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晚唐藩镇割据,不能全怨节度使

中晚唐藩镇割据,不能全怨节度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013 更新时间:2024/2/7 19:32:59

大唐历史,从李世民等人在魏晋南北朝以来四百年的大分裂的基础上,以赫赫之武功,再造自秦汉以来的大一统,就犹如股市中的一只独角兽一样,噌噌噌上涨。可在呈现出“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光景之后,突然间,渔阳鼙鼓动地来,一场自北而来的动乱——安史之乱爆发,历史在这里似乎按下了暂停键。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还活着,可昔日的满京华烟云,早已黄鹤一去不复返。这一百多年的历史,留给人们的只有三个很模糊的印象: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牛李党争。特别是藩镇割据,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安史之乱遗留的祸根,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最终造成大唐一步步走向灭亡。

藩镇割据的原因,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天宝年间的节度使制度。节度使权力过于集中,早期只是主管军事,后期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既掌握着一方之生杀大权,也基本握有本地人事任免权,还可以监管当地民政,基本是枪杆子、笔杆子、钱袋子一把抓,俨然独霸一方的土皇帝。很多人都说,那些野心勃勃的节度使,才是藩镇割据的罪魁祸首。

这么说,倒真是冤枉那些节度使了,他们骜不驯不假,可说他们一心一意想叛乱,这锅可真不能让节度使来背。明末思想家王夫之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看法:“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影视资料中的安史之乱

就拿最不安分的魏博来说,唐宪宗元和年间,首任节度使田弘正利用魏博最高权力之间出现的真空,夺得了节度使大权,可他主动归顺大唐,申报户籍,请朝廷派遣官吏。曾在元和中兴中立下功勋的裴度就曾奉命出使,代天巡守魏博,甚至还拿出了大量真金白银给予魏博,这更促成了儒学出身的田弘正倾向朝廷。

在讨伐淮西吴元济的割据叛乱中,田弘正还派他的儿子田布率军协助裴度参战。淮西被削平后,朝廷携战胜之威,再战还傻傻不听话的成德王承宗和淄青李师道,田弘正可是作为主力参战,立下大功。

王承宗归顺朝廷,调任田弘正移镇成德,让朝廷里最能干的将领,曾“雪夜下蔡州”,以一记“天外飞仙”生擒淮西叛将吴元济的李愬坐镇最为桀骜不驯的藩镇魏博。李愬算得上根正苗红,要能力有能力,要水平有水平吧,可他先期在武宁军,哪怕强大如他,居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朝廷。后来到了魏博,哪怕经过田弘正长达八年的调教,朝廷还给予大量优惠政策,这些人还曾跟着田弘正立下不少功劳,讨得了诸多封赏。可因为不肯让田弘正自带“两千牙兵”赴任,导致成德军骑将王庭凑发动兵变,杀了田弘正一家。

此时李愬病重,无法出战,朝廷调动田弘正的儿子田布为新任魏博节度使,让他为父报仇,可他却指挥不动那群魏博军。大家都强迫他再行“河朔往事”,意思就是搞独立,他不愿背叛朝廷,看着父亲惨死自己却无能为力,无奈自杀。田布父子,哪怕在最不安分的魏博,也没想过反叛啊,而且还忠贞不贰,有啥对不起朝廷?

李愬像

长庆年间,杀了田弘正袭夺成德的王庭凑,在他死后,他儿子王元逵对朝廷的态度,那可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但按照两税法给朝廷缴了不少的税,文宗下诏以绛王李悟之女寿安公主嫁王元逵,加他为驸马都尉,王元逵派姑姑段氏入朝进献聘礼,段氏献上“食二千盘,并御衣战马、公主妆奁及私白身女口”等,朝野都以此为荣。

