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每天都要喝一碗汤,一喝就是十年,为什么最后赐死了御厨?

慈禧每天都要喝一碗汤,一喝就是十年,为什么最后赐死了御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847 更新时间:2024/2/7 19:34:27

那么御厨究竟用什么样的食材做汤呢?才会让慈禧如此大动干戈?

作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慈禧这一生可谓是骄奢无度,不管干什么,都讲究排场。在吃这方面,慈禧也是如此。

他当上太后之后,并没有按照规矩搬到太后居住的宫殿当中,而是即系居住在储秀宫里。因为这里有一个她的私人厨房,也就是著名的“西膳房”。

这里所提供的食材,是宫中御膳房所不能比的。而慈禧为人特别挥霍,喜欢讲究排场。她认为,以自己的身份,每顿饭起码得有上百道菜,不管能不能吃的完,也都是如此。

要知道,晚清已经是内忧外患的阶段了,但慈禧却不管不顾,就算江山丢了,也不愿意在生活上敷衍半分。

她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只是浅尝一两口。一方面,是饭菜太多,如果光吃一道菜的话,其他美食就没法去品尝了,另一方面就是害怕有人根据她的饮食喜欢下毒。

在古代皇宫中,一直都有这样的规矩,毕竟皇宫中的斗争非常复杂,稍微不小心,就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给毒死。

在吃这方面,慈禧除了骄奢无度之外,还特别较真。之前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的时候,慈禧便跟着咸丰一起逃到避暑山庄。

当时,负责皇家饮食的是肃顺。肃顺是前朝遗臣,当时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肃顺每天只能为咸丰、慈禧等人提供基本的餐食。

但此举引起了慈禧的不满,在她看来,自己身份尊贵,就算是逃亡,该有的规格还是不能少的。为此,慈禧在心中暗暗记恨肃顺。在咸丰去世之后,慈禧便联合其他大臣一起扳倒了肃顺。

那么为慈禧煮汤的御厨,最后是如得罪慈禧的呢?

你敢相信?饿昏了头的慈禧,居然到村里抢农民的饭吃。

在列强攻入北京城,慈禧逃亡那段时间里,她的生活过的是非常狼狈的,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一次,慈禧和几个太监一起逃到了一个小村子里。这时候的慈禧是又饿又累,就吩咐下人去寻找食物。

这个时候,慈禧突然闻到了一股香味。饿久了的慈禧感受这是自己从来没有吃过的食物,就让莲英去找。

随后,李莲英发现这是一户有钱人家里散出来的香味。经过打听之后,才得知这家主人叫孙思德。这个香味,是孙思德在山上采摘的草药熬制而散发出来的,也可以食用。

之后,在李莲英的催使下,孙思德将这锅汤带到了慈禧面前。慈禧饿急了头,二话不说就开始喝了起来,也完全不顾自己的形象。

在喝完汤之后,慈禧也感觉舒服很多。按照惯例,慈禧将自己手中所戴的扳指赏给了孙思德。这就是慈禧,不管多么落魄,都要强行撑一下所谓的门面。

孙思德当时也很高兴,但还没高兴完,李莲英却告诉他慈禧让他当宫中去当御厨。孙思德心里犯了怵,在自己家日子过的要舒适的多,而且还没有什么约束,突然到宫中去,肯定会不适应。但这个时候,已经轮不到孙思德做选择了,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之后,孙思德便回老家收拾一番,带了一堆东西。除此之外,孙思德还带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他表叔,孙思德说想让他表叔给自己打下手,李莲英也就同意了。

这还没完,孙思德又将李莲英拉倒一个角落,小声的跟李莲英说,自己要一个单独的厨房给慈禧做汤,因为这是秘方,不方便透露出去。李莲英那管那么多,只要能完成慈禧交给自己的任务就行了,直接就允诺了孙思德的要求。

就这样,在列强撤出北京后,孙思德便跟着慈禧回到了紫禁城。之后,孙思德便每天负责给慈禧做汤,不知不觉间就喝了十年。孙思德也凭借着这门手艺,成为了慈禧眼前的红人。

都说人红是非多,孙思德在得到重用之后,居然让自己表示开始眼红起来,最终导致孙思德被慈禧处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男人胆子有多大?一直以来,都用羊的下体给慈禧做汤喝。

一直为孙思德打下手的表叔,见到孙思德如此受宠之后,也想沾沾光,就想让孙思德告诉自己这个汤的秘方。

但孙思德却告诉表叔,如果让他知道的话,就是害了他。表叔当然不能理解,认为孙思德是不想带自己飞黄腾达。

所以,表叔决定偷偷的观看孙思德做菜。一天,孙思德正如往常一样给慈禧做汤,而表叔就在门外透过缝隙偷偷观看。

他发现,孙思德居然在汤里放了两个小球。这两个小球,其实就是用动物膀胱吹出来的球,也被称为下水。下水就是一些动物的内脏、大肠等。

也难怪孙思德说表叔如果知道秘方就是害他,如果慈禧知道自己每天吃的都是下水的话,估计得气疯了。

但表叔却艺高人胆大,他以此要挟孙思德,想要顶替孙思德的位置。孙思德也很无奈,最终背着行李离开了紫禁城。

就这样,表叔成为了专门做汤的人员,也多次受到慈禧的嘉奖。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在一次吃饭席间,表叔因为喝多了,最终将食材说了出去。

慈禧得知后大怒,立刻下令处死御厨。在慈禧看来,自己身份如此尊贵,怎么能吃这些东西呢?

