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军俘获铁勒公主,薛仁贵冒杀头的风险逼她为妾,事后发现真高明

唐军俘获铁勒公主,薛仁贵冒杀头的风险逼她为妾,事后发现真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236 更新时间:2024/2/7 19:28:15

薛仁贵,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神。而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但在“三箭定天山”的背后,却有一段血腥而黑暗的历史。而这段历史,就不怎么为人所知了。

龙朔元年(661年十月九姓,游牧于天山(今蒙古国杭爱山)一代的九姓铁勒部落,因为无法忍受唐朝持续的征调,悍然发动叛乱。为平定叛乱,唐高宗 “ 诏 左武 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 , 燕然都护刘审礼 、左武 卫将军薛仁贵为副 , 鸿胪卿萧嗣业为山萼道行军总管,左屯卫将军孙元师为副 ,率兵以讨之。

当时的薛仁贵已经年近五旬。在古代,薛仁贵的年纪已经进入了老年。为了试试他是否还像年轻时那么神勇,于是唐高宗在践行宴上对薛仁贵说:

薛仁贵领命后,遂拔箭而射,果然射透五层铠甲。唐高宗见此,大为放心,于是命人取来更坚固的护甲,送给了薛仁贵。

随后,薛仁贵跟着郑仁泰到达天山,与铁勒九部的十多万大军临阵对垒。战斗开始后,铁勒先是派遣数十名勇士,在唐军面前叫阵。而薛仁贵则一马当先,杀向敌军。他举弓搭箭,连发三矢,而三名铁勒勇士则应声而倒。

薛仁贵的神威将铁勒诸部吓得魂不附体。原本,铁勒九姓不过就只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很多部落对于反抗唐朝,仍处于动摇和观望状态。而薛仁贵的三箭,彻底瓦解了他们的信心,于是铁勒诸酋长纷纷跪下来向薛仁贵请降。而薛仁贵则趁机率兵掩杀,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

就这样,薛仁贵仅用三箭,就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因此在回国路上,唐军将士们高声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原本,一切都是那么完美。然而 , 郑仁泰 、薛仁贵之后 的行为则葬送 了大好局面。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薛仁贵认为铁勒九姓反复无常,于是竟将所俘获的降卒全部坑杀。根据《唐 会要》卷六一载 :

这里的“九”,应当是“凡”字的错写。但坑杀十多万降卒,这样的暴行即使在古代,也是骇人听闻的。另 有史料记载 :

简单翻译来就是,铁勒有思结 、多拉格等部落,他们并没有参与“三箭定天山”之战。薛仁贵等人到达后,他们争相向唐军投降。谁知郑仁泰和薛仁贵突然带兵奇袭,并将俘获的家口赏赐给士兵。

在这场大劫掠中,薛仁贵竟然也参与了。年过五旬的他,逼迫一位铁勒公主做自己的小妾。《资治通 鉴》 记载:

而《新唐书》亦记载:

也就是说,薛仁贵不仅抢了女人,还收受了士兵不少贿赂。或许正因为如此,薛仁贵对于士兵们的劫掠行为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事实上,唐朝对于将领贪占战利品,抢掠女性俘虏的行为惩罚极重,甚至可能判处极刑,丢官帽都算是轻的。然而薛仁贵等人却知法犯法,干出了这些暴行。

古云有云:“杀降不祥”。但凡杀降之人,都没什么好结果。就在唐军士兵们高唱凯旋之歌,带着抢来的金银财宝、妇女牲畜,向大唐边关进发时,悲剧发生了。

原来郑仁泰得到情报,铁勒部落余部仍在不远处聚集,那里都是他们的辎重财宝,到处都是牛羊。而郑仁泰带领1.4万兵马,抛开粮草辎重,向敌人奔驰而去。在郑仁泰看来,只要抢到了这些牛羊,就可以解决食物问题。谁知到了当地,却发现铁勒人早就逃亡一空。抢不到牛羊,没有粮草,路上又遇到了大雪,郑仁泰的归家之路完全成了死亡之路。

在饥饿和寒冷中,唐军士兵纷纷倒毙,战马很快就被吃完了。战马吃完,士兵们便开始互相厮杀、吞食。到了边关,1.4万士兵仅剩不到800人。可以说,原本一场辉煌的胜利,却因郑仁泰和薛仁贵的暴行染上了污点。

回到大唐后,薛仁贵果然因为抢掠财物、掠夺美女、轻兵冒进被朝廷问罪。然而犯下如此罪行,薛仁贵和郑仁泰却安然无恙,被唐高宗保了下来。表面上功过相抵,实际上薛仁贵等人根本就赚大了。抢了财物和美女,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从史书记载来看,薛仁贵绝非这种贪暴之徒,否则也不会受到老百姓的认同。在笔者看来,薛仁贵杀降、抢掠,实际是一种自污之术。古代人当兵,绝不像现代人一样,是为了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而是为了升官发财,乃至于抢钱抢粮抢女人。薛仁贵过分清廉,反而会受到唐高宗的怀疑:

