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咸阳发现的上官婉儿墓,墓志铭居然还有唐玄宗的黑历史

咸阳发现的上官婉儿墓,墓志铭居然还有唐玄宗的黑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793 更新时间:2024/2/29 11:43:32

上官婉儿的坟墓是咸阳工程队修路时发现的,之后就上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也是第一时间就派人对古墓进行挖掘。

一开始的时候,考古团体也不知道这个墓是谁的。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墓的主人生前一定是个达官显贵。因为该墓的规格非常高,随着挖掘工作不断进行,专家发现里面有许多陶俑,但是一直没有挖掘出较为珍贵的陪葬品。

但进入墓室后,专家们都惊呆了,表示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因为整个墓室都被人给破坏了,周边还有两块骨头散落在地上。

这让专家们想起慈禧,慈禧葬入清东陵后,孙殿英将其墓给盗了。里面的金银珠宝以及珍贵首饰被偷走不说,就连慈禧的尸骨也被人很随意地扔在了地上。

如今这个墓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说,这个墓也被人“光顾”过。这也难怪专家们一直没有找到有价值的陪葬品,估计都被盗墓贼给弄走了。

那么,地上的骨头,就是这座墓的主人么?经过检测后,发现这是黄牛的骨头,并非人的。这其实并不稀奇,很多古墓中,都有动物的骨头,这也是陪葬品之一。

在见到墓室被破坏后,专家们非常心疼。但工作还是要做的,最终他们发现了一块墓志铭,只见上面写着八个大字“大唐故昭容上官氏”。专家们这才意识到,这是上官婉儿的陵墓。而在上官婉儿的墓志铭上,专家们还发现了李隆基的一段黑历史,这是怎么回事?

李隆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世英名,都被上官婉儿的墓志铭毁了

上官婉儿的墓志铭中,介绍了她这一生中所做的事情,什么时候死的。除此之外,还有一条内容让人十分关注,这条内容是说上官婉儿是因为政变而死。

时间回到公元710年,李显驾崩,朝中权利都落在皇后韦氏手中。当时有不少人劝韦氏效仿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最初的时候,上官婉儿也多次劝过韦氏做第二个武则天,还为韦氏推荐了武三思。武三思进宫后,靠着与安乐公主以及韦皇后合作,先后贬杀了张柬之等人。至此,武三思权倾人主、不可一世。

后来上官婉儿还与武三思通奸,妄图恢复武氏权倾朝野的局面。但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上官婉儿突然又开始站队李唐宗室。

这可能和太平公主有关,当时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关系比较好,为了铲除日益壮大的韦后一党,二人决定联手发动政变。上官婉儿可能提前收到了风声,便和突然转变风向。政变之后,韦后一党悉数被杀,上官婉儿还亲自率宫人迎接。但让上官婉儿没有想到的是,李隆基并没有打算放过她。

也曾有人站出来为上官婉儿求情,表示她是李唐皇室的支持者。但李隆基根本不听,最终将上官婉儿给杀害了。面对一个表过忠心的人,李隆基还如此下狠手,可见其是个肚量狭窄之人。

但揭开李隆基黑历史的人肯定不是上官婉儿,毕竟死人不可能给自己做墓志铭,那么,是谁有意为难李隆基呢?

上官婉儿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沦落到和慈禧一样的下场,真是造化弄人

上官婉儿死后,太平公主非常悲痛。曾要求李旦为上官婉儿修建陵墓。但太平公主结局也没好到哪里去,李隆基登基之后卸磨杀驴,直接将太平公主赐死。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连同她和她丈夫的陵墓都给铲除了。

而上官婉儿的陵墓虽然没被铲除,但在近代挖掘时,也可以看出上官婉儿是遭受过仇人报复的。不然怎么会有人如此破坏她的陵墓呢?你说慈禧陵墓被大肆破坏,那是因为慈禧没有积德。

他生前坏事做尽,自然引起许多人的厌恶。而上官婉儿没有做出过什么大恶之事,但怎么会被人如此报复呢?有人推测,这可能是李隆基做的。

主要是因为上官婉儿太反复无常了,最初的时候被武则天宠幸,坚定不移地站在武则天这边。武则天去世后,她又怂恿韦氏效仿武则天。在看到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后,上官婉儿又开始做起墙头草,妄图保住自己。

但这次他碰上了心狠手辣的李隆基,在她死后,李隆基还感到不解气,于是让人捣毁她的坟墓。毕竟铲平太平公主的坟墓这样的事情他都能干出来。

总的来说,上官婉儿是个有才的奇女子,但在政治上,上官婉儿过于投机了。一次还好,做多了这样的事,肯定是要遭重的。特别是在在波涛暗涌的朝堂中,这样的人,始终是会吃亏的。试想她如果不掺和这些政事,而是安心做自己,想必会留下更多脍炙(kuaizhi)人口的作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明第一名将:朱元璋的股肱之臣,无奈死因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徐达最初只是一个穷苦的农民,他与朱元璋是同乡,两人刚开始都是个放牛娃,且目不识丁,但也都一并胸怀大志,想要凭借着身上的这股蛮劲来闯出一片天下来。当朱元璋参军不久后,徐达也跟着一起去闯荡天下,深得其信任。并且在作战间歇时间,往往用于看书来培养自己的文化和学识。每当作战之前,徐达也会认真地研究敌我双方的

