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帝国:朱棣造反真的是被逼无奈?还是早就想当皇帝?

大明帝国:朱棣造反真的是被逼无奈?还是早就想当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580 更新时间:2024/1/20 6:21:51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在朱元璋与蒙元的交战中,随朱元璋一路北进,和大将徐达也学会了很多兵法,为明朝的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朱元璋也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儿子,感觉特别像自己,在朱元璋所有的儿子中,朱棣的表现也是让自己十分满意。同时朱棣也是很有野心的人。

朱棣

朱元璋白手起家,可谓是真正的从一无所有建立起不可一世的大明帝国。虽然统治期间遭受了很多人的背叛,甚至自己的侄子朱文正都背叛过他,但无一不被这位帝王所镇压。因此才有了后来“火烧庆功楼诛杀功臣”、“蓝玉案”、“胡惟庸案子”等一系列诛杀开国功臣的事件,当时也只剩下汤河幸免于杀害的命运。

朱元璋

可解决了这些功臣,万一发动战乱,边疆岂不无人可守?于是朱元璋将各个儿子发配边疆为藩王,让自己的儿子来守护大明的边疆,起到了保护京师的作用,因为都是自家的人了,所以朱元璋就就不担心会有什么居功自傲的战将造反了。可就是因为这样,在朱元璋死后没多久就发生了一件让他无法想到的事情——“靖难之乱”。

朱棣

朱元璋的偏宠

大家都知道,朱棣造反其实反的就是他的侄子。因为当时在朱元璋时期,当时的太子是长子朱标,朱标为人善良,朱元璋这也是害怕朱标的软弱,所以才杀害有功的臣子,为朱标扫清障碍,毕竟经过了长时间的战乱,国家也需要以为和善的君王带领国家休养生息。所以朱标成为了太子也是朱元璋经过认真考虑的。

朱标

无奈朱标英年早逝,这本该轮到是兄长之间的皇位争夺,到了朱标兄弟手中交接,可朱元璋却坚持自己的主张,要将皇位传于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手中,这让本该让最有希望传承的朱棣很是不满,但又惧怕朱元璋的威严,始终不敢多说一句,百官也不敢进谏,生怕因为自己的一句话引来杀身之祸。这无疑让朱棣更加害怕朱元璋,而不敢采取行动。

朱元璋

靖难之乱

终于在朱元璋死后,年轻的朱允炆登上了帝位,对于这个善良秀气的年轻皇帝,对于这些藩王叔叔们来说显得太稚嫩了,便听信齐泰黄子澄的提议——“削藩”。本来这对于一个新王来说,这绝对是树立威信的大好时机,可就是这样一个好时机,太过于着急的朱允炆将这件事情进行的太快,开始的时候周王,代王,齐王都贬为庶民,可他似乎低估了自己的四叔朱棣的地位。在朱棣感到下一个被削的就是自己的时候,朱棣坐不住了。

朱允炆

朱允炆十分重视自己的这位皇叔,他先是派了三路人马前来逮捕朱棣,此后又另派了两位官员。也就是在这时,朱棣终于造反了,由于朱允炆的逮捕证上并没有朱棣的名字,因此,朱棣设计轻而易举的杀透了重围,走上了造反的大路。三年时间,朱棣成功造反,登上帝位,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

朱棣

其实无可厚非的是,朱棣在朱标死后确实想过当皇帝,可拧不过老爹,也让朱棣对这个念头没有那么深。可面对自己的侄子赶尽杀绝,作为一个最有能力也最强的藩王,却是也坐不住。所以说,朱棣的造反,不仅是被逼的,也是自己原本就想当皇帝。无奈正好给了他一个契机。

朱棣

当然朱棣确实是一个好皇帝,朱棣登上皇位之后,不仅勤恳治国,使明朝进入繁荣昌盛,更是下令修书,成就了《永乐大典》这一部集中国古典之大成的旷世之作,更为重要的是,他还为后面的“仁宣之治”做了铺垫。总而言之,朱棣被逼造反,但从他的治国之道可以看出,朱棣的确是皇帝的不二人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崇祯缺钱?如果给他7000万两白银,明朝还能续命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绝症患者:看起来各个部件都有,丧失的却是免疫力。明朝亦如此。崇祯不过是接了一个看似完整的社稷。事实上,整个的国家机器已经是失效了。我们不能从崇祯开始研究晚明。明亡的核心因素是:自万历中晚期开始,多年忽视朝政,对明代的庙堂生态和中央执行力造成的持续破坏。别只盯着崇祯庙堂看啊,事实上,万历的拉胯治理已经

