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用为什么建议宋江投降辽国?是因为他看出来宋江的本意了吗

吴用为什么建议宋江投降辽国?是因为他看出来宋江的本意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145 更新时间:2024/4/19 20:56:40

要说这108将中,哪些主角争议大,吴用一定会上榜。

很多人以为,吴用除了坑人上山,没别的本事。这话是不客观的,因为从帮助晁盖智取生辰纲,到最后吊死在宋江墓前,吴用出了很多计策,鲜有失手,他的计策成功率很高,比朱武强。在水浒中,吴用完全是一流谋士。

很多人并没有分析过,更没有看到吴用和朱武的差距,所以一味地骂吴用。甚至,还说吴用的名字就是“无用”之意,这就是过度解读了。

很多人还说,招安之后,在攻打辽国时,吴用曾经劝宋江投降过。吴用有叛国的想法,这是吴用的人生黑点。

其实,这事儿完全就是断章取义。先来看看,吴用当时怎么对宋江说的。

吴用答道:“……目今宋朝天子,至圣至明,果被蔡京童贯高俅、杨四个奸臣专权,主上听信。设使日后纵有成功,必无升赏……若论我小子愚意,弃宋从辽,岂不为胜,只是负了兄长忠义之心。”——《水浒传》

那么,吴用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当时宋江率领好汉及大军正在攻打辽国。宋军想拿下霸州,双方正在鏖战。辽国有点扛不住了,欧阳侍郎得知宋江等人是草寇出身,现在受了招安,决定拉拢宋江。他作为来使,到宋江营中,劝降宋江,许以高官厚爵等。

宋江当然不会投降辽国,但他假意答应了,目的是麻痹对手。

其实吴用从来没想过要投降辽国,他早有计策,只是听宋江答应了欧阳侍郎,一时摸不透宋江,所以才试探性地让宋江投降辽国。

这时候,宋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宋江听罢,便道:“军师差矣!若从辽国,此事切不可提。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久后纵无功赏,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顺逆,天不容恕!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水浒传》

从宋江这话可以看到,宋江自始至终都忠于朝廷,忠心于皇帝,他也做了最坏打算。即便以后没有功劳和封赏,纵然朝廷(里的奸臣)害死他,他也无怨无悔。尤其是“尽忠报国”四个字,完全跟后来的岳飞一样。

吴用听宋江这番话后,知道了宋江的心,于是献出计策。

后来,宋江利用吴用的计策,先是诈降,而后与卢俊义里应外合,攻占了霸州。欧阳侍郎回去后,差点被皇帝给斩了。

所以说,吴用劝宋江投降辽国,根本不是他本意。他只是担心宋江投降,故意用这话来试探宋江。当然,宋江也没有投降辽国的意思,他对大宋和皇帝,始终忠心无二,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吴用有出计让李逵害死小衙内的污点,但劝宋江投降辽国,不是他的黑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为何主动把才貌双全的上官婉儿送给李治?不怕她争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风起洛阳》中的上官婉儿)一、才人这个称号,对上官婉儿来说是有名无实先恶补下“才人”这个词在古代的含义。所谓“才人”者,乃是古代后宫中嫔妃的一种官职或者说等级,一般属于正四品或正五品,分皇帝才人和太子才人二种。最早出现在三国时的魏国,最出名则是在唐朝,因为唐朝有两个非常厉害的才人,一为武则天,是唐

  • 袁崇焕被崇祯帝诛杀,真的是冤杀吗?明亡于此?十分可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袁崇焕是一介书生。1619年,年已三十五岁的袁崇焕终于考中进士,多年的皓首穷经,终于让他能够施展抱负。担任邵武知县期间,他兢兢业业,事必躬亲,想来有些人注定是要不平凡的。于是,在三年任期期满之后,他回京述职。广宁之战的惨况,不仅让天启帝朱由校斩杀了熊廷弼,更是让大明王朝内部的气氛

  • 唐太宗:大唐何时亡?袁天罡:猪上树时!太宗大喜可他至死没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当上皇帝的李世民深知自己的皇位得来不正,失了民心,便想尽办法挽回自己的形象。他知人善任、谨慎为政、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在他的努力之下,人口迅速增长,社会和谐安定。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积极地平定四夷,让版图达到了空前的辽阔时期,创造出“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然而,政治上的得意仍然不能让李世

  • 说文臣皆可杀,还拒绝与李自成和谈:崇祯的最后一天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午时时分,李自成此时出人意料的派来了投降的太监杜勋来到城下喊话,提出大顺军要求“割地讲和”的方案。此时的崇祯皇帝正在奉先殿坐立不安,听说杜勋前来谈判,立即秘密召见了他,内阁首辅魏藻德随侍在旁。《甲申传信录》记载了当时的情景:杜勋恢复太监本色,跪倒在崇祯脚下,奏道:“臣奉秦、晋二王令旨前来拜见陛下,尚

  • 武则天对儿女都能下手,为何不敢动狄仁杰?只因他做对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从14岁入宫被李世民看中封为才人后,她便开始了一生的宫中奋斗生活。当了12年的才人,她没有皇宠也没有子女,默默无闻,宫心计都无处可施。最后在李世民临终之际,她与未来继承人李治暗生情愫,算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李治对她的爱情,给了她再次回宫的机会,顺利回宫她只是一名昭仪,这时她的竞争对手有

  • 明朝有位女英雄,英勇善战,杀得倭寇屁滚尿流,还被皇帝封为大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将领中,有大名鼎鼎的戚继光,他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有俞大猷这位抗倭名将,一生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率领“俞家军”能将敌人吓退,他和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共同扫平了为患多年、趁机作乱的伪倭寇。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除了这些个意

  • 唐朝覆灭时有多惨?皇帝被杀,九名皇子被勒死,30位大臣投尸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朝曾经是一个国泰民安的年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是一个包容开放的王朝,璀璨的中华文明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在唐朝近290年的历史中,迎来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王朝鼎盛时期,曾一度屹立世界之巅,唐都长安也曾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大都市。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安史之乱后,藩

  • 是联蒙灭金,还是助金抗蒙?这可难坏了南宋君臣,多亏猪对手金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宋蒙联合抗金、灭金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1、宋蒙接触的缘起 这是宋、蒙古、金鼎足而三的民族政权力量重新组合的过程。它们分别是迅猛崛起的蒙古,衰败而受蒙古紧逼的金朝,以及虽很虚弱但仍具一定实力的南

  • 唐太宗晚年废掉太子和魏王,扶李治上位,他何至于这么极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以上这一段,看得人十分迷惑。换一个太子,皇帝有的是办法,何至于寻死觅活的呢?而且看这情况,似乎是唐太宗在求长孙无忌同意自己立李治,长孙无忌一点意见都没有。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作为唐太宗的另外两个儿子,原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又是为什么会退出这场权力的争夺呢?李承乾的废立之路李承乾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长

  • 硬抗蒙古铁骑45年时间的南宋,为何无法摆脱覆灭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南宋所以能够坚持如此长的时间,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来,地缘战略上南宋常年经营江北一线,使得蒙古大军很难找到突破口。再者,从历史大背景上来看,长久以来崇尚宽仁的国策,使得大多数南宋君民异常重视名节,以至于在南宋陷入危难之际,大多数人都自觉主动地为朝廷效力,这对于延缓南宋灭亡来说有着极其现实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