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借鉴北宋法制原则后,西夏制定的《天盛律令》有何特征?

在借鉴北宋法制原则后,西夏制定的《天盛律令》有何特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91 更新时间:2024/2/7 16:33:41

党项族自唐以来羁縻于中原朝,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制度上不断致力于法制的建设,治事多有规程、封建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到李元昊登基后,对中原文化非常的仰慕,通过学习汉学,对西夏文字进行改造,推动了该民族的汉化程度。

不过他们还是很好地保留了传统的民族性,西夏中后期的仁宗治国是他们的综合实力达到了顶峰。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创造了党项族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颁布了著名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这部法律当中也能看到对北宋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法律原则思想的借鉴。

那么在借鉴北宋法制原则后,西夏制定的《天盛律令》有何特征?

对北宋法制原则的借鉴

党项民族历来具有尚武精神,多有争斗发生。他们在处理内部事务时,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规,只是按照传统的杀人者偿命的管理方式进行内部秩序的调整,《旧唐书▪党项羌传》载,党项“俗尚武,无法令赋役”。这就能看出党项人在解决争端时,依据的办法就是用习惯法。

宋代时,党项社会有“和断官”,“番族有和断官,择气直舌辩者为之。以诉讼之曲直,杀人者,纳命价钱百二十千”。这就使得宋朝的官员在处理党项族内部争议时也必须采用传统的习惯法。

而随着党项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建国后与北宋交往的增多,也就推动了他们法律文化的建设,使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为进一步加强军队的建设,便于更好地开疆拓土,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法律的制定来进行国家的管理。

元昊强调党项民族“衣皮,事畜牧”和“忠实为先,战斗为务”的民族特性。西夏法律的制定的不断发展,使得西夏王朝的君主权力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到仁宗时候已经成为奉行重视文化和加强法律建设来管理国家的政权。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既体现了党项民族特性,又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民风彪悍是党项族民众的基本特性,在奴隶社会的时候,党项族部落完全是依靠传统的行为习惯处理内部事务。他们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与北宋的交往越来越密切,然后建立国家后就确立了重物尚法的治国理念,通过制定成文法来推动社会的建设;到了仁宗的时候,治国理政又发生了重大的转变,重武尚法已经成为指导思想,充分看出党项族法律制度的完善。

西夏统治者以北宋法律原则为借鉴,援引北宋法律制度。早在李继迁时期就仿宋制,“潜设中宫,全异羌夷之体;曲延儒士,渐行中国之风”到元昊之父李德明附宋后,“其礼文仪节、律度声音,无不遵依宋制”。

元昊登基后出于巩固自己权力的目的,这就要求他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毕竟他在青年时期对儒家经典学说非常的熟悉,从这些书本上学到了中国治国理政的方法。正式建元年号为“天授礼法延祚”,这些名称,都看出他对封建立法的重视程度,也就是在元昊继位开始,西夏王朝已经总是成文法的建立。

元昊与他的父亲在坚持民族特性上有很大的不同。元昊认为学习汉文化有很大的优点。对于提升治国理念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不过汉文化也有许多弊端。比如繁文缛节就是一个重要的弊端。如果盲目搬照北宋的汉思想做法会消磨党项民族的习武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元昊就计划对汉族的礼数进行简化,从九拜变为三拜。礼乐当中的五音改为一音。元昊“更定礼乐”,吸收借鉴唐宋礼仪,确立了“重武尚法”的治国方略。

崇宗乾顺治国的办法发生了变化。不变的是继续保持崇尚法律的做法,“尚法”的宗旨却贯穿始终。夏仁宗继位后大力地推动汉家儒学教育的发展。主持修订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反映出西夏国“尚法”、“崇儒”的特色。

出土的西夏文书中发现有“狱典”残卷,记载了有关西夏对服刑人员进行惩罚的详细介绍。内容明文规定,不管犯人以前怎样违背法律,受到惩罚进入监狱后就要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严惩和教化相结合等方式对犯人进行改造。

西夏文书中发现的《瓜州审判档案》残卷,是记录惠宗天赐年间法官处理民间财务纠纷的案件,这说明西夏法律制度既保有党项民族特色,又深受唐宋政治法律制度影响。

蕃汉糅合的法律:《天盛律令》的制定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是西夏相关研究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对于了解西夏的法律制度建设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性质明确,在旧有律令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又因该法典每页版口上方都有“律令”二字,故简称为《天盛律令》,现在学术界又称之为“西夏法典”。

《天盛律令》说共有20万字,每卷大约一万字,是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发现的首部涉及少数民族法典的出土文物,而且出土文物的法律条文最为完善,这就成为现在学者研究西夏法制工作的重要资料来源。

