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方国珍实力不足加之朱元璋需要树立典型故得以善终

方国珍实力不足加之朱元璋需要树立典型故得以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526 更新时间:2024/2/7 16:35:45

不过从一个刀尖舔血的私盐贩子,到称霸浙东的一方诸侯,最后还在以翻脸无情著称的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手下混到善终,方国珍这一生堪称一段传奇。

浙东海贼王的发家史

方国珍,原名方珍,浙江黄岩人,祖辈都以贩盐浮海为生。方国珍的相貌,按照《明史》描述是“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力逐奔马”。

和元末有明确政治诉求的红巾军领袖不同,方国珍之所以造反,纯粹就是为了吃一口饭。至正八年(1348年)十一月,浙东出现了一个在海上打劫财物的悍匪蔡乱头。就在元军例行抓捕之时,方家的仇人却趁机指证方国珍兄弟和蔡乱头是同党。方国珍做贼心虚,和几个弟弟方国瑛、方国珉等一起杀死仇家,随即亡命海上。《元史》记载:“台州方国珍为乱,聚众海上。命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朵儿只班讨之。”

承平多年之后,元朝军队无论是汉军还是蒙军,早已不复开国时的勇猛。堂堂的从二品参知政事朵儿只班一仗下来就成了方国珍的俘虏。不过方国珍胸无大志,一心想的就是“招安”。通过朵儿只班的牵线搭桥,方国珍被封为庆元定海尉,反而风光返乡。刘基也参与了针对方国珍的军事行动,结果自然是没有任何突出表现。

不过方国珍一直没有把手下人解散,元朝政府对此相当不满。至正十年(1350年)年底,双方矛盾激化,于是方国珍再度起事,兵锋直指温州。这一次元朝派出正二品的江浙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率军讨伐,当然结果还是一样:兵败被俘。

刘福通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刘福通以红巾为号在颍州发动起义,正式揭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焦头烂额的元朝政府面对气势汹汹的方国珍,还是祭出老办法:招安。这一次出面的是大司农卿达识帖睦迩、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樊执敬和浙东廉访使董守悫。识帖睦迩是来自中央的正二品高官,樊执敬和董守悫都是汉官,看得出对招降方国珍很有诚意。

此后的时间内,不管局势如何变化,方国珍该反的时候就反,只要元朝开出合理的价码,他就投降。如此反复无常,居然也在元末乱世中活得逍遥自在。《明史》记载:“元既失江、淮,资国珍舟以通海运,重以官爵羁縻之,而无以难也。有张子善者,好纵横术,说国珍以师溯江窥江东,北略青、徐、辽海。国珍曰:‘吾始志不及此。’谢之去。”

反复横跳,竟得善终

说起来方国珍和朱元璋之间,也算得上是恩怨纠葛了好多年。早在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攻下婺洲(今属浙江省金华市)之时,就曾经派主簿蔡元刚、儒士陈显道去招降方国珍。

当时方国珍刚刚被任命为元朝江浙行省左丞兼海道运粮万户,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但这个人嗅觉非常灵敏,从各种渠道信息分析出来朱元璋不好惹,立刻派人跟着使者回去见朱元璋,同时献上黄金五十斤、白金百斤、金织文绮百端,表示愿意归顺。《明太祖实录》记载:“国珍向风慕义,欲归命之日久矣。道路壅遏,不能自通。今闻亲下婺城,抚安浙左。威德所被,人心景从。不弃犷愚,猥加诲谕。开其昏蒙,俾见天日。此国珍所素愿也。谨遣使奉书,上陈恳款。或有指挥,愿效奔走。首言为定,明神寔临。”

不过方国珍话虽然说得漂亮,实质上还是想和朱元璋保持距离。比如朱元璋封他为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方国珍就以“老不任职”为理由,只接受了平章印和诰命。

朱元璋

但是对于朱元璋来说,一来他当时的主要对手还是张士诚,方国珍只要背后不捅刀子,就可以忍受他的首鼠两端。用朱元璋本人的话来说,就是“吾方致力姑苏,未暇与校”。二来方国珍毕竟是第一个向朱元璋集团投降(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的一方诸侯,朱元璋为了树立典型,暂时也不会去动他。

