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如何对待21岁,有“艳后”之称的皇嫂?

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如何对待21岁,有“艳后”之称的皇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24 更新时间:2024/1/25 10:07:57

王朝气数已尽,那便同祖辈共同打拼的江山共存亡。明朝的君主大多有着这样的气节,而这样的气节也延续至后宫,上可追溯至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的贤惠贤明,下可追溯至野史众多的懿安皇后张嫣

张嫣何许人也?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嫂子,明熹宗朱由校的妻子。

张嫣的一生围绕着朱家的两兄弟发生了许多故事,后世也由此产生了种种推测,貌美的张嫣与小叔子崇祯的关系也成了茶余饭后谈论的常话。

一见钟情中宫之主

少年一瞬间动心,便是永远。十六岁的朱由校在选秀时远远瞧着明眸皓齿的张嫣一眼沦陷,当即认定张嫣是他的皇后,张嫣的美貌惊艳一时,在明朝甚至有“艳后”一称。

或许,朱由校短短的一生中做过很多错误的决定,但于他而言最正确的大抵便是迎娶张嫣。

张嫣柔美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异常坚定贞烈的心。她热烈得如同盛夏的玫瑰,坚韧得如同腊月的寒梅。

古代臣子常言:“位卑未敢忘忧国。”臣子如此,皇后亦如此,在其位谋其事。张嫣既为皇后,便应承担起属于她的责任。她放下《女戒》,读起了《赵高传》,劝诫朱由校如若听信小人,那么秦二世的衰败便会重演。

张嫣以赵高来暗喻魏忠贤,却并未得到朱由校的重视。张嫣却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竭尽所能地影响朱由校的态度。

她对待后宫诸事认真,不敢离开朱由校太久,生怕魏忠贤假传圣旨,危及朱由校的统治,久而久之即便朱由校纨绔爱玩,颇有明代般“扶不起的阿斗”之势,也会认真听取这位他少年便心动的女子为他、为国提出的意见。

然而过犹不及,当一个人过分正直时便容易威胁到某些人的利益。张嫣的镇定自若、不畏奸佞,使得当时朝中权利滔天的魏忠贤深感威胁。

朱由校任由魏忠贤自由发展,使得其在内有皇帝的乳母客氏发展眼线,在外有着大量党羽,一时间倒不知当朝掌权的是万岁朱由校,还是九千岁魏忠贤。

魏忠贤深知张嫣的话在朱由校那里的分量,因此,他不允许也不可能让张嫣生下皇长子,威胁自己的地位。魏忠贤在等,等一个时机,亲手杀掉当朝第一位皇子的时机。

果然,他等到了。张嫣因孕期腰疼,请人按摩,魏忠贤同乳母客氏联手,派人在张嫣按摩时狠狠敲打其身体,使得张嫣在生产时诞下死婴。就这样,朱由校的太子尚未真正存活就已经死去。

子之痛和身体无法回到最初对张嫣而言打击十分大,张嫣痛恨魏忠贤的奸佞和客氏的狼狈为奸。

她知道,她当然知道仅凭她的力量是无法扳倒爪牙已经伸向各个地方的魏忠贤,但是她仍要说,仍要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来劝诫朱由校远离奸佞,为已经内在腐烂的朝廷存留一方净土,可惜效果甚微。

辅助新皇贤惠依旧

张嫣梦寐以求的时机过于突然地来临。

朱由校坐游船玩耍时不幸落水,自此一病不起,使得他周围被卷入权力漩涡的人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此时的魏忠贤不满足于九千岁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将欲望之手伸向那个更高贵的位置。

