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另一面:没资格科考,学剑术跑到山东拜师,还收了徒弟

李白另一面:没资格科考,学剑术跑到山东拜师,还收了徒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629 更新时间:2024/2/7 19:35:52

近日,一个“很重视的友情对方却不看重是种什么体验”的回答火了,网友吐槽李白为什么不给杜甫回信,李白对杜甫无情。不仅成了一个梗,还使李白成了“负心汉”。虽然网友花样吐槽、洗白,剧情有牵扯到孟浩然王维,但这都体现的是网友们对这些大文豪们的喜爱。然而李白不仅是“负心汉”,还是个“古惑仔”,下面国历君给大家解读一下不一样的李白。

没资格科考的大文豪

在李白的生平中,有一件事非常可疑——终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唐代主要诗人中,只有李白没有参加科考,这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李白自己的说法是:我是天才,懒得考进士。实际上这只是托词,李白有他的难言之隐,他根本没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这跟他的身世有关。

李白的祖上因为犯了法,被贬到当时的边疆——碎叶城一带。被流放地以游牧为主要谋生手段,中土之士不一定擅长。但李白的祖先是从中土过去的,对中土有什么物产,西域有什么物产,都比较清楚。李白的先人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生存方式,最合适的就是做商人。

根据松浦友久所著《李白的客寓意识及其诗思——李白评传》一书记载,李白未在任何公开场合提到其父的名字。只有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里称李白的父亲为“李客”。这《新墓碑》是根据伯禽“手疏十数行”而写的,伯禽是李白的长子,史料的可靠性很大。有关部分记述如下:

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由伯禽“手疏”可知,李白的父亲因为“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也就是说,他并没有真正的名字。因此,有学者推论,李白父亲是一名没有正式汉名的异族移居者。与他的这种出身相关,李白青年时期,在四川的生活大概是被排斥的,故自离川之后,再未回归一度作为“故乡”的蜀地。四十几岁在长安被放逐时,晚年流放夜郎途中得知被赦免的消息时,他并没有折返更近的蜀地,而是照旧返回江南。

按照当时唐朝的律法,科举制度虽然相对宽松,但对于考生的身份审查却毫不马虎。参加科举考试,先要通过资格审查。审查中要注明:“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它名”,此外还规定,如果家里是做买卖的,或者关系比较近的亲属是做生意的,就不能来考进士;异民族的子孙也被排斥在外。当然,罪犯的后人更没有资格。

李白的身世,恰好都占了:一是罪人之后,二是商人之子,且恐为异民族之子。这样的出身,使他喊出了真真切切的牢骚:“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李白一生没有参加科考不足为奇,他为友人剔骨迁葬的行为,却着实让人无法理解。据李长之的《李白传》记载, 李白从25岁到27岁间,曾经东游扬州(现在江都);那时他大量挥霍,一年之内,花了30万两金子,都救济了“落魄公子”。李白与蜀中好友吴指南结伴游历,他们到达岳阳的时候,吴指南得重病去世。李白悲痛欲绝,伏于吴指南之尸恸哭。李白为友守丧期间,来了一只猛虎,此时李白如逃走,猛虎便会撕食吴指南尸体而不会追赶他。但李白为了保全朋友的遗体,竟冒着生命危险与猛虎对峙,最后终以手中剑逼退饿虎。

李白将吴指南的尸体暂葬于洞庭湖边。一年后,他专程赶赴岳阳,挖出吴指南的尸骸,其尸体尚未完全腐烂。李白扛着他的尸体来到湖边,用刀子刮去腐肉,用湖水洗干净,将所有的尸骨拣拾装好,历尽艰险一路背着走到武昌,借钱将吴指南的尸骨厚葬于城东。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周勋初撰文对李白这一怪异行为作出了解释,文章称,剔骨迁葬的风俗,在汉族人中自古至今闻所未闻,但在中原地区之外的有些民族中,这一类的葬法现在仍然在流行。这一说法,可作为李白并非汉人的一个旁证。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一直以来,世人都知道李白是一位“斗酒诗百篇”的大诗人,然而,少有人知道,李白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古惑仔”。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的《侠客行》不仅仅在写他所景仰的古时的侠客,同时在暗写他自己的经历。《新唐书·文苑传》特别指出,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李白在向别人推介自己的特长时曾说:“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明明白白地强调:自少年时,他就开始学剑。他生怕别人会因为他的五短身材而瞧不起他的功夫,解释性地说:“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义气!”(《上韩朝宗》)李白身材不够高大,但身轻体健,有万夫不挡之勇。唐代流行斗鸡活动,年轻时的李白脾气火爆,在一次斗鸡活动中,大发神威一连手刃了好几个泼皮。“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在闹市拿刀砍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折不扣的古惑仔。首都师范大学的教师檀作文就写了一本《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为了学剑术,提高武艺,李白又专门到山东。他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一诗中写道:“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唐代文人裴敬写过一篇文章《翰林学士李公墓碑》,里面讲李白“常心许剑舞。裴将军,予曾叔祖也。尝投书曰:‘如白愿出将军门下’。”大唐有三绝,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张旭和李白都是饮中八仙;裴将军是李白的师父,是大唐第一剑客。李白作为裴旻的徒弟,其剑客身份确定无疑。

李白除了有一个著名的剑客师父外,还有一个杀手徒弟,有诗为证——《赠武十七谔》,他的徒弟叫武谔,排行十七。从这首诗的序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

