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大明风华中的神机营入手,浅谈明代火器及其配套保障制度

从大明风华中的神机营入手,浅谈明代火器及其配套保障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10 更新时间:2024/4/7 20:00:39

大明风华(剧照)

神机营的成立可以追溯到永乐时期,彼时明军出征交趾(今越南区域),得到神机枪炮法,于是明成祖朱棣下令在京营组建专使火器的部队,担负“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职责,这便是后来威名赫赫的神机营。

明朝精锐神机营

在以刀剑盾戟等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战争中,有这样一支配备长铳大炮的火器部队,其强大的威慑力绝对是对面敌人的噩梦。

有明一代,在与瓦剌、鞑靼等游牧民族的战争中,神机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难怪有网友戏称,自从中原朝有了火器,游牧民族都莫名变得能歌善舞了。

装备有火铳的神机营士兵

明朝精锐部队神机营在战场上为何能够所向披靡、屡立战功?除了将士们训练有素外,更重要的是神机营背后系统完善的火器生产、管理及配套保障制度。

接下来,我们便走近那段历史,一起探寻明代火器配套保障制度的内涵及其对当代的指导意义。

明代火器的历史革沿

众所周知,火器的基础便是火药。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我国研究火药的历史悠久,其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盛兴的炼丹术。到了隋唐时期,以硝石、硫磺、木炭为核心的火药制作方法正式确立下来。但在这一时期对火药的应用比较单一,还没有形成远程打击能力,主要是简单利用火药的爆炸和燃烧特性。

火药的三大配方

伴随着五代时期火药在战争中的逐渐普及,火药的承载机构——火器应运而生。

开宝三年,兵部令史冯继升向太祖进献火箭法。--《宋史·兵志》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之时,火器有了比较系统的发展。在与南唐的历次战争中,火箭、火炮等火器开始在战场上发挥出一定的威力。

到了南宋时期,为抵御蒙古骑兵的进攻,突火枪被正式研发出来并应用于军队。

近代枪支前身——南宋突火枪

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宋史·兵志》

突火枪可以看做是完整意义上的管形发射火器,在以竹子做的筒内装填上火药,火药前部放置一些铁砂和石子等作为子弹,点燃火药引信后,利用火药爆炸产生的强大气压将弹丸射出伤敌,其射程最远可达150步。

作为现代管状喷射武器的鼻祖,突火枪的出现可以看做是火器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火器已经初步具备近代枪炮的雏形,后世朝代皆以此为基础发展火器。

蒙古在与南宋的战争中积极研究火器,发现了突火枪的弊端,那就是竹子材质的筒身不耐用,极易炸裂。

于是,在南宋各类突火枪的基础上,蒙古人发明了金属材质的管形火器——火铳。

火铳的筒身材质一般选用性能较为稳定的铜、铁等材质,火器的发展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元代铜火铳

明代前中期,由于统治者对火器的重视,火器在生产、管理、配套保障方面有了极大发展,被大规模装备于部队,并由此创立了成建制的精锐火器部队——神机营。

至此,明代火器正式步入中国古代兵器发展的高峰时刻。

明代火器的生产制造

明朝虽取代蒙元而立国,但北方蒙古诸部实力依然不可小觑。出于巩固北部边防的客观需要,明代长期配备一只数量庞大的卫戍部队。人数众多的军队必然要求有配套完善的武器装备,这就对火器的生产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

有军队便有武器需求

火器的生产首先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比如铜铁、木材、皮毛、牛筋等等。而各地进贡的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极大地影响了火器的性能优劣。因此,明代从地方到中央,都十分重视火器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明代永乐年间,进贡到朝廷的各种原材料,户部都会认真核实,对于质量较差或者实物与清单不符的,要严肃追责。各项要求都符合的,才会被批准入内库储存备用。

