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听闻丈夫战死,成吉思汗女儿亲自带兵屠城,死难者人数多达174万

听闻丈夫战死,成吉思汗女儿亲自带兵屠城,死难者人数多达174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572 更新时间:2024/1/7 20:55:28

冲关一怒为红颜,就是讲的明朝末期,将领吴三桂因为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下所掳。一怒之下投降了清朝,直接将大好江山,送给少数民族。而这也改变了中国历史,对于汉人来讲,造成影响相当大。有时候激怒一个枭雄,造成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认知。

蒙古人打仗的时候,有屠城的习惯,他们残暴远超出你的想象。成吉思汗的女儿丈夫,被敌方首领杀死后,这让公主勃然大怒。亲自领兵打仗,等到攻破城池之后,下令屠城,死者高达174万,究竟发生了什么?

古代能征善战女将领

古代因为封建制度,对于女子的束缚过于厉害,不少女子哪怕有满腔报国之志,她们在政坛上很少能够有太大作为。哪怕有些女子,打破常规习俗,也是被骂。武则天被骂妖女,慈禧太后被骂祸国殃民,这个就是现实。

但是有些朝代当中,某些女子依然做出突出贡献,不光在政治上,还有战场上。像唐朝的平阳公主,曾经助力父王打江山。公主去世之后,父亲李渊就按照军礼安排葬礼。有大臣提出反对意见,李渊历数女儿过去贡献,让大臣们不敢言语。

还有王后妇好,夫君打江山时,随军征战。因为有赫赫军功,在文武百官中影响力颇大,大家对其十分尊重。还有北宋梁红玉,不顾生命危险,亲自击鼓给宋人助威。这两位算是很彪悍了,不过如果与成吉思汗女儿相比,还是远远比不上对方。

蒙古与花剌子模建交

历史上蒙古人以能争善战著称,巅峰的时期几乎把整个亚洲都囊括在脚下。但是蒙古人一开始不是很顺利,刚起家时面临的困难挺大。最重要目的,就是缺乏物资。蒙古人虽然能征善战,但是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导致其缺乏物资,需要从别的国家购买。

扩充过程中需要打开购物通道,惟其如此才能丰衣足食,到了元太祖十年,这种心愿那是十分迫切。毕竟蒙古国面积不断扩大,缺口那是相当大。户部大臣就和成吉思汗商议,可以和西域各国联系,用丝绸之路获得物资。

需要一个国家的支持,那就是花刺子模,也就如今的伊朗,哈萨克斯坦等。也就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这个地方农业十分发达,农产品质量不错。如果蒙古想要快点发展起来,需要和这个国家打通好关系,当时户部大臣就建议与其交好。大汉听取其建议,派出三名使节与其建立外交关系,经过三天三夜商量,最终达成了一致。

虽然过程有些艰难,但是好歹达成了彼此都满意的方案。蒙古商队带着一行人来购物,国王亲自接待,正式开始做贸易。客观来讲算是一个双利的买卖,一方购买物资,另一方收钱。蒙古国借助和花刺子模国,不仅满足本国物资的需要,还和周边的国家建立好的关系。

对方杀死蒙古驸马爷

然而六年后,花刺子模国这边心理产生落差,不愿意看到蒙古国不断壮大。元太祖16年蒙古有一支商队到达花刺子模,碰到伪装成百姓的士兵挑衅,双方发生冲突。结果花刺子模灭了这支商队,只逃走的十几个人。他们就是想要利用此事,来和蒙古国断交,借机阻碍他们的发展。

成吉思汗听闻此消息之后,那是勃然大怒,本来想和平解决。只要交出凶手就可以,不过国王觉得自己没问题。这让蒙古恼怒不已,征兵20万前去讨伐,一路上顺风顺水。顺便直接摆平西域诸国。国王听闻风声之后匆忙逃走,这次蒙古人铁了心,非要捉到他为止。当时成吉思汗给了四儿子拖累10万,去把那个老头给我抓回来。

托雷打仗也是很厉害,奉父亲之命,一路追寻到尼沙普然城。国王就在该地躲着,一开始托雷不想杀生,只要城主交出国王,开城投降,此时就算结束。不料城主竟然玩阴的,假意同意该要求,结果趁着蒙古人疏于防备之际,突然发难。这下蒙古人吃了大亏,成吉思汗闻讯恼怒不已,痛斥托雷一番。

这下尼沙普然城把蒙古人逼到绝境,托雷开始准备,四处砍伐树木,制作攻城武器。随着双方交战日子增加,他惊奇发现,似乎小看这个地方。于是请求姐夫脱忽察儿过来帮忙。对方欣然同意,随着他的到来,缓解了蒙古人不利处境。城里人发现他的厉害,开始集中主力对付他。主力集中在他负责左侧城门,埋伏数十名神箭手,将脱忽察儿被射死。

公主为夫报仇屠城

脱忽察儿被害死的消息传回到了蒙古,公主伤心欲绝,没有想到夫君竟然战死。想到丈夫是被尼沙普然城害死,公主心生恨意,要为夫君报仇。成吉思汗了解女儿想法,同意她和拖累领兵前往,力求尽快攻破尼沙普然城。

这时尼沙普然城意识到事情不好,蒙古人向来是有仇必报,面临危险系数持续增加。于是设置重重关卡,很快公主和托雷来到尼沙普然城城下,一场生死大战展开。他们根本不是盛怒蒙古人的对手,城门被撞开。城主赶紧跪地求饶,可公主岂能善罢甘休,将其斩首示众。为了祭奠夫君,下令屠城十日,哪怕连牲畜都不放过。

