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书生杨炯,名列四杰第二,却因此耿耿于怀

书生杨炯,名列四杰第二,却因此耿耿于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833 更新时间:2024/1/22 10:11:03

大唐是诗歌的时代,在刚开始,初唐四杰开了新一代诗风,让唐诗成型,并具有了新的内容。这四人就是王勃杨炯、卢照龄和骆宾王,这其中,杨炯位居第二,但却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原因何在?

初唐四杰,开启大唐诗坛的春天

王杨卢骆是唐诗最开始的名片,没有他们的贡献,唐诗或许还要在文坛中摸索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是初创,但他们的诗歌作品,依然是唐诗中的精品。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是送别诗中的名句,可以说,正是因为王勃的这首诗,才让送别这一日常现象,成为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因此,把他列为四杰第一,争议不大。

对于杨炯,普通人了解不多,但研究文学的人却从不忽视他,更出人意料的是,作为一名文人,杨炯的诗歌没有多少风花雪月之风,而是充满了英武豪迈的军人风范,军旅题材是他最爱的题材。

卢照龄命运坎坷,疾病缠身,最后自杀,但这些苦楚并不妨碍他成为诗坛名家,他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是每一位怀春男女最喜欢吟诵的句子。

骆宾王是最被中国父母熟知的天才,那一首咏鹅诗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走入文学殿堂的敲门砖了,更不要说他还参与政治,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初唐四杰都是文学青年崇拜的偶像,但在他们之间,谁能能力更高一些?作为当事人,他们对于生前就存在的排名顺序就没有自己的看法吗?

杨炯号称神童,但却华丽转身,开创另一种诗风

杨炯年纪轻轻就出名,所以,他也自命不凡,认为凭自己的能力,一定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

唐太宗建立科举制度后,文人要当官,必须经过科举考试,而杨炯也决定走这条路,因此,就到了京城,为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

但不知道为什么,杨炯没有把时间花在备考上,而是走进了军营,当上了主薄,当时大唐国力正处在向上发展的阶段,开疆拓土是军人的职责,军营中那充满雄性的生活,深深吸引了了他,让他感觉到这才是属于自己的天地。

于是,杨炯抛弃了书生身份,变身为武夫,从宁静的书房中进入流血厮杀的战场,这种巨大的反差,没有让他有任何不适,相反,他却认为这才是自己最向往的生活。

军营和书斋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而杨炯也因此开拓了自己的诗才,写出了和以往文人完全不一样的诗歌,使得大唐初期的诗坛风气为之一变。

《从军行》就是杨炯创作的军旅题材,虽然他并不是第一个写军旅题材的诗人,但杨炯的可贵之处在于使用了乐府这一古老的体裁创作一种全新的诗风。

大唐诗坛在最开始,其实是摒弃乐府体裁的,因为这一体裁讲究辞藻华丽,对格律要求很高,所以,在唐初,已经没有什么诗人去写乐府体裁的诗歌了。而杨炯是正经的学院派诗人,对乐府体裁相当熟悉,所以,当他用这一体裁描写军营粗旷的生活时,让人觉得耳目一新。从此,军旅题材的诗歌,就成立为大唐诗歌中最为诗人所愿意创作的一个领域。

杨炯将自己在军队里的所见所闻,用乐府体裁表现出来,后人读之,感受到了大唐军营中士兵的火热生活,不禁悠悠神往。军人也不再是受歧视的行业,而是热血之人向往的神圣之地。

杨炯个性鲜明,诗歌创作自成一体,却对排名最在意

杨炯也是年纪轻轻就出名,并和王勃一样,有神童的称号。文人相轻自古有之,更何况杨炯自认为比只在城市里生活的王勃更有阅历,所以,对排名在王勃之后就不爽了。

王勃的诗歌,追求的是清新、缠绵,而杨炯的诗展现的是军人的粗狂和豪情,这是完全不同的美的体验。

大唐初期,李世民作为马上皇帝,自然有开疆拓土的豪情,所以,这个时期,军人的地位高,也使得当兵成为当时最自豪的事情。杨炯虽然是书生,但却放弃了以科举扬名的机会,而选择了渴饮刀头血的冒险生活: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种没有文人丝毫软绵的风格,完全注入了铁血风格,让人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振奋。

一介书生能写出这样豪迈的诗句,足以说明杨炯和其他诗人不一样,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这只有唐代才会有的盛况。这种盛况,想必日后也不会再有了。

杨炯在看到社会上对初唐四杰的排名后,做过一番评价,那就是:“愧在卢前”,表明他是认可卢照龄的诗才。甘愿排在他的后面。这说明两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很好。而且卢照龄的诗名,也是得益于杨炯的这句话才传扬更广。

但对于自己排在王勃的后面,杨炯就有些不愿意了,他说:“耻在王后。”这就表明杨炯对王勃的名气不服气。其实,当时王勃在大唐,就是一个让人仰视的偶像,想超越他,没有像样的作品,基本上是得不到认同的。杨炯敢于公开宣扬自己不愿意排在他的后面,则表明他看不上王勃,但从当时两人诗歌的流行程度看,杨炯的确不如王勃。

