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泪痕春雨漫评隋唐历史(四)周宣帝信任杨坚吗

泪痕春雨漫评隋唐历史(四)周宣帝信任杨坚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375 更新时间:2024/1/23 11:26:06

最简单而言,周宣帝上位后,把宇文宪、宇文孝伯、宇文神举、王轨都清理出局了,却是独独留下了杨坚

宇文宪、宇文孝伯的江湖地位明显高于杨坚;这个我们上一节已分析过,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这里,我们再说一下宇文神举、王轨的江湖地位。事实上,这两个人的江湖地位,也不比杨坚低多少。

周武帝死的时候,宇文神举的头衔是柱国大将军,并潞肆石等四州十二镇诸军事、并州总管。

周武帝死的时候,王轨头衔是柱国、七州十五镇诸军事、并州总管。

不要说别的了,单看他们两个人的头衔,应该不比杨坚差多少吧。

从这层意义上,周宣帝一直防范的人,并不是杨坚;如果周宣帝一直防范的人是杨坚,在当时的权力格局下,他既然能除掉宇文宪、宇文孝伯,王轨、宇文神举,自然也能除掉杨坚。

更主要的是,周宣帝能把宇文宪等大佬清理出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得到了杨坚等人的支持。否则单凭一个皇帝的招牌,就想清除宇文宪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估计是无法实现的。

关键是,从最基本的事实去看,杨坚在此过程中,地位能一个劲的上升,肯定是因为他积极站在了周宣帝一边。

在两晋南北朝时代,皇帝与太子的矛盾几乎是无可调和的。所以周宣帝在当太子的时候,一直受到周武帝的各种打压。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还是太子的周宣帝,在受到父皇的打压时,杨坚是什么态度呢?显然是希望太子能忍辱负重,尽力渡过这个坎。因为太子是杨坚的女婿!太子被废了,杨坚难免会跟着受到牵连;如果太子上位了,杨坚的地位自然会跟着上升。

因为这种利害关系,所以周宣帝上位后,杨坚的地位就一直在稳步上升。至少周宣帝死的时候,杨坚说自己在人臣中排名第二,还真没有谁敢说自己排名第一。

虽然从帝国的排名去看,还有许多人排在杨坚前面,但实际上,周宣帝死的时候,杨坚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从这层意义上,所谓周宣帝一直猜忌杨坚、打压杨坚,也就是政治宣传的结果。

这就好像,隋炀帝一直非常信任李渊;但是写在史书,却是隋炀帝一直猜忌李渊。毫不夸张的说,如果隋炀帝真的猜忌李渊,李渊肯定也没有机会造反的,千万不要说他有一个神功无敌的儿子。

李渊之所以可以造反成功,就是因为在一片混乱之中,隋炀帝让他坐镇晋阳了。

晋阳是什么地方?最初,坐镇晋阳的是晋王杨广,后来坐镇晋阳的是汉王杨谅。只要我们知道这种事实,就可以知道晋阳在大隋帝国有多重要。因为这是亲王才有资格坐镇的地方。

隋炀帝在天下一片混乱之际,让李渊坐镇晋阳,本身就证明隋炀帝非常信任李渊,否则绝不可能在一片混乱的背景下,让李渊坐镇这种地方。

在这种背景下,大唐御用文人就说了,本来呢,隋炀帝非常猜忌李渊,但是李渊听从他老婆的遗言,给隋炀帝发了个大红包,隋炀帝一看红包这么大,当时就不再猜忌李渊了,并让李渊出镇军事重地晋阳了。[注]

[注]:高祖追思后言,方为自安之计,数求鹰犬以进之,俄而擢拜将军,因流涕谓诸子曰:“我早从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

这样一处理,隋炀帝不但猜忌李渊,而且智商还非常有限;关键是道德毫无下限。因为几个大红包,就能让他迷失自己!

