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临死前为何决意要杀魏延?原因只有4个字:功高盖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决意要杀魏延?原因只有4个字:功高盖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7 更新时间:2024/1/23 8:42:40

只是如此迷信的说法,真就是让诸葛亮下定决心安排马岱杀死魏延的理由?政治上的斗争,何时变得如此荒唐,实际真相也不过四个字——功高盖主

魏延功绩

建安十六年,刘备接受刘璋的邀请,入川帮助刘璋抵抗张鲁,魏延以部曲跟随刘备入蜀作战。

整个战斗过程之中,魏延与黄忠二人通力合作,不仅平定广汉郡,还帮助刘备攻克重镇雒城,与诸葛亮、张飞等人一同包围成都。

从原本一寂寂无名的偏将,升迁为牙门将军,魏延仅用了一年时间。又过了几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定“都”成都。

此时,就需要有一名大将站出来,镇守汉中,肩负起“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重任。原本当时不少人都断定,关羽镇守荆州的情况下,汉中非张飞莫属。

甚至就连张飞自己都早已收拾好行李,就等着委任状下来。结果刘备却出乎意料的,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直接又从牙门将军升迁为镇远将军。这般礼遇,绝对在蜀国境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从刘备对魏延的态度可以看出来,他对魏延绝对十分满意。哪怕诸葛亮曾经评价,魏延脑后有反骨,刘备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可魏延是否对得起刘备的信任呢?仅从他给刘备的回答便能看出一二:若曹操举全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

若一偏将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掉他。哪怕五虎上将,在这一点上也与魏延有一定差距。

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当得起良将二字。

功高盖主

既如此,诸葛亮为何非要杀掉魏延呢?或许在他的带领下,蜀国依旧能够坚持北伐的理想,也说不一定。原因正如前文所言,此时的魏延算得上功高盖主。

诸葛亮北伐之时,蜀国内部的老将军们,基本上已经死的差不多。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下令砍下头颅。刘备张飞起大军复仇,张飞行军途中被杀,刘备则战败于夷陵,随后病死白帝城。

黄忠在刘备称帝之前就已经去世,马超则一直有名无实权,就连最年轻的赵云也在公元229年病逝于汉中。

北伐之际,蜀国武将已凋零至此,注定魏延会一家独大。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尚且能够凭借身份、功绩以及智谋死死压制魏延。可诸葛亮一旦去世,蜀国何人还能阻挡魏延。

尤其是蜀后主刘禅,他能和魏延在政治斗争上掰手腕?根本就不现实。为了避免大将军何进,或者董卓这样的人物出现,诸葛亮只能尽早做好安排。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汉初年间的韩信,不就是最好的例子。魏延虽然无法和韩信功绩相提并论,但两人于所处势力中的功劳和威胁,都实在太大。

诸葛亮在世时没能北伐成功,其实就已经对北伐不再抱太大希望。说句不好听的话,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蜀国还有谁能做到?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保住刘备的基业,必须要维持内部稳定才行。一旦魏延居功自傲,逾矩逾礼,整个蜀国朝堂以及蜀国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岂不是更让人难以接受。

密谋

诸葛亮屯兵五丈原,并最后一次举行蜀国军政会议之时,召集了蜀汉一众大臣安排身后事。

为了确保全体官兵,可以安全退回蜀国,诸葛亮在会议上,确定了未来的战斗方针,以及作战指挥纪律。

可值得一提的是,身为蜀国大将的魏延,竟然没有收到开会通知。从此刻起,就注定诸葛亮将魏延排斥在外。

甚至就等魏延反抗,诸葛亮的后手就足以将魏延拿捏的死死的。若是有可能的话,诸葛亮其实也不打算对魏延下手。

脑后有反骨什么的,至少能力摆在那里。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功高盖主的政治隐患,终究需要自己亲手解决。

后续发展也果然如诸葛亮预料,魏延抗命马岱最终成功将其诛杀。与前半生的辉煌相比,魏延的落幕也算凄凉。一代功臣名将,终在政治漩涡下成为牺牲品。

然而马岱武功平平,为何能够将魏延杀死呢?诸葛亮密谋除掉魏延,就不多做一些准备?无他,马岱、字丁林,“马丁林专治魏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郡县制是不是秦始皇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的郡县制,秦始皇郡县制不利影响,秦始皇废分封改郡县制的影响

    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果没有这位大人物,这种制度就不会出现了。比较典型的有汉武帝的“推恩令”,杨坚的“科举制”,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以及秦始皇的“郡县制”。事实上,相关制度的出现,并不是某人的伟大创举,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适时出现的。由于本文是春秋战国系列连载之一,所以