门人武谔,深于义者也。质本沉悍,慕要离之风,潜钓川海,不数数于世间事。闻中原作难,西来访余。余爱子伯禽在鲁,许将冒胡兵以致之。酒酣感激,援笔而赠。

李白说:我徒弟武谔不善于说话,却是个讲义气的人,而且沉稳、凶悍。他听说安史之乱爆发了,就来拜我为师,准备为国效力。我的儿子伯禽在山东,我没有办法去看他。可是武谔说他有本事把少主人救出来。我在感激之余,就写下了这首诗送给武谔。武谔是个杀手,不是诗人。他拜李白为师,是要学武艺,而不是学诗文。

千古文人侠客梦,在唐代,作侠客、为大将是当时年轻人的普遍追求,是一种时髦的人生观,是太平盛世的时代精神。杨炯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李颀说:“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古意》);高适说:“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燕歌行》)等等,概莫如是,实风尚所致。所以,李白追求高明的剑术,一点也不奇怪。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此人揣着一包金豆子进宫,出宫时一个不剩,最后逆袭为康熙宠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宠臣这个词,在皇宫里是非常受用的,说要是皇帝的宠臣,那皇宫里甚至皇宫外的人都对你另眼相看,为首是瞻,在你面前话都说的好听了,都一个劲地巴结你。但是要成为皇帝的宠臣,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得有两把刷子才行,就像大贪官和珅,若不是精通几国语言,肚子里又有点墨水,还鬼点子特多,能成为乾隆的宠臣吗?但是

  • 李世民杀十个侄子,他十四个儿子有多少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遭殃的十个小孩,包括李建成五个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唐太宗李世民自己也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这35个皇子皇女,比他们的堂兄弟姐妹强多了,不过生在皇家,他们又

  • 是什么原因,能让9个女人都终生未嫁?网友调侃:民国黄金剩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为了简便,称为民国。民国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知识青年,一直被誉为知识分子的黄金年代。比如,鲁迅啊,徐志摩啊,都是民国才子。当然了,除了男人,民国也有很多女才子,最有名的就是吕碧城、石评梅、萧红、张爱玲、她们四个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那个时期的女性,非常向往

  • 傅申 | 我是如何鉴定李白书法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所生活的唐代(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国力强盛,影响深远的王朝。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的成就,是当时的世界强国之一。唐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是亚洲经济文化的中心。随着经济日益繁荣,唐代的文化艺术也进入兴盛时期,在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奏响了一曲

  • 【常德文史】刘禹锡在朗州的故事之三:哭吕衡州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吕衡州,即吕温(772—811),元和六年八月死于衡州刺史任上。被贬朗州的刘禹锡闻讯后,不胜悲哀,写了悼念文章,全题是《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柳宗元有和诗,题目是《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刘禹锡、柳宗元和吕温三人都参加永贞革新,特别受王叔文的赏识,是战友,政治情趣相投;永贞革新失败

  • 慈禧的水烟袋原来是这么来的,人们看后感叹,难怪大清要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晚清最高的统治者!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子,后来一步步高升,当上了太后,垂帘听政,1875年,同治帝驾崩,慈禧便拥立自己的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1881年慈安太后逝世,慈禧独掌大权!光绪帝驾崩后,慈禧选择了当时年仅3岁的溥仪继位,尊自己为太皇太后,次日,慈禧太后去世。说起慈

  • 【常德文史】刘禹锡在朗州的故事之四:桃源访仙官,薜服祠山鬼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永贞元年(805)十一月,刘禹锡被贬离京,南下经过江陵(即古荆州),韩愈也正好从阳山令“量移”经岳阳到此,韩愈尽地主之谊,设宴招待刘禹锡。韩愈被贬阳山令时,怀疑昔日同事、好友刘禹锡、柳宗元,至少有泄露自己上书消息的嫌疑。他在岳阳与窦庠的唱和诗表露了这个猜疑:“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或虑语言泄,传

  • 清朝大贪官除了和珅,这个人才是大腕!红楼梦很可能就是写的他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王朝,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至今已有296年的历史!康熙在位时出现了一个历史上的巨贪,一说大家便把矛头指向了和珅,和珅是康熙年间的大贪官没错,和珅的确贪得无厌,在康熙年代无人能及!但是,在清朝乾隆年间,还出现了一名大贪官,非常有名,他所贪污的钱财比清政府十五年

  • 杨坚结束战乱统一全国建立隋朝,二世杨广却使其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为何会这么说呢?你看完就明白了。在隋朝建立以前,中国经历数百年的动荡,百姓饱尝了战乱之苦,期间,虽然也出现一些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仍无法结束这战乱不断的时代,直到杨坚的出现, 这一动荡的局面才得以改变。统一全国之后,隋文帝杨坚开始励精图治,整顿政治,发展经济,开创了开皇盛世。当时的隋朝,政治安定、民生

  • 荆泉文史|清朝的阍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大臣郭嵩焘总结历史说:“西汉与宰相、外戚共天下;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耳。”《清稗类钞》说林则徐虎门禁烟,以一箱茶叶换一箱鸦片。“而茶为胥吏所办,中多杂以沙石,即至欧洲,又以不能售而寄回,商人耗本无算,遂致激成衅端。”既然要把他们当作心腹耳目和爪牙,就难免导致他们的跋扈。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