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王朝的清官海瑞,留名清史,巨贪是真,清贫也是真

大明王朝的清官海瑞,留名清史,巨贪是真,清贫也是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136 更新时间:2024/1/21 19:14:54

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看看那个真实的海瑞

幼年立志 扎根基层

提起明朝的奇闻异事,不仅有享誉盛名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千古一相张居正等名人,还有一个不起眼的七品县官海瑞,堪为奇谈。若是提起为官清廉,老百姓心目中的父母官,明朝清流同僚们心目中的楷模,非海瑞莫属。

海瑞年幼时,父亲便去世,家境不算富裕,却从小便被母亲培养成根正苗红的有为青年。他熟读《尚书》《中庸》等书籍,立志成为一名清廉的官员。

在参加乡式中中举,正当海瑞认为前途一片光明之际,他继续深入学习,参加两次科举却均落榜,正是他的言辞激进,在科举考试中大量文字均是批判朝廷的当时的社会弊端,因此不被时局所接受,考官自然不予通过。无奈之下,海瑞选择了踏入仕途,后晋升去往淳安县做县令。

在任清廉 赢得民心

年轻时的海瑞,怀着一腔热血,以圣人礼教为信条,势必要为百姓谋好生活。

明朝处于混乱动荡时期,大地主阶级强取豪夺,底层的百姓苦不堪言。

海瑞看到此番景象,一板一眼,丝毫不打折扣地执行张居正当时推出的改革政策。

他推行了清丈,平赋税的政策,极大地抑制了土豪士绅隐瞒土地,偷税漏税的行为,这在当时对于百姓简直是天大的恩赐。

老百姓的日子有了盼头,对当地的百姓来说,海瑞如同再生父母,毕竟民以食为天,但海瑞此举却无疑触碰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也为后期无法在仕途上走的长远,以至于海瑞在官场屡受排挤,为同僚们所憎恨埋下了伏笔。

海瑞更是断案”奇人“,他屡屡平息了诸多冤假错案,被老百姓们尊称为“海青天。”这也有致敬包拯的寓意。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海瑞并没有断案之才,可为什么却深受百姓爱戴,冠以”海青天“的美誉,这和他的断案理念和人生信条有关。

他对于疑案,并不经过仔细调查,而是扶弱压强,用俗话说,就是你穷你有理,你弱你有理,你是长辈你有理,深受礼教影响,这大大的影响了司法公正,但却极大的受到当时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老百姓的拥戴,这是他为何享有美誉的重要原因。

想必这样的美誉,是要打大大的折扣的,海瑞对于圣人礼教的推崇达到了痴狂的状态,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过于迷信圣人礼教,毫无锐意进取和创新精神。疯狂到何程度,我们看看他的私生活便得知。

清廉是真,但绝非穷困潦倒

海瑞清廉这毋庸置疑了,就不加于阐述了,但绝非穷困潦倒。

海瑞一生有3妻2妾,虽然是断断续续娶的,但也是穷苦家庭不可能可以负担得起的。

即使放在今天,娶妻也是需要花费一大把银子的,那个时候自然也不例外,有人要杠精说不可以女方倒贴或者裸婚吗?这在当下还有一些可能,在海瑞时期的明朝,讲究的是三媒六聘,倒贴裸婚断然无可能。

而根据相关史料,明朝中期,娶妻成本大概在100-700两银子,这样的天价彩礼下,海瑞能娶3妻2妾,经济上完全算不上赤贫,可以说是一个中产阶级,比我们现在的大部分打工族还是有钱的多哦。

海瑞在七品县官上的工资大概是年薪90石大米,当时的米价大概是0.5两银子一石,一石大约153斤,(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88斤)一年光工资就45两银子,这还不算他的田产收入,据相关记载他大概有40亩田,按照当时最低最差的收租标准,这一年也可以收20两银子。

这样,海瑞最低一年65两银子收入。

在一个平民只需要1.5两银子就可以维持一年基本生存的年代,海瑞穷在哪里了?

海瑞当县令时期,肉价大约在0.018-0.025两一斤,棉布大概一两银子可以买33匹。

有人要问了,那为什么在他母亲生日的时候,他拮据到只能买了二斤肉庆祝,这只能是他不断娶妻妾被高额的彩礼把自己的财富全部霍霍了,那为何海瑞如此热衷于娶妻,因为他信奉的圣人教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直没能有儿子,就是他一直不断娶妻的原因,但最终未能如愿。

但就是因为经常穿破衣服和为母亲祝寿被上司同僚们笑话,甚至是弹劾攻击,过于影响朝廷形象,因而这件事被弄得满城皆知,可以说是上了当时的热搜榜,这样百姓们就更加爱戴这位清廉的官老爷了,流传美名。

直言进谏 锒铛入狱,未必没有私心

一向耿直的海瑞,赢得了民心,随着海瑞的名声威望水涨船高,便得到了明朝皇帝的重用,随着他的官职不断升迁。海瑞也更加坚定了做一名敢于进谏的忠臣的决心。

海瑞写了充满指责的三千字的《治安疏》,其中的文字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嘉靖皇帝的一系列过错,指责皇帝在位期间不关心国家朝政,百姓疾苦,一心炼丹修道,这封信直接将海瑞送入了大牢。

一个极度信奉儒家文化,尊孔孟之道,圣人教条的海瑞为什么会干这样的事?

