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一个无法争取主动的王朝,繁华必然如过眼云烟

宋朝,一个无法争取主动的王朝,繁华必然如过眼云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95 更新时间:2024/3/10 11:58:00

沉疴已久诉源头,不过帝王居深宫,未见刀光未见血,只有风花雪月时。

(繁华如过眼云烟)

谈及中国历史,总会对强汉朝盛唐津津乐道,一说北宋,就会嗤之以鼻,面带鄙夷的说一句,弱宋!

也因此弱宋之名深入中国人骨髓,成为所有人对宋朝的刻板印象。

当刻板印象成为习惯进而延申到认知中,无论宋朝真相如何,都不在重要。

反而是拿耻辱被人津津乐道。

可惜的是,这三点宋朝都没有!

当中国文人政治深入骨髓后,中原文明就失去了包容并蓄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反而陷入了一种极端保守顽固,甚至自大与自卑同在的尴尬境地,而将这矛盾心理暴漏无疑的朝代,宋朝最为明显。

(宋朝皇帝多弱者)

政治面貌而言,文人主政,儒家主政,思想越发封闭。

对外关系而言,限于国家实力和文人性格,对外日趋软弱。

君主层面而言,所有君王都长居深宫,长与妇人之手。

久而久之,就必然形成了惯性的屈服心理,完全硬气不起来。

澶渊之盟是第一屈。

靖康之耻是第二屈。

崖山海战是第三屈。

(北宋南宋都不雄起)

这记忆中不会有,繁华盛景,这记忆中不会有经济发达的宋朝,这记忆中只会有被滚滚狼烟和无数刀兵吞噬的耻辱。

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拿腰斩大宋繁华的事件“靖康之耻”。

他不仅腰斩了大宋繁华,更腰斩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步伐,如果说历史重要性,个人认为,没有什么事比这个对中国历史影响更深远。

靖康年间,海上之盟后,大宋和金国结成盟友,却在灭亡辽国之后,遭遇背盟!

无数虎狼之师的金国人,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攻破了繁华的东京(开封)城,在城中无恶不作,搜刮数日,最后带着两个皇帝宋徽宗宋钦宗还有无数的后妃、贵妇、帝姬数千人,打包回了大本营。

无数年积累的财富,随着这无数马车的打包毁于一旦,北宋就此灭亡。

(兵临城下就求和)

在这片废墟中,有无差别的坊市、有中国最早的夜生活,有勾栏瓦肆、有娱乐场所、有无数门店、有茶楼浴室、有最早的灯光广告。

唯独没有尚武之风和豪杰气概。

可是繁华依然存在,而且数据让人叹为观止。

在北宋最鼎盛时期,东京城(开封)的水路运输绝冠全球。

大运河岸边,南来北往都是货船。

仅仅漕运的粮食,在宋仁宗时期,就达到了800万石。

由此可见北宋内河贸易之繁荣,而且这种繁荣还不是只在首都才有,东京城之外,沿海的杭州、扬州、广州、福州、泉州,内陆的洛阳、商丘、长沙无不如此!

(宋朝海上丝绸之路)

古典中国城市化进程在那一刻得到历史最高点。

与城市繁荣内贸繁荣相对应的还有那遍及全东南亚甚至辐射非洲的海外贸易。

泉州’福州、广州、密州、秀洲,这五大设置市舶司的港口,无一不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

北宋中期海洋贸易的收入就达到了63万贯,相当于今日4亿多人民币。

内外贸易皆繁荣的宋朝,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也让他成为了第一个不倚重与农业税的国家,城乡一体化进程,让无数人可以脱离土地,涌入城市。

(市民化生活的宋朝)

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一个在物质生活上,精神生活上,福利制度上,领先全世界数百年的国家。

可是,这里要说可是!

军事力量却因为天生的战略窘迫和文人主政,君王软弱,成为了中国历史的笑话。

没有武力保障的繁荣,迟早会成为虎狼口中的肉食。

“端王轻佻 不可君天下”多么准确的预言啊。

这风流才子,做了快十多年的风流皇帝,对内无法解决官员数目庞大问题,对外无法争取战略主动,只求在先辈创造的繁荣里风流快活,流下李师师的艳史之后,还留下了传为儿子以求免责的不光彩形象。

坑了祖先的同时,也坑了自己的儿子!

艺术家的世界我们不懂,也许在宋徽宗看来,帝国不需要他操心,他需要操心的只是如何用艺术创作和艺术品搜刮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愉悦。

可是残酷的现实让他明白,这世间不仅仅只有“红粉丹青”还有“尸山血海”。

面对纷乱局面的无所适从,面对战争威胁的迫在眉睫。

宋徽宗看上去特别无辜,他理解不了金人为何要破坏盟约进攻,就如金国人无法理解宋朝人为何不懂强者为王一样。

这是两个世界意识层面和思维层面的不同,也是两个文化思考方式截然不同的统治阶级的对抗。

最后,武力战胜了红粉丹青,尸山血海让宋徽宗泪流满面。

手无缚鸡之力的他从不知刀剑为何物,逃跑甩锅给儿子成了唯一的选择,一路南奔,先是安徽亳州,后是江苏镇江。

(宋徽宗的书画作品)

如此统治者,国家何其不幸啊。

当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用无数金钱无数女人换来短暂的和平局面之后,这宋徽宗以为劫难过去,又大摇大摆的回了东京汴梁。

妄想这安安稳稳的继续做艺术家。

也许艺术家的心思就是如此单纯,在他们的世界中,没有尔我诈,没有刀光剑影,只有拿歌舞升平和水墨丹青。

但现实的世界从不浪漫,反而是暴狼横行!

合约是什么,规矩是什么?