因此,薛仁贵的行为实际和当年王翦秦始皇要田要钱没什么区别,都是假装贪婪和好色,向君王表忠。

至于杀降,薛仁贵或许也是出于无奈。毕竟投降的铁勒人有十数万之众,而唐军不过5万人,根本没有将他们押送到边境的能力。如果就地将铁勒人放走,他们可能还会背叛。因此,薛仁贵只能做出杀降之举。此战后,铁勒九姓果然一蹶不振,“不复更为边患”。而唐高宗对薛仁贵的宽容,或许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之后,薛仁贵在大非川惨败于吐蕃,但唐高宗对他却并没有进行过分的惩罚。在外放一段时间后,薛仁贵再次被用,并在北疆立下大功。薛仁贵善终后,他的子孙一直在唐朝官运亨通,很多都官至节度使,因而有“薛家将”的美誉。由此可见,薛仁贵确实是一个会做人的臣子,虽然他的手段过分残酷和厚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刚死嘉庆就急着处死和珅,不是为了和珅的钱,只因这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和珅是一个有名的十足大贪官,他贪污的钱财数字非常庞大,包括各种珠宝,金银等。乾隆死后,嘉庆帝立马就赐死和珅,抄了和珅的家,把所有钱财都充入国库。因此民间就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是我说法。那么,真如传言一样,嘉庆赐死和珅,只是为了的到他的钱财吗?作为一个九五之尊,嘉庆不会这样做的,也没

  • 陕西有一墓碑,洗清大唐名将的不白之冤,学者:他没有陷害薛仁贵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972年,专家们在昭陵附近,发现了张士贵的陪葬墓,并清理出一块墓志铭。通过墓志铭,我们终于能够得知,张士贵到底是什么样的将领。依据《旧唐书》《新唐书》——《张士贵传》,特别是出土的《大唐故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虢国公张公墓志铭并序》记载。张士贵出身不凡,其祖父乃是北齐开府车骑将军。到了隋朝,其父以军功

  • 乾隆上厕所,要求无声无味,太监一招解决,乾隆:此法妙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乃九五之尊,真龙天子,非常尊贵至上!要什么便是什么,叫臣站着,做臣子的就不敢坐下,权利无限大!但尽管皇帝权力再大,再尊贵无比,在某些时候也是常人一个,也要食五谷,生百病,也免不了吃喝拉撒。但是为了凸显其尊贵的身份,哪怕是上厕所,皇帝们也有很多的讲究,历史上的慈禧太后上厕所就非常讲究,还要专

  • 听说邻国掠华人为奴,唐太宗愤而御驾亲征:我必诛此贼,救我子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高句丽国大人众,对于中原王朝具有巨大的威胁。因此隋朝在统一全国后,立即将兵锋指向高句丽。随后,从隋文帝到隋炀帝,隋朝连续对高句丽发动4次讨伐。其中,隋炀帝还三次亲征,每次出兵都多达百万,参与运输的民夫更不下500余万。然而由于粮草不济以及高句丽人的顽抗,隋朝的四次进攻都以惨败而告终,死在辽东的战士多

  • 和珅觉得只贪污收银子太无趣,发明此法!现在很多人悄悄模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一个距离今天年代最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于清朝的了解,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慈禧太后,鸦片战争,还有我们都很喜欢的乾隆爷!正所谓”乾隆盛世“,乾隆在位时,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那是因为国库充盈,不用为引子而发愁,因此,也产生了很多有钱人。和珅便是其中一个,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 《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epub、azw3、pdf、mobi、txt免费电子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内容简介公元8 世纪到10 世纪,唐朝盛极转衰,西域局势动荡不安。在盛唐漫长的身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最终葬身海洋的中东船长塔泽纳、败走铁刃城的吐蕃士兵赛格拉顿、远赴漠北的太和公主,一生飘零的妓女莱瑞诗卡……无论是贵族还是民众,都在试图抓住命运的节奏,努力活下去。正是这样一个个生命轨迹照亮了两千多年的丝

  • 康熙南下,一妇女下跪接驾,康熙看了一眼不敢受礼,立马上前搀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清宫剧的都对皇宫里请奶娘非常了解,古时候,不管是皇宫里的妃子,还是那些达官贵人家,女人生孩子后,都会请乳母照顾和哺乳孩子,也许是为了保持身材和容貌吧。因而,有很多孩子从小到大都不知道生母是什么概念,对生母非常陌生,咱们熟知的康熙爷就是这样长大的。康熙帝出生后,京城正值天花泛滥,于是,便由乳娘孙

  • 唐代边塞诗人——铸铜岑参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

  • 光绪一生未宠幸裕隆,裕隆被逼无奈每晚睡前做一件事,导致得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裕隆太后是慈禧的侄女,为了叶赫那拉氏的荣耀,慈禧逼迫光绪娶裕隆为皇后,但光绪对裕隆没有一点兴趣,据记载,光绪帝一生未宠幸过裕隆,裕隆至死都是女儿身!裕隆乃慈禧的侄女,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静芬。根据遗留下来的一些照片,我们得知裕隆的长相并不好看,如下图:裕隆(右一)慈禧太后选裕隆为后一

  • 隋唐的宦官有多横?杀了两个皇帝,废了一个皇帝,立了八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时期。此时政治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尚书台从内朝走到了外朝,中书、门下两省成了新的内朝。唐朝早期,宰相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控制着内朝,同时又有对外朝的指挥权,兼两朝权力于一体。相比之下,大内总管的权力就相当受限了。但在中唐之后,帝国危机不断,皇帝们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的本能反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