会昌三年(843),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去世,其侄刘稹未经朝廷准许,擅领军政。王元逵奉诏为昭义北面招讨使,协同河东节度使刘沔、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等攻讨刘稹,王元逵得诏后,即日出兵赵州,与魏博节度使何弘敬进攻山东三州。后攻宣务栅(今河北隆西北),并在尧山(今河北顺平县西北)击败刘稹。次年,刘稹被杀,叛乱平息。

表面上,节度使是一方土皇帝,但实际上,节度使其实就像是那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藩镇内部,其实是那帮子骄兵悍将实际掌权,所谓“长安天子,魏府牙兵”,经过不断发展,这些人党亲相固,在藩镇内部形成盘根错节利益关系,那些个节度使也不得不“亲冒寒暑,与士兵同疾苦”,在朝廷还有这帮兵大爷之间“钢丝上跳舞”,一着不慎,轻则被这帮骄兵悍将驱逐,重则全家性命不保。即使去反叛,多半也是打着为骄兵悍将谋利的旗号,驱逐过分倾向朝廷的节度使,可是驱逐之后,自己依然无法逃脱这样的困境。只是朝廷不同意授予旌旗时,才会出兵四境掳掠,恐吓朝廷。

如淮西叛将吴元济,决汝水灌溉,严重影响经济大动脉——大运河时,朝廷派遣使者,说:“你不遵朝令,又怎么知道你下面的人,会不会有样学样?”吴元济还是听了这话,停止了这项行动。

电影《刺客聂隐娘》剧照

武人利益集团的形成与稳固,才是大唐藩镇割据的真正原因。在藩镇林立的时代,节度使闹割据是必然,因为你要是不肯,你所在的武人利益集团也会裹挟你如此;但要造反,也基本不可能。

哪怕最凶险的一次,由于德宗削藩而引发的“四王二帝事件”,路过长安的泾原士兵因为长安尹犒赏不到位而愤起反叛,节度使姚令言起初也是劝他们:“助公为国东征,立战何患不富贵?” 结果士兵不听,起初他们打算推举前任段秀实来主事,但有人告诉他们,段相公公正廉洁、治军严谨,他不会答应的,这才推举因弟弟朱滔倒戈反叛而被朝廷软禁在家的前节度使朱泚。可以说,朱泚也不过是被裹挟,与这群骄兵悍将沆瀣一气、各取所需而已。

黄巢起义之前,那些藩镇节度使走马灯似的更换,可藩镇的统治基础并没有多大变化。节度使最多是与武人利益集团同流合污,你不愿意,自然有大把的人为求荣华富贵提着你的脑袋去。愿意,这才是藩镇叛乱的常态,最多闹闹割据,要求一下“高度自治”,并没有寻求对抗朝廷。相反,节度使并不威风,特别是割据最严重的河朔三镇,节度使一度都是当得很憋屈的,不愿意做利益集团代理人,或者做得不好,下场都很悲惨。

摘自 | 《领导文萃》2021年10月上

稿件来源 | “朝文社”微信公众号

本文作者 | 萧玉南

责任编辑 | 芜影

微信编辑 | 少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剧评 | 说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唐朝诡事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故事发生时,唐王朝正急需休养生息,保证民生、让老百姓能够居得其安,才是为官者的肩头重担。在“长安红茶案”中,一边是长安权贵为红茶倾家荡产,一边是出嫁新娘接连离奇失踪。人心惶惶之中,命运将卢凌风与苏无名绑在了一起。以一桩奇案的发生为开场,《唐朝诡事录》随后则是多线叙事带来的悬疑感。谁是杀害前任县尉的凶

  • 溥仪游太湖时见到乾隆御碑落泪,旁人问原因,溥仪是如何回答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溥仪本是醇亲王载沣的长子,皇位对他而言,可谓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但是,光绪无子,慈禧为了稳固侄女隆裕的地位,在光绪驾崩的当天,指定了当时还未满3岁的溥仪继位。惊喜来得很突然,还在怀中抱着的溥仪在1908年登基,成为了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不过,溥仪的皇位还没坐热,就又稀里糊涂地退了位。1912年初,

