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释放400死囚回家,到底是仁义之举还是欧阳修骂的沽名钓誉

唐太宗释放400死囚回家,到底是仁义之举还是欧阳修骂的沽名钓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564 更新时间:2024/3/10 12:02:17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这个人战功赫赫,为李渊建立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却屈居秦,还处处被太子打压,愤而发动了“宣武门之变”,做了皇帝。怎么说了,皇帝之位来的还是不怎么正统吧,但是在历史上,他应该算是一个好皇帝。

首先他并没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没有去处死跟随自己的功臣,大部分的人都还是善终了;还有就是他在位的23年里一直虚心纳谏,知人善用,开创了大唐盛世“贞观之治”。他实施了很多仁政,也得到了百姓的拥戴,但是他做的有些事情也还是让人很难去理解了。

例如根据《资治通鉴》中记载,李世民有一年放了差不多400名死囚回去,让他们和家人团聚,让他们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再回来。这一举措让无数人震惊,这些死刑犯还能回来吗?回来之后的结果又怎么样了?我们今天就一起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一,唐太宗放400名死刑犯回家,约定好第二年春天回来受刑。

根据史书记载,大约是公元632年的年底,唐太宗去天牢逛了一圈,看见里面关押的死刑犯生了怜悯之心,就下了一道圣旨,让他们也回去和家人团聚过春节,然后第二年春天再回来。圣旨一出,有人欢喜有人忧,死刑犯和他们的家人当然是无比开心了,也有一些人称赞唐太宗是仁义之举,但是更多的人是担心了。

因为这些人既然都被判了死刑,那都是犯下滔天大罪了,很多人也是官员们花很大精力去抓来的,好不容易审判完毕,被关押进天牢,如今却被释放了,还没人监管,这要是跑了怎么办了?不过担心归担心,都还是得听天子的话,还是只得看着唐太宗把他们放回去了。

第二年春天,让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这些死刑犯全部都准时回来了,没有一个逃跑的。唐太宗又做了一个惊人之举,那就是赦免了这些死刑犯,让他们全部回家了。

二,放400死囚事件的真假性分析。

首先“放400死囚”这件事情应该是真实的,因为唐太宗的确是一个明君了,他施行了很多仁政,力求宽简。特别是唐太宗下令杀了张蕴古以后,又后悔了,觉得人命关天的事情还是要慎重,加强了死刑复核制度,他完全有可能善心大发,去做这件事情。

还有就是这件事情是被记载在《资治通鉴》里面的,也被记载在了《旧唐书》里面,并不是来源于乡间野史。从几个方面来看,“放400死囚”这件事情都应该是真的吧。

只是唐太宗做的这件事到底是仁义之举还是沽名钓誉了,一直就引发了很多人的争议。

三,欧阳修认为唐太宗是沽名钓誉。

对于这件事情各种说法都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直接写了一篇史评文章《纵囚论》去批判这件事情,认为唐太宗就是滥用权力去沽名钓誉了。这篇文章虽然只有几百个字,却有理有据,开篇就很鲜明地道出了自己的观点:“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件事情,我个人认为这样放死刑犯还是不算一个明智之举,要知道他们当初能回来,也未必是真的都反省到自己错了,而是这些人也是受人瞩目的,也是无处可逃吧;还有就是既然是死刑犯,那都是罪大恶极了,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不再犯,还有就是释放了他们,那些受伤害的人了,谁去弥补他们?

本人原创,已签维权,抄袭必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文帝杨坚的8字真言,让所有臣子汗颜,得此君王,天下安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尘埃,微不足道,他们会给我们带来一时的的伤痛,但我们仍然会蔑视他们的存在。因为除了他们,还有数不胜数的贤明君主,他们的出现与存在足以抹去“尘埃”带给我们的记忆。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是当时的培风邑中阳里人。他虽出身草莽、身份低微,却有着超凡的豁达与从容的气魄。凭着自己

  • 考古发现明代王子墓,餐馆老板娘:别动我祖先,她是隐藏的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现代社会中,一名普通的女子,转眼变成了身份贵重的公主,这还真的不是韩剧,就发生在中国。1996年的一天,福建泉州的一位考古工作者,在清泉山发现了一块罕见的明代石碑,墓碑上刻有微笑的狮子纹案,这不像是中国人的墓碑。更惊人的发现是在后山,散落着几十座明朝的墓葬,几乎所有的墓碑都刻有“