此外方国珍虽然在起事初期打败过张士诚,但其所部战斗力一向很差。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所部大将胡大海在金华被苗军降将蒋英、李福等人暗杀。方国珍看着前来投奔自己的蒋英等人,自然是拒不接纳,而且还想卖个人情给朱元璋。蒋英等人见势不妙,强行进军准备前往福建投奔陈友定。双方在台州爆发冲突,结果方国珍的弟弟方国璋反而兵败被杀。《明太祖实录》记载:“久之,会国朝苗军降将蒋英、李福叛,剌杀江南行省参政胡大海于金华,将由台州走福建。时国璋守台,率兵邀击于仙居,为所败被杀。”被一支叛军打成这个样子,也难怪朱元璋瞧不上方国珍所部。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军攻下杭州,将张士诚在浙江的势力彻底消灭。此时对于方国珍来说原本最佳的方案就是投降,但他却北连王保保,南通陈友定,企图继续首鼠两端。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集团攻下平江(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俘虏了张士诚,形势对于方国珍来说已经是岌岌可危。

很快朱元璋所部大将朱亮祖对浙东一线发起了全面进攻,方国珍所部也不出所料地全线溃败。十月,大将汤和率领后续部队赶来,方国珍终于支持不住,不得不派人向汤和乞降。十二月初九日,方国珍亲自来到汤和帐前投降,其在浙东近二十年的统治就此宣告结束。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七日,方国珍来到南京,见到了此时已经是大明皇帝的朱元璋。不过朱元璋虽然斥责了方国珍反复横跳的行为,但并没有为难他,毕竟此时天下并不太平,树立方国珍这样一个典型还是很有必要的。《明太祖实录》记载:“上曰:‘草昧之时,英雄角逐。人孰不欲有为,亦谁能识帝王之有真者?其为去就,不能无所龃龉,尔之所为,亦何足责?朕推赤心待人,汝其自安,勿用怀疑。’国珍顿首谢,遂赐第居京师。”

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方国珍被封为广西行省左丞,不过他不用去广西上班,只需要待在南京城内白拿一份工资就可以。说起来方国珍的待遇还算差的,毕竟此前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投降朱元璋,还有一个归德侯的爵位。而在他之后投降的四川明夏政权皇帝明升也有一个归义侯的爵位。不过这两位毕竟做过皇帝,身份上和方国珍不同。而且这两人因为不太安分,在洪武五年(1372年)的时候被朱元璋一起送去了高丽国,但安分守己的方国珍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方国珍

洪武七年(1374年)正月,方国珍长子方礼被封为广洋卫指挥佥事。三月二十六日,元末第一位义军领袖方国珍去世,享年56岁。方国珍病重期间,朱元璋多次派出宫中太监进行探望。方国珍死后葬于南京城东20里的玉山之原,朱元璋命翰林学士宋濂为其撰写神道碑铭,也算得上是有始有终。

对于方国珍,史书上有这样一个评价:“地小力少,不足以张国,饷匮援绝,不足以待敌”。也就是说他的地盘局限于浙东一带,再要发展就要直面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豪强,以方国珍的能力,实在是无能为力。

但是乱世之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朱元璋这样的最后赢家。朱元璋有朱元璋的做法,方国珍也有方国珍的活法。而且方国珍从来不去主动招惹朱元璋,所以朱元璋虽然鄙视他首鼠两端,但也找不到借口去收拾他。最后江南大局已定,方国珍举手投降,最终还混了个善终。他这一辈子,也算值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蒙古国刚崛起时宋蒙就有接触,而且已经担心蒙古对宋朝的威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不仅如此,当时刚刚崛起的大蒙古国和宋朝为了针对共同的敌人金国还有结盟意向,所以双方还互派过使者联络。早在嘉定十三年(1220年)宋就派赵珙、苟梦玉等人出使蒙古商讨联合进攻金国的事宜,尤其是苟梦玉还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铁门关(今俄罗斯杰尔宾特西)见到过尚在西征的成吉思汗,而他更是写下了《使北录》这样的长篇