但杨炯敢于公开这样讲,如果没有几分底气,只能招来板砖无数。究其原因,当时王勃虽然有大名,但已经遭到高宗皇帝的厌恶,在官场上再没有升迁的指望。而杨炯等其他三人,却有官职在身,而且还有向上的希望。所以,在以学而优则仕为主要风气的古代社会,杨炯才敢于向王勃这样的白丁宣战。

杨炯不愿意排名在王勃后,或许还与不愿意当老二有关,毕竟,第二这个位置属于不被人关注的位置,最容易被遗忘,以杨炯在军队中的历练出来的兵爷脾气,自然是一肚子不高兴了。

作者:【春哥趣说文史】作者小A。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葬礼之谜,13支抬棺队谁真谁假?一道特殊命令到底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古人对于墓地是非常在意的,他们认为人去世之后还要在地下生活,所以他们最忌讳的事情就是有人来盗墓。朱元璋也不例外,他对此事更加在意,为了当上皇帝,他的一生得罪了太多的人,结下了太多仇家,所以他对自己的墓地选址是极其重视的。朱元璋的棺椁在出殡那天一共有十三支仪仗队,每一队都抬着一个棺椁,而至于其中哪一个

  • 李白和杜甫,是大唐诗人的代表,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亲密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和杜甫同为诗人,也被后世学者认为两人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翻看史册,就会发现远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简单。李白比杜甫大十几岁,以古代的标准,基本上属于两代人。而且,李白属于那种天才型的诗人,在当时就已经名满天下了,连皇帝都看重他的才气,将他召进宫中,当了翰林学士。可以说,李白是当时杜甫

  • 千古第一个福将生在隋朝,人人都知道他的三板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但有一点,极其孝顺。只要是老娘唤他,就算在外打架时听到了,也立刻不打,跑回家见老娘。为了孝顺这个特点,在山东齐州也传扬了一些名声。这名声却惊动了一个豪杰,是兖州东阿县武南庄的庄主,姓尤名通,字俊达。表面上是个大财主,平时还做些善事,其实就是一个绿林大盗。他有意结交程咬金,便经常大酒大肉,还派人给程咬

  • 宋朝军事力量这么强大?对外战争十战七胜,为啥还被蛮族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01好像都觉得唐朝很牛,天可汗啊,万邦来朝、四方称臣,国土面积多大啊,太牛了!然而我倒以为,真正牛的不是唐朝,而是某些人口中的“

  • 郑和下西洋带回2只“麒麟”,朱棣稀罕不已,今画像公开太荒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任何一个进步的体系都是开放的,不然就会丧失其发展的可能性,因而也会丧失其进步性的特点。从古至今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地提升,这是一个

  • 杜牧最失意的一首诗,以宫女的孤独生活,写尽自己的“冷宫”生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后期,杜牧写出了很多七绝古诗,这些古诗精妙绝伦,有的是表达了对于盛世唐朝即将衰落的担忧,有的是表达了路遇扬州女子的依依惜别之情,有的则是借描写盛唐宫里的生活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今天我们要说到的也正是这样的一首诗歌。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歌就是我

  • 比武则天还厉害的隋朝“文献皇后”:提刀杀妃子,首创一夫一妻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就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永远都有那么几朵绚丽的浪花,让这时间不显得那么沉闷,让这故事使人刻骨铭心。隋唐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略知一二的,隋朝的富饶,唐朝的强盛,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的,可以说,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就是在隋唐时期,什么叫万国来朝,什么叫天下景仰,都在那个时代得到了最好的印证。而造就这

  • 西晋王朝是一个嗑药、抓虱子、穷奢极侈的不是人的年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排在首位的是阮籍。他曾经当过步兵校尉,因此有人叫他“阮步兵”。阮籍的圆滑在于,他既有媲美竹林的傲骨,却也有混世油滑的性情。司马昭命令他做事,他不敢不做,因为生命要紧。可是他的圆滑,可以让他借酒躲灾。可是嵇康就不同了。他天生傲骨,对谁都不买账。最难得的是弹得一手好古琴,《广陵散》是古琴曲的泰山北斗,被

  • 元朝一代奇人:从不提“钱”字,说道“钱”就变哑巴,皇上也没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不光店小二不乐意,当时有许多人对这位装哑巴的男子也颇有微词。此人叫刘敏中,时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朝廷刚册立太子,诏他回去商议筹办新一届中书省领导班子的事。刘敏中装哑巴已有些年头了,从小到大,只要跟他说到钱,他一准儿不说话。早在忽必烈时期,权臣桑哥有一次到御史台检查工作,许诺要为御史们改善福利

  • 发小请求当官,李世民说:你没富贵命,发小不信,结果当晚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至于证据,笔者之前写过不少,就不再重复,只再说两个关于李世民的冷门记载!其一:太宗与军头段志玄跃马先登,深入贼阵。敌人矢下如雨,太宗为流矢所中,拔而复战,冲突其阵。后愤气弥厉,手杀数十人,两刃尽缺,血流入袖,洒而复战。(出自《武经总要》)意思就是说,李世民当起来了敢死队长(先登)这种角色。冲锋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