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能统一六国,又迅速灭亡原因是什么?制下无政,政上无制!

秦国能统一六国,又迅速灭亡原因是什么?制下无政,政上无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231 更新时间:2024/1/23 5:24:45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中,政治一直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方面,但是历史发展当中,政治其实也可以说是指一个国家的发展政策,政策的实施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因为只有对应整个历史社会发展的政策,只有适合一个国家发展的政策,这个国家的发展才能够被规划在一个明确的框架之下。

[var1]

如果没有明确的政策,那么人们下一步的发展进程就没有办法得知,一个国家也就失去了章法,那么,在这样的状态之下,这样的一个国家是很难崛起的。所以说,政策的变化其实左右着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政策的好坏也关系到这个国家发展的强弱。因此,很大程度上来讲,整个国家的发展,或者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归根到底都是政策的较量。

在所有的经济方面,军事方面,行政方面等等的发展都是政策所衍生出来的,没有一个好的政策,各个方面的发展不可能均衡,各个方面发展所得到的支持,也不可能相对完美。所以说,在一个历史时代的发展进程当中,政策是不得不去规划的一个重中之重。但是,政策的发展又受一个因素的制约,这个制约就是社会的制度,准确的来讲就是社会的性质。

[var1]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历史社会性质,曾经发生过许多次的改变,在中国古代历史社会当中,社会性质曾经从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原始部落,所结成的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在分封制为主的奴隶制社会,最终在秦国一统中原之后,变成了中央集权制为主的封建社会。

政策与制度是相辅相成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社会的发展,制度与政策是相辅相成的,在原始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血亲关系是主导整个历史社会发展的一种主流,由血缘关系所组成的那种原始部落联盟是主导整个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以血缘关系为主导,以血缘关系所组成的宗族为权力网,在这样的进程当中进行着一代又一代的轮回更替。

到了奴隶制社会的时候,分封制又成为了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分封制之下有着明确的等级划分,从天子到诸侯,再到诸侯到士大夫到奴隶,各阶层的分工十分的明确,天子就是天下共主,诸侯是天子之下的国君,当时的中国社会,可以看作是一个天子多个国王,可以说是三级所有层层分权,最终将整个国家的体系打造成了金字塔的模样。

[var1]

奴隶的数量最多,地位最低,天子则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权力所有者。而到了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央集权制又成为了主导整个社会的政,在中央集权的统治之下,皇帝是一个国家万人之上的至尊,他负责统驭万民,在皇帝之下,有着各种各样的机构,分管这整个国家不同的事物。

所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一个制度的确立,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确立,让一个国家有着根本的发展政策,所以政策和制度在历史的发展当中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就会有人问,如果制度和政策之间缺少了默契,怎么样呢?当一个社会性质进行变迁之后却没有承接它的基本政策,那么这个历史王朝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今天通过秦国的强盛和灭亡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var1]

秦朝是分封制度的终结者,又是中央集权制的创立者

秦国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当中的风云王朝,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终结者,是分封制度的终结者,同时又是中央集权制的创建者,是封建社会的创建者。因此,这个王朝虽然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个历史王朝的发展,这个历史王朝所做出来的决策,对整个中原文明的发展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

秦国之所以能够强大起来,它所依靠的正是先进的制度,在绝大多数诸侯国都处在周控制之下的时候,秦国就已经从那个怪圈当中跳脱了出来,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所说的处在周的控制之下并不是指的权力方面,因为其实进入了战国时代之后,周天子已经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摆设,他已经没有任何的实际权力可言,对于诸侯国的实际控制权已经所剩无几。

因此,他对于诸侯国不存在权力上的控制,但是这不代表着周对于诸侯国就没有制度上的把控,其实与其说这是把控,不如说这是日积月累所遗留下来的影响。周朝虽然在当时的时候已经没落到了极致,但是他却是当时整个天下唯一曾经统一过中原地区的正统王朝,并且这个王朝曾经创造过一个辉煌的时代,曾经开创过分封制。