  • 杨贵妃到底有没有死在马嵬坡?存在哪些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杨贵妃到底死没死在马嵬坡,其实在史学界是有争议的。因为正史上并没有明确说明,而且一些野史则是记载,杨贵妃是活了下来的。对于杨贵妃,其实唐玄宗也是舍不得的,但是没办法,大难临头,当时的局势已经不是唐玄宗说的算了。如果唐玄宗不抛弃杨玉环,那么大臣们也绝对不会再保护唐玄宗,江山与美人只能够二选一,唐玄宗只

  • 发现新大陆后大量白银流入明朝,故从明朝起白银开始作为主要货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为什么到了明朝中叶,民间就开始大规模使用白银了呢?这就需要把目光放眼到当时的世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美洲那边的银矿和金矿激起了欧洲世界的淘金梦,白银产量急剧上升,大量白银流入欧洲。而与此同时,明朝以瓷器、丝绸、茶叶等为主的商品行销整个世界,与欧洲那边保持着巨大的顺差。费尔南·布罗代尔在《15至

  • 杨素伐陈势如破竹,隋秦王杨俊却在躺平,但傻人有傻福胜利自来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上期说隋陈第一场战斗杨素旗开得胜,杨素通过厚待俘虏赢得了很好的声望,但南康内史吕忠肃并没有受到先前陈军战败的影响,稳稳当当地屯兵在岐亭。岐亭是杨素渡过三峡的最后一站,吕忠肃下令在两岸的石崖上凿孔,用三条铁链横截江面,这就是传说中“铁索横江”的大手笔。果然杨素来到岐亭对吕忠肃的铁链非常头疼,辛苦修造的

  • 从“陈桥兵变”到正式“黄袍加身”,赵匡胤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显德六年(959年),后周柴荣皇帝在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驾崩,年仅三十九岁,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此时,深受柴荣信任和倚重的赵匡胤是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他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后周的主要军权。小皇帝柴宗训年幼不懂事,而垂帘听政的符太后和主持朝中军政大事的宰相范质、王溥等

  • 李渊有四个儿子,将他们的名字合起来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若是将他这四个儿子的名字连在一起,你就会发现其实李渊很早之前就已经有野心了。那么,他儿子们的名字中蕴含着什么秘密呢?李渊的野心又是什么?四个儿子的名字李渊在称帝前,妻子窦氏先后为其生下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便是他的第一个孩子,那个时候的李渊还是隋朝时期的一名官员,加上彼时的他比较年轻,因此在心态方面

  • 明朝墓出土元代瓷器,为何这件瓷器盗墓贼都看不上,那是有理由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上世纪70年代,安徽蚌埠市东郊要进行交通建设,相关部门进过研究后,决定对汤和墓进行保护性发掘。在此之前,文物专家已经对汤和墓进行考察,他们怀疑该墓已被盗墓贼光顾。当专家进入墓里时,他们看到盗墓贼留下的痕迹。根据专家们讲述,墓室内一片狼藉,被破坏的非常严重。专家们无法得知盗墓贼究竟带走了什么,因为已经

  • 汉灵帝时给宫女设立澡堂,明朝时正式成立“混堂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洗澡,甚至可以上升到“礼”的层次,在《礼记》中,就曾经说到,作为孩子,必须要给父母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五日则镡汤请浴,三日具浴。其间面垢,镡潘请缋,足垢,镡汤请洗。”对年迈的老人如此,新陈代谢更快的年轻人更是不必说了,这种观念不分宫里宫外,是古人的一种基本意识。在汉代,洗澡甚至被写进了《汉

  • 李渊、李世民父子是什么时候成为路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文/ 子玉皇家无父子。可以肯定,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历史舞台上的表演一定会被按下暂停键,轻者被褫夺一切权力,重则失去生命。李世民兄弟在玄武门外血战的时候,李渊正和宰相们一起泛舟海池,这绝对不是表象上的散心,而是在商议如何处置秦王李世民的问题。是的,李渊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了李世民兄弟的斗争已经进入

  • 李世民的祖先不仅有老子,还有上古四圣之一皋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古往今来五千载,上下春秋有万年,作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的华夏中国,自古以来繁衍生息源远流长,血缘继承仅靠着姓氏维系,大唐盛世国姓为李时,就是靠着李姓探根寻祖,找到诸多李氏先祖。李世民身世谜团众所周知,唐朝李氏是李渊造反隋朝建立起来的,而李世民则是李渊造反的一大助力。为造反有名编了个梦。古代凡事讲究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