  • 唐朝军神李靖其实也是一个富二代,舅舅还是前朝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李靖东击突厥大胜,封代国公,拜尚书仆射。贞观九年,吐谷浑入寇,李靖不顾年高,率师逾积石山,一举将其荡平。唐太宗赞为:“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唐高祖李渊评价他:“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与李靖相比,皆望尘莫及矣。”(注2)贞观十一年,李靖改封卫国公。贞观十

  • 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明朝没亡,为何到崇祯年间,皇帝勤政反而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也就是大明灭亡的那一年,他频繁地召见群臣,甚至有时一日三见,其目的无非是希望大臣们能提供好的建议,以改变紧张的局势。但群臣的反应又如何呢?我们先来看看对于南迁一事群臣们的态度。当时对于崇祯帝来说,南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可以自保。放弃北京,迁都南京,既可以保住半壁江山,

  • 唐朝著名文学家,一生两袖清风,对人仁慈宽厚,把俸禄都给了别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元德秀是唐玄宗朝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进士,擅长文辞、弹奏音乐。他性情纯朴,自己的生活非常素简,对人仁慈宽厚,把俸禄都给了别人。元德秀人如其名,从家庭到国家,对生命中相遇的人,都展现了仁慈宽厚的高贵情操。一视同仁物我两忘元德秀小时候就丧父。虽然父亲曾当过延州刺史,父亲去世后,他们一家过着贫困的

  •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宝丰汝窑博物馆:汝窑天青 雅冠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雨过天青色,汝窑清淡含蓄之美冠压诸窑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官、哥、钧、定诸窑齐名于世,并有“汝窑为魁”之称。历史文献记载的汝窑,系指北宋汝州辖区内专为宫廷烧造青瓷之窑,窑址在今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其卓绝的烧造工艺源于清凉寺窑。宝丰清凉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终于明初,在北宋晚期成功烧制天青

  • 时为太子的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不管安禄山如何强大,大唐都城长安,在潼关的庇佑之下,还是可以确保万无一失的。甚至,在确保关中无碍的情况下,大唐军队还是可以尽早平定叛乱的。可是,唐玄宗却因为远贤臣,而亲小人,最终丢了都城,失了皇位,让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之久。叛乱之初,唐玄宗听信了宦官边令诚的谗言,处死了退守潼关的唐朝名将封

  • 北宋为何不能像汉唐那样纵横东亚?北宋军事力量薄弱原因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时光飞逝,到了大宋的时候,往日的强盛不复存在,北宋被北方民族欺负的无可奈何,俯首称臣。那么,北宋为何不能像汉唐那样纵横东亚,万国来朝?北宋军事力量薄弱原因是啥?宋朝之所以不能像汉唐那样纵横东亚,万国来朝,主要是军事力量薄弱,说白了,打不过人家,所以就被人感到了屈辱了。而北宋军事力量薄弱有这么两

  • 刘伯温临终前送上一筐鱼,朱元璋花了17年才明白背后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刘伯温料事如神,深受朱元璋重用,加上个性正直,因此得罪不少人,最终被奸人所害。尽管如此,刘伯温仍心系朝廷,临终前为朱元璋送去一筐鱼和一本书,送去的书是《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尚且能够看懂,但是唯独这筐鱼,朱元璋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17年后,太子朱标去世,皇位继承面临着极大的问题,这时朱元璋才明白刘伯温

  • 李世民本来无意做太子,为什么后来反悔而发动兵变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李渊最终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建成这个人作风比较散漫,喜欢女色,闲着没事了就去打猎;而齐王李元吉常常犯错误,两个人都不受李渊的喜爱。而当时李世民的功勋和名望是众所瞩目的,李渊有意让他取代李建成当太子,李建成心里常因此事而不安。李建成就与三弟李元吉共同策划,来结交更多的党羽,来排挤李世民。李渊当了皇帝

  • 延津故事: 魏邱南宋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延津县魏邱乡有个村庄名叫“南宋”,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也有个“南宋”,这两个“南宋”还真的有联系呢。 据说,这个村在北宋时是一个大集镇,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经常人声鼎沸,买卖兴隆,加上这个地方是黄河渡口,交通要道,所以这个集镇繁荣。谁知后来金国入侵中原,劫走徽、钦二帝,攻克东京汴梁,中原无主,官吏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