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氏建立的晋朝,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如此低?也不看他做了什么

司马氏建立的晋朝,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如此低?也不看他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584 更新时间:2024/2/17 21:00:41

晋明帝司马绍听了之后,用手蒙着脸伏坐在床上说道:如果真如您说的那样,晋朝的天下又怎么能长久呢?

从司马绍的话来看,他认为晋朝夺取天下的手段太过狠毒,会导致晋朝的国祚不会长久,当时的东晋已经偏安长江以南,只能算半壁江山了,作为后世子孙,司马绍说出这样的话肯定是不孝的,但是没有祖宗的作为,哪来的晋朝呢?

司马绍与王导

从国家的长治久安来说,很明显就连司马氏的后世子孙也认为他们的祖先做得有点过,作为历史上的大一统朝代,晋朝在所有大一统朝代中评价算是最低的,因为晋朝给百姓和民族带来两个重大灾难:

1、丢掉了华夏一直统治的核心地区-中原。

自从华夏有历史以南,其统治核心地区一直在中原地区,也就是长江-秦岭以北,大漠以南,东海以西,陇右以东的广大地区,从黄帝开始,经、舜、禹、夏、商、周,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再经两汉到三国,几乎所有统治集团的核心都是在中原地区。

但是晋朝这个大一统朝代居然把中原地区给弄丢了,其统治集团只能衣冠南渡到长江以南地区建立偏安一隅的政权,时间长达数百年,直到隋朝,华夏民族才再次收复中原,晋朝是第一个丢掉中原的政权,也是第一个偏安长江以南的汉人正统政权。

五胡入华

这一事件的意义非常重大,以华夏的文化来看,占据中原才算正统,从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开始,就把打击蛮夷作为华夏头等重要的大事,即使在战国最混乱黑暗的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仍然把蛮夷挡在了华夏之外。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不仅仅是开疆拓土,更是驱逐蛮夷,稳定华夏的壮举,汉击匈奴,用上百年的国力阻击外敌,即使是三国鼎立的时期,外族依然难以进入中原一步,被魏、蜀、吴三家挡在中原之外。而作为大一统的晋朝,居然丢了中原,让华夏为之痛惜。

2、造成历史上难以弥补的汉人被屠杀事件。

西晋时期,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族杀进了中原,不仅仅灭亡了西晋,给整个北方带来了一片腥风血雨,永嘉之乱,都城洛阳被攻破,晋怀帝司马炽被俘虏,晋军主力被灭,汉赵军队攻入洛阳,大肆烧杀抢掠,晋朝大臣、皇族、百姓、军队被杀数十万人,整个西晋境内被一番抢掠,无数汉人被杀。

晋朝把中原丢了

几年以后,长安城也被攻破,西晋末代晋愍帝司马邺被俘虏,一年以后司马邺也被毒杀,汉赵政权控制了大半个中原,掀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在长达百年的乱世中,北方汉人因为战争、饥饿、瘟疫等各种原因死亡人数高达一千多万,几近灭族,这是整个华夏族的灾难,这是中原第一次被胡人攻破并杀戮,这是一种巨大的耻辱,华夏千余年形成的各种优势瞬间被击破,也难怪晋朝作为大一统朝代在历史上的评价最低了。

再来看看司马氏在夺权及建立政权前后的各种作为,看看司马氏做了哪些事,也能明白为何晋朝的评价如此之低了。

一、司马懿大搞肉体消灭,恶化政治生态

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上台,击败了曹爽,取得了魏朝的军政大权,虽然说政治斗争是残酷的,但是司马懿基本的信用也不讲,答应给曹爽富贵却没给,这也没什么,但是司马懿却为了消除竞争对手大搞肉体消灭,恶化了华夏的政治生态。

北方汉人惨遭杀害

司马懿把曹爽及其亲信三族合计五千多人全部诛杀,从夏朝到晋朝以来,这次的杀戮行为是政治斗争中杀人最多的一次了,自汉武帝一朝确定了独尊儒术以来,在政治斗争中打击对手就没有这么残酷的行为。

只需要杀掉带头的几个人,把其家族主要成员流放就行了,其他人也形不成威胁,何必赶尽杀绝,但司马懿的做法就是杀,把所有人全杀了,作为家传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司马懿的做法是震惊的,他开了一个错误的头,大搞肉体消灭,所以在晋朝灭亡之际,他的子孙也被其他人以同样的方法对待,无论是西晋还是东晋,其皇族成员也是被后来汉赵和刘宋政权杀得差不多了,这可能是因果报应。

司马懿政变夺取,残杀政敌

二、司马昭弑君

在封建社会,皇帝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精神支柱,也是天下共主,哪怕是傀儡皇帝,也是不能轻易杀的,会引发天下人的唾弃,作为权臣,可以取代傀儡皇帝,也可以迫使傀儡皇帝禅让帝位,但是弑君就会留下恶名,而且长时间难以消除。

