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常德文史】刘禹锡在朗州的故事之四:桃源访仙官,薜服祠山鬼

【常德文史】刘禹锡在朗州的故事之四:桃源访仙官,薜服祠山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864 更新时间:2024/1/5 1:16:18

唐永贞元年(805)十一月,刘禹锡被贬离京,南下经过江陵(即古荆州),韩愈也正好从阳山令“量移”经岳阳到此,韩愈尽地主之谊,设宴招待刘禹锡。韩愈被贬阳山令时,怀疑昔日同事、好友刘禹锡、柳宗元,至少有泄露自己上书消息的嫌疑。他在岳阳与窦庠的唱和诗表露了这个猜疑:“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雠。”韩愈也不隐瞒刘禹锡,不仅拿给他看,而且要求“追和”。刘禹锡很坦荡,不仅和诗一首,并且写了“六十二韵”,远远超过韩愈的原诗四十六韵。这时刘禹锡已经知道自己又从“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了,诗中说,“桃源访仙官,薜服祠山鬼”,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此行,我将造访桃源的道士们,与他们为伍;穿着薜荔、兔丝做成的衣服腰带,祠祀山中的各路精怪!因为刘禹锡知道那里是一个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方。

桃花源作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闻名于世、并且成为游览胜地,始于唐朝。唐朝皇帝姓李,道教奉老子李聃为教主,因此崇尚道教。桃花源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唐玄宗天宝七年(748)朝廷颁诏,明确桃花源的大小范围,并且免除二十户农户的赋税,专门负责道观“洒扫”。唐肃宗上元元年(760),黄洞源率徒到这里修炼。唐代宗大历七年(773)瞿童飞升,轰动天下。最早游览桃花源的著名诗人是王昌龄(约689—755),天宝八年,他被贬为龙标县尉,龙标即今黔阳,由江宁赴龙标途经武陵,有诗《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写到桃花源:

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

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

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刘禹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永贞元年(805)被贬来常德的,在常德一住就是十年。“司马”是闲职,何况还是被贬的?但刘禹锡没有沉沦,致力于地方文化、文学和哲学,都做出了可观的成绩。对常德贡献最大的是宣传推介桃花源。

刘禹锡早年就熟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约于元和中(公元750年左右)就写了一首《桃源行》的诗,按自己的理解叙述了一位武陵渔人捕鱼误入桃花源的经历,重复的是陶渊明说过的故事,用刘蔇的话说,叔叔这是“征昔事”,但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刘禹锡到常德后,有机会亲自游桃花源,这就不是一次,可能很多次:不是一天,可能一住就是好几天。因此,他很快就写出了《游桃源一百韵》长诗。在这首诗里,刘禹锡明确地把陶渊明文学描写的仙境实物化了,把它与早已是道教圣地联系起来。诗一开头就交代自己游览的“世外桃源”在朗州,在沅江之滨: “沅水清悠悠,连山郁岑寂。回流抱绝巘,皎镜含虚碧。”诗人相当熟悉桃花源周围的环境,不仅描写了桃源山下的绿萝潭,而且细到描写潭中被称为暴龙的小沙滩。接着诗人直接指出这里就是陶渊明理想的地方,也是刘子骥寻找不遇的地方。对于桃花源的历史,如我在上面讲到的黄洞源率徒修炼、瞿童飞升以及朝廷如何重视等情况,诗中都有吟咏,而且与地方旧志的记载一致。