  • 古代名人智慧:李世民虚张声势救皇驾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好巡游,出巡江南之后,又大张旗鼓地去巡视塞北。突厥国始毕可汗早就想夺取大隋天下,今见隋炀帝送上门来,心中大喜,秘密调兵数十万,把隋炀帝困在雁门关,驱兵猛攻。隋炀帝的御林军都是些能征惯战之士,在这个节骨眼上,当然拼死护驾。敌人攻了几次都没得手,于是把隋炀帝及御林军团团围住,妄图饿死他们,使隋军不

  • 清朝一律要剃发留辫子,那秃顶和光头的人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呢,这在明末清初,推行“薙(读剃)发令”时,却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而是充满了残暴与血腥。因为自西汉开始,汉武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特别是经宋明之后,更是达到了刻板迂腐至极的地步,完全已经跟孔子最初的思想背离了。儒家经典《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

  • 马伯庸新书《长安的荔枝》:一部小人物的“唐朝职场”实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史书记载,唐朝杨贵妃生于蜀地,好食荔枝,南海荔枝胜于蜀地,为博红颜一笑,唐明皇李隆基不惜动用国家机器,五千里路快马加鞭,几日即将荔枝送达。 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但过程中的究竟有多少隐秘的细节,史书中并没有细细道来。但马伯庸却眼光独到地选中了这个历史的小小切口,写出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也写活了职场

  • 乾隆给英国国王下敕谕,全文976字尽显愚昧,今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十全老人,在自己八十多岁的时候向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下了一道“圣旨”,这道不足千字的圣旨至今还被英国收藏展览,完完本本的凸显了这个皇帝的愚昧和目光短浅。乾隆他就是爱新觉罗·弘历。流传最广的通俗名字就是乾隆皇帝,因为弘历登基时把年号改为了“乾隆”,取“天道昌隆”的美好寓意,完完本本的继承

  • 李白深夜困在山中,被陌生妇人收留,天亮后写下一首诗,感动后世1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白衣男子,正在焦急地四处张望,奈何黑暗掩盖了归路,教人辨不清方向,隐约还有野兽低吼的声音传来。此时他心中无比懊恼,不该因为流连于山中美景,而忽略了时辰,被困在这深山老林中。极目望去,远方有一处微弱的灯火,来不及细想,他便急忙朝着唯一的光亮走去。走近才发现,原来是几间并排小屋,不知何人在此居住。“

  • 《如懿传》说剧中造型土?不存在的,这都是乾隆的喜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在布置场景的道具上可以看出,《如懿传》对清朝历史还是仔细了解过一番。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历史上存在而其他的清宫戏中没有出现的道具,比如壁瓶、象生瓷、太白尊等等。壁瓶是明清时期十分常见的装饰物。和正常的瓷瓶不同,壁瓶不是放在木架子上,而是挂在墙上。所以壁瓶一面是完整的,一面是水平的。乾隆时期,精美的壁

  • 岳钟琪的兵权不比年羹尧小,为何雍正只杀了年羹尧,放了岳钟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岳钟琪,虽然曾经被革职入狱,但最终还是病死在任上,得以善终。而年羹尧,却是被雍正罢职之后,赐死狱中。二人的结局如此不同,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生平中窥得一斑。岳钟琪,据传为岳飞二十一世孙,出身武将世家,自幼熟读兵书,习练武艺骑射。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岳钟琪通过捐纳从军,开始了戎马生涯,授松潘

  • 唐武宗轶事之二(资治通鉴卷二四七之十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其二:唐武宗听说扬州的歌女擅长酒令,于是命淮南监军挑选了十七个人进献宫中。监军请节度使杜悰一同挑选,同时打算再挑几个良家美女,教会酒令后一并进献给唐武宗。杜悰说:“你自己接受的皇上敕令,我可不敢参预这件事!( 监军自受敕,不敢预闻!)”监军再三请求,杜悰仍不同意。监军大怒,就把杜悰不愿意参与的事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