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太宗拓跋嗣:文韬武略,文治武功,魏太宗的能力不输唐太宗

魏太宗拓跋嗣:文韬武略,文治武功,魏太宗的能力不输唐太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153 更新时间:2024/2/26 5:44:06

(东晋王朝)

公元409年,年号很多。

这一年是东晋义熙五年,后秦弘始十一年。

北凉永安九年,南燕太上五年。

除此之外,还有西凉,夏国,南凉,西秦,北魏纷纷割据,拥有独属于自己的年号。

此时的东晋王朝,表面上虽然仍以全国性的统一政权自居,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东晋号令不出江南百里,北方早就是游牧民族的天下了。

这一年,对北方平原的北魏政权来讲,无疑是一个收获之年。

北魏的开国皇帝魏道武帝拓跋珪征服高车,拳打柔然,覆灭后燕,还顺手灭了后秦两万大军。

这实在是一个强悍的帝王。

他用尽了几乎一生的时间来开拓疆土,抵御外患,为北魏政权开了一个好头。

但这位一生战功彪炳的帝王,却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亲手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人到晚年的拓跋珪因为长期统军作战,染上了一身的伤病。

久病难愈,皇帝病急乱投医,开始服用一味叫做“寒食散”的中药。

寒食散,这是一味十分霸道的中药,服用之后,虽然能暂时压制住身体上的伤痛,但副作用十分明显。

中成药的成分十分复杂,而这味寒食散往往在服用后攻击人的中枢神经,影响人的情绪,从而使用药者本人性情大变,喜怒无常。

而长期服用寒食散的拓跋珪由此变成了一个极易暴怒的人,但凡服药之后,必然六亲不认,大开杀戒。

(魏道武帝 拓跋珪)

早晨起来杀大臣,中午饭后杀百姓,晚上睡前杀亲戚。

在皇帝如此的杀人行径之下,北魏王朝俨然变成了一个恐怖的人间炼狱。

物极必反,很快,就有了站出来反对拓跋珪的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拓跋珪的次子,清河王拓跋绍。

皇位面前无亲情,就算道武帝拓跋珪不胡乱杀人,历史上皇子弑父以谋夺帝位的事情,也常有发生。

北魏虽然是游牧民族,但同样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度,而身为次子的拓跋绍想要继承皇位的唯一方式,只有两条路,要么弑兄,要么弑君。

拓跋珪的长兄,即皇帝的长子,拓跋嗣身强体壮,实难刺杀,于是这位心怀不轨的皇子把主意打到了父亲拓跋珪的身上。

珪惊起,求弓刀不获,遂弑之。——《资治通鉴》

于是,在一个夜黑风高,四下无人的夜晚,拓跋绍串通宫内士兵,发动兵变,手持利刃,亲手刺杀了自己的父亲。

残杀了自己的父亲,背上了万世的骂名,拓跋绍终于站上了北魏王朝顶点。

(拓跋绍 形象)

唐太宗李世民杀兄弑弟,篡夺帝位,是因为太宗的确有雄才,如果皇位让太子李建成来坐,实在是可惜。

但他的哥哥拓跋嗣并非当年太子李建成那般的酒囊饭袋。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拓跋嗣就得知了父亲已经被弟弟残害的消息,他立刻举兵进宫讨伐拓跋绍,而拓跋绍准备不足,很快被镇压,身死于乱军之中。

一场短促的宫廷兵变即遭平定,而最后的胜利者拓跋嗣则顺势登基为帝,成为了北魏王朝的第二任皇帝。

钟鼓礼乐之下,百官高呼万岁,拓跋嗣在庄重的仪式中称帝了。(魏太宗)

做皇帝,这是普天同庆的大好事儿,但魏太宗拓跋嗣的心情却并不是很好。

一夜之间,他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失去了自己平时一向亲密有加的弟弟,而在此之前,他还失去了曾经养育他长大的母亲。

皇帝几乎失去了自己所有的亲人,而最让他过意不去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宣穆皇后刘氏。

对他来说,这是一段十分沉痛的记忆。

在自己的少年时代,当他被父亲拓跋珪确立为北魏王朝的继承人之时,他的父亲曾经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魏书》

老皇帝表示,我要立你做太子,继承北魏的大统,所以我要效仿汉朝武帝的做法。

汉武帝刘彻,曾在确立自己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时,杀掉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目的是为了确保新帝登基之后,后宫以及外戚无法干预政事。

(汉武帝 刘彻)

汉武帝之所以手段如此强硬狠辣,是因为皇帝年少时就曾经被父亲汉景帝刘留下的外戚势力所制约,所以他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经历在太子刘弗陵的身上重演。