《天盛律令》是以唐朝的法律为蓝本制定的内容包括,刑事行政管理,军事民事等相关内容的具体条文,同时也结合党项民族的传统特点,对法律进行完善,西夏法律编撰是诸多法律相结合的原则,对债务纠纷,税务管理、对外贸易,军事制度,官员制度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有多神?他病逝后番将一心求死要为他以身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不停地劝,说我们早就没有活殉葬这种制度了,你想死也不行呐。结果,这位番将更加来劲了,不等众人说完,他起身就要撞柱自杀,被众将士一拥而上撂倒在地。没办法,唐高宗李治拿出唐太宗不许其殉葬的遗诏,这才作罢。这位忠军将领叫契苾何力,甘肃张掖人,铁勒族契苾部人,他祖上三代都是铁勒部落可汗。公元632年,契

  • 在万历年间,东吁王朝不断侵扰,明缅宗藩关系逐渐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明缅宗藩关系在经历了从洪武年间到宣德年间的蜜月期,正统年间到嘉靖十年的动荡期,从嘉靖十年以后开始逐步走入了衰落期。嘉靖十年后,东吁王朝在缅甸中部兴起,相继消灭了白古、阿瓦等割据政权,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缅甸得以重新统一。东吁王朝是一个军事封建色彩比较浓厚的王朝,在统一缅甸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走

  • 隋文帝可以比肩秦始皇吗?结束了370年的乱世,当真是一代圣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两位都是中国古代最靓的仔,俗话说得好,人红是非多。秦始皇和隋文帝都这么优秀了,居然还是能找到不少槽点。秦始皇为人诟病的,当然是焚书坑儒。那么隋文帝杨坚呢?他身上又有哪些值得吐槽的地方呢?其实还是蛮多的。一,隋文帝杨坚,本身就是篡位出身。按照《史记》的记载,秦始皇嬴政的出身,其实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说

  • 朱棣篡夺了朱允炆的帝位,如果皇帝是朱标,朱棣还会篡位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朱棣他是一个特别有能力的人,但是他在朱元璋的心中,并不是最理想的继承人。在当时,朱元璋指定的太子是儿子朱标,但是朱标却因为不幸去世。但是当时的朱元璋,他宁愿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允文,也没有把皇位留给朱棣。而朱棣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正是因为抢夺了侄子的皇位,才成为了明朝的一国之君。那么,假

  • 武则天如此残暴,为何给她的评价总体是肯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无字碑翻开《隋唐五代史》,我们能够了解武则天那些劣迹斑斑的暴政。她的最大的弊政就是任用酷吏,排除异己。655年,武则天被唐高宗立为皇后,她得宠就立即用残忍的刑法杀害了被废黜的王皇后和萧淑妃。此后,她又不断杀害反对立自己为皇后的大臣,其中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660年后,武则天开始摄政,她就不断杀害太子

  • 魏太宗拓跋嗣:文韬武略,文治武功,魏太宗的能力不输唐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王朝)公元409年,年号很多。这一年是东晋义熙五年,后秦弘始十一年。北凉永安九年,南燕太上五年。除此之外,还有西凉,夏国,南凉,西秦,北魏纷纷割据,拥有独属于自己的年号。此时的东晋王朝,表面上虽然仍以全国性的统一政权自居,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东晋号令不出江南百里,北方早就是游牧民族的天下了。这

  • 芮城北周隋唐佛道造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文物世界》 2005年06期张俊良芮城县位于山西省西南端,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近年来,芮城县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出土的北周、隋唐佛道造像碑刻,这批造像碑大多有明确的纪年,品相之完美,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本文拟将其中部分造像碑介绍如下,并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一、道教造像碑1.北周青石造像座北

  • 朱元璋问道士自己能活多久?道士: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斩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绝对算是一位极具个人特色的“铁血君王”,朱元璋从一个靠乞讨为生的小乞丐一路攀升到天下最尊贵的皇帝,在此期间历经了无数坎坷才成功的一个人,自然有超乎常人的品质。古代大多人都比较封建迷信,最高统治者也不例外,有许多皇帝对于算命、丹药、长生不老等说法深信不疑,譬如:

  • “迄今为止颜氏最早书作”——颜真卿《郭虚己墓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颜真卿《郭虚己墓志》 墓志盖拓本、墓志整拓《郭虚己墓志》于1997年l0月在洛阳偃师市首阳山镇砖厂一座唐墓中发现,墓室其它随葬品已被盗掘一空,仅出土墓志一合。志盖顶面篆书“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志高104.8厘米、宽106.0厘米、厚16.0厘米。志文楷书,35行,满行34字,计115

  • 明朝末期,皇位继位与扬州民变,两者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所率领的农民军攻破京师,崇祯帝投缳自杀。而自李自成的军队围攻北京城之日起,京师就与南都诸臣失去了联系。由于南北相隔,音讯不通,此时南都诸臣尚且不知道三月十九日北都沦陷之事。四月初一日,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工部尚书程注、都察院右都御史张慎言、兵部右侍郎吕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