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元朝后期,进士以死守节,维护元朝统治

在元朝后期,进士以死守节,维护元朝统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140 更新时间:2024/1/27 13:06:25

元代科举开始于中后期,中期的社会政局相对稳定,虽爆发过农民起义,但朝廷完全有能力镇压。

元末顺帝统治时期,权臣伯颜专权,朝局不稳,上下行贿,导致民怨沸腾,沉积已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同时爆发。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南北红巾相继起事。元朝却无力镇压,由南到北渐渐丧失对地方的控制权。元代进士是元末农民战争中维护朝廷统治的主力军。大部分进士官员选择以死守节,为国捐躯,忠实地维护元王朝的统治。

清人赵翼言:“元代不重儒术,延祐中始设科取士······然末年仗义死者,乃多在进士出身者。”

就山东进士来说,事实也确实如此。

出谋划策,尽忠职守

元代山东进士虽文职入仕,但也有不少进士出身军功世家,精通军法,在对敌作战时,往往伤敌无数,取得胜利。至正十七年,红巾军陷商州,气势汹汹,直逼陕西。

当时王思诚任职陕西,其深思熟虑后,言“河南为京师之庭户,陕西实内郡之藩篱,两省相望,互为唇齿,陕西危,则河南岂能独安乎”,从实际厉害关系出发,劝得达鲁花赤察罕帖木儿派兵前来支援,遂复收陕西。

至正十八年,盗寇又强攻上京辽阳,郭嘉率兵英勇应战,他未盲目迎战,而是细心观察,识破敌军诈降的阴谋,生擒数百贼人,将军事才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之后,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仍坚决守城,并自散家财,犒赏士兵,安抚、激励他们英勇作战,然元气数已尽,最终以身殉国。

至正年间,江浙一带盗贼横行,朝廷命普颜不花前往江浙地区籴粟二十四万石,以筹集军饷。然而浙东民疲于赋税,无人肯出。

普颜不花对浙江父老乡亲言:“今天子宵衣旰食,惟恐泽不下民而民不得其所耳,然奈盗贼何。夫讨贼者必先粮饷,以我不汝扰,故命我复来,盖讨贼即所以安民耳。父老其谓何”,以理服人,民众遂纳粮。

当时,贼占据永平,意图招降普颜不花,他毅然拒绝,并入城劝贼,计为攻心,贼皆感泣,后投降于朝廷。

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普颜不花并不是狂妄的人,而颇具君子风度。当然,作为军队统领的人亦不失血性。

至正十一年,普颜不花任江西行省郎中,贼军进逼江西,普颜不花在城内设局,并撤走城外居民,诱敌深入,大败贼军。

后贼军北渡黄河,朝廷议发五省八卫军出戍外镇,普颜不花统黑军数千人及西山八十二寨民义军前去迎敌,声势浩大,兵强马壮,英勇作战,贼败退而逃。

自至正十一年至至正二十八年,腐朽衰弱的元朝廷能够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战争中持续十七年之久。

“这种情况的出现虽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进士群体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元末山东进士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出谋划策,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

保持节气,以身殉国

元末农民战争中,虽元代进士竭力维持元廷的统治,但腐朽的元王朝早已失去民心,元代进士未能挽救元朝统治,元朝最终灭亡,而以科举入仕,具有强烈封建忠义气节的进士,多“死节效命”。

至正十七年,贼复濬州,州兵溃败,濬州知州王士元未逃离,面对盗贼询问,怒斥盗贼,直言“我王知州也”,后英勇就义。

王士元文臣入仕,并不精通军法,却忠心于朝廷。

王士元曾任礼院副使曾撰写《汉昭烈皇帝庙祠碑记》,对东汉末年三国局面有深刻的认知。他将诸葛亮的忠君为公与曹丕父子篡权夺政的事迹相对比,表明乱臣贼子,不能造福一方。

他认为“人心忠义越宇宙而未尝不同世之,乱臣贼子皆能狐媚窃弄于一时而天下之诛炳如日星,虽骨朽成麈,亦无毫鬓之遁矣”,“世变有古今人心忠义”,不负皇恩,以死忠君,“惟永世戴皇灵于无疆”,以此表明自己会忠心为君。

同样,郭嘉亦是如此。郭嘉力战起义军,寡不敌众,死前曰:“自我祖宗,有勋王室,今之尽忠,吾分内事也。况身守此土,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以身尽忠。

朝廷闻之,封太原郡公,谥忠烈。时张士诚叛乱,占据高邮,有传言其有意降于朝廷。朝廷派乌马儿为使,命令孙撝为辐行,协助处理招降事宜。然而张士诚未有投降之意,将孙撝与使者拘禁,“或日一馈食,或间日一馈食”,欲迫使张撝屈降,张撝宁死不屈。

后张士诚迁往平江,孙撝于张士诚部将张茂先谋划派人赴镇南王府,欲寻援兵收复高邮。然而计划泄露,孙撝被杀,死前无悔,朝廷追封其为曹南郡公,谥忠烈。

至正十八年,陈友谅遣邓克明兵袭建宁。此时,普颜不花正与李国凤经略江南,当地官员纷纷离去,普颜不花却坚决守城,明示将与将士共存亡,坚守城门,双方苦战六十四日,最终大败邓克明部。

