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的宦官有多横?杀了两个皇帝,废了一个皇帝,立了八个皇帝

隋唐的宦官有多横?杀了两个皇帝,废了一个皇帝,立了八个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687 更新时间:2024/2/7 19:28:21

隋唐时期。此时政治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尚书台从内朝走到了外朝,中书、门下两省成了新的内朝。唐朝早期,宰相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控制着内朝,同时又有对外朝的指挥权,兼两朝权力于一体。相比之下,大内总管的权力就相当受限了。但在中唐之后,帝国危机不断,皇帝们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的本能反应是把更多的权力交给最信赖的人,也就是太监。于是,皇帝改组内朝,设立了两个枢密使,和宰相对掌内朝权力,到唐末甚至发展出“贴黄”权,就是中书门下的文件要枢密使“贴黄”,才能生效,这就是明朝“批红”的雏形。此外,唐德宗还做了一件更严重的事情。他把禁军交给了太监掌管。这支禁军叫神策军,从此,太监系统又多出了两个神策军中尉。这事最后酿成滔天大祸,但其实也不能全怪唐德宗。唐德宗曾一度流亡,很多文官都叛变了,但是宦官们始终忠心耿耿,护驾随从。换上你是唐德宗,你可能也会有类似的冲动。他只是没有充分意识到其中的危险:时间一长,神策军就成了太监们自己的武装。

大内出了四个总管,两个枢密使,两个神策军中尉。他们分享了内朝的权力,又握有禁卫军军权。其权势之大,达到整个宦官史上的巅峰。和他们一比,王甫、魏忠贤简直像老绵羊一样温顺无害。唐朝的大内总管们成了卧在皇帝身后的虎豹,随时可能吞噬主人。他们也确实这么干了。从唐德宗之后,宦官们杀了两个皇帝,废了一个皇帝,立了八个皇帝。

在这些大内总管里,仇士良是一个很关键的人物。皇帝对太监们的最大一次反抗,就是被他镇压下去的。当时唐文宗非常担心自己豢养的这些虎豹,他联合了一些官员,准备铲除宦官势力。这些密谋者把文官系统的零星士兵拼凑起来,制定了一个离奇的计划。他们打算宣布左金吾后院的石榴树夜降甘露,非常吉祥,然后把仇士良这些大内总管骗到后院查看,在那里把他们杀掉。等太监们群龙无首,皇帝就下令冲进后宫诛杀他们。这个计划有点愣,但也未必完全行不通,可是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纰漏。仇士良他们确实被骗进去看甘露了,谁料负责下手的左金吾大将不争气,还没动手就开始紧张,开始淌汗,结果被仇士良看出破绽,这些大内总管们都是人精,马上拔腿就跑,埋伏的士兵跟在后面紧追。仇士良直奔大殿,让太监们抬起皇帝就往禁宫里头跑。有大臣拉着轿子不让走,有个太监一拳把他打倒。据说仇士良自己也撸袖子干,跟挡路的大臣撕扯在一起,摔倒在地,差点让人拿刀捅了。整个场面像是狗血宫廷剧里的情节:太监们抬着皇上跑,大臣喊着不让抬,士兵们追在后面杀太监。轿子里的皇帝当时表情一定很丰富,可惜史书上没有记载。跑得慢的太监被砍死砍伤十几个,但是皇帝还是被抬走了。禁宫的大门死死关上。

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门都充满不祥地关着。等到它忽然打开的时候,从里面冲出一千名神策军士兵,见人就杀。从宰相到金吾卫士兵,吓得一窝蜂地往皇宫外跑。不一会皇宫的大门也关上了,没来得及跑掉的六百多人全被杀死。大内总管紧接着对文官系统做了一次大清洗,报复极其血腥。三位宰相被腰斩,抄家灭族,妻女没为宫奴,共计几千人死于这场屠杀。这就是著名的甘露之变。

被抬走的皇上呢?他参与了这场阴谋,所以日子也极不好过。仇士良死里逃生后,当着皇帝面痛骂他,皇帝“惭惧不复言”。从那以后,唐文宗就不停被欺负,有一次他对大臣哭着说:“周赧王、汉献帝受制于诸侯,我受制于家奴,我比不上人家啊!”

在历代大内总管里,仇士良可算是一个异数。他打倒了一个皇帝,立了一个皇帝,前后杀了二王、一妃、四宰相。他在其他地方也有彪悍之处。宋朝的童贯身为太监,彪悍地长出了胡子,成为太监界的传奇;仇士良比他还要彪悍,彪悍到了生儿子的地步。据《仇士良神道碑》记载,他娶了御史大夫的女儿胡氏,亲自生了五个儿子。他曾要求按惯例,给一个儿子“荫官”,引起了给事中李忠敏的警惕,他质问仇士良身为太监,凭什么有儿子?仇士良非常愤怒,但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等到他扶立的唐武宗登基后的第三年,仇士良和皇帝产生了种种矛盾,很不愉快地退休了。退休之际,他还对送行的太监们上了一课:“不能让天子闲着,得让他不停地玩,这样他就顾不上别的事儿了。千万别让他读书,别让他跟读书人接近。他知道前代兴亡,就会感到害怕,疏远我们。”这就像交代怎么对待《黑客帝国》里的尼奥,千万别给他吃揭示真相的红药丸,要给他喂蓝药丸啊。