魏忠贤找来了几个怀孕的宫女,谎称是朱由校曾经宠幸过的人,他只等幼子登基自己成为摄政之人。

只可惜魏忠贤的如意算盘,被张嫣的一句话否定了。张嫣不肯明王朝落入来历不明之人的手中,与其如此,不如让朱由检登基。

朱由校望着他的妻子,同十五岁一见钟情立她为后一样,第二次坚定地站在了张嫣身边,为她的以后铺路。

朱由检登基为帝,开了他的时代,也结束了明王朝的时代。

朱由检回头望着自己的嫂子泪眼娑婆,不知是哭哥哥的离世,还是哭自己失去了庇佑。

朱由检登基之后尊自己的嫂子张嫣为懿安皇后,并韬光养晦除掉了魏忠贤这一朝廷蛀虫,列举魏忠贤若干罪行其中便有谋害皇嗣、蔑视皇后。

九千岁的头落地那一刻,张嫣也许在想是自己尚未睁眼看这个世界的孩子如今是否能够得以安眠,在其他的地方放声哭泣。

又或者会不会想到她的丈夫,即使昏庸不理朝政,却仍然如同十六岁时那样眸中带光的看她,并为她在没有他庇佑的未来寻求新的庇护。

朱由检对张嫣以礼相待,而张嫣也用同等的方式对待朱由检。后宫不得轻易干政,更何况张嫣所处之位已然是有些尴尬,所以张嫣便曲线救国,借朱由检之妻周皇后之口对朱由检多加提点。

此举最后被朱由检发现,朱由检便更加敬重这位疼他懂他的嫂子。

野史所说的暧昧,在此处看来却更多是发乎情,止乎礼的朦胧。朱由检对张嫣比起爱情而言,更多是亲人间的依靠。

而张嫣在朱由检的庇护之下,也得以远离那些贪图美色的无端小人。最为典型的便是当时的宫中主管陈德润,他认为张嫣为先帝皇后,朱由检处于同情才留着她的皇后之名,实际张嫣不过是无依无靠的貌美寡妇,年仅二十一岁的张嫣还正在大好年华,各方面皆满足陈德润所肖想的,因此他起了色心,然而张嫣宁死不从。

陈德润认为张嫣不识抬举,可殊不知真的不识抬举的是陈德润。色字头上未必只有一把刀,也可能是大限将至。

朱由检将陈德润的职位全部剥夺,不过后续如何处理倒是不得而知。可以预见的是陈德润得罪的可不止是张嫣,而是当朝皇帝的知遇之恩、敬重之心。

大厦将倾从容赴死

李自成的军队攻入京城时,周遭的人或恐慌或逃窜,更有甚者已经摆出迎接新朝的姿态,张嫣在宫中这些年生死都已见证了不少,因此,在这一刻,在军队攻进皇宫之时她并未害怕。

她只是在想远处宫殿的哀嚎是否是朱由检为怕妻女被折辱而亲自了结了她们,又是否下一个这样的人是自己。

当然啊,古往今来王朝更迭,有几位新主容得下前朝的遗孀,即便容得下下场又该是什么呢?成为一个漂亮的礼品,送往那些所谓功臣之家。她不想,因此她在等,等朱由检,或者等一个让她自缢的圣旨。

朱由检终归是不舍的,不舍亲手杀了辅佐自己的嫂子,自己人生的引路人,于是他只能用一道圣旨,保护张嫣最后一次。

三尺白绫,张嫣死了。

同样的三尺白绫,朱由检吊死在歪脖子树上。

“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康熙王朝》中康熙怒斥群臣以崇祯朱由检告诫众人,他接手的是气数已尽、内里腐烂的明王朝。

而清王朝是不是下一个,那时的他们不得而知。回望朱由检的一生,煤山的歪脖子树,自缢的君主,亲手了结自己的妻妾子女,这些看似疯狂无奈的标签永久跟随着崇祯,在那棵歪脖子树下被后人不断谈论。

崇祯对于懿安皇后张嫣更多的是欣赏,欣赏深居宫殿,却能有大智慧的张嫣。

当一个人过分美丽时,人们便会忽视她的其它优点,只将关注点放在她的外表。绣花枕头到底是真的中看不中用,还是人们只看到了她的外表呢?这一点见仁见智。可以肯定的是,崇祯透过张嫣的美貌看到的是她极度坚韧的灵魂。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明帝国:朱棣造反真的是被逼无奈?还是早就想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在朱元璋与蒙元的交战中,随朱元璋一路北进,和大将徐达也学会了很多兵法,为明朝的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朱元璋也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儿子,感觉特别像自己,在朱元璋所有的儿子中,朱棣的表现也是让自己十分满意。同时朱棣也是很有野心的人。朱棣朱元璋白手起家,可谓是真正的从一无所有建立起不可一