元和二年(807),即刘禹锡来常德的第三年的中秋节,他是在桃花源过的,写了一首《桃源玩月》诗,有他侄儿在诗末写的一段话,说得清清楚楚:“叔父元和(当作贞元)中征昔事为《桃源行》,后贬官武陵,复为玩月作,并题为观壁。尔来星纪再周。蔇牵故此郡,仰见文字暗缺,伏虑他年转将尘没,故镌在贞石,以期不朽。太和四年(830)蔇仅记。”刘禹锡的诗是题写在墙壁上的,过了24年,刘蔇见到时,已经残缺不全了。刘蔇为了让它传下去,刻成诗碑,立在桃源观。《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輧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刘禹锡因为热爱桃花源,他习惯把“桃花流水”当作常德特有的标志。调离常德后,他写的《寄朗州温右史曹长》就有“城边流水桃花过”的句子。另外,因为他去桃花源时间多,还可能是住在道观里,结交了住持薛道士,薛道士仙去,写了悼亡诗: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行在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万树,满山无主任春风。

刘禹锡离开常德,就是讽喻时事,也用桃花说事,两首游玄都观诗脍炙人口。刘禹锡过了十年的贬谪生活,回到长安,看到玄都观里新栽的桃花,很有感触,写了一首诗:

紫陌红尘佛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权贵们不满,定了刘禹锡一个“诗语讥忿”的罪名,被贬到连州(今广东连县)任刺史。以后,刘禹锡又被调到了好几个地方。过了十四年,裴度当了宰相,才把他调回长安。刘禹锡重新回到京城,又是暮春季节。他想起那个玄都观的桃花,有心旧地重游。结果物是人非,他又写下了一首诗,抒发他心里的感慨,诗里说: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花道士归何处?迁都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全力推介桃花源,还表现在他支持朗州刺史即“武陵太守”向朝廷宣传桃花源,争取上层社会重视。刘禹锡和韩愈私交不错,有记载表面,就在他被贬来常德,途经江陵时还和韩愈见了面,此时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啊。但是在关于“世外桃源”的认识就不一样了,从他们写的同题《桃源行》就不难知道情趣迥异!据我考察,韩愈指责的“好事”的“武陵太守”是元和八年至九年任朗州刺史的窦常,他和刘禹锡的关系不错。窦常朗州赴任,途经江陵,有《之武陵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刘员外禹锡》诗:

杏花榆荚晓风前,云际离离上峡船。

江转数程淹驿骑,楚曾三户少人烟。

看春又过清明节,算老重经癸巳年。

幸得柱山当郡舍,在朝长咏卜居篇。

刘禹锡有诗唱和,幸好也流传下来了,《酬窦员外使君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示四韵》:

楚乡寒食橘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草色连云人去住,水纹如縠燕差池。朱轮尚忆群飞雉,青绶初县左顾龟。非是湓城旧司马,水曹何事与新诗。

刘禹锡和窦常联手,请人绘制“桃源图”寄给“南宫”,目的是转呈皇帝,结果遭到韩愈写诗批评。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坏事变好事,韩愈笔下的仙境美不胜收,特别是由韩愈挑起的神仙有无的争端持续千年,反而炒红了桃花源。

(作者应国斌系常德本土文史专家,著有《芷兰春秋》《善卷邑里》《澧元俊彦》《杜修经访谈录》等作品,采写、点校多部常德地方志)

编辑:肖 萍

审核:陈飞君

签发:李云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dzk2016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大贪官除了和珅,这个人才是大腕!红楼梦很可能就是写的他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王朝,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至今已有296年的历史!康熙在位时出现了一个历史上的巨贪,一说大家便把矛头指向了和珅,和珅是康熙年间的大贪官没错,和珅的确贪得无厌,在康熙年代无人能及!但是,在清朝乾隆年间,还出现了一名大贪官,非常有名,他所贪污的钱财比清政府十五年

  • 杨坚结束战乱统一全国建立隋朝,二世杨广却使其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为何会这么说呢?你看完就明白了。在隋朝建立以前,中国经历数百年的动荡,百姓饱尝了战乱之苦,期间,虽然也出现一些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仍无法结束这战乱不断的时代,直到杨坚的出现, 这一动荡的局面才得以改变。统一全国之后,隋文帝杨坚开始励精图治,整顿政治,发展经济,开创了开皇盛世。当时的隋朝,政治安定、民生