所以,很多历史事实,虽然出自传说中的正史,但我通常只把它当故事段子看的。

总的来说,历史只有最基本的历史事实比较可信。一旦牵制细节,尤其是谁对谁错,谁好谁坏,通常就是一个个的罗生门;关键是,许多内容,一看就是大字报上的内容,总而言之,耸人听闻、荒诞不经,根本就不是正常人所为,只因为夺人眼球,所以成为历史上最流传最广的内容。

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认为周宣帝会完全相信杨坚。

因为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地方,皇帝就是标准的孤家寡人。从理性的角度,他是谁也不会相信的,尤其是成熟的官僚政治还未构建时。皇帝是不可能相信任何人的,因为只要权力格局出了问题,任何人都有可能抢夺他的权力。

从这层意义上,皇帝不猜忌杨坚,只是相对的。

事实上,周宣帝在打破自己父亲留下的权力格局后,就开始重新设置自己的权力格局,而他的权力格局,显然都是针对杨坚设置的。毕竟,把宇文宪、宇文孝伯、宇文神举等人清理出局后,杨坚就成为最危险的人物。

对于权力者而言,驾驭天下的主要方法,就是分而治之、平衡制约。

只要几股巨大的力量互相制约,皇帝想弄谁也是一盘菜;因为皇帝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借力打力。

但是皇帝打破了这几股互相制约的力量,而无法构建起新的平衡,那皇帝再想打击一支独大的权臣,难度就比较大了。

围绕皇权的博弈,谁也不要说某人忠心可表天地。当臣子权势超过皇帝时,就算臣子不愿意篡位,下面的人也会通过各种威逼利诱让他去篡位的。

赵匡胤重用某个大哥,有人就对赵匡胤说,这个大哥的权力越来越大,可能会尾大不掉的。

赵匡胤说,这个大哥是忠臣!对方就说,您也是大周的忠臣,问题是,当大家都希望您当皇帝时,您不是也没有拒绝吗?[注]

[注]:天雄节度使符彦卿来朝,帝欲使典兵,赵普以为彦卿名位已盛,不可复委以兵柄,屡谏,不听。宣已出,普复怀之请见曰:“惟陛下深思利害,勿复悔。”帝曰:“卿苦疑彦卿,何也?朕待彦卿至厚,彦卿岂能负朕?”普曰:“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帝默然,事遂中止。

在唐代,唐肃宗想让建宁王掌握兵权,有人就劝唐肃宗,小心玄武门之变!唐肃宗说,我的两个儿了兄友弟恭,怎么会出现这种事呢?

对方就说,如果建宁手握兵权、通过军功拥有了无尚的威望,就算建宁王愿意向太子称臣,跟着建宁王混的人,也不会同意啊。[注]

[注]:始,军中谋帅,皆属建宁王,泌密白帝曰:“建宁王诚贤,然广平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吴太伯乎?”帝曰:“广平为太子,何假元帅?”泌曰:“使元帅有功,陛下不以为储副,得耶?太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今元帅乃抚军也。”帝从之。

最简单而言,当年的太宗皇帝也不想玩玄武门之变。问题是,形势逼到那个份上,他就只能那样玩了。

总的来说,臣子的忠心是靠不住的。

因为臣子爬到一定位置时,他就不再是一个人了,而是一个代表众多人利益的首脑了。在这种背景下,就算他愿意退这一步,下面的人也会纷纷劝他向前走那一步的,甚至会逼着他向前走那一步的。

我们常常说某个人权力如何巨大,就是不篡位;其实呢,许多人的权力,那就是空有其表;因为一个人权力真大到了可以篡位的地步,就算他不想篡位,也只能篡位了。

据说,刘备不想当皇帝,但是他手下的在佬,那是连威逼带利诱,就是要劝他称帝。

总而言之,你不想当皇帝,我们还想当三公、九卿呢!我们还想当大将军、车骑将军呢!