  • 崇祯缺钱?如果给他7000万两白银,明朝还能续命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绝症患者:看起来各个部件都有,丧失的却是免疫力。明朝亦如此。崇祯不过是接了一个看似完整的社稷。事实上,整个的国家机器已经是失效了。我们不能从崇祯开始研究晚明。明亡的核心因素是:自万历中晚期开始,多年忽视朝政,对明代的庙堂生态和中央执行力造成的持续破坏。别只盯着崇祯庙堂看啊,事实上,万历的拉胯治理已经

  • 大明王朝皇后、太后很多,可是从帝谥的荣耀,却不是人人都能享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实际上,大明王朝有为数众多的皇后、皇太后甚至太皇太后,为了自己的牌位能够进太庙而煞费苦心。可是哪怕皇帝本人有遗诏,并非“元配”的中宫皇后还是进不了太庙。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明代皇后的谥号。从帝谥:明代皇后的最高荣耀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后来说,“从帝谥”都是判断一个皇后地位的基本标准。什么叫从帝谥?举个

  • 大明唯二皇太孙:朱瞻基PK朱允炆,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相同:都是被爷爷寄予厚望且非常宠爱的皇孙,都天资聪颖,书读得好,少年时都曾被皇帝爷爷册立为皇太孙,后来成功继位成为皇帝,后来都有各自的叔叔起兵了。朱允炆进行过削藩,朱瞻基也进过行削藩。朱允炆逼死过一位叔父,朱瞻基下旨烤了一位叔父。不同:朱瞻基成为皇太孙时父亲尚在,朱允炆是朱标去世之后才被册封的。朱瞻

  • 李成梁镇守辽东三十年 为何被视为明朝灭亡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戚继光和李成梁,一个镇守东南,抵抗肃清倭寇;一个镇守东北,力压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堪称大明王朝的“双子座”,确保基业安稳如山。现在知道戚继光的人很多,可在明朝时期,李成梁的威名远远胜戚继光。二1562年,李成梁出生于辽东铁岭卫。李成梁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当年,他的祖先李英从朝鲜半岛迁居到中国辽东铁岭

  • 【高清碑帖欣赏】南宋 · 楼钥《呈提举郎中契丈劄子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南宋 · 楼钥《呈提举郎中契丈劄子之一》纸本,纵34.1厘米×横40.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释文:钥伏以冬令霜明。恭惟提举郎中契丈。台治多暇。神明佽相。台候动止万福。钥执丧杜门。近束修问记史。徒深詹仰之私。钥少禀。钥汪出也。舅氏文昌公好施而力不及。遂与沈叔晦率乡人出田为义庄。以济士夫之家。丧不

  • 范仲淹最著名的十句诗句,感受范公的志士节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今天从《范文正公文集》中摘选10个经典的句子,与大家一起感受他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仁仁思想和志士节操。一、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简析】浩浩汤汤,指水势浩大汹涌的样子。横,此指广阔。际涯,边际。诗句描写洞庭湖水势浩大、广阔无边的景象。二、长烟一空,

  • 大明实亡于朱元璋,而非崇祯皇帝朱由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大错而特错。朱由检确是亡国之君,从军事、经济、政治等等角度看,都是标准的亡国之君。后人以他勤政、节俭,而心生怜惜,其实大可不必。吊死在煤山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朱由检的勤政是毫无章法、意气用事,杀大臣、诛武将,朱由检毫不在意。他越是勤政,国家就越乱,敌人越强,明朝就亡得越快。朱由检的节俭,是天生吝啬。他吊

  • 大明王朝:看似老成谋国,其实大奸似忠,谈奸臣严嵩的风雨不归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前面一期谈了一直很急躁的严世蕃,今天再来谈谈看似老成谋国,做事有条不紊的老爹严嵩。单看剧中对严嵩浅显的表现,我们往往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严党最终之所以会倒台,除了清流派及海瑞外部力量的推动外,更重要的是严党内部的作死。而严党这些愚蠢的举动,毁堤淹田也罢,阻碍胡宗宪拜访也罢,打着制造局牌子买田,甚至

  • 崇祯为何斩杀两个年幼的女儿,皇后为何用线把身上衣物紧紧缝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皇帝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即1644年4月24日,雷、雨、冰雹交作,李自成率8万大顺军向大明京师发起总攻。而守城的明军只有一万余人(太监参杂其中),且无粮无装备,城破已迫在眉睫。4月25日午后三时许,监军太监曹化淳开门投降。由此,京师外城被突破,内城危若累卵。日落,崇祯带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