很多人认为是一心为民,为江山社稷,这虽不假,但也未必没有私心。

当时的礼教认为君为父,由于海瑞的上书过于直白的指责皇帝,所以嘉靖皇帝骂他眼中无君无父,下了大牢。

剧照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海瑞极度孝顺,有着极其变态的精神洁癖,对封建礼教是极端尊崇的。

妻子没办法生儿子,生女儿被休,和母亲稍有顶撞也要休了妻子,他的妻子和妾都没有好下场。

5岁的女儿因为拿了仆人的糕点,便被骂有违礼法,不是我的孩子,只有饿死才是我的女儿,这虽然没有正史记录,只是一个流传的野史,但无疑他心中的礼教规矩已经根深蒂固,非常走极端了。

但海瑞一生,唯一打破自己极端的礼教尊崇的就是这次死谏,做出”无君无父,不忠不孝“之举,不免让人奇怪了。确有沽名钓誉之嫌疑。

嘉靖皇帝画像

他为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抬棺进谏,他内心应该是想着只要为了劝诫皇帝勤于朝政,他甘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但这一举动又将嘉靖皇帝置于何地?

大家印象中可能认为皇帝是为所欲为,想杀谁就杀谁的,但其实在明朝中后期也并非如此,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权力高度集中之外,可以做到想做什么做什么,其他的皇帝很难办到。

明朝中后期,文官集团势力异常庞大,甚至和皇权发展到对抗的程度了,即便皇帝下旨,内阁不同意也执行不了,这才导致了皇帝重用宦官,对抗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

剧照,万历和魏忠贤

典型的实例有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想改立太子,却被群臣反对,最后不得不妥协,气得20多年不上朝。更有后来的崇祯帝,因为军队无军饷,想让官员们捐款,但是并不能如愿,为何不能强制执行呢?

当然海瑞所言属实,力谏初衷的确也是为国为民,但是他未必不知道嘉靖皇帝的顾忌,也未必能够力排众议将他斩杀,但是还是有着较高的风险,他愿意为天下苍生赌一把,这样的精神可嘉,但也很难让人相信没有私心。

皇帝也惧怕口碑会崩塌,从而导致难以服众,难堵悠悠众口,难抵史官对自己的评价的威胁,因此嘉靖皇帝没有直接处死海瑞。

这让海瑞的威望名声高涨,在民间那自然是佳话流传,越传越神。

这样的美名我相信海瑞在死谏之前是能够预料的,为了民,为了江山社稷,也为了名,这大概也就是海瑞做出了唯一一次违背礼教的出格行为的缘由了。当然这也符合当时自视清高的文人,视金钱为粪土,却想名垂青史的儒家思想。

剧照

他做出过激的举动不是贪名,作何解释?

相比于宰辅张居正,不怕污名,不惜勾结宦官,不惜得罪满朝皇亲国戚,也要办实事,也要推行改革,实现万历中兴的抱负,那简直没法比。更别说海瑞并没有什么创新型的举措和政绩,只能说是执行得比较到位,并无特别大的贡献。

一生贫寒是真 巨贪也是真,晚年凄惨

海瑞虽一生为官,经历明朝四代皇帝,但是他却从未享受过富裕的生活,一生清贫,在他72岁告老还乡的年纪,万历皇帝却不放他走,他被任命去往南京任职,这次也是他的最终归宿地,他死后在朝廷追查他的遗产时,大为震惊,这位一生为官的人,居然只有八两银子,还不够安葬费,因海瑞一生并无儿子,就连他的葬礼也是好友王并汲代为举行的。得知海瑞去世,百姓们自觉穿白衣、戴白帽,为这位一心为民的父母官送行!不禁令人动容,这就是海瑞用一生在践行的”高贵品格“。

这样的结局更加让百姓对其神话了,名垂青史,流芳于世。

剧照海瑞

但海瑞在任期间积极做事,执行到位,不畏权贵,廉洁勤政,倒也不失为一名好官。

放在如今的社会,谁能不说一句,海瑞不愧是“海清天”,是我们敬仰的英雄,虽生不逢时,但他在属于他的时代里熠熠生辉,这何尝不是人生的圆满呢?这样的结局,大抵也是满足了海瑞生前的愿望了吧!

