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名相魏徵竟然还是中国的葡萄酒宗师,唐太宗亲自酿酒向其致敬

一代名相魏徵竟然还是中国的葡萄酒宗师,唐太宗亲自酿酒向其致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519 更新时间:2024/2/7 19:36:11

但凡对中国历史有些许了解,都不会不知道魏徵。作为唐初“贞观之治”时期的一代名相,他留下了从“以人为镜”到“梦中斩龙”的一系列故事。不过,在朝廷之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葡萄酒酿酒师。

唐朝一代名相魏徵

丝绸之路八千里,葡萄美酒三千年

中国葡萄酒最著名的宣传词至今仍是唐代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只是“葡萄”、“美酒”、“夜光杯”这样的断句并非没有可能,而且三件东西在中国史籍中的记载都有些模糊不清:“葡萄”恐怕不是如今人们想当然的红葡萄,“美酒”未必是想象中的葡萄酒,“夜光杯”也很可能并非如同今天的玻璃酒杯一般晶莹通透。

提及中国葡萄酒酿造史,有人很乐意说:“丝绸之路八千里,葡萄美酒三千年。”对仗是否工整到打油暂且不说,后半句可惜很可能不是事实。中国历史太习惯“上下五千年”的说法,以至于但凡好点的东西不加个三五千年就对不起祖宗,中国葡萄酒酿造史中就藏着这样的陷阱。《诗经》中的一些诗句似乎证明中原地区在殷商就有了葡萄,但正如煎鸡蛋和鸡蛋不是一回事,有葡萄并不意味着有葡萄酒,何况中原土生的葡萄并不适合酿酒。

唐朝一代名相魏徵

尽管有皇帝亲酿,魏徵的绿葡萄酒仍然在中国绝迹了

据张玉忠《葡萄和葡萄酒传入我国的考证》,葡萄酒酿造技术在东汉时期才由西域粟特人经营的酒坊带入,但由于中原民间偏爱传统米酒,该技术直至南北朝都只限于粟特人所知,葡萄酒都被视作珍异品独为贵胄享用。中原真正开始从西域引进葡萄酒酿造技术,正是魏徵所在的唐初,随即在宋代出现近千年的断层期,以致出现了仿造黄酒酿造法的加曲发酵法。西域葡萄酒酿造法再度进入中原并达到鼎盛是在元代,但明代再度没落,直至清末略有恢复。葡萄酒在中原的命运延续着简单而残忍的模式:倘若政权掌握了对北方与西域民族的控制权,葡萄酒就会兴盛,反之没落。经过如此的起伏,中国古代葡萄酒能够与 1892 年张弼士的“张裕”葡萄酒直接对接的历史甚至不到 200 年。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如今可以在史料中知道魏徵酿造葡萄酒,但他的酿造技术却早已失传。传为柳宗元所撰的《龙城录》有记载:“魏左相能治酒,有名曰醹渌翠涛,常以大金罂内贮盛,十年饮不败,其味即世所未有。太宗文皇帝尝有诗赐公,称‘醹渌胜兰生,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兰生,即汉武百味旨酒也;玉薤,炀帝酒名。公此酒本学酿于西羌人,岂非得大宛之法,司马迁谓:‘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一般认为魏徵酿的是“醹渌”与“翠涛”两种葡萄酒,不过从字面上看,与今天常见的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不同,魏徵所酿是一种“绿葡萄酒”。

葡萄

清末吴趼人笔下还有“灯红酒绿”的词句,可见当时绿酒常见,反是如今只剩下“竹叶青”、“杨林肥酒”等少数代表。然而,传统的“醹渌”是用米酿造的,魏徵的“醹渌”脱颖而出则是因为使用葡萄。至于魏徵从何处学的技术,据岳东《魏徵与葡萄酒酿造术的传播》一文考证,应该于魏徵出身漠北游牧民族高车有关。高车与粟特人来往密切,比较其他史料中对粟特葡萄酒的记载,魏徵显然是得到了粟特人的真传,然而高车这一卑微的出身使得魏徵不便向唐太宗透露,以至于高昌战后唐太宗才得“酒法”。唐太宗亲自酿酒,其实也可视为向故去的心爱大臣兼一代酿酒宗师致敬。