后普颜不花授平章山东行省,守卫益都。明兵压境,普颜不花告其母曰:“忠孝不能两全”,遂不屈而死,其妻妾、兄弟、子孙皆投井而亡。

此后不到一年,元朝灭亡。元末农民战争中为元王朝“死节”、“殉难”的进士有很多,《元史》中确切记载的比较重要的进士有四十二人,其中山东籍进士有五人。

他们的“死节效命”受到统治者的高度褒扬,是元廷内部官员效法的榜样,为上层统治阶级对抗农民起义提供了精神上的力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一贪官当了15年宰相,最后皇帝派兵抄他家,却搜出64吨胡椒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至德元年(756年),唐肃宗在灵武继位。元载因生性机敏,善于奏对,受到唐肃宗的器重,后来官拜御史中丞(唐朝丞相),统领群臣长达15年之久。元载做丞相前期,帮助皇帝铲除权臣,勤于政事,还是有一点建树的,但到了其统政后期,却开始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培植亲信,排除异己,凡是想求官仕进的,都要向他的儿子、亲

  • 在借鉴北宋法制原则后,西夏制定的《天盛律令》有何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党项族自唐以来羁縻于中原王朝,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制度上不断致力于法制的建设,治事多有规程、封建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到李元昊登基后,对中原文化非常的仰慕,通过学习汉学,对西夏文字进行改造,推动了该民族的汉化程度。不过他们还是很好地保留了传统的民族性,西夏中后期的仁宗治国是他们的综合实力达到了顶峰。经济

  •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有多神?他病逝后番将一心求死要为他以身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不停地劝,说我们早就没有活殉葬这种制度了,你想死也不行呐。结果,这位番将更加来劲了,不等众人说完,他起身就要撞柱自杀,被众将士一拥而上撂倒在地。没办法,唐高宗李治拿出唐太宗不许其殉葬的遗诏,这才作罢。这位忠军将领叫契苾何力,甘肃张掖人,铁勒族契苾部人,他祖上三代都是铁勒部落可汗。公元632年,契

  • 在万历年间,东吁王朝不断侵扰,明缅宗藩关系逐渐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明缅宗藩关系在经历了从洪武年间到宣德年间的蜜月期,正统年间到嘉靖十年的动荡期,从嘉靖十年以后开始逐步走入了衰落期。嘉靖十年后,东吁王朝在缅甸中部兴起,相继消灭了白古、阿瓦等割据政权,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缅甸得以重新统一。东吁王朝是一个军事封建色彩比较浓厚的王朝,在统一缅甸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走

  • 隋文帝可以比肩秦始皇吗?结束了370年的乱世,当真是一代圣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两位都是中国古代最靓的仔,俗话说得好,人红是非多。秦始皇和隋文帝都这么优秀了,居然还是能找到不少槽点。秦始皇为人诟病的,当然是焚书坑儒。那么隋文帝杨坚呢?他身上又有哪些值得吐槽的地方呢?其实还是蛮多的。一,隋文帝杨坚,本身就是篡位出身。按照《史记》的记载,秦始皇嬴政的出身,其实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说

  • 朱棣篡夺了朱允炆的帝位,如果皇帝是朱标,朱棣还会篡位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朱棣他是一个特别有能力的人,但是他在朱元璋的心中,并不是最理想的继承人。在当时,朱元璋指定的太子是儿子朱标,但是朱标却因为不幸去世。但是当时的朱元璋,他宁愿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允文,也没有把皇位留给朱棣。而朱棣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正是因为抢夺了侄子的皇位,才成为了明朝的一国之君。那么,假

  • 武则天如此残暴,为何给她的评价总体是肯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无字碑翻开《隋唐五代史》,我们能够了解武则天那些劣迹斑斑的暴政。她的最大的弊政就是任用酷吏,排除异己。655年,武则天被唐高宗立为皇后,她得宠就立即用残忍的刑法杀害了被废黜的王皇后和萧淑妃。此后,她又不断杀害反对立自己为皇后的大臣,其中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660年后,武则天开始摄政,她就不断杀害太子

  • 魏太宗拓跋嗣:文韬武略,文治武功,魏太宗的能力不输唐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王朝)公元409年,年号很多。这一年是东晋义熙五年,后秦弘始十一年。北凉永安九年,南燕太上五年。除此之外,还有西凉,夏国,南凉,西秦,北魏纷纷割据,拥有独属于自己的年号。此时的东晋王朝,表面上虽然仍以全国性的统一政权自居,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东晋号令不出江南百里,北方早就是游牧民族的天下了。这

  • 芮城北周隋唐佛道造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文物世界》 2005年06期张俊良芮城县位于山西省西南端,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近年来,芮城县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出土的北周、隋唐佛道造像碑刻,这批造像碑大多有明确的纪年,品相之完美,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本文拟将其中部分造像碑介绍如下,并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一、道教造像碑1.北周青石造像座北

  • 朱元璋问道士自己能活多久?道士: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斩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绝对算是一位极具个人特色的“铁血君王”,朱元璋从一个靠乞讨为生的小乞丐一路攀升到天下最尊贵的皇帝,在此期间历经了无数坎坷才成功的一个人,自然有超乎常人的品质。古代大多人都比较封建迷信,最高统治者也不例外,有许多皇帝对于算命、丹药、长生不老等说法深信不疑,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