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路边捡到常遇春,顺道帮他夺得天下,这真的是一场偶遇吗?

朱元璋路边捡到常遇春,顺道帮他夺得天下,这真的是一场偶遇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015 更新时间:2024/2/7 16:37:51

在我看来朱元璋刘邦还是比较相似的,两人都是从布衣通过打拼一步步的成为了天子。西汉在汉武帝时期将匈奴胖揍了一顿,一雪当年和亲的耻辱,大汉王朝的腰杆子硬了起来。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在对抗外来侵略时,依旧是展现了其强硬的气节。

“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每一个朝代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但就看大明对外的气节来看,却也是比清朝强了不是一星半点。朱元璋能从布衣做到天子,得益于手下的这一群“骄兵悍将”,常遇春就是朱元璋手下一等一的悍将,就这么说吧,蓝玉如此骄横之人,在常遇春面前也只是个弟弟。

但是常遇春并不是一开始就跟随朱元璋的,他的“职业生涯”还有几分神秘色彩在里面。

年少孔武有力的常遇春,不安于现状

“打铁还需自身硬”,常遇春身高臂长,武艺高强。他本是农民家的孩子,和那个年代大多数孩子不一样,他爱好习武打仗,对于种地没有什么兴趣,而且他的身板子天生就是为打仗而生的。元朝末年,起义反元成了时代的潮流,各地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元潮。

乱世出英雄,常遇春走出村庄,加入了刘聚的土匪组织。他加入刘聚其实想法很简单,因为当时刘聚也算是反元义军的一股,人员力量也比较小,很容易就接纳了他。他们在抗元的同时还干点打家劫舍的勾当,混的每天也是吃喝不愁。

眼见着刘聚就陶醉在这种日子里,并没有发展壮大逐鹿中原的想法,这一点让常遇春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他的目标是成为英雄,干一番大事业,并不是每天就陶醉在酒肉之中。于是他开始考察天下的义军组织,开始自己的跳槽之旅。

有了这次的经验,常遇春要选一个明主,同一个坑里不能跌倒两次不是。当时朱元璋率领的义军兵强马壮,名声也比较好,于是常遇春就打算投奔朱元璋。

田头偶遇,创造另类版的“毛遂自荐”

这就和面试一样,你作为一个小员工,从人事部走程序进入公司,等到你一点点的混起来还不得到了猴年马月了。要想短时间起飞,就要和公司老板谈。给他留下好的印象,能省几年时光。于是常遇春经过冥思苦想,创造了一场与朱元璋的偶遇,也成为了一段佳话。在《明史·常遇春传》是这么记载的:

(常遇春)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曰:“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时至正十五年四月也。

说常遇春离开刘聚之后在田间睡觉,梦中迷迷糊糊的就被唤醒“赶紧起来,主君来了”,一睁眼正好看到朱元璋,于是俯身跪拜,加入朱元璋的大军。

常遇春的这一番说辞很让朱元璋喜欢,古代能成大事的必须有点神秘色彩笼罩其中,当时的朱元璋还没有一统天下的实力的,他也只能是边走边看。常遇春的一番说辞无疑给朱元璋打了一针强心剂,对身边的将领也很受用。这样朱元璋就没有理由拒绝常遇春,而且还会对他有特别的关注。

绝对实力碾压,常遇春自此飞黄腾达

攻打衢州的时候,常遇春主动请战,亲自上阵,身先士卒,仅仅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攻打下了衢州城。

这一战让朱元璋更加的相信,常遇春就是上天派他来辅佐他成就大业的,感叹道:吾得一勇矣。随后常遇春在朱元璋手下那是如鱼得水,鄱阳湖之战,九华山之战,甚至最后直捣黄龙的灭元之战,都没少得了常遇春的身影。

在之后,朱元璋还将常遇春的大女儿给朱标作了太子妃,但是无奈朱标早死,常遇春早亡,为大明王朝增添了无数的变数。如果朱标和常遇春都不死的话,那么大明王朝将会是一个崭新的样子。