10日之后,尼沙普然城变成人间地狱,公主依然不肯罢休。还留下军队,继续杀死该地还活着的人。根据蒙古人的统计,在这场复仇大战中,杀死尼沙普然城174万人,这个数据相当惊人。足以震慑西域各国,让他们根本不敢反抗蒙古。

小结

对于蒙古公主来讲,这场仗是为了复仇而来,可是后人评价做的太过分了。原本蒙古人一开始征战花剌子模国是正义之师,可是因为屠城旧俗,总是让其备受争议。公主固然报了杀夫之仇,可是尼沙普然城被灭族之仇,又该谁来报呢?只能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做人还是心善一些为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建成陵墓出土后,墓志仅有55字,却揭开李世民对兄弟的真实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的繁盛,让古往今来的很多人对唐朝的历史文化充满兴趣。玄武门事件改变了整个唐朝的演变趋势,因此人们对唐朝的玄武门事件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同时,大家也对李建成的命运遭遇有着或同情或质疑的态度。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对李世民发起的“玄武门之变”表示理解和赞同,特别是李建成的墓在西安出土之后,其墓碑上的55个

  • “军中飞将,词中之龙”——辛弃疾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辛弃疾生世坎坷。出生时,北方已经被金人占领,一本《东京梦华录》,一张《清明上河图》写尽了东京汴梁城的繁华,在辛弃疾时代却满目疮痍,一片死寂。他的祖父为保全家族,不得已在仕官与金。但在其内心无时无刻不怀念大宋,思恋故国,期盼恢复失地,驱逐蛮夷。在此志向的影响下,又仰慕汉冠军侯霍去病的丰功伟绩,而给他的

  • 李建成五个儿子都被李世民诛杀,那李建成的女儿结局又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时间过得很快,现在已经是贞观十三年了,大唐闻喜县主李婉顺已经十七岁了,到了出嫁的年龄,他的二叔,杀父仇人,大唐皇帝李世民对她还算宽厚,将她嫁给一个叫刘应道的男人。虽然她是县主,但嫁妆,仪仗和礼仪都是按照公主的待遇进行的,李婉顺很明白,他的二叔很会用这种方式来收买人心,但对于自己这样的一个女孩来说,这

  • 【世文联】宋代十大窑系第六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世文联】宋代十大窑系第六集“FOWCAAS” Top Ten Kilns Of The Song Dynasty - Episode 6

  • 李世民和武则天圆房时,突然掉落一根房梁和一奇书,诞生奇葩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武则天之所以选择入宫,是有政治原因的。当了李世民的嫔妃还有一个典故,据说武则天是武士曰的小女儿。武则天和她姐姐韩国公主都是武士彟的后妻杨氏所生,武士彟当年因为经商挣了不少钱,后来倾其所有家产资助李渊起义。唐高祖李渊一统天下称帝后,也没有忘了武士彟的“拥立之功”,于是亲自给他赐婚——把杨氏的贵族女

  • 身为“亡国之君”的崇祯,为何还会有这么多的好评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亡国皇帝多昏庸,那明朝崇祯帝绝对是个例外,他登基时还不到20岁,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大力铲除阉党,而且生活节俭,只是最终走向的是上吊自杀的结局,实在令人扼腕。明朝灭亡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当然是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崇祯的。而且明朝某年加上中国这时候正处于小冰川时期,天灾不断,这个时候朝廷内部也是混乱

  • 李世民睡武则天20年没有怀孕,为何到了李治一下子就有了子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我觉得,李世民与武则天没有肉体关系的可能性较大。武则天进宫的时候,被封为才人。在大多数人的感觉中,“才人”等的称号,都可以称为皇帝的女人,都有为皇帝侍寝的权利,因此,也就都有可能与皇帝一起生育子孙。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与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进宫的女人,几十年见不到皇帝的,也是很多。这个情况在古代的宫怨

  • 苗家进士,一生铁骨,走进明朝“怪臣”满朝荐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九妹说: 满朝荐是苗族历史上可以稽考的获得进士出生的官吏之一,他出身于湖南省麻阳县一个家境贫寒的苗族农民家庭,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明朝历史上,他虽然职阶不高,但在湘西和关中流域却以“强项”著称,在群众和士子心中威望甚高,影响颇大。他虽然为官时间较短,却能傲视权贵,福泽乡梓。 今天,让我们跟随谭

  • 李世民52岁早逝,为何死因史书不好意思记载?看他做的啥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在说李世民的死因之前,先来解释一下“早逝”二字。有人说,在古代帝王中,平均寿命也就是40来岁,而李世民活到了52岁,已经算是高寿了。为何还说他早逝呢?其实,我们这里所说的早逝,主要是因为李世民本可以活得更长久,他却因为做了一件荒唐事,最后只活到了52岁。李世民早逝和民间方术有关。据史书记载,李世

  • 除了朱元璋和朱棣,明朝还有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却很少被提及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众多明朝皇帝里,要说功劳最大的,相信大部分人会把目光聚焦到明前期的两位帝王,即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朱元璋从贫苦农民发家,最终当上皇帝,他赶走残暴昏庸的元朝统治者,建立了一个更加注重民生的新王朝,史称"洪武之治",他的贡献不可谓不大。至于明成祖朱棣,他以藩王之身发动靖难之役而登上皇位,在位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