永乐十年,在京、在外起解,……务委官看验,户部委官看验相同,关填勘合进纳。--《大明会典》

火器生产的原材料——铁矿

原材料的质量有了保证,接下来便是火器的生产制造。

明朝建立初期,火器没有专门的生产制造部门,主要由宝源局兼造。此外,宝源局还同时承担制造铜钱、各种农具、刑具等铸造任务。

一直到了洪武十三年,火器生产制造才从宝源局中独立出来,并先后设立了军器生产的专门机构——军器局和兵仗局,火器等军器生产才开始逐步迈入规范化。

洪武十三年,置军器局,专典应用军器。--《明太祖实录》

洪式十七年,……更定宫官六尚局品秩,内官诸监库局及外承运等库局品职,……兵仗局掌造各项军器。--《明太祖实录》

军仗局生产的火器

军器局和兵仗局成立初期,既生产弓、枪、刀、盔甲等冷兵器,也生产火铳、铁枪、铜炮等火器。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器凭借着强大的威力在每年的生产任务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扩大。

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兵器生产部门,军器局和兵仗局生产出来的火器质量自然是最好的。好马配好鞍,这些质量上乘的火器自然优先用于戍卫京师的王牌部队——神机营。

装备火铳的精锐部队——神机营

那各地方部队装备的火器从何而来呢?因军器局和兵仗局的产能限制,只能依靠各地都司卫所来自行生产了,由此也导致地方生产的火器在质量上良莠不齐。

这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厚此薄彼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朝廷下令生产少量质量上乘的火器作为模板,由地方各部以此为参照进行生产,也算是简单弥补了一下。

令军器局造弓式,自十七斤至四十斤,分为四等,颁布郡邑,依式造进。--《明太宗实录》

成品火器的质检与领用

火器生产出来后,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质量检验。

明朝对火器的质量要求把控极为严格,各机构生产出来的火器需要经过兵部、工部的层层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库贮存以备战时发放使用。

装备火铳的明朝士兵

明朝前期,主要是朝廷临时委派官员进行验收,到了嘉靖年间,朝廷设置了专门的火器验收机构——试验厅。

遇有各处解到军器、弓箭、弦等项,工部札行司官及咨兵部委司官会同试验精美合式,给与进状呈部。--《续文献通考》

试验厅的主要职责就是对生产出来的火器以及其他军器的质量进行审查,检查人员主要是工部和兵部的官员,在确认精美无瑕、符合要求后,还要撰写相关的验收报告上报朝廷。

对于验收通过的火器,储存位置分两种情况:地方岁贡的,储存在内库的戊字库中;朝廷自行生产的,则存放在军器局和兵仗局。当有战事需要发放火器时,制度上同样严格。在发放时,相关部门会进行严格的登记,将领用人的姓名和火器数量记录在册,便于查询。此外,在已领用的火器上还会刻上使用人的姓名等相关信息,一旦有损坏或遗失,需要照价赔偿。

令官军关领军器将姓名数目,造册收贮。仍于各器上,记官军姓名,损失即令偿官--《大明会典》

火器专兵专用

明代火器工艺的改进与完善

明朝时期,由于火器在历次战争中的使用,其工艺和性能一直处在不断完善之中。同时,明代疆域辽阔、海洋贸易繁荣,有更多机会吸收国外的先进火器经验技术,博采众长,极大促进了火器的更新换代。

比如嘉靖年间从葡萄牙引入的先进火炮——佛郎机炮、明末崇祯年间引进的红夷炮,工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出不同的型号,使其更加适合于明代国情所需。

佛郎机炮

此外,在火器的生产工艺上,明代工匠已经开始注重冷热兵器相结合,在敌人冲到阵前等紧急情况下,部分手持火器甚至可以当作冷兵器来直接使用。再者,除了攻击性兵器之外,部分防御性兵器上也安装了喷筒、火筒等火器,极大地提高了火器部队的生存能力。

明代火器部队上的防护

接下来是子弹和炮弹的改进。初期的火铳和火炮使用的弹药主要是铁弹,但由于硬度较大、生产工艺复杂,无法保证大小均一,难以发挥出火器的威力,容易发生意外。所以,改进方案便是采用口径统一的铅弹,这样质量上不但更容易把控,还增加了火器的射程。