  • 荆泉文史|清朝的阍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大臣郭嵩焘总结历史说:“西汉与宰相、外戚共天下;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耳。”《清稗类钞》说林则徐虎门禁烟,以一箱茶叶换一箱鸦片。“而茶为胥吏所办,中多杂以沙石,即至欧洲,又以不能售而寄回,商人耗本无算,遂致激成衅端。”既然要把他们当作心腹耳目和爪牙,就难免导致他们的跋扈。胥

  • ​唐太宗虽重用徐懋功,但也忌惮,临死前都有杀他的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就是开国名将徐懋功。徐懋功这个人十分有才华,当年跟着李密从瓦岗寨降唐,之后是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徐懋功这个人不喜欢站队,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之前曾多次暗示和拉拢徐懋功入伙,但是这个徐懋功始终都是保持中立的姿态,不愿加入到任何一方,直到玄武门之变结束。李世民立了太子李治

  • 拍卖征集:盛古吉金——乾隆御制铜铸刻苍龙戏珠纹龙耳活环方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饱读古书,深明除了军事胜绩及德政贤治,雅藏殷周青铜等古物,同有助建立仁君明主的形象,进一步巩固帝位。故陈设稳重端庄之精铜重器,实在是在于表率天下,整肃人心,合众之力,承其德政之意,而此御制铜铸刻苍龙戏珠纹龙耳活环方觚,为典型的清宫造办处风格,显示了乾隆朝国力鼎盛之貌,亦是绵延中国数千年之铜铸

  • 穿越大清!当皇帝还要早起,臣妾做不到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诗词歌赋 | 古风小说 | 古装影视| 古风测试 | 历史趣闻「 微信群请回复:微信二字 」作者:Zzzzzzzzy漫读 老师·END·你可能还会喜欢:提到中国传统建筑,看看你的家在哪里~ 那些美到极致的中式书信用语 你最心疼哪位历史人物? (戳蓝字即可阅读)● 原创稿都源于 古风楼兰作者编辑:桃子

  • 他是隋末最强的农民军将领,投靠李渊后因副将造反“暴毙”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杜伏威少年时期也是一个穷孩子,因偷盗被告上官府后,与辅公祏亡命天涯,中途聚众为盗,那一年,杜伏威只有16岁,再之后就是组织起义。大业九年(613年),杜伏威和辅公祏到了长白山一带,然后辗转到了淮南地区,杜伏威因英勇善战,很快脱颖而出,做了首领,自称将军,并开始扩大地盘和兵力。武德二年,李渊遣使招降杜

  • 乾隆弟弟弘昼,每天装疯卖傻给自己办葬礼,却让后代永享荣华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喜欢给自己办葬礼的,就是乾隆的弟弟弘昼。他在不到十六岁的时候,就给自己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葬礼。他让府里人穿上孝服,然后为自己哭丧,自己则坐在棺材上哈哈大笑,还吃祭品。这次葬礼过后,弘昼就像上瘾了一般,隔三差五的给自己来以此葬礼。因此,他被人们冠以最荒唐的王爷称号。但弘昼并不是真傻,反而很聪明。他之

  • 胡入中华:东晋南北朝至隋唐胡汉融合与“中华”词义嬗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这两个部落的战争和统一,我们才被称作是“炎黄子孙”。虽然这两个部落额子民同属于中原的南北不同地区,但也存在一定的民族性差异,从这以后,周边的少数民族就和中原内部出现了区分,它们被称作胡人或蛮夷。我们则是被称作“中华”,这一词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在发展途中又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被赋予了何种含义?这都离

  • 大唐王朝:从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伟大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内容来源“道中华”公众号文章《大唐王朝:从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伟大帝国》 ,点击标题或图片即可阅读。参考资料[1] [日] 森安孝夫(著):《丝绸之路与唐帝国: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03》,北京日报出版社,2020年。[2] [英] 魏泓(Susan Whitfield) (著):《十件古物中的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