从秦朝到晋朝,除了赵高弑君以及乱世之中自立的皇帝被杀之外,正常的朝代更替一般是不会杀君主的,比如曹魏代汉,善待了汉献帝,形成了正常的朝代交替,如果杀了皇帝,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对,包括前朝旧臣及百姓的反对,甚至对于朝代更替还会产生副作用。

但是司马昭在位期间,却指使手下人杀死了曹魏皇帝曹髦,甚至还有一句名言流传千古,这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话成为了后世历朝历代权臣篡位的象征,成为一个典故,这当然是一个负面的评语,也让司马氏在历史上的形象黑化,更让晋朝成为历史上大一统朝代中评价最差的。

司马昭弑君

三、司马炎执行了错误的民族政策与政治制度

司马炎在所有开国皇帝之中,能力是倒数的,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1、错误的民族政策。

西晋时期,胡人不断内迁,同时在边境地区,不断有胡人起兵反叛西晋王朝,比如河西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在凉州地区引发的叛乱,西晋用了十年才彻底剿灭,在这种情况下,早就有人看出危险,并指出会对西晋王朝形成巨大的威胁,大臣郭钦就此事曾向朝廷上书,提出不解决胡人内迁问题,会引发巨大的危险,但是晋武帝司马炎并没有解决办法。

不仅没有解决办法,而且西晋对胡人实行的是压迫的民族政策,各地官吏、世家大族欺压胡人,把他们视为奴仆,产生了严重的民族矛盾,以至于后来胡人产生了严重的报复心理,等到八王之乱后,胡人开始攻打西晋,直到灭亡了西晋,这个隐患就是从司马炎时代就留下来的,作为开国之君,司马炎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司马炎面对五胡内迁没有任何办法

2、错误的政治制度。

司马炎在位时虽然灭亡了东吴,统一了天下,但多半是顺势而为,他虽然表现出节俭的样子,在朝堂之上当众烧毁了大臣送给他的奇装异服,以示节俭,但这不过是做秀而已,作为开国之君,司马炎的后宫中有上万嫔妃,而且允许手下大臣斗富,西晋有名的石崇与王恺争豪,就是在司马炎眼皮底下发生的事,司马炎还在其中支持自己的母舅王恺,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就是西晋了。

然而司马炎最错误的政治制度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本来在汉朝就用推恩令彻底解决了,但是司马炎又把分封制用起来了,而且是大肆分封,分封了57个王和500多个侯,要知道西汉开国之初只封了7个异姓王和143个列侯,西晋的分封数量是西汉的数倍,分封这么多王侯,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这种爵位是世袭的,国家需要额外拿出大量的财富来养着这些王侯。

司马炎搞分封制祸国殃民

如果仅仅是花钱也就算了,西晋分封的诸侯王还有兵权,司马炎分封司马氏皇族为王,并让他们掌控部分兵权,每个诸侯王手中的兵权从1500~5000人不等,最为奇怪的是,西晋的州郡县反而是没有兵权,一般的州郡县由于没有兵权,连个治安也维持不了,百姓更加依靠世家大族来存活,整个社会资源无限倾向于世家大族。

这种分封制就是动乱的根源,夏商周及西汉的经验和教训都不能让司马炎明白,他还做出如此错误的分封制,也是引发八王之乱的根源,这其中主要的责任人就是司马炎。

3、错误的接班人。

司马炎在临死前立司马衷为继承人,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没有能力的皇帝,如果仅仅是皇帝昏庸,那也罢了,司马衷压根就不是正常人,没有理政能力,这样的人都能被扶上帝位,一定会导致皇权流失,引发了无数的野心家来窥视最高权力,包括杨骏、贾南风以及司马诸王们,他们为了权力,进行了长达16年的混战,把西晋王朝的实力全部消耗完,然后胡人就入侵了。

司马炎找了个非正常人的儿子当接班人

这都是司马炎种的因结出的果,责任人就是司马炎,如此错误的继承人选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四、司马氏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司马诸王勾结朝廷权贵进行的一场争夺最高权力的混战,这场混战的起因是贾南风因为野心而参政,然后勾结外地的司马诸王,因为西晋除了朝廷的军队,就只有司马诸王有兵权了,在朝廷瘫痪之时,司马诸王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如走马观花一般一个接替一个进入政治中心,然后又一个接一个被后来者所灭亡。

