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查阅了些史料,上面记载着酷刑我简单列举了一些,诸如夏商时期的膑刑、战国时期的活埋、春秋时期的车裂、商朝的炮烙以及五代的凌迟等等。这些酷刑让人生不如死,让身心遭受到极大的折磨后才一命呜呼,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不过我们今天聊的问题并不是以上的酷刑,而是腰斩!这种刑法一般会用在什么人身上?它的起源来自于哪里?
腰斩起源于周朝,从字面的意思就可以了解到,它的操作就是用金属刀具将人从腰部截成两段,它的残酷之处就在于行刑后人并不是立马死掉,而是还是意识可以看到自己身体分离,直至流血干净才死亡。它其实和车裂异曲同工,从“斩”字来看,旁边一个“车”字,即车裂,“斤”字在古代则指斧头。史料记载,执行腰斩所用的是由青铜器铸造的“斧钺”。
青铜器的刀具可不像铁质的那么锋利,由此可想而知死亡的痛苦不止翻十倍。这种酷刑因为太残忍,在清代雍正时期被正式废除。了解历史的人都清楚,并不是所有犯死罪的人都会用到腰斩这种酷刑,那么它一般会用在什么人身上呢?小编从晁错、李斯、辩机、方孝孺等人身上找到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触及皇权”。
普通的死刑犯根本不会被处以这种酷刑,顶多被“斩首示众”死也死的痛快,那用受这般折磨。所谓触及皇权并不单是说谋权篡位,比如公然违抗皇意,羞辱皇帝忤逆龙颜等。说白了就是你惹到皇帝了并且惹得他很不爽!所以才遭此横祸,皇帝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杀鸡儆猴”树皇权天威。
我们就拿明代方孝孺来个现身说法。1398年6月年仅21岁的朱允炆上位当皇帝,当时黄子澄就跟他提出藩王势力太过强大,劝谏让他赶紧削藩,他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执行了。各大藩王都相继搞定了,唯独他四叔燕王朱棣搞不定,后来四叔反叛成功顺利当上了皇帝,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上位之后专治各种不服,将那些残余党羽一网打尽,其中头最铁的就是方孝孺,他只认朱允炆而不认朱棣,这让朱棣特别恼火。算起来朱棣也算个明君,他尊重人才念在方孝孺学识渊博不想杀他,后来方孝孺越做越过分,简直是直接作死,后来他就“如愿以偿”了。忤逆皇帝之意可是要被腰斩的,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腰斩他之前朱棣还灭了他十族。
让他亲眼看到自己的亲人、族人在他面前一一死去。这朱棣犯狠起来,估计连自己都怕,这招叫做“杀鸡儆猴”,毕竟他是通过反叛才得到的皇帝之位,不做点样子出来怎么威慑别人。这件事之后再也没人敢出这头了,只得老老实实接受这个现实,拥护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