魏征

尽管有皇帝亲酿,魏徵的绿葡萄酒仍然在中国绝迹了。“醹渌”一词虽然仍然大量出现在唐以后的诗文中,但明显指的是米酿绿酒,与魏徵就无关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和珅家中有一宝,嘉庆都不敢动!至今还在恭王府中存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和珅在历史上是一个大贪官,所贪钱财数不胜数。后来,乾隆驾崩,和珅没有了依靠,嘉庆在乾隆去世的几天内就把和珅给查办了。连带抄家,把所有的金银财宝都一洗而空,充盈国库。因此民间还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一说。在抄和珅的府里时,有一宝物,嘉庆也不敢动,所以一直就在和珅府里留存,至今仍在。这个

  • 李白另一面:没资格科考,学剑术跑到山东拜师,还收了徒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近日,一个“很重视的友情对方却不看重是种什么体验”的回答火了,网友吐槽李白为什么不给杜甫回信,李白对杜甫无情。不仅成了一个梗,还使李白成了“负心汉”。虽然网友花样吐槽、洗白,剧情有牵扯到孟浩然、王维,但这都体现的是网友们对这些大文豪们的喜爱。然而李白不仅是“负心汉”,还是个“古惑仔”,下面国历君给

  • 此人揣着一包金豆子进宫,出宫时一个不剩,最后逆袭为康熙宠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宠臣这个词,在皇宫里是非常受用的,说要是皇帝的宠臣,那皇宫里甚至皇宫外的人都对你另眼相看,为首是瞻,在你面前话都说的好听了,都一个劲地巴结你。但是要成为皇帝的宠臣,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得有两把刷子才行,就像大贪官和珅,若不是精通几国语言,肚子里又有点墨水,还鬼点子特多,能成为乾隆的宠臣吗?但是

  • 李世民杀十个侄子,他十四个儿子有多少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遭殃的十个小孩,包括李建成五个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唐太宗李世民自己也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这35个皇子皇女,比他们的堂兄弟姐妹强多了,不过生在皇家,他们又

  • 是什么原因,能让9个女人都终生未嫁?网友调侃:民国黄金剩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为了简便,称为民国。民国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知识青年,一直被誉为知识分子的黄金年代。比如,鲁迅啊,徐志摩啊,都是民国才子。当然了,除了男人,民国也有很多女才子,最有名的就是吕碧城、石评梅、萧红、张爱玲、她们四个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那个时期的女性,非常向往

  • 傅申 | 我是如何鉴定李白书法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所生活的唐代(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国力强盛,影响深远的王朝。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的成就,是当时的世界强国之一。唐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是亚洲经济文化的中心。随着经济日益繁荣,唐代的文化艺术也进入兴盛时期,在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奏响了一曲

  • 【常德文史】刘禹锡在朗州的故事之三:哭吕衡州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吕衡州,即吕温(772—811),元和六年八月死于衡州刺史任上。被贬朗州的刘禹锡闻讯后,不胜悲哀,写了悼念文章,全题是《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柳宗元有和诗,题目是《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刘禹锡、柳宗元和吕温三人都参加永贞革新,特别受王叔文的赏识,是战友,政治情趣相投;永贞革新失败

  • 慈禧的水烟袋原来是这么来的,人们看后感叹,难怪大清要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晚清最高的统治者!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子,后来一步步高升,当上了太后,垂帘听政,1875年,同治帝驾崩,慈禧便拥立自己的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1881年慈安太后逝世,慈禧独掌大权!光绪帝驾崩后,慈禧选择了当时年仅3岁的溥仪继位,尊自己为太皇太后,次日,慈禧太后去世。说起慈

  • 【常德文史】刘禹锡在朗州的故事之四:桃源访仙官,薜服祠山鬼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永贞元年(805)十一月,刘禹锡被贬离京,南下经过江陵(即古荆州),韩愈也正好从阳山令“量移”经岳阳到此,韩愈尽地主之谊,设宴招待刘禹锡。韩愈被贬阳山令时,怀疑昔日同事、好友刘禹锡、柳宗元,至少有泄露自己上书消息的嫌疑。他在岳阳与窦庠的唱和诗表露了这个猜疑:“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或虑语言泄,传

  • 清朝大贪官除了和珅,这个人才是大腕!红楼梦很可能就是写的他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王朝,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至今已有296年的历史!康熙在位时出现了一个历史上的巨贪,一说大家便把矛头指向了和珅,和珅是康熙年间的大贪官没错,和珅的确贪得无厌,在康熙年代无人能及!但是,在清朝乾隆年间,还出现了一名大贪官,非常有名,他所贪污的钱财比清政府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