再总而言之,不是我们吓唬您,您如果不称帝,小弟的心就会寒了;小弟们的心寒了,就会各奔东西了。到时,您就没的玩了。

面对这种带有恐吓性的劝进,刘备自然只能当皇帝了。

后世说起诸葛亮时,那是非常拉风的,因为诸葛亮是丞相。问题是,如果刘备父子不称帝,你说诸葛亮混到死,能是什么级别的官?

如果刘备父子到死就是一个益州牧,诸葛亮混到死,恐怕也就是一个别驾、中郎将。就这种头衔,写在历史书上,即使大家还觉得诸葛亮忠心可表天地。问题是,就他这种头衔,让人怎么看,也好像是一个草台班子的成员。

当然了,据说赵匡胤也不想当皇帝,问题是下面的小弟强行就把黄袍披在他身上,他就只能当皇帝了。

此时,赵匡胤愿意当皇帝,小弟们就都是开国功臣。

此时,赵匡胤如果拒绝当皇帝,你说他的这些小弟,都是什么人?不用上纲上线,都是乱臣贼子,而且都够满门抄斩!

在这种背景下,赵匡胤如果敢拒绝当皇帝,肯定会被小弟们赏一刀的。因为事情发展到此时,赵匡胤还拒绝称帝,小弟们就没得混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李世民在火并李建成时,也一直犹豫不决,但是他下面的小弟那是纷纷给他鼓劲。

在这种背景下,李世民还想算上一卦。他的小弟,直接就把他算卦的东西,扔在了地上。总而言之,都什么时候,您还要算卦?

在这种背景下,李世民还想说什么兄弟如手足。小弟们直接就告诉他,与帝国的根本利益相比,手足之情算个屁啊!

当然了,因为类似的原因,杨坚犹豫不决时,下面的人也是纷纷给他鼓劲。

总而言之,您现在已是骑虎难下了;您想不被老虎吃掉,就只能一直骑着它。

再总而言之,什么天意不天意,都什么时候,您还有心思研究天意?您的脚下,现在就是万丈深渊,你勇敢的跨过去,就会变成真龙;否则,当时就会粉身碎骨了。

关键是,天意算个屁啊?因为现在就是民心所向。

如果杨坚想篡位时,大家都是坐在那里王左顾而言它,甚至开口闭口就是周公如何如之何,诸葛亮如何如之何,我估计杨坚也会当忠臣的,即使当忠臣只有死路一条,他也会当忠臣的。

因为这明摆着,就是没人支持他篡位啊。

如果大家都不支持你篡位,你千万不要说你的官有多大、权力有多大。因为,皇帝的官大不?皇帝的权力大不?没人有支持的时候,都好像狗屁一样,你就更不要说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乱臣无罪 弑君有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方国珍实力不足加之朱元璋需要树立典型故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从一个刀尖舔血的私盐贩子,到称霸浙东的一方诸侯,最后还在以翻脸无情著称的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手下混到善终,方国珍这一生堪称一段传奇。浙东海贼王的发家史方国珍,原名方珍,浙江黄岩人,祖辈都以贩盐浮海为生。方国珍的相貌,按照《明史》描述是“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力逐奔马”。和元末有明确政治诉求的红巾军领

  • 大蒙古国刚崛起时宋蒙就有接触,而且已经担心蒙古对宋朝的威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不仅如此,当时刚刚崛起的大蒙古国和宋朝为了针对共同的敌人金国还有结盟意向,所以双方还互派过使者联络。早在嘉定十三年(1220年)宋就派赵珙、苟梦玉等人出使蒙古商讨联合进攻金国的事宜,尤其是苟梦玉还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铁门关(今俄罗斯杰尔宾特西)见到过尚在西征的成吉思汗,而他更是写下了《使北录》这样的长篇