而恰巧,我们的这位魏道武帝拓跋珪是汉武帝的粉丝,他认为,汉武帝的这种制度有必要在北魏再度施行。

于是,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恐怖的国策——“子贵母死制度”出现了。

子,即为太子,母,即为生育太子的母亲。

而子贵母死,则是指一旦北魏王朝确立太子,那么一定要在太子登基前,处死太子的母亲,而宣穆皇后刘氏,则成了这套制度的第一个牺牲者。

帝哀不自止,日夜号泣。——《魏书》

拓跋嗣得到了太子之位,也就是提前得到了天下,却失去了自己最爱的母亲。

这段痛苦的记忆时刻萦绕在拓跋嗣的心头,让帝王时常痛哭流涕,嚎哭不能自已。

没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所以尽管拓跋嗣有着如此沉痛的记忆,但他并没有因此仇视社会,心理扭曲,从而变成一个邪恶的人。

皇帝十分善良,从他处置自己弟弟拓跋绍谋反这件事儿上就能看得出来。

拓跋嗣只处死了主谋拓跋绍,并未祸及拓跋绍的家人——他已经见过了太多的人间离合悲欢,他实在是不忍心把同样的噩运强加到别人的身上。

不仅如此,拓跋嗣还对老皇帝拓跋珪当年无端弑杀而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这样一来,既安定了人心,又稳固了朝堂局势。

(魏太宗 拓跋嗣)

但如果你只把魏太宗拓跋嗣想象成一个颇有仁善之风的帝王,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证明,皇帝虽然仁善,但并不软弱。

他十分明白,在东晋十六国的乱局之下,只靠仁慈,是没有办法立足的。

想要继承父亲的宏图大业,只有握起武器,活生生地杀出一条血路。

北方,是蠢蠢欲动的柔然部落,柔然部落本事不大,常年被北魏按着打,但不管怎么打,就是死不投降,终年徘徊在北魏后方,一有机会就集结队伍过来搞骚扰。

柔然人的作战方略,和如今的游击战术差不多,奉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策略,北魏率大军来攻,柔然脚底抹油,抬腿就泡,而北魏前脚一撤军,柔然就立刻派出小股部队前来骚扰。

在魏太宗拓跋嗣即位之前,北魏军队往往对柔然人的打法束手无策,而拓跋嗣即位后,很快制定了全新的军事策略来对抗柔然人,即修筑长城。

于是,在巍峨的阴山山脉,一段巍峨挺拔的长城拔地而起,而围绕着长城附近,六所历史闻名的军事重镇也修建而成了。

这六所军事重镇,分别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玄柔,怀荒。

北魏长城和六镇拔地而起,横空出世,有效地阻隔了柔然人的进攻,也为北魏的边疆防御工作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虽然柔然人毅力十足,并不放弃,但长城和六镇的建立,足够让他们浪费掉很多时间在路上了。

(柔然人)

北疆平定,皇帝开始剑指南方。

当然,此时的北方,其实并未平定。

北凉,北燕,夏国,西秦仍然占据着相当多的土地,但拓跋嗣似乎并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皇帝认为,真正的敌人,是江南的南朝刘宋政权。

在拓跋嗣着手处理柔然的同时,江南大地也发生了巨变。

东晋,这个历时一百零三年的江南政权在权臣刘裕的颠覆之下,正式走向了灭亡。

刘裕篡东晋开国,建立了南朝宋。

并且,趁着北魏对付柔然,无暇他顾,刘裕趁机出兵,攻灭后秦,占领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

此时的拓跋嗣,虽然并非彻底统一北方草原,但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北方的主人。

黄河,那是我们北魏的河!

黄河以北的土地,那是我们北魏的土地!

合着我收拾柔然的功夫儿,你刘裕一声招呼都不打,直接就把我们北魏的地盘给侵占了?

(宋武帝 刘裕)

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叔能忍婶子也忍不了!

泰常七年,公元422年,拓跋嗣举兵攻宋,势如破竹,夺取了山东青州,兖州以及黄河沿岸的大片土地,差点就直接端了刘宋的老窝。

如果上天能再给拓跋嗣一点点时间,那么也许拓跋嗣就能覆灭刘宋,控制江南,转而横扫北方平原,一统天下。

不是作者吹,而是文韬武略,文治武功的拓跋嗣真的有这个实力。

但可惜,历史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拓跋嗣雄浑壮烈的一生,已然走到了尽头。

壮志未酬,英雄已然末路。

泰常八年,十一月初六,魏太宗拓跋嗣在讨伐刘宋政权的征途中猝然病逝,时年三十二岁。

三十二岁,皇帝把自己的一生定格在了最辉煌的年纪里。

如此江山,何人能不留恋?

但这江山是主,人是客,纵使帝王,也要告别。

魏太宗拓跋嗣的离世,给北魏留下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这个屹立于北方的鲜卑族政权,将来又会如何?