仇士良在危机时候能拥立天子、杀死宰相,但这种权力也有脆弱之处。否则,他就不会在新皇帝登基三年后就被撵走了。读唐史会发现一个怪事:在宦官们的阴影下,皇帝和宰相依然能有所作为,唐武宗就是个有为之君,他的宰相李德裕更是数得着的一代名相。这一切为何会发生呢?也许这跟唐代宦官的权力结构有关。他们虽然拥有可怕的权力,但却并没有把这种权力日常化、系统化。宰相仍旧控制着外朝,依旧影响着内朝,皇帝仍旧和宰相保持着密切联系,而“贴黄”权直到唐朝末期才出现。在仇士良的时代,大内、内朝、外朝的链条并没有断裂。宦官的武力只能偶尔使用,而人家的权力链条却能每时每刻地发挥力量。这就像宦官们手握权力的核武器,而皇帝和大臣们则掌握着常规武器,双方在对持中都有点老虎吃乌龟,找不到下嘴的地方。到了明朝,太监们才系统性地渗透进了这个链条,获得了一种压倒性的日常权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官场呼风唤雨的和珅,谁都不怕,唯独对此人低声下气生怕得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和珅,那可是乾隆眼前的大红人,是清朝的巨贪,乾隆明知道他贪污,却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和珅便仗着这一点,在贪污这条路上一去不复返。很多人都对和珅恨得咬紧牙切齿,但谁也不敢说什么,毕竟万岁爷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珅一辈子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晚年更是帮乾隆处理很多想和政务大事,地位相当高!但,

  • 为何说明朝的亲王最幸福?朱元璋为何又恢复隋朝后沉寂的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洪武九年(1376),一位名叫叶伯巨的明朝低级官员,胆大包天地上万言书指责皇帝朱元璋施政中的三大弊端,即“分封太侈也,用刑太繁也,求治太速也”。刚愎自用的朱元璋自然无法容忍如此尖锐的批评,叶伯巨最后落得瘐毙牢狱的下场。但解决了指出弊政之人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三大弊政尤其是其中的“分封太侈”,不仅成

  • 雍正让甄嬛给果郡王送毒酒时,为啥没有派人偷听?甄嬛死都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甄嬛传中,最为伤心最为感人一段就是果郡王饮下毒酒的那一段!两个人都想自己去死,但最后果郡王趁甄嬛关窗户偷换了酒杯,选择自己死!当果郡王死在甄嬛怀里的那一瞬间,多少人为之落泪,为之动容。且不议论有多么的伤心,大家是否记得皇帝派夏刈偷听甄嬛和摩格尔的对话,有了前车之鉴,这次皇帝为什么没有派人偷听甄嬛

  • 药王孙思邈真人,延年益寿的养生秘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孙思邈,道教称为孙真人,陕西耀县人,少聪颖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唐太宗召至京师,观见其颜少,知是有道之人,诚为尊重,授予爵位。思邈“辞疾请归”,太宗特赐良马,并将鄱阳公主原住之邑,令思邈居住。当时的著名人士如卢照邻等人以师事之。孙思邈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乐善好施,予人治病,不分吏属百姓,具以仁

  • 连雍正都不放在眼里的年羹尧,为何对此人毕恭毕敬,还亲自扶上马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年间,年羹尧次次打胜仗,雍正对其非常重用,年羹尧仗着自己的军功,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甚至让雍正的贴身太监为自己试菜,就连皇后都不敢这么干!因为这个太监只侍奉皇上,年羹尧敢如此做,明明就是对皇帝大不敬,但此时年羹尧正盛气,雍正也正是用得着他,所以便答应了。还有一次,皇上跟大臣商谈要事,年羹尧来找

  • 韦后为何没能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和武三思私通,李显真的不介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汉朝崩溃之后,中国进入了一段漫长的分裂时期。这段时期既在北魏出过强势的冯太后,也在西晋出过癫狂的贾南风皇后。但是总体来说,皇后嫔妃们还是很难分享丈夫手中的权力。几百年来,她们的活动天地有所扩大,但皇后们真正的黄金时代,还是需要等到隋唐年间才宣告到来。隋文帝的皇后独孤伽罗就是这个黄金时代的一个代表。

  • 雍正手下最厉害的两个将领,一个是岳飞后代,一个是成吉思汗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在历史上算得上比较厉害的皇帝,一生政绩也很多,整顿吏史,设立军机处,完善了密折制度,还废除了贱籍,也算是做了不少好事。但也有人说他篡位,谋父,弑杀兄弟,天生疑心重,因此错杀很多忠臣。雍正的位是怎么得来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做的政绩却是历史上真真实实存在,史书记载着的。雍正手下一共有四名得力干将,

  • 日本遣唐使在中国:玩命学习,辛勤搬运,唐朝培养也是不遗余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遣唐使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它在唐朝贪婪地吸收所有东西,然后像搬运工一样全部送到日本。第一期的6次遣唐使虽是政治先行,但亦肩负着吸收唐朝文化的重要使命。645年日本开始了大化革新,效法隋唐制度建立了二官、八省、一台,地方上设置了郡、国、里;在经济上模仿唐制推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法制建设和兵制也都

  • 王勃和王维都是天才诗人,各写下一首《山中》,千百年来高下难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无处不在,也正是由于人们喜爱诗歌,把生活当成了诗,才让唐诗名满天下,成为了古典文学里一颗耀眼的明星,千百年来影响了无数人;当时的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诗歌就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诗写得好机会也更多。而那一时期也是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天才诗人,譬如初唐诗时期的王勃,还有盛唐诗人王维就

  • 一代名相魏徵竟然还是中国的葡萄酒宗师,唐太宗亲自酿酒向其致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但凡对中国历史有些许了解,都不会不知道魏徵。作为唐初“贞观之治”时期的一代名相,他留下了从“以人为镜”到“梦中斩龙”的一系列故事。不过,在朝廷之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葡萄酒酿酒师。唐朝一代名相魏徵丝绸之路八千里,葡萄美酒三千年中国葡萄酒最著名的宣传词至今仍是唐代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只是“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