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原本是惇妃汪氏所生,但乾隆60多岁老来得子,这个最小的女儿就非常受乾隆喜爱,再加上长大点之后性格也和乾隆非常类似,乾隆就将她封为了固伦公主。
三、公主被特别加恩
雍正继位之后,将顺治、康熙还在世的女儿全加封为了固伦公主,比如顺治的养女被封为了固伦端敏公主、康熙的养女被封固伦纯禧公主;康熙第六女,贵人郭络罗氏所生,被加封固伦恪靖公主。
雍正还追封他唯一的亲妹妹为固伦温宪公主。
咸丰的养女被两宫皇太后特别加恩,受封荣寿固伦公主。
四、公主以夫显贵
这个比较典型的是康熙第十女,生母为康熙通嫔,原本受封和硕纯悫公主,嫁给了蒙古喀尔喀台吉(官职,次于辅国公)策凌。公主于康熙四十九年去世。
到了雍正九年,策凌大败准噶尔军队,获得大捷,被雍正封为和硕亲王。公主的称号未变。雍正十年,策凌再次取得大捷,荣立战功,被雍正赐号“超勇”,并封为了“固伦额驸”,同时追赠公主封号为“固伦纯悫公主”。
五、满蒙和亲中被加恩
满蒙和亲的公主不一定被加封固伦公主,而是皇上觉得对方的家族显赫,或者需要笼络对方的时候,才会同时提升额驸和公主的等级。
乾隆的七公主,令妃的长女固伦和静公主就属于这种情况。
固伦和静公主的丈夫是拉旺多尔济。我们在上一个特例中所说过的,被赐号“超勇”的亲王策凌,就是他的祖父。乾隆为了拉拢他的父亲札萨克和硕亲王成衮札布,破格将他册封为了固伦额驸,并将七公主封为了固伦和静公主。
可惜的是,清朝的公主,多数寿命不长,固伦和静公主婚后不久,刚满19岁时,就去世了。
原本和硕和恪公主可以被追赠固伦和恪公主
乾隆的九公主,令妃的小女儿,和硕和恪公主,嫁给了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的儿子札兰泰。和恪公主婚后,年仅22岁就去世了。他的丈夫札兰泰在兆惠去世后,袭封爵位,也在乾隆年间去世。
和硕和恪公主是嘉庆的亲妹妹。嘉庆在继位后,将他们的母亲令皇贵妃追封为了孝仪纯皇后,按照礼制也应该追封他的妹妹和恪公主为固伦和恪公主,追赠札兰泰为固伦额驸。看来嘉庆皇帝确实是有点愚钝,因为他的妹妹和妹夫都已经去世了,他竟然就把这事给遗漏了。可能也因为兆惠家族相对弱势的原因吧
因为嘉庆的过错,才让令妃的两个女儿一个封为了固伦公主,一个仅仅还是和硕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