在处决完表示之后,慈禧也没有忘记孙思德,但此时的孙思德早就跑的没边了。其实吃的东西从来没有贵贱之分,只不过都是慈禧的虚荣心在作祟。在逃跑那段时间里,她又不是没吃过粗粮。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身为清朝皇帝,为何祭扫明朝皇帝朱元璋之墓时,还三叩九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从穷小子到明朝的开国皇帝,最大的功绩就是结束了百姓动荡不安的生活。一个是明朝的皇帝,另一个是清朝的皇帝,两者相比较而言,对于朱元璋,人们似乎是众说纷纭、毁誉交加,争议更大,那么为何康熙在祭扫朱元璋墓的时候,九五之尊的他竟然三叩九拜呢?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南巡,每到南京都要

  • 四川发现杨贵妃女儿墓,墓中有一块石碑,文史界专家都跑来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杨贵妃女儿墓? 小小山村竟然藏着杨贵妃女儿墓,消息传开后,整个文史界专家都跑来看热闹。 史书记载中 无儿无女的杨贵妃, 哪里来的

  • 清朝的顺治皇帝真的出家为僧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按照《清史稿》的记载,顺治“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丙辰,大渐。赦死罪以下。丁巳,崩於养心殿,年二十四。”顺治皇帝在1661年春天的正月壬子日,开始身体不适,据记载是得了天花,当时也叫“痘”。第5天,即丙辰日,病情加重,赦免死罪以下囚犯。第6天,丁巳日,即崩于养心殿,年仅二十四岁。按照当时相关史料

  • 杨素之子杨玄感,为何背后捅刀子,在隋炀帝御驾亲征时扯旗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辽东城下,杨广亲自率领四十多万主力军,猛攻二十多天,连同秦琼(秦叔宝)在内的普通隋朝士兵们也都忙得要命,累得臭死。在此期间,他们天天用布袋装土,准备总攻的那一天,在辽东城前面堆起一条高与城平的鱼梁大道。而且,当时的总攻时间已经确定,各种攻城器械修整全新,士兵们也都摩拳擦掌,只待隋炀帝一声令下,隋军就

  • 孙殿英盗乾隆墓,为何要将乾隆牙齿全部敲掉?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军阀孙殿英在1928年,干了一件家喻户晓的大事,那就是他借演习之名,率军盗掘了清东陵中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裕定东陵。据说,孙殿英此次盗墓,总共获得了30多大车的宝物,其中一部分给了部下;另外一部分送给了各大要员;还有一些被售卖作为军资;另外有一些在转运贩卖途中被罚没;而在案发时,又主动上缴了一部

  • 杜牧大赞的“张公子”,元稹和白居易为何看不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个很好玩的桥段,屠夫张铁臂,冒充江湖游侠,用猪头当人头,骗了“名士”娄家兄弟大把银钱,让娄家兄弟沦为笑柄。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掌故,其实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唐朝诗人张祜。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门便与妻儿别张祜其人,家境不俗,他生性豁达不羁,急公好义,年轻时不喜欢做学问,却爱结交江

  • 清朝历史上结婚悲剧的皇帝有哪些?康熙帝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是“好色”的顺治帝的悲剧大婚。顺治皇帝6岁即位,到他14岁时,他的母后——孝庄皇太后大权在手,特别重视顺治结婚这件事,认为是巩固势力的绝佳机会。她亲自安排选择皇后人权,最后选中了顺治皇帝舅舅家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帝在无力反抗的情况下,被迫与其完婚。可是她高高兴兴地嫁进来3年后被顺治帝拼死废掉

  • 1000多年前的唐代水晶项链,唐朝女人时尚起来没现代人什么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的水晶项链还比较少见,只有当时的贵族才可以享用这件项链由92颗晶珠、3颗蓝色料珠、4枚金扣、2颗紫水晶吊坠和2颗绿松石吊坠组成,晶莹剔透、十分精美。 发现时,珠子散落在墓主人头部一侧,此前可能是佩戴在墓主人颈部的,应该是她生前心爱之物。墓主为唐辅君夫人米氏,云安郡人,祖先极有可能出自中亚“米国”

  • 慈禧死后,大太监李莲英还活了3年,没了主子,余生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李莲英是现在的河北大城县人,本名李英泰,挺时髦的一个名字。他从小跟随父亲到京城做皮硝生意,得了一个“皮硝李”的绰号。因为家境贫寒,9岁时净身,进了郑王府做了一名小太监,改名李进喜。13岁时,被送入皇宫当差。李莲英最初也是从底层太监做起,直到16岁时,才被调入了慈禧的长春宫当差。慈禧有为太监、宫女取名

  • “绿帽皇帝”唐中宗:重用妻子情夫武三思,大权在握却任女人摆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恍惚之间,李显忽然看见数日不相闻讯的韦皇后盈盈而来,身穿着皇后的专用服装,博鬓溢彩,头上戴着十二花树,打扮得风情万种,异于平时。在其身后,紧随而入的是唐中宗和韦皇后所生的小女儿安乐公主,这位貌美聪明的公主也一样梳着高鬓,只是头上的花树比母亲少了三款,红锦衫、绿罗裙、素纱中单衣,衬得这位公主也是妖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