止用铅子,预将铅子照子铳合口微大一分制就,……铅子合母铳之口,紧激直利,便速成功。--《火攻挈要》

对明代火器及其配套保障制度的思考

一、社会手工业及冶矿业的繁荣发展是火器得以普及的基础和前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代火器之所以能够达到古代兵器的巅峰,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及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元朝时期,工匠的社会地位低下,一直得不到统治阶层的认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执行宽松的工匠管理制度,对于在京师的工匠,参加工作的每月按时发放生活补给;停工期间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手艺赚钱,朝廷不会横加干预。

工匠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手工业的繁荣,社会上专门生产火器的工匠种类就有铁匠、木工、油漆、神箭、火药等行当。

此外,对金属冶矿业的重视也是火器发展的重要前提。明朝初期的冶矿以官营为主,后来陆续引入民间资本进行管理经营。由于民间资本的逐利性,铜铁矿的冶炼效率大幅上升,铜铁的产量充足,基本上可以满足全国火器生产的需求。

古代冶铁机构

二、明代较为完善的火器配套管理制度保证了火器部队战斗力的发挥

火器作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兵器,其价值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完全体现出来。明朝精锐神机营之所以敢在战场对敌人亮剑,背后靠的便是完善周密的火器制造与管理保障。

明朝时期,统治者对火器大都重视有加,从生产火器所需的原材料到制造机构的设立甚至于火器的质检、存储、发放,均制定了一整套完备可行的管理制度。

同时,明代统治者能够认识到工艺改进的重要性,在火器的完善上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引入性能优异的火器,博采众长,使火器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战争需求,在巩固明朝边防以及维护封建统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明代火器部队

三、辩证来看,火器的发展和复杂的配套管理机构对明朝财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辩证地看待明代的火器,我们会发现,再强大的火器也难逃时代的局限性。

明代大力制造火器,注重军事发展的策略对国库和财政而言是难以承受的负担。一方面,火器的生产涉及到的工序繁多,工艺相对复杂,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同时,在明代的历次对外战争中,火器部队对铅弹、火药等一次性消耗品的需求更是天文数字。这些花费均需要国库来承担,朝廷自然没有多余的钱财用于发展农业生产、改善民生,由此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为火器服务的一系列配套部门和官员,造成了机构臃肿、人员冗余的困境。大量官员尸位素餐,侵占朝廷公款,导致政府的财政和税收更加捉襟见肘。上述种种,都为明朝最终的衰亡埋下了伏笔。

四、明代火器及管理制度对当下的借鉴意义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明代军队战斗力的形成与其对火器技术的不断创新紧密相关。透过明代火器的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积极改进武器装备、不断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当下国际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善于学习国外先进军事理念,积极引进国外优良技术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还应借鉴明代军器管理制度中的精华,完善管理体系,确保军队战斗力的持续提升。

结语

火器的使用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明代统治者大力发展火器,并形成了一整套完善严格的生产和管理配套制度,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并达到了古代军事的辉煌时刻。但是,随着明朝后期朝政的腐败,导致国库空虚、百姓怨声载道,仅有的一点火器上的优势也难以挽回大明王朝的颓败。

如果过于追求火器这种外在力量,仅仅注重火器的发展而不注意在政治、经济、民生方面改革社会的积弊,最终还是难逃亡国的厄运。以史为鉴,方能知兴替。明朝亡国的例子于我们当代而言,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评论、转发!

参考文献:

《大明会典》

《明太祖实录》

《明代前期神机营研究》

《明清火器技术理论化研究》

《明代火器的发展、运用与军事领域的变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临终前,一80岁老头来到她床前,看到后:狄仁杰骗了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群臣方面,李世民身边汇集了众多精英,军事上有李靖,经济政治上有魏征,有人称其为中原南北大分裂数百年来,朝廷方面组成的最高水平群体;在经济上,大唐必然位于世界前列。当时领先到什么程度,笔者在这里给诸位一个数据。据相关文献记载,大唐GDP总额占到了世界的60%,如今世界第一的美国才占不到25%,这是何