后记

常遇春粗中有细,投奔也搞得这么神秘气息十足,从而吸引了朱元璋的注意,从而为之后的绽放奠定了基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常遇春真的是有才华,有才华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才行,如果将他安排到后勤喂马,那么最终是不是能有这一代名将,还真的不好讲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被敌人刨了祖坟,李世民父子是怎么处理对手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马上命人去抓捕就在河东的李渊子女。李渊早在起兵之初就让子女们要回到太原。当时只有李渊的第五子十四岁的李智云还没有离开河东,所有的人都回了太原。李智云被送往长安,当时留守长安的是对大隋忠心耿耿的阴世师。只抓到李渊的一个儿子,阴世师就把气撒在李智云身上。话都没说两句就把李智云杀了。李渊听到儿子被杀

  • 崇祯自缢前向驸马求助,驸马哭着说一句话,后带着全家自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就好比崇祯的皇后周氏,当初朝中内忧外患严重时,周皇后就对崇祯说过:“吾南中尚有一家居。”此话就在暗示崇祯可以南迁,但是崇祯没有作出回应。当李自成即将攻陷北京城时,周皇后说:“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就是在抱怨崇祯不听她南迁的建议,随后周皇后便自尽殉国。除了周皇后以外,还有一位建议崇

  • 唐朝平均寿命27岁,武则天硬生生活到82岁,太平公主的功劳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李治去世的时候,武则天就已经快60岁了,寂寞是任何一个女人都无法逃避的问题,很多时候寂寞是可以安奈住的,但是相对于能活到80多岁的武则天来说,谁又能安奈住寂寞20多年呢?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不科学的问题,所以大权在握的武则天自然有理由宣泄自己的寂寞。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自然很了解母亲的需

  • 明武宗去世后,张太后扶持朱厚熜继位,后者是如何回报伯母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而张皇后得到明孝宗一生的爱,按理来说,她是幸福的。同时两人唯一成年的儿子朱厚照,也顺利继承了皇位,对母亲也十分孝顺。可人生无常,孝康敬皇后的晚年生活,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正德十五年,明武宗平宁王之乱后返程,在路上一时兴起,要自驾小船去捕鱼。结果在收网的时候,由于鱼太多,明武宗使劲拉导致小船失衡,他便

  • 书生杨炯,名列四杰第二,却因此耿耿于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是诗歌的时代,在刚开始,初唐四杰开启了新一代诗风,让唐诗成型,并具有了新的内容。这四人就是王勃、杨炯、卢照龄和骆宾王,这其中,杨炯位居第二,但却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原因何在?初唐四杰,开启大唐诗坛的春天王杨卢骆是唐诗最开始的名片,没有他们的贡献,唐诗或许还要在文坛中摸索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是初创,但

  • 朱元璋葬礼之谜,13支抬棺队谁真谁假?一道特殊命令到底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古人对于墓地是非常在意的,他们认为人去世之后还要在地下生活,所以他们最忌讳的事情就是有人来盗墓。朱元璋也不例外,他对此事更加在意,为了当上皇帝,他的一生得罪了太多的人,结下了太多仇家,所以他对自己的墓地选址是极其重视的。朱元璋的棺椁在出殡那天一共有十三支仪仗队,每一队都抬着一个棺椁,而至于其中哪一个

  • 李白和杜甫,是大唐诗人的代表,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亲密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和杜甫同为诗人,也被后世学者认为两人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翻看史册,就会发现远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简单。李白比杜甫大十几岁,以古代的标准,基本上属于两代人。而且,李白属于那种天才型的诗人,在当时就已经名满天下了,连皇帝都看重他的才气,将他召进宫中,当了翰林学士。可以说,李白是当时杜甫

  • 千古第一个福将生在隋朝,人人都知道他的三板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但有一点,极其孝顺。只要是老娘唤他,就算在外打架时听到了,也立刻不打,跑回家见老娘。为了孝顺这个特点,在山东齐州也传扬了一些名声。这名声却惊动了一个豪杰,是兖州东阿县武南庄的庄主,姓尤名通,字俊达。表面上是个大财主,平时还做些善事,其实就是一个绿林大盗。他有意结交程咬金,便经常大酒大肉,还派人给程咬

  • 宋朝军事力量这么强大?对外战争十战七胜,为啥还被蛮族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01好像都觉得唐朝很牛,天可汗啊,万邦来朝、四方称臣,国土面积多大啊,太牛了!然而我倒以为,真正牛的不是唐朝,而是某些人口中的“

  • 郑和下西洋带回2只“麒麟”,朱棣稀罕不已,今画像公开太荒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任何一个进步的体系都是开放的,不然就会丧失其发展的可能性,因而也会丧失其进步性的特点。从古至今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地提升,这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