八王之乱

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斗争,长达16年的内乱中,消耗了司马诸王的实力,同时也消耗整个西晋王朝的实力,战争也把胡人引入其中,建立汉赵政权的刘渊曾是成都王司马颖的手下,后来自立为单于,他的政权灭亡了西晋,而八王之乱就是导火索,而这一切的根本就是西晋的内乱,包括政治制度的错误、继承人的错误、野心家的篡权等诸多原因叠加在一起造成的灾难,直接造成了朝代的灭亡,也难怪晋朝的评价会如此之低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在元朝后期,进士以死守节,维护元朝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元代科举开始于中后期,中期的社会政局相对稳定,虽爆发过农民起义,但朝廷完全有能力镇压。元末顺帝统治时期,权臣伯颜专权,朝局不稳,上下行贿,导致民怨沸腾,沉积已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同时爆发。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南北红巾相继起事。元朝却无力镇压,由南到北渐渐丧失对地方的控制权。元代进士是元末农民战争中维

  • 唐朝一贪官当了15年宰相,最后皇帝派兵抄他家,却搜出64吨胡椒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至德元年(756年),唐肃宗在灵武继位。元载因生性机敏,善于奏对,受到唐肃宗的器重,后来官拜御史中丞(唐朝丞相),统领群臣长达15年之久。元载做丞相前期,帮助皇帝铲除权臣,勤于政事,还是有一点建树的,但到了其统政后期,却开始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培植亲信,排除异己,凡是想求官仕进的,都要向他的儿子、亲

  • 在借鉴北宋法制原则后,西夏制定的《天盛律令》有何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党项族自唐以来羁縻于中原王朝,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制度上不断致力于法制的建设,治事多有规程、封建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到李元昊登基后,对中原文化非常的仰慕,通过学习汉学,对西夏文字进行改造,推动了该民族的汉化程度。不过他们还是很好地保留了传统的民族性,西夏中后期的仁宗治国是他们的综合实力达到了顶峰。经济

  •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有多神?他病逝后番将一心求死要为他以身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不停地劝,说我们早就没有活殉葬这种制度了,你想死也不行呐。结果,这位番将更加来劲了,不等众人说完,他起身就要撞柱自杀,被众将士一拥而上撂倒在地。没办法,唐高宗李治拿出唐太宗不许其殉葬的遗诏,这才作罢。这位忠军将领叫契苾何力,甘肃张掖人,铁勒族契苾部人,他祖上三代都是铁勒部落可汗。公元632年,契

  • 在万历年间,东吁王朝不断侵扰,明缅宗藩关系逐渐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明缅宗藩关系在经历了从洪武年间到宣德年间的蜜月期,正统年间到嘉靖十年的动荡期,从嘉靖十年以后开始逐步走入了衰落期。嘉靖十年后,东吁王朝在缅甸中部兴起,相继消灭了白古、阿瓦等割据政权,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缅甸得以重新统一。东吁王朝是一个军事封建色彩比较浓厚的王朝,在统一缅甸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走

  • 隋文帝可以比肩秦始皇吗?结束了370年的乱世,当真是一代圣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两位都是中国古代最靓的仔,俗话说得好,人红是非多。秦始皇和隋文帝都这么优秀了,居然还是能找到不少槽点。秦始皇为人诟病的,当然是焚书坑儒。那么隋文帝杨坚呢?他身上又有哪些值得吐槽的地方呢?其实还是蛮多的。一,隋文帝杨坚,本身就是篡位出身。按照《史记》的记载,秦始皇嬴政的出身,其实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说

  • 朱棣篡夺了朱允炆的帝位,如果皇帝是朱标,朱棣还会篡位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朱棣他是一个特别有能力的人,但是他在朱元璋的心中,并不是最理想的继承人。在当时,朱元璋指定的太子是儿子朱标,但是朱标却因为不幸去世。但是当时的朱元璋,他宁愿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允文,也没有把皇位留给朱棣。而朱棣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正是因为抢夺了侄子的皇位,才成为了明朝的一国之君。那么,假

  • 武则天如此残暴,为何给她的评价总体是肯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无字碑翻开《隋唐五代史》,我们能够了解武则天那些劣迹斑斑的暴政。她的最大的弊政就是任用酷吏,排除异己。655年,武则天被唐高宗立为皇后,她得宠就立即用残忍的刑法杀害了被废黜的王皇后和萧淑妃。此后,她又不断杀害反对立自己为皇后的大臣,其中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660年后,武则天开始摄政,她就不断杀害太子

  • 魏太宗拓跋嗣:文韬武略,文治武功,魏太宗的能力不输唐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王朝)公元409年,年号很多。这一年是东晋义熙五年,后秦弘始十一年。北凉永安九年,南燕太上五年。除此之外,还有西凉,夏国,南凉,西秦,北魏纷纷割据,拥有独属于自己的年号。此时的东晋王朝,表面上虽然仍以全国性的统一政权自居,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东晋号令不出江南百里,北方早就是游牧民族的天下了。这

  • 芮城北周隋唐佛道造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文物世界》 2005年06期张俊良芮城县位于山西省西南端,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近年来,芮城县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出土的北周、隋唐佛道造像碑刻,这批造像碑大多有明确的纪年,品相之完美,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本文拟将其中部分造像碑介绍如下,并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一、道教造像碑1.北周青石造像座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