  • 唐中宗李显是被老婆和女儿合谋,用一个饼子毒死,你相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人非常讲究祖宗的排位,第一个往往是“祖”,唐高祖就是。第二个就是“宗”,唐太宗就是。合起来,就是祖宗。古人经常说株连九族,就是指的从“祖”到“宗”,一直到排到第九代。武则天是唐中宗的母亲,只不过改国号为“周”,所以不算在唐朝皇帝所属。李显并不是武则天喜欢的儿子,即使他为人小心谨慎,却并不得到武则

  • 南宋灭亡后,一名南宋士兵带着两个女子藏进深山,生下10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南宋灭亡后,李山回到了家乡的村庄上,结果发现父母和村庄上的很多村民都被蒙古兵杀死了。李山见在老家不能立足,便老家,开始到处流浪。一天下午,李山来到一座小镇外面,忽然听到了小镇外面的树林里传来了女人的呼救声。李山赶紧向树林跑去。他跑进树林里后,看到两个蒙古士兵正抓住两个年轻女子。李山赶紧跑过去,将两个

  • 朱元璋路边捡到常遇春,顺道帮他夺得天下,这真的是一场偶遇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看来朱元璋与刘邦还是比较相似的,两人都是从布衣通过打拼一步步的成为了天子。西汉在汉武帝时期将匈奴胖揍了一顿,一雪当年和亲的耻辱,大汉王朝的腰杆子硬了起来。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在对抗外来侵略时,依旧是展现了其强硬的气节。“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每一个朝代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但就看大明对外的气节来

  • 被敌人刨了祖坟,李世民父子是怎么处理对手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马上命人去抓捕就在河东的李渊子女。李渊早在起兵之初就让子女们要回到太原。当时只有李渊的第五子十四岁的李智云还没有离开河东,所有的人都回了太原。李智云被送往长安,当时留守长安的是对大隋忠心耿耿的阴世师。只抓到李渊的一个儿子,阴世师就把气撒在李智云身上。话都没说两句就把李智云杀了。李渊听到儿子被杀

  • 崇祯自缢前向驸马求助,驸马哭着说一句话,后带着全家自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就好比崇祯的皇后周氏,当初朝中内忧外患严重时,周皇后就对崇祯说过:“吾南中尚有一家居。”此话就在暗示崇祯可以南迁,但是崇祯没有作出回应。当李自成即将攻陷北京城时,周皇后说:“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就是在抱怨崇祯不听她南迁的建议,随后周皇后便自尽殉国。除了周皇后以外,还有一位建议崇

  • 唐朝平均寿命27岁,武则天硬生生活到82岁,太平公主的功劳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李治去世的时候,武则天就已经快60岁了,寂寞是任何一个女人都无法逃避的问题,很多时候寂寞是可以安奈住的,但是相对于能活到80多岁的武则天来说,谁又能安奈住寂寞20多年呢?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不科学的问题,所以大权在握的武则天自然有理由宣泄自己的寂寞。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自然很了解母亲的需

  • 明武宗去世后,张太后扶持朱厚熜继位,后者是如何回报伯母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而张皇后得到明孝宗一生的爱,按理来说,她是幸福的。同时两人唯一成年的儿子朱厚照,也顺利继承了皇位,对母亲也十分孝顺。可人生无常,孝康敬皇后的晚年生活,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正德十五年,明武宗平宁王之乱后返程,在路上一时兴起,要自驾小船去捕鱼。结果在收网的时候,由于鱼太多,明武宗使劲拉导致小船失衡,他便

  • 书生杨炯,名列四杰第二,却因此耿耿于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是诗歌的时代,在刚开始,初唐四杰开启了新一代诗风,让唐诗成型,并具有了新的内容。这四人就是王勃、杨炯、卢照龄和骆宾王,这其中,杨炯位居第二,但却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原因何在?初唐四杰,开启大唐诗坛的春天王杨卢骆是唐诗最开始的名片,没有他们的贡献,唐诗或许还要在文坛中摸索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是初创,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