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杀了魏忠贤后,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

崇祯杀了魏忠贤后,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692 更新时间:2024/1/17 18:56:24

明朝时期,魏忠贤专政,东林党人备受打压。崇祯皇帝继位后,直接斩杀了他,结束了宦官专权的时代。可笑的是,当朱由检信誓旦旦地要中兴大明时,却发现自己治理下的大明朝还不如魏忠贤时期呢!

最后,李自成打入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煤山。临死前,他还说:“诸臣误我”,他身旁的王承恩却说:“忠贤在,何至于此......”

魏忠贤的发家史

魏忠贤出生于公元1568年,早年他过婚,还有一个女儿。不过,魏忠贤的出身并不好,再加上他身上又有一点功夫,逐渐成为了市井上的一个无赖。

年轻的时候,魏忠贤非常的喜欢赌博,结果欠了别人很多钱。被逼无奈之下,他进入了皇宫当太监,自此改名为李进忠。其实,太监也并不是那么好当的,没有机遇的话一辈子都翻不了身。

可是,上天却给了魏忠贤一个机会,很快他便认识了太子宫的太监王安,而且还得到了他佑庇。更值得一提的是,魏忠贤还结交了朱由校(后来的皇帝)的奶妈客氏,与她成为了对食。

公元1620年,先皇驾崩、朱由校即位,因为早前魏忠贤对还是太子的朱由校极尽谄媚,后者继位后便开始重用他,提拔魏忠贤为司礼秉笔太监,这个职位在当时可是权倾朝野。

与此同时,朱由校还是一个“木匠皇帝”,他不喜欢上朝,每天只喜欢干干木匠活。如此情况下,大明朝的政务全部都落在了魏忠贤一人身上,逐渐形成了魏忠贤专政的局面。

话说,朱由校执政时期,大明朝廷分为两派,一派是东林党,一派是魏忠贤。因魏忠贤势大,很多东林党人士遭到了迫害,大臣杨涟、高攀龙、周宗建等人接连被杀。

简而言之,明朝后期尾大不掉的“东林党”,在魏忠贤时期被铲除得一干二净,甚至连东林书院都被拆毁了。可想而知,朱由校时期的魏忠贤有多么厉害,难怪会称自己为“九千岁”。

可惜的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朱由校也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再加上他又没有子嗣,所以皇位便传到了崇祯皇帝的手里,魏忠贤也迎来了自己的死期。

魏忠贤与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继位后,他所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除掉魏忠贤,东林党的一些残余分子开始纷纷上述罗列魏忠贤的罪状,为此崇祯将魏忠贤贬到凤阳。

不过,崇祯皇帝并不准备放了魏忠贤,在去凤阳的途中又找了一个借口要将他抓起来。自知大势已去的魏忠贤,在一家客栈里自杀了,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故事说到了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想:魏忠贤死了,大明朝便迎来了政治清明的时刻,百姓也要安居乐业了。奈何,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从后来的情况来看,魏忠贤去世后,大明王朝开始陷入军阀割据之中。各地百姓纷纷起义,朝中的武将却惨遭打压,崇祯皇帝没有一天安生过,危机感甚至比魏忠贤在的时候还要重。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打进了北京城。看着大明江山毁在自己的手里,崇祯皇帝大呼:“(大明)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皆为奸臣所误......”

有意思的是,跟随在崇祯皇帝身边的王承恩却感叹道:“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那么问题来了,王承恩为何会这么说呢?他说的话有道理吗?答案是肯定的。

魏忠贤是东林党的克星

根据一些资料的研究,东林党算得上是大明朝的“蛀虫”,这些人把持着朝廷的重要职位,但是在关键问题上却“和稀泥”,不肯做出任何的努力和牺牲。

比如,众所周知,大明朝后期的财政问题非常严重,对此崇祯皇帝想要加征南方的商业税。可是,南方的商业与东林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东林党人千方百计地阻挠。

既然财政收入不能通过增加商业税来解决,封建时期朝廷又没有其它的大额税收,只能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崇祯皇帝本以为自己“累吾民一年”就可以解决问题,但一下却“累吾民十几年”,老百姓不反对他才怪。

话又说了回来,魏忠贤虽然是一个大奸臣,但是他却是一个办实事的人。回看魏忠贤的发展生涯,他的身上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便是“无赖”,这或许与他的出身有关系。

对于东林党那群人,魏忠贤从来不按常理出牌,比如:在征收南方商业税的问题上,崇祯皇帝会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还选择了妥协,但魏忠贤却不会。

他不仅征收南方豪门大户的商业税,而且征收的额度非常高,虽然东林党人频频弹劾魏忠贤,但是大明朝的天下并没有乱,老百姓的日子反而还能“得过且过”。

另外,这些征收上来的钱还被用在了打造关宁铁骑上,在对战后金的生涯中,大明朝为何屡屡占据上风,便是因为有着关宁铁骑的存在。曾多次解决明朝的外部危机。

魏忠贤去世后,东林党、崇祯皇帝都放下了心中的一块石头,可笑的是,一个是暗自窃喜,终于除掉了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一个却是悲惨局面的开始。

后来的局面也比较的清晰,没有钱的支撑,大明朝的财政一年不如一年,税收都压在了农民身上,陷入了恶性循环。同时,没有了钱的支撑,山海关守军的战力一年不如一年,外部危机一天天严重起来。

有意思的是,朱由检在临终之时,还曾告诉自己的弟弟:“魏忠贤精明,对我们也比较忠心,有什么事情可以和他商议,他也值得你信任......”