  • 为巩固统治,朱元璋都有哪些手段,其中一种犯人一般都等不到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加官进爵“,朱元璋出生贫苦,还为地主家放过牛,所以他特别痛恨贪官污吏,在他登基之后,发明了一种叫”贴加官“的酷刑。先将犯人捆绑严实之后,在犯人的脸上铺上一层纸,然后行刑者用水或者酒将纸打湿,等纸要干的时候重复上述的动作,直到犯人招供或者死亡。犯人的感受是呼吸困难,如溺水者一般,最后窒息而亡。“梳洗

  • 诸葛亮到底会不会打仗?李世民的评价,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正如鲁迅先生的评价“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近几年甚至有人宣称诸葛亮只会公关,而并不会打仗。那么,诸葛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会不会打仗呢?诸葛亮诸葛亮,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于181年出生在琅琊阳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丞相,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分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诸葛

  • 从兵戎相见到和平共处,透过北宋边关关系变化,谈互利共赢是王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其以后的发展历史中,边关关系的处理在王朝中占有十分重要的角色。从刚开始的兵戎相见到后来的和平共处,北宋逐渐认识到边关关系的重要性,只有互利共赢才是王朝生存的王道。一、北宋兵戎相见的边关关系。北宋与辽、西夏并立,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西北吐蕃人数众多,军事力量强大,其居住之地又在北宋的国防线

  • 武则天跟随李世民12年,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据说是武则天的美貌和聪明伶俐,吸引到了李世民,李世民害怕武则天旁落,就赶忙把武则天抢到了手中。武则天进入宫中以后,以才人的身份伺候了李世民12年,然而这12年当中,武则天却没有为李世民诞下子嗣,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是李世民的身体不行,又或者是武则天没有生育能力。这显然都不对的,要知道李世民一生有

  • 农夫家中牛舌头被割,包拯叫他回去卖牛肉,第二天“牛舌案”告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唱的就是包拯包青天。民间传言他是天上文曲星降世,能够“日断阳间夜断阴”,额头上的月亮就是他去往阴间断案的通行证。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包拯形象,通常都是一个黑脸大汉额头正中间上顶着一个弯弯的月亮,然而真正的包拯并不是那样的,他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

  • 唐高宗本打算废掉武则天,武则天演了一出戏,结果两个人一起上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按照坊间的说法,即便武氏再怎么有野心,如果不是唐高宗软弱昏懦,一个出身寒门的女人,怎么也不可能从一个不知世事的小宫女,一跃而成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一代女帝。但事实却是,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英明果决,个人能力极强。武则天能有后来的成就,完全是李治故意为之。三言两语绝杀长

  • 二八定律下大明王朝,几十万宗室吃垮朝廷,灭亡已是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一度被网友认为大明不亡中国在近代不会落后于世界。可见明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重。那么明朝既然如此强大,为什么会亡了呢?有的人会说,明朝党争太激烈;也有的人说,明朝阉竖权力太大,全被那些太监给糟蹋了;还有的人说明朝皇帝各个奇葩,不干正事等等。有一个角度其实更值得思考

  • 公孙策堪比包拯的诸葛亮,包公为何要把他推上虎头铡,原因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一提到包拯的大名,大家都会想到公正严明、执法如山的形象,再加上包公脸黑,额头上的月牙标志,“包青天”的形象立马就会在脑海中呈现。在有关包拯的影视剧中,他身边一直有两个得力助手:一个是武力超群的展昭;另一个则是博学多才的公孙策。不论是包拯与展昭还是公孙策与包拯,他们三个人都是

  • 武则天的欲望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中国封建王朝几千年来的唯一女帝,武则天可谓是集美貌、才华、手段、武艺于一身的千古奇女子。但是人们对武则天的关注点大部分都在她的成就上,钦佩她的行为,而对武则天行为背后的驱动力视而不见。那么武则天的欲望到底有多强,咱们详细的扒一扒。1.好胜欲《旧唐书·吉顼传》中武则天的一段自叙:太宗有名马狮子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