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杨广的九首诗,确有超凡才情

隋炀帝杨广的九首诗,确有超凡才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383 更新时间:2024/2/7 19:34:32

春江花月夜二首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这首《春江花月夜》是杨广的名作。凡读过诗文的人,几乎都知晓唐代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但少有人知道在张若虚之前杨广早就写有《春江花月夜》。

寥寥四句诗,将春江花月夜收纳其间,绘出一幅江月胜景图。“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缓缓读来,如欣赏清秋月夜之画,风致婉然。

野望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寥落和孤寂的意境,此时诗人心里会产生凉飕飕、空落落的感觉。

村庄是很孤单,有流水环绕,有所凭依,似乎也不那么孤零了。流水看来还是那么有情,流水啊,何时送我回归?“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中间有玩索无尽的意味。

饮马长城窟行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首诗颂扬了修筑长城的历史功绩。长城是先辈的智慧的构想,是万世安宁的保障,令亿兆人民得以和平地生活。千军万马战长城,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单于来朝,远国归降,大军凯旋,饮庆功酒,终于可以在宗庙前告慰祖先的英灵了。后人评价此诗:“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

泛龙舟

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

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六辔聊停御百丈,暂罢开山歌棹讴。

讵似江东掌间地,独自称言鉴里游。

杨广对扬州有很深的感情,他曾担任扬州总管十年。做了皇帝后,三下江都。最后,他又死在了扬州,时也命也。 某一年的端午,为纪念屈原,扬州开始况竞渡,有感的杨广写下此诗。

王夫之评杨广《泛龙舟》曰:“神采天成,此雷塘骨少年犹有英气。”

夏日临江诗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

逍遥有馀兴,怅望情不终。

临江之处,竹树葱茂,岸高潭深。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宽阔的江面上看上去是那样的澄净;云雾散去,远山在望,仿佛天地一下子开扩了许多。 白鹭飞过绿竹树林外掠过一抹白色;荷花开了在碧波之中呈现出一片红色。在这里逍遥自在的观赏景色,兴味无穷,天晚了还不想回去。

纪辽东二首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

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

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

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

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次征讨辽东,即高句丽。大业八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渡过辽水,与高句丽大战于东岸,大败高句丽,进围辽东。

不远万里跨海渡江,征讨辽东,终于剪除了辽东巨寇,使风云弥漫的战场硝烟归于平静。此时正应当熔化兵器放养马牛,尽享太平。将士们班师回朝,在京都设宴庆功。酒席上歌舞欢闹,更显现出军威。

战士们开怀畅饮,直到醉了方才归去。我盛大之国,决不会去辽东白走一遭,空手归来中原,要战就一定会胜利而回。

悲秋诗

故年秋始去,今年秋复来。

露浓山气冷,风急蝉声哀。

鸟击初移树,鱼寒欲隐苔。

断雾时通日,残云尚作雷。

感觉去年的秋天才刚刚过去,今年秋天就又来临。山中露水浓重云雾弥漫,让人生寒,秋风中蝉在声声悲鸣。

鸟儿受袭击后,开始移树隐身,鱼儿因天寒欲隐水草之下。阳光不时从断断续续的烟雾中透下来,天上几朵残云飘散,偶尔还传来隐隐雷声。

江陵女歌

雨从天上落,水从桥下流。

拾得娘裙带,同心结两头。

这是一首绵绵的爱情诗。“同心结两头”中的“结”字,照睦,似乎是“结裙带”,但实际是“结两个人的心”,又是“两意语”也。

江都宫乐歌

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明复好游。

风亭芳树迎早夏,长皋麦陇送余秋。

渌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跃紫骝。

绿觞素蚁流霞饮,长袖清歌乐戏州。

《江都宫乐歌》为隋代隋炀帝杨广所作的七言律诗,抒发了当时隋炀帝在扬州的所见所感和对扬州的美好生活情境。夏日的凉风、美丽的树,秋日的麦香,都让杨广留恋。虽然所写皆为宫廷生活的寻欢作乐之举,但是神采飞扬,不乏俊爽之气。

源自:中华诗文学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慈禧每天都要喝一碗汤,一喝就是十年,为什么最后赐死了御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御厨究竟用什么样的食材做汤呢?才会让慈禧如此大动干戈?作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慈禧这一生可谓是骄奢无度,不管干什么,都讲究排场。在吃这方面,慈禧也是如此。他当上太后之后,并没有按照规矩搬到太后居住的宫殿当中,而是即系居住在储秀宫里。因为这里有一个她的私人厨房,也就是著名的“西膳房”。这里所提供的食