或许在那个时候,朱由校就看透了东林党人的真面目,但崇祯皇帝却没醒悟,他与东林党人站在一条战线上,最终误了自己,也误了大明朝200多年的天下,才有了“诸臣误我”那句感叹。

对于魏忠贤此人,你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明首辅张居正:曾受戚继光进献的美姬,沉溺其中以致身体虚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此时正是朝廷用人之际,尤其缺乏戚继光这样的良将,所以张居正需要拉拢这样的人为己所用。况且戚继光也是个十分“懂事”的人,他上门向来不会空着手。“拜见张阁老...”戚继光对这位政治明星向来礼敬,张居正也是笑脸相迎。随后,戚继光带上送给张居正的礼物,几个看起来很沉重的箱子被抬了上来,打开一看,是满满的

  • 苏州吴中:古代闺房“好物榜” 宋代女子的“美妆神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粉盒是古代女性存放胭脂水粉的化妆盒,位居古代闺房必不可少的“好物榜”前列宋朝时期,景德镇的能工巧匠们创新研发出了似玉而非玉、仿玉而胜于玉的影青釉。青白釉瓷器胎骨洁白,釉质细薄,晶莹润泽,质感如玉,又被称为“瓷中之玉”,堪称“诸窑之冠”这件宋代影青瓜棱形粉盒,整体呈模印瓜棱形,釉色莹润,积釉处具有玉质

  • 大宋第一家族“高怀德家族”如何落幕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白马银枪高思继师从夏鲁奇。和火山王杨信是师兄弟。高思继一杆枪打败天下无数英雄,最后败在十三太保李存孝手里。李存孝死后,李克用的沙陀唐军中,无人可敌“天下第二猛将”铁枪将王彦章。高思继被沙陀唐军请出来,也被王彦章杀死。高思继的儿子高行周人称高鹞子,与后汉太祖刘知远,火山王杨衮都是结拜兄弟。高行周为父报

  • 他是嘉靖最怕的人,常和嘉靖作对,嘉靖非但不敢杀他,还得贿赂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明前期后,宦官乱政,嘉靖皇帝的前任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期,便出了大名鼎鼎的权阉刘瑾。武宗之前的英宗、宣宗时代,也是权阉层出不穷。嘉靖之后,阉祸方兴未艾,扰乱朝纲。但嘉靖在位时期,却没有宦官乱政的现象,没有出现一个权阉,连海瑞上奏骂皇帝时,也不曾提及这点。皇帝重用宦官,无非是对外臣不信任,担心外臣权大,

  • 成吉思汗后人,改名换姓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诗相聚四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中有一个最伟大的英雄,就是蒙古王成吉思汗,在他统一草原后又把目光转向世界;他先把侵略的目光放在中原,胜利后又向北进军征服罗斯人。他的孙子忽必烈在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基础上,率领军队打败大宋汉皇权,在北京建立外夷统领华夏的“元朝统治。”由于蒙古贵族的傲慢思想,贵族们枉顾黎民百姓的苦难,分封土地世

  • 成吉思汗当年西征,到了印度家门口,却因为一只神兽选择退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他建立起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王朝,重新勾画了世界的版图。当他进攻到印度时,印度的军队早已是闻风丧胆,吓得落荒而逃。就在一举要完成对印度的统治时,他却网开一面,下令撤退,这让我们不禁感到好奇,为何如此好战的成吉思汗会下这样的命令?当时的蒙古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已经占领了印度的多半领土,当时,印度的国王早

  • 成吉思汗称霸草原时,金国为何无动于衷?30万精兵干什么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金国对草原上的居民并不友好,管理方式非常残忍,除了修建金长城,防御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窜入中原外,每隔3年时间,就会派兵到草原上进行一次屠杀,名为“减丁”。所谓“减丁”,就是削减草原上的人口,方法直接、粗暴,就是屠杀青壮年男子。金国的统治者认为,只要草原上的人口数量,尤其是男丁的数量不会增加,他们就不会

  • 成吉思汗究竟是蒙古国的,还是中国的?看完您也许就能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这五位仁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超级皇帝。如果将他们放在同一时代相互攻伐,想必还是很有看点的,可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或许没人能回答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但要说从这五个人中评选出最会打仗的人,成吉思汗应该能排第一位。在不少史料中,我们都能发现

  • 靖康之难中,宋徽宗被迫行“牵羊礼”,被俘8年后死在异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自建立之后也深知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意义,多次组织军队征讨。辽国灭亡后,宋朝出兵 攻打燕云,但因为军队腐败,不但没有夺取敌人的城池,反而损失惨重。这也让金国看透了宋朝的真正实力,公元1125年金国出动大军南下进攻宋朝,段时间内就连克宋朝北方多个重镇,宋朝不得不再次议和。然而这并未换取太长时间的和平,

  • 建文帝出逃后朱棣直奔皇宫,小官拦住他问了句话,后成了四朝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杨荣历经四朝,出生洪武年间建文时期步入仕途,先后辅佐了大明建文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不仅如此,从朱棣时期,杨荣便进入内阁,成为了朝堂重臣,其后更是地位日渐攀升,成为了名流千古的三杨之一。而杨荣能够受到朱棣的重用,竟然是因为早年朱棣造反之时,地位低下的杨荣所问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