注:本文并没有任何批判抹黑海瑞的意思,只是想让大家更加客观地了解海瑞。所以评价海瑞为官清廉是真,清贫一生也是真,但其巨贪也是真,只是贪的是名声,而不是钱财,不然不会做出对妻儿的极端,也更不会抬棺进谏。

人非圣贤,历史人物也有其独特的历史局限,这无可厚非,总体而言,他是一个好官,或者说也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崇祯杀了魏忠贤后,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时期,魏忠贤专政,东林党人备受打压。崇祯皇帝继位后,直接斩杀了他,结束了宦官专权的时代。可笑的是,当朱由检信誓旦旦地要中兴大明时,却发现自己治理下的大明朝还不如魏忠贤时期呢!最后,李自成打入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煤山。临死前,他还说:“诸臣误我”,他身旁的王承恩却说:“忠贤在,何至于此.....

  • 大明首辅张居正:曾受戚继光进献的美姬,沉溺其中以致身体虚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此时正是朝廷用人之际,尤其缺乏戚继光这样的良将,所以张居正需要拉拢这样的人为己所用。况且戚继光也是个十分“懂事”的人,他上门向来不会空着手。“拜见张阁老...”戚继光对这位政治明星向来礼敬,张居正也是笑脸相迎。随后,戚继光带上送给张居正的礼物,几个看起来很沉重的箱子被抬了上来,打开一看,是满满的

  • 苏州吴中:古代闺房“好物榜” 宋代女子的“美妆神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粉盒是古代女性存放胭脂水粉的化妆盒,位居古代闺房必不可少的“好物榜”前列宋朝时期,景德镇的能工巧匠们创新研发出了似玉而非玉、仿玉而胜于玉的影青釉。青白釉瓷器胎骨洁白,釉质细薄,晶莹润泽,质感如玉,又被称为“瓷中之玉”,堪称“诸窑之冠”这件宋代影青瓜棱形粉盒,整体呈模印瓜棱形,釉色莹润,积釉处具有玉质

  • 大宋第一家族“高怀德家族”如何落幕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白马银枪高思继师从夏鲁奇。和火山王杨信是师兄弟。高思继一杆枪打败天下无数英雄,最后败在十三太保李存孝手里。李存孝死后,李克用的沙陀唐军中,无人可敌“天下第二猛将”铁枪将王彦章。高思继被沙陀唐军请出来,也被王彦章杀死。高思继的儿子高行周人称高鹞子,与后汉太祖刘知远,火山王杨衮都是结拜兄弟。高行周为父报

  • 他是嘉靖最怕的人,常和嘉靖作对,嘉靖非但不敢杀他,还得贿赂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明前期后,宦官乱政,嘉靖皇帝的前任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期,便出了大名鼎鼎的权阉刘瑾。武宗之前的英宗、宣宗时代,也是权阉层出不穷。嘉靖之后,阉祸方兴未艾,扰乱朝纲。但嘉靖在位时期,却没有宦官乱政的现象,没有出现一个权阉,连海瑞上奏骂皇帝时,也不曾提及这点。皇帝重用宦官,无非是对外臣不信任,担心外臣权大,

  • 成吉思汗后人,改名换姓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诗相聚四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中有一个最伟大的英雄,就是蒙古王成吉思汗,在他统一草原后又把目光转向世界;他先把侵略的目光放在中原,胜利后又向北进军征服罗斯人。他的孙子忽必烈在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基础上,率领军队打败大宋汉皇权,在北京建立外夷统领华夏的“元朝统治。”由于蒙古贵族的傲慢思想,贵族们枉顾黎民百姓的苦难,分封土地世

  • 成吉思汗当年西征,到了印度家门口,却因为一只神兽选择退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他建立起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王朝,重新勾画了世界的版图。当他进攻到印度时,印度的军队早已是闻风丧胆,吓得落荒而逃。就在一举要完成对印度的统治时,他却网开一面,下令撤退,这让我们不禁感到好奇,为何如此好战的成吉思汗会下这样的命令?当时的蒙古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已经占领了印度的多半领土,当时,印度的国王早

  • 成吉思汗称霸草原时,金国为何无动于衷?30万精兵干什么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金国对草原上的居民并不友好,管理方式非常残忍,除了修建金长城,防御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窜入中原外,每隔3年时间,就会派兵到草原上进行一次屠杀,名为“减丁”。所谓“减丁”,就是削减草原上的人口,方法直接、粗暴,就是屠杀青壮年男子。金国的统治者认为,只要草原上的人口数量,尤其是男丁的数量不会增加,他们就不会

  • 成吉思汗究竟是蒙古国的,还是中国的?看完您也许就能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这五位仁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超级皇帝。如果将他们放在同一时代相互攻伐,想必还是很有看点的,可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或许没人能回答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但要说从这五个人中评选出最会打仗的人,成吉思汗应该能排第一位。在不少史料中,我们都能发现

  • 靖康之难中,宋徽宗被迫行“牵羊礼”,被俘8年后死在异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自建立之后也深知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意义,多次组织军队征讨。辽国灭亡后,宋朝出兵 攻打燕云,但因为军队腐败,不但没有夺取敌人的城池,反而损失惨重。这也让金国看透了宋朝的真正实力,公元1125年金国出动大军南下进攻宋朝,段时间内就连克宋朝北方多个重镇,宋朝不得不再次议和。然而这并未换取太长时间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