[var1]

除了秦国之外,各大诸侯国的制度都受周朝影响

而各大诸侯国虽然在权力上面已经摆脱了周的控制,或者说他们在自己诸侯国之内的决策不再受周天子的影响,但是他们毕竟都是出自于周的诸侯国,他们最初的成立都是仰仗着周天子的威望,他们手中的权力也都来自于周天子的分封,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也只是周朝的附庸。

所以在制度上面他们也必须匍匐在周天子之下,这些诸侯国国内的制度都是西周的缩影,哪怕是其他的国家,并没有楚国的分治那么明显,但是也或多或少的都受到过西周的影响,比如说燕国的王道。燕国在整个历史发展阶段从来没有改变过政治制度,王道是西周建立之初统治各大诸侯国的一个利器,而燕国又是西周所分封的正统诸侯国,因此王道在燕国扎根极深。

除了燕国之外,其实齐国的吏治也是西周王道的一种演变,所以说,这些国家虽然在权力上面跳脱了出去,可是在制度上面却依旧是周朝的附庸。而在这样的历史阶段,哪一个国家能够首先跳脱出这种怪圈,能够衍生出自己的政治制度,哪一个国家就能够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毫无疑问这个国家就是秦国。

[var1]

秦国跳出周朝统治的怪圈,走上法治道路

秦国首先跳脱出了周朝统治的怪圈,这或许与它本身国内的历史底蕴也是有关联的,毕竟秦国虽然是周朝正统分封的诸侯国,但它却是东周的开国诸侯,比起曾经的晋国,燕国这些国家晚了整整一个时代,所以它受到的周朝的影响也是比较小的。

但是无论如何,当那些国家在制度上依旧进行着西周的承接的时候,秦国已经走上了法治的道路,已经给予了它的人民一种新的选择,所以最终靠着制度的优越性灭亡了山东六国,统一整个中原地区,将整个中原地区的文明从奴隶制社会拉向了封建社会。那么也有人会问,秦国的制度这么先进,这么具有优越性,可不还是灭亡了吗,而且这个国家不仅灭亡了,还灭亡的如此之快,仅仅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一个大的帝国就轰然倒塌,这样的国家能说它的制度先进吗?

[var1]

六国灭亡的原因之一是政上无制

首先,我们可以确信的是,秦国制度的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秦国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灭亡了?这就要提到我们上述所说到的政与制的结合了,秦国之所以能够灭亡山东六国,那是因为山东六国在政策之上没有制度的统御,缺少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所以最终被具有先进制度的秦国所消灭,也就是我们上述所说到的政上无制。

而秦国最终之所以灭亡,那是因为它在先进的制度之下却没有政策的承接,也就是我们所说到的制下无政。

秦国灭亡的原因是制下无政

那么,什么叫做制下无政呢?其实想要理解这个概念是非常简单的,我们来看一下秦国的发展历程大家就明白了。秦国走上法治道路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经过了一个商鞅变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是非常困难的。

[var1]

商鞅变法异常艰难,秦国历经六代,才真正将政策推广

首先,商鞅变法之前遭到了很大的阻碍,秦国国内的各个大贵族和有分量的大臣都不同意进行改革,人总是有一种守旧的观念,在一种固有的政治状态面前不愿进行改变,尤其是对于2000多年之前的古人,他们更是不愿意去改善祖宗所留下来的制度和规则,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个国家能够在祖先订立的规矩下面繁衍生息那么多年,那就说明祖宗所订立的规则一定有它的先进性存在,因此,他们不愿意改善。

但他们并没有想过,时代在变迁,历史在发展,一种古老的制度很有可能不适合新的时代,面对着这种情况,商鞅和秦孝公做了很大程度上的努力,商鞅更是屡次舌战群儒,最终才敲定了秦国变法的具体措施。后来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支撑被五马分尸,结果可谓是异常的惨烈。