(一声叹息

不知远走五国城的路上,面对凌辱自己妻子女儿的金人们,这艺术幻想家,天真的皇帝陛下是否后悔。

皇后的呐喊和帝姬的自尽会触动他的心灵吗?

我看是没有!

这货在金国还生下了无数孩子,甚至有传言说,就连努尔哈赤都是他的后人。

这风流快活的本性真是难改了。

君王如此,百姓何辜?

君王如此,士兵何存?

君王如此,国家必亡!

再多的勤王兵马又如何,再多的慷慨义士又如何,在习惯了屈膝的君王带领下。

不过成就了宗泽的过河呐喊。

不过成就了岳飞的莫须有。

不过成就了崖山那无数的尸海。

千古遗憾叹弱宋,大军百万又如何,文人豪情无可用,武将惆怅泪满襟。

沉疴已久诉源头,不过帝王居深宫,未见刀光未见血,只有风花雪月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万历30年不上朝,真的是因为身体不好吗?郭沫若挖开定陵找到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我们也常说,凡事都有那么几个例外,有些皇帝就是整日不上朝,国家依旧管理得好好的,只是留了个懒惰的污点罢了。这个不爱上朝听政的皇帝,就是明朝的神宗皇帝朱翊钧。他自万历十四年开始,就倦怠朝政。到万历十七年时,他干脆连朝臣都不见了,一直到驾崩,整整三十年几乎都没有上过朝,因而得了一个最懒皇帝的绰号。但

  • 话隋唐:一生中无甚胜迹,为什么可以在十三杰中排名第四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他身长一丈,虎头环眼,声如巨雷,使两柄板斧,重一百六十斤,两臂有万斤气力,跟隋唐第六条好汉伍云召是拜把兄弟。说到这里很多人佑计已经猜出这个人是谁了,不错他就是被人尊称为紫面天王的雄阔海,位列十三杰的第四位,排名仅次于李无霸、宇文成都及裴元庆。可就是密位排名第四的好汉在一生中却几无胜迹,下面我们就来看

  • 朱元璋起义即将被抓,让道长放火烧庙,对方却提出10字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知道,在元朝末年,朱元璋因为吃不饱饭,于是参加了红巾军,而由于后来朱元璋受到了排挤,因此朱元璋挑选了24个人离开了起义军准备另谋出路,这其中就有徐达、汤和等知名将领。首先,徐达等一部分人先行来到了于桥镇,而朱元璋和另外十几人则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准备前往小镇和徐达等人汇合。然而在半路上,朱元璋一

  • 为什么朱棣选择腿脚不便的朱高炽继位,而不选战功卓著的朱高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反复衡量的朱棣,最终还是违背了对朱高煦的承诺,选朱高炽做继承人。他这一艰难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他最爱的孙子朱瞻基,还考虑到了明朝的传承、官员的意见。朱高炽这20年的太子生涯,实在不好过。外有弟弟虎视眈眈,内有父亲刻意打压。然而,20年来,地位稳固,最终顺利登基,也不仅仅是靠生了一个好儿子。他也

  • 如何辨识唐代古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皇帝中有两个奇葩,对后世影响颇大,其中一个就是最残忍的女皇帝武则天,为了皇位和权势(亲手杀死了自己刚出生的女儿,两个成年的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还有一个是三子李显的儿子,也就是武则天的孙子李重照)。还有一个乱伦的唐玄宗,虽然治理国政颇为努力,可惜老来命犯桃花,在65岁的年纪时与20岁的儿媳妇

  • 唐宪王朱琼炟:明代首位以嫡子身份兄终弟及的亲王,情商堪忧可是运气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朱琼炟是第一代唐王朱桱第四子,其父朱桱则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桱在洪武二十四年被封为唐王,不过他到了永乐六年才被允许就藩,从而离开京城去了南阳府生活。朱桱这个人十分低调,以至于在明朝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事迹,在朱桱死后,其嫡长子朱琼烃继承了唐王的王位,而朱琼炟因为年龄小再加上朱棣故意冷落这些弟弟,

  • 唐朝最神秘的官职:不良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一个特殊的称谓映入人们眼帘——不良人。不良人,就是"不是好人"的意思吗?可是,他们看上去,挺像"公务员"的。所以,"不良人"到底是些什么人?其实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都设有专门负责探取情报,侦缉逮捕的特务组织机构,如汉朝的:大谁何,宋代的:皇城司,明朝的:锦衣卫,清

  • 闯王逼死了崇祯,将宫女赏赐给大将,宫女:报仇的机会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李自成的军队,在明末绝对属于战斗力超强的一支部队,相比于张献忠和罗汝才,李自成手下的大将更多。在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自杀以后,崇祯皇宫内的宫女和妃子都落入了李自成的手中。这些人里面,虽然绝大部分都选择了接受这个悲惨命运,却仍有不少人暗藏杀机,伺机为崇祯报仇,表面平静的北京城暗流涌动。在李自成的

  • 武则天废帝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只能说,这是一道意义非凡的诏书,其背后饱含了李治对当时局势的思考,以及武则天问鼎帝位的惊天内幕。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初四,李治驾崩。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初七,宰相裴炎上奏,说太子李显还没有即位,不宜由他直接发布诏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政务,希望由武则天决断,由中书省、门下省执行!弘道元年(68

  • 吴用为什么建议宋江投降辽国?是因为他看出来宋江的本意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这108将中,哪些主角争议大,吴用一定会上榜。很多人以为,吴用除了坑人上山,没别的本事。这话是不客观的,因为从帮助晁盖智取生辰纲,到最后吊死在宋江墓前,吴用出了很多计策,鲜有失手,他的计策成功率很高,比朱武强。在水浒中,吴用完全是一流谋士。很多人并没有分析过,更没有看到吴用和朱武的差距,所以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