  • 大明王朝皇后、太后很多,可是从帝谥的荣耀,却不是人人都能享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实际上,大明王朝有为数众多的皇后、皇太后甚至太皇太后,为了自己的牌位能够进太庙而煞费苦心。可是哪怕皇帝本人有遗诏,并非“元配”的中宫皇后还是进不了太庙。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明代皇后的谥号。从帝谥:明代皇后的最高荣耀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后来说,“从帝谥”都是判断一个皇后地位的基本标准。什么叫从帝谥?举个

  • 大明唯二皇太孙:朱瞻基PK朱允炆,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相同:都是被爷爷寄予厚望且非常宠爱的皇孙,都天资聪颖,书读得好,少年时都曾被皇帝爷爷册立为皇太孙,后来成功继位成为皇帝,后来都有各自的叔叔起兵了。朱允炆进行过削藩,朱瞻基也进过行削藩。朱允炆逼死过一位叔父,朱瞻基下旨烤了一位叔父。不同:朱瞻基成为皇太孙时父亲尚在,朱允炆是朱标去世之后才被册封的。朱瞻

  • 李成梁镇守辽东三十年 为何被视为明朝灭亡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戚继光和李成梁,一个镇守东南,抵抗肃清倭寇;一个镇守东北,力压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堪称大明王朝的“双子座”,确保基业安稳如山。现在知道戚继光的人很多,可在明朝时期,李成梁的威名远远胜戚继光。二1562年,李成梁出生于辽东铁岭卫。李成梁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当年,他的祖先李英从朝鲜半岛迁居到中国辽东铁岭

  • 【高清碑帖欣赏】南宋 · 楼钥《呈提举郎中契丈劄子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南宋 · 楼钥《呈提举郎中契丈劄子之一》纸本,纵34.1厘米×横40.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释文:钥伏以冬令霜明。恭惟提举郎中契丈。台治多暇。神明佽相。台候动止万福。钥执丧杜门。近束修问记史。徒深詹仰之私。钥少禀。钥汪出也。舅氏文昌公好施而力不及。遂与沈叔晦率乡人出田为义庄。以济士夫之家。丧不

  • 范仲淹最著名的十句诗句,感受范公的志士节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今天从《范文正公文集》中摘选10个经典的句子,与大家一起感受他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仁仁思想和志士节操。一、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简析】浩浩汤汤,指水势浩大汹涌的样子。横,此指广阔。际涯,边际。诗句描写洞庭湖水势浩大、广阔无边的景象。二、长烟一空,

  • 大明实亡于朱元璋,而非崇祯皇帝朱由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大错而特错。朱由检确是亡国之君,从军事、经济、政治等等角度看,都是标准的亡国之君。后人以他勤政、节俭,而心生怜惜,其实大可不必。吊死在煤山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朱由检的勤政是毫无章法、意气用事,杀大臣、诛武将,朱由检毫不在意。他越是勤政,国家就越乱,敌人越强,明朝就亡得越快。朱由检的节俭,是天生吝啬。他吊

  • 大明王朝:看似老成谋国,其实大奸似忠,谈奸臣严嵩的风雨不归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前面一期谈了一直很急躁的严世蕃,今天再来谈谈看似老成谋国,做事有条不紊的老爹严嵩。单看剧中对严嵩浅显的表现,我们往往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严党最终之所以会倒台,除了清流派及海瑞外部力量的推动外,更重要的是严党内部的作死。而严党这些愚蠢的举动,毁堤淹田也罢,阻碍胡宗宪拜访也罢,打着制造局牌子买田,甚至

  • 崇祯为何斩杀两个年幼的女儿,皇后为何用线把身上衣物紧紧缝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皇帝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即1644年4月24日,雷、雨、冰雹交作,李自成率8万大顺军向大明京师发起总攻。而守城的明军只有一万余人(太监参杂其中),且无粮无装备,城破已迫在眉睫。4月25日午后三时许,监军太监曹化淳开门投降。由此,京师外城被突破,内城危若累卵。日落,崇祯带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登

  • 崇祯杀了魏忠贤后,为何大明立马就垮了?真实的历史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上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明君无处不在,但是残暴不堪、放浪形骸的皇帝也是比比皆是,皇帝不能承担江山的责任,也就会有人想要登上九五之尊之位。宦官在古代主要负责宫廷之内的服务,一般进宫的男子都会在净房进行阉割,只有阉割后的男子才能进入宫中,服侍皇上和后宫的妃子们。从古至今,进宫成为太监的人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