  • 曹操关于铜雀台的这个遗愿,让他留下好色的说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夸来夸去也就是曹操是个英雄这么点事,但关于他的黑材料却花样翻新地出。一方面继续渲染曹操的奸诈嗜杀。《独异志》上说曹操有个很漂亮的歌伎,唱歌十分好听,但脾气也不好,属于脾气大本事也大的那种人。曹操想杀却又舍不得他的歌声,就秘密派两个歌伎跟她学习,待学好之后再杀。这很有点现代职场领导与下属勾心斗角的感

  • 曹操比孙权刘备强大,赤壁交战为何惨败?原来是这个隐形高手害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刘备孙权谁先死的,曹操vs刘备vs孙权,敢达争锋曹操刘备孙权谁强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对赤壁之战中的疫疾作了详尽描述:“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在《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中还有一则记述,是曹操给孙权的书信:“赤壁

  • 吕布死后,貂蝉去哪了,是被曹操纳为小妾还是被关羽送去做尼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吕布死后为什么貂蝉每晚去找关羽,貂蝉激战吕布电影,吕布抱着貂蝉图片

    董卓死了之后,貂蝉跟随吕布,在吕布被曹操捕获之后,貂蝉也一起落到了曹操的手中。我们都知道吕布被曹操吊死在白门楼楼上,那貂蝉去哪了呢?一直以来,貂蝉去哪了,成为历史上一个千古谜团。关于貂蝉在历史上的记载非常少,根据《三国志》、《后汉书》中的记载,只有短短的一句话,说的是“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

  • 少年英雄,竟是高粱竖子?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何要贬低霍去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迁和霍去病,司马迁为啥对霍去病的死因没描述,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原文

    司马迁在汉朝,有一位交情很深的将军朋友,名叫李陵。李陵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李陵的祖父,却令人耳熟能详,他便是“飞将军”李广。李陵出身将门,少年英雄。武帝派李陵前往征讨匈奴,结果因为种种原因,陷入重围,寡不敌众,被匈奴俘虏。汉武帝误以为李陵投降,于是下令处死李氏满门。而实际上李陵一直没有屈服

  • 官渡之战后,曹操用了八年,才完成从诸侯到王者的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官渡之战后曹操实力,曹操袁绍官渡对话,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前评价

    官渡之战,是三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三大战役的第一战,这一战,直接扭转了曹弱袁强的局面,也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两年后,袁绍忧郁病逝;三年后,曹操冀州退兵,袁尚与袁谭兄弟相杀;四年之后,袁谭派辛毘与曹操联盟,曹操攻下邺城,袁尚投奔幽州的哥哥袁熙,袁谭在曹操攻击邺城的时候又叛变曹操;五年之后

  • 流氓皇帝刘邦最流氓的诏令!让老男人乐呵,却苦了妙龄少女的身体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评价刘邦,历史皇帝刘邦简史,详细记录刘邦的一生

    刘邦年轻时就是个游手好闲的混混,不读书,不种地,不工作,到处赊账但从不还钱。后来混了一个亭长来做,娶了吕雉,但依旧一无所长,整天骗吃骗喝,还经常暗地里跟一些寡妇厮混,在当时那可是道德败坏的事情。而且,这样的流氓属性在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却愈发展现出来,从刘邦颁发的一条诏令中就能看出来。汉朝建立之后,因为

  • 此人只是一个小人物,说了一句话,却害死曹操一员虎将和一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的儿子曹冲被谁害死,曹操虎将,郭嘉差点害死曹操

    《三国演义》虽然并非原创文学,而是根据三国历史,进行改编的作品,不过它却极为经典,这不仅是因为,它还原了三国历史的精彩,还因为它通过虚构一些细节,或者不起眼的小人物,增添了那段历史的魅力。例如“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一言,至今广为流传,零陵将军邢道荣,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

  • 除了诸葛武侯之外,《三国志》为什么只给陆逊用了单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评价陆逊,三国志孙权陆逊鲁肃,三国志陆逊需要点火吗

    本鬼个人认为陆逊在《三国志》中得到单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陆逊生于光和六年(183年),去世于赤乌八年(245年),是极少数经历了东吴兴起全程的核心大佬。因此属于陆逊个人的个人事迹非常丰富,合传不足以记载陆逊的生平。哪怕是单传,陆逊的孙子陆云还吐槽《三国志》:“公传未成,诸人所作,多不尽理”。第

  • 考古发现麦城遗址,关羽败亡另有主因,与蜀汉一“恶习”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罗贯中的一部《三国演义》让人们在看故事的同时就了解了历史。因此,很多人或许对其他朝代的历史不熟,但是很熟悉三国时期的历史。这其中,估计拎两个出来,很多人都能说出他的经历。而像关羽、刘备等人的经历故事,更是如数家珍。刘备作为三国主角之一,是很多人都会关注的对象,连带着他身边极具个性的关羽和张飞也博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