让我们,拭目以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芮城北周隋唐佛道造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文物世界》 2005年06期张俊良芮城县位于山西省西南端,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近年来,芮城县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出土的北周、隋唐佛道造像碑刻,这批造像碑大多有明确的纪年,品相之完美,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本文拟将其中部分造像碑介绍如下,并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一、道教造像碑1.北周青石造像座北

  • 朱元璋问道士自己能活多久?道士: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斩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绝对算是一位极具个人特色的“铁血君王”,朱元璋从一个靠乞讨为生的小乞丐一路攀升到天下最尊贵的皇帝,在此期间历经了无数坎坷才成功的一个人,自然有超乎常人的品质。古代大多人都比较封建迷信,最高统治者也不例外,有许多皇帝对于算命、丹药、长生不老等说法深信不疑,譬如:

  • “迄今为止颜氏最早书作”——颜真卿《郭虚己墓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颜真卿《郭虚己墓志》 墓志盖拓本、墓志整拓《郭虚己墓志》于1997年l0月在洛阳偃师市首阳山镇砖厂一座唐墓中发现,墓室其它随葬品已被盗掘一空,仅出土墓志一合。志盖顶面篆书“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志高104.8厘米、宽106.0厘米、厚16.0厘米。志文楷书,35行,满行34字,计115

  • 明朝末期,皇位继位与扬州民变,两者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所率领的农民军攻破京师,崇祯帝投缳自杀。而自李自成的军队围攻北京城之日起,京师就与南都诸臣失去了联系。由于南北相隔,音讯不通,此时南都诸臣尚且不知道三月十九日北都沦陷之事。四月初一日,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工部尚书程注、都察院右都御史张慎言、兵部右侍郎吕大器

  • 在洪武年间,明朝的军事制度有何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洪武初年,明朝新立,朝廷规定由大都督府的大都督管辖所有军队。到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朝廷将大都督府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为方便起见一般简称为五军府。五军府分管除了皇帝亲兵外的所有军籍军政,而不是直接管理军队,军队的最高指挥权仍然是皇帝本人。卫、所制的产生当有战事时,皇帝会颁旨给兵部,兵

  • 在宋朝,为了防止官吏贪腐,采用了什么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宋太祖认为:“俸禄薄而责人以廉,甚无谓也。”宋太宗也有言:“廪禄之制,宜从优异,庶几丰泰,责之廉隅。”官吏俸禄微薄还要求他们清正廉洁,这实在是没有道理的事情。要预防腐败,前提是官吏的俸禄足以满足家庭生活开支。于是,提高官员俸禄成为宋代统治者防止官吏腐败重要措施之一,希图以法令规范俸禄制度,使官吏俸给

  • 南宋建炎年间,驻跸地之争,对四川地位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金兵占领开封后,俘获徽、钦二帝,康王赵构被拜为兵马大元帅后,为稳定时局,在张邦昌和朱胜非等北宋遗臣的劝请之下,于应天府登坛受命,改元建炎,建立南宋政权。高宗即位后,金兵继续南下搜捕高宗,高宗被迫继续南逃,维扬之祸使高宗惊惶不已,避难于海上。在逃难途中苗傅叛乱更使高宗对抵抗金军失去了信心,南宋政权处于

  • 李元吉三箭没能射死李世民,为何李建成却被李世民一箭射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在唐朝的过程中,李渊有着四个名声显赫的儿子,分别是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李元吉以及李元霸,其中四子李元霸早夭,剩下的三个儿子无论是在身份地位上,还是个人擅长的能力上,都堪称是人中龙凤,在隋唐乱世的过程里,三个儿子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为大唐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李元吉以及李世民都是骁勇善战的沙场悍

  • 南宋和北宋存在差异化,在固有因素影响下,百姓审美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社会环境影响两宋绘画艺术传播受众的审美品位,同时,两宋生活方式的改变提升了艺术受众的“期待视野”。从经济角度而言,商业的发展孕育了宋代艺术传播受众审美“雅俗”观念。其一,基于宋代政治地理结构的变化与海外贸易的增长,体现在政治上的朝贡关系新变化和经济贸易的人员流动,尤其是与东南亚、南亚诸国的通商,北宋

  • 自从五代十国以后,长安就丧失了作为京城的资格,这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再说一下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以洛阳为核心的地区更是非常地富有,这一带的财富可以通过东西走向的陆路连续地供应给长安。从隋朝开始,长安就慢慢丧失了作为都城的竞争力,大运河的开通提供了稳定的漕运供应,陆路运输失去了作用,到了元代以后,运河重新修建,可以从杭州直通北京。主要的交通道路就是运河,长安已经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