  • 康熙身为清朝皇帝,为何祭扫明朝皇帝朱元璋之墓时,还三叩九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从穷小子到明朝的开国皇帝,最大的功绩就是结束了百姓动荡不安的生活。一个是明朝的皇帝,另一个是清朝的皇帝,两者相比较而言,对于朱元璋,人们似乎是众说纷纭、毁誉交加,争议更大,那么为何康熙在祭扫朱元璋墓的时候,九五之尊的他竟然三叩九拜呢?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南巡,每到南京都要

  • 四川发现杨贵妃女儿墓,墓中有一块石碑,文史界专家都跑来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杨贵妃女儿墓? 小小山村竟然藏着杨贵妃女儿墓,消息传开后,整个文史界专家都跑来看热闹。 史书记载中 无儿无女的杨贵妃, 哪里来的

  • 清朝的顺治皇帝真的出家为僧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按照《清史稿》的记载,顺治“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丙辰,大渐。赦死罪以下。丁巳,崩於养心殿,年二十四。”顺治皇帝在1661年春天的正月壬子日,开始身体不适,据记载是得了天花,当时也叫“痘”。第5天,即丙辰日,病情加重,赦免死罪以下囚犯。第6天,丁巳日,即崩于养心殿,年仅二十四岁。按照当时相关史料

  • 杨素之子杨玄感,为何背后捅刀子,在隋炀帝御驾亲征时扯旗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辽东城下,杨广亲自率领四十多万主力军,猛攻二十多天,连同秦琼(秦叔宝)在内的普通隋朝士兵们也都忙得要命,累得臭死。在此期间,他们天天用布袋装土,准备总攻的那一天,在辽东城前面堆起一条高与城平的鱼梁大道。而且,当时的总攻时间已经确定,各种攻城器械修整全新,士兵们也都摩拳擦掌,只待隋炀帝一声令下,隋军就

  • 孙殿英盗乾隆墓,为何要将乾隆牙齿全部敲掉?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军阀孙殿英在1928年,干了一件家喻户晓的大事,那就是他借演习之名,率军盗掘了清东陵中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裕定东陵。据说,孙殿英此次盗墓,总共获得了30多大车的宝物,其中一部分给了部下;另外一部分送给了各大要员;还有一些被售卖作为军资;另外有一些在转运贩卖途中被罚没;而在案发时,又主动上缴了一部

  • 杜牧大赞的“张公子”,元稹和白居易为何看不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个很好玩的桥段,屠夫张铁臂,冒充江湖游侠,用猪头当人头,骗了“名士”娄家兄弟大把银钱,让娄家兄弟沦为笑柄。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掌故,其实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唐朝诗人张祜。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门便与妻儿别张祜其人,家境不俗,他生性豁达不羁,急公好义,年轻时不喜欢做学问,却爱结交江

  • 清朝历史上结婚悲剧的皇帝有哪些?康熙帝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是“好色”的顺治帝的悲剧大婚。顺治皇帝6岁即位,到他14岁时,他的母后——孝庄皇太后大权在手,特别重视顺治结婚这件事,认为是巩固势力的绝佳机会。她亲自安排选择皇后人权,最后选中了顺治皇帝舅舅家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帝在无力反抗的情况下,被迫与其完婚。可是她高高兴兴地嫁进来3年后被顺治帝拼死废掉

  • 1000多年前的唐代水晶项链,唐朝女人时尚起来没现代人什么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的水晶项链还比较少见,只有当时的贵族才可以享用这件项链由92颗晶珠、3颗蓝色料珠、4枚金扣、2颗紫水晶吊坠和2颗绿松石吊坠组成,晶莹剔透、十分精美。 发现时,珠子散落在墓主人头部一侧,此前可能是佩戴在墓主人颈部的,应该是她生前心爱之物。墓主为唐辅君夫人米氏,云安郡人,祖先极有可能出自中亚“米国”

  • 慈禧死后,大太监李莲英还活了3年,没了主子,余生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李莲英是现在的河北大城县人,本名李英泰,挺时髦的一个名字。他从小跟随父亲到京城做皮硝生意,得了一个“皮硝李”的绰号。因为家境贫寒,9岁时净身,进了郑王府做了一名小太监,改名李进喜。13岁时,被送入皇宫当差。李莲英最初也是从底层太监做起,直到16岁时,才被调入了慈禧的长春宫当差。慈禧有为太监、宫女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