之后,秦国在秦昭襄王时期又发生了内乱,在秦王嬴政时期也发生过混乱,所以,秦国在整个法治阶段的发展道路上是非常的困难的,也就是说它经历了从秦孝公到秦王嬴政六代的努力,才将这种政策推广到了整个秦国国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秦国,他还只是一个小的诸侯国还没有成为一个王朝。

[var1]

秦国统一六国后,并没有改变之前的政策

而当秦国消灭了山东六国之后,它并没有改变国内的这种政策,依旧用之前的那种强硬的手段对待它的人民,可是在其统一六国之后,社会已经发生了改变,整个中原地区的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国内的政策却依旧没有真正的改变,虽然中央集权已经逐步地在确立,可是实际上相对于秦国还是诸侯国时期并没有多大程度上的变化。

大家试想一下,秦确立法治作为一个小的诸侯国都要经历六代,才能够接受一个政策,在秦国成为一个王朝之后,却没有把这个政策进行改变就想让整个天下的臣民民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接受,这是可能做到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秦国并没有在一个新的制度之下找到一个适合王朝发展的政策,也就是我们上述所说的制下无政。

秦国失败的原因是改变了制度,并没有相应的政策来适应

一个新的历史制度一定要伴随着新的政策,没有政策的发展,这个制度也就失去了支撑,一个国家也就很容易走上弯路,最终导致这个国家的努力前功尽弃。所以说,秦国灭亡的根本因素就是因为它在改变了制度的时候没有改变政策,最终导致了秦国整个国内民不聊生,导致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导致了最终刘邦项羽的反抗,让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经历了十几年的实践就轰然倒塌。

[var1]

综述

笔者认为,秦国的发展给予了我们很大的示,至少它让我们明白了,制度和政策之间的区别,同时也让我们知晓了制度和政策之间的关系,也让后世的人们明白,要在制度之下寻找一个合适的政策,同时,政策的发展也要适合制度的变迁,这其实是大秦王朝给予我们最深刻的影响,也是为什么大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秦国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正统起源,作为整个中原地区文化发展的奠定者,正是这个王朝让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了正确的道路,正是这个王朝让后代的历史发展有了明确的框架,让后带的人们能够选择合理的政策进行国家的发展。

秦朝虽然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尽管在它统治的历史时间段内,没有寻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式进行统治,但是它的影响却依旧是不可估量的,在中国古代历史社会的发展当中,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够比拟秦朝,更没有任何的一个王朝能够像秦朝一样给予后代人那么多的启示和警醒。因此,虽然这个王朝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久,但是它却是一个人们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的王朝。

参考文献:《过秦论》、《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

更多文章

  • 曹魏大将攻灭高句丽首都击败诸葛恪后来被司马家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马家族如何架空了曹魏政权,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司马家族对曹魏政权有什么影响

    毌丘俭一生主要活动于曹魏的东北和东南边疆,为曹魏的统一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魏明帝曹叡时期,毌丘俭曾任幽州刺史,与辽东公孙氏割据政权为邻,明帝青龙年间,为了统—东北地区,消灭辽东割据政权,消灭了割据辽东半个多世纪的公孙氏政权,使这一地区重归于中原王朝的统一之下。平定辽东后,他继续留在当地镇守。在此期

  •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决意要杀魏延?原因只有4个字:功高盖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只是如此迷信的说法,真就是让诸葛亮下定决心安排马岱杀死魏延的理由?政治上的斗争,何时变得如此荒唐,实际真相也不过四个字——功高盖主。 魏延功绩 建安十六年,刘备接受刘璋的邀请,入川帮助刘璋抵抗张鲁,魏延以部曲跟随刘备入蜀作战。整个战斗过程之中,魏延与黄忠二人通力合作,不仅平定广汉郡,还帮助刘备攻克重

  • 郡县制是不是秦始皇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的郡县制,秦始皇郡县制不利影响,秦始皇废分封改郡县制的影响

    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果没有这位大人物,这种制度就不会出现了。比较典型的有汉武帝的“推恩令”,杨坚的“科举制”,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以及秦始皇的“郡县制”。事实上,相关制度的出现,并不是某人的伟大创举,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适时出现的。由于本文是春秋战国系列连载之一,所以