  • 杨贵妃到底有没有死在马嵬坡?存在哪些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杨贵妃到底死没死在马嵬坡,其实在史学界是有争议的。因为正史上并没有明确说明,而且一些野史则是记载,杨贵妃是活了下来的。对于杨贵妃,其实唐玄宗也是舍不得的,但是没办法,大难临头,当时的局势已经不是唐玄宗说的算了。如果唐玄宗不抛弃杨玉环,那么大臣们也绝对不会再保护唐玄宗,江山与美人只能够二选一,唐玄宗只

  • 发现新大陆后大量白银流入明朝,故从明朝起白银开始作为主要货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为什么到了明朝中叶,民间就开始大规模使用白银了呢?这就需要把目光放眼到当时的世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美洲那边的银矿和金矿激起了欧洲世界的淘金梦,白银产量急剧上升,大量白银流入欧洲。而与此同时,明朝以瓷器、丝绸、茶叶等为主的商品行销整个世界,与欧洲那边保持着巨大的顺差。费尔南·布罗代尔在《15至

  • 杨素伐陈势如破竹,隋秦王杨俊却在躺平,但傻人有傻福胜利自来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上期说隋陈第一场战斗杨素旗开得胜,杨素通过厚待俘虏赢得了很好的声望,但南康内史吕忠肃并没有受到先前陈军战败的影响,稳稳当当地屯兵在岐亭。岐亭是杨素渡过三峡的最后一站,吕忠肃下令在两岸的石崖上凿孔,用三条铁链横截江面,这就是传说中“铁索横江”的大手笔。果然杨素来到岐亭对吕忠肃的铁链非常头疼,辛苦修造的

  • 从“陈桥兵变”到正式“黄袍加身”,赵匡胤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显德六年(959年),后周柴荣皇帝在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驾崩,年仅三十九岁,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此时,深受柴荣信任和倚重的赵匡胤是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他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后周的主要军权。小皇帝柴宗训年幼不懂事,而垂帘听政的符太后和主持朝中军政大事的宰相范质、王溥等

  • 李渊有四个儿子,将他们的名字合起来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若是将他这四个儿子的名字连在一起,你就会发现其实李渊很早之前就已经有野心了。那么,他儿子们的名字中蕴含着什么秘密呢?李渊的野心又是什么?四个儿子的名字李渊在称帝前,妻子窦氏先后为其生下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便是他的第一个孩子,那个时候的李渊还是隋朝时期的一名官员,加上彼时的他比较年轻,因此在心态方面

  • 明朝墓出土元代瓷器,为何这件瓷器盗墓贼都看不上,那是有理由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上世纪70年代,安徽蚌埠市东郊要进行交通建设,相关部门进过研究后,决定对汤和墓进行保护性发掘。在此之前,文物专家已经对汤和墓进行考察,他们怀疑该墓已被盗墓贼光顾。当专家进入墓里时,他们看到盗墓贼留下的痕迹。根据专家们讲述,墓室内一片狼藉,被破坏的非常严重。专家们无法得知盗墓贼究竟带走了什么,因为已经

  • 汉灵帝时给宫女设立澡堂,明朝时正式成立“混堂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洗澡,甚至可以上升到“礼”的层次,在《礼记》中,就曾经说到,作为孩子,必须要给父母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五日则镡汤请浴,三日具浴。其间面垢,镡潘请缋,足垢,镡汤请洗。”对年迈的老人如此,新陈代谢更快的年轻人更是不必说了,这种观念不分宫里宫外,是古人的一种基本意识。在汉代,洗澡甚至被写进了《汉

  • 李渊、李世民父子是什么时候成为路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文/ 子玉皇家无父子。可以肯定,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历史舞台上的表演一定会被按下暂停键,轻者被褫夺一切权力,重则失去生命。李世民兄弟在玄武门外血战的时候,李渊正和宰相们一起泛舟海池,这绝对不是表象上的散心,而是在商议如何处置秦王李世民的问题。是的,李渊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了李世民兄弟的斗争已经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