  • 曹操关于铜雀台的这个遗愿,让他留下好色的说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夸来夸去也就是曹操是个英雄这么点事,但关于他的黑材料却花样翻新地出。一方面继续渲染曹操的奸诈嗜杀。《独异志》上说曹操有个很漂亮的歌伎,唱歌十分好听,但脾气也不好,属于脾气大本事也大的那种人。曹操想杀却又舍不得他的歌声,就秘密派两个歌伎跟她学习,待学好之后再杀。这很有点现代职场领导与下属勾心斗角的感

  • 曹操比孙权刘备强大,赤壁交战为何惨败?原来是这个隐形高手害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刘备孙权谁先死的,曹操vs刘备vs孙权,敢达争锋曹操刘备孙权谁强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对赤壁之战中的疫疾作了详尽描述:“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在《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中还有一则记述,是曹操给孙权的书信:“赤壁

  • 吕布死后,貂蝉去哪了,是被曹操纳为小妾还是被关羽送去做尼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吕布死后为什么貂蝉每晚去找关羽,貂蝉激战吕布电影,吕布抱着貂蝉图片

    董卓死了之后,貂蝉跟随吕布,在吕布被曹操捕获之后,貂蝉也一起落到了曹操的手中。我们都知道吕布被曹操吊死在白门楼楼上,那貂蝉去哪了呢?一直以来,貂蝉去哪了,成为历史上一个千古谜团。关于貂蝉在历史上的记载非常少,根据《三国志》、《后汉书》中的记载,只有短短的一句话,说的是“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

  • 少年英雄,竟是高粱竖子?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何要贬低霍去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迁和霍去病,司马迁为啥对霍去病的死因没描述,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原文

    司马迁在汉朝,有一位交情很深的将军朋友,名叫李陵。李陵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李陵的祖父,却令人耳熟能详,他便是“飞将军”李广。李陵出身将门,少年英雄。武帝派李陵前往征讨匈奴,结果因为种种原因,陷入重围,寡不敌众,被匈奴俘虏。汉武帝误以为李陵投降,于是下令处死李氏满门。而实际上李陵一直没有屈服

  • 官渡之战后,曹操用了八年,才完成从诸侯到王者的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官渡之战后曹操实力,曹操袁绍官渡对话,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前评价

    官渡之战,是三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三大战役的第一战,这一战,直接扭转了曹弱袁强的局面,也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两年后,袁绍忧郁病逝;三年后,曹操冀州退兵,袁尚与袁谭兄弟相杀;四年之后,袁谭派辛毘与曹操联盟,曹操攻下邺城,袁尚投奔幽州的哥哥袁熙,袁谭在曹操攻击邺城的时候又叛变曹操;五年之后

  • 流氓皇帝刘邦最流氓的诏令!让老男人乐呵,却苦了妙龄少女的身体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评价刘邦,历史皇帝刘邦简史,详细记录刘邦的一生

    刘邦年轻时就是个游手好闲的混混,不读书,不种地,不工作,到处赊账但从不还钱。后来混了一个亭长来做,娶了吕雉,但依旧一无所长,整天骗吃骗喝,还经常暗地里跟一些寡妇厮混,在当时那可是道德败坏的事情。而且,这样的流氓属性在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却愈发展现出来,从刘邦颁发的一条诏令中就能看出来。汉朝建立之后,因为

  • 此人只是一个小人物,说了一句话,却害死曹操一员虎将和一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的儿子曹冲被谁害死,曹操虎将,郭嘉差点害死曹操

    《三国演义》虽然并非原创文学,而是根据三国历史,进行改编的作品,不过它却极为经典,这不仅是因为,它还原了三国历史的精彩,还因为它通过虚构一些细节,或者不起眼的小人物,增添了那段历史的魅力。例如“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一言,至今广为流传,零陵将军邢道荣,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