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少年英雄,竟是高粱竖子?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何要贬低霍去病?

少年英雄,竟是高粱竖子?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何要贬低霍去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748 更新时间:2024/1/30 2:20:23

司马迁在汉朝,有一位交情很深的将军朋友,名叫李陵。李陵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李陵的祖父,却令人耳熟能详,他便是“飞将军”李广。李陵出身将门,少年英雄。武帝派李陵前往征讨匈奴,结果因为种种原因,陷入重围,寡不敌众,被匈奴俘虏。汉武帝误以为李陵投降,于是下令处死李氏满门。而实际上李陵一直没有屈服,当听到自己被灭族之后,心灰意冷的李陵最终投降了匈奴。在汉武帝下令灭门之时,司马迁曾为李陵求情,结果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可见,司马迁与李陵的交情是多么不凡。

而李氏一族与霍去病,卫青又有着血海深仇。虽然李广,霍去病,卫青同为汉朝出色的将领,但三人的风格完全不同,李广善于防守而于进攻方面非常不足,以至于多次北伐匈奴过程中李广不是迷路,便是被匈奴俘虏(后逃脱)。元狩四年的北伐中,卫青为主将,李广随行。李广想得到与匈奴正面交手的机会,但卫青因为汉武帝的嘱咐而坚决反对李广与主力同行。李广于是擅自行动,最终迷路,等到卫青大破单于之后李广还是没有到达指定位置,李广为此非常羞愧,自杀身亡。梁子就此结下。

李广的儿子李敢,在父亲自尽之后,便一心认为是卫青故意调离自己的父亲,最终导致李广的死亡,因此非常痛恨卫青,找了个机会将卫青痛打一顿。卫青并没有将此事上报给汉武帝,可见卫青相当有度量。但作为卫青外甥的另一新贵将领霍去病,则没有卫青那么明事理,他决心为卫青报仇。于是在一次汉武帝组织的狩猎活动中,霍去病将李敢射杀。李敢,正是李陵的叔叔。

司马迁作为李陵的朋友,掌握着笔杆子,自然寻思着要为李家人出口气。于是,在史记中,对于“难封侯”的李广,司马迁大加赞扬,对于李氏家族,司马迁不吝溢美之词。但对于李氏一族的对头霍去病和卫青,则明褒实贬,对于霍去病等人的功绩一笔带过或者避而不谈,而对于其暗中讽刺,比如对“扣押军粮”事件的描述:

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司马迁记载,霍去病出征,将补给中的肉全部弃掉,不让士兵吃饭,而他自己却穿着华丽的一上进行着娱乐活动,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在司马迁笔下,霍去病活脱脱一个浪荡公子,不学无术之徒。但可以想象,一位战功赫赫,多次重创匈奴骑兵的少年英雄,如果对待士兵如此,士兵安能死心塌地为他卖命?军心不稳,军士体力不支,他又安能屡战屡胜?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

因此,有理由相信,霍去病被司马迁的笔杆子给“阴了”。当然,司马迁作为一个顶尖的史学家,如果仅仅因为个人恩怨便抹黑霍去病,实在是说不过去,况且,司马迁严治学严谨,为了完成史记,宁远忍辱偷生,足以见得他对于历史的痴迷,他如此写霍去病必然存在更为深刻的原因,想通过霍去病,去告诉世人某些情况。换言之,霍去病不过是司马迁秉笔直书的一杆枪而已。

那么,司马迁究竟想告诉世人什么?当然,是霍去病背后的那个人,汉武帝。对于汉武帝,司马迁并不好直接描述他的缺点,或者说不好深入描述,那应该怎么办?众所周知。卫青和霍去病本身就出身寒微,是汉武帝一手将他们提拔为帝国的军界高层人员,没有汉武帝,就没有后来名满天下的霍去病和卫青。汉武帝为何会提拔这样两位出身卑贱的人呢?因为这两人都是汉武帝的宠妃,后来的皇后卫子夫的亲戚。

说到这里,司马迁如此贬低霍去病的原因呼之欲出,他为了向世人说明一件事:汉武帝在行政上 的弊病——任人唯亲,任人唯爱。汉武帝的确是这样的人,比如他的男宠韩嫣,受到了汉武帝的无限宠爱,于是汉武帝赋予他极大的权力,朝臣几乎没有敢于得罪这位男宠的大臣;再比如李广利,乃是汉武帝晚年宠妃钩弋夫人的兄长,他因为自己妹妹的缘故,当上了大将军,但他对于军事一窍不通,最终投降匈奴。由此可见,司马迁想通过更多的事迹来说明,汉武帝在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霍去病和卫青完美符合作为事例的条件——出身卑微,家族女性飞黄腾达,结果鸡犬升天,得到重用。

卫青被用的过程很简单:

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皇后,堂邑大长公主女也,无子,妒。大长公主闻卫子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青时给事建章,未知名。大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以故得不死。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及同母昆弟贵,赏赐数日间累千金。

在被启用之前,卫青默默无闻,并没有显示出任何过人的才能。但长公主却神助攻了一波,本身长公主因为卫子夫的缘故,想要干掉卫青,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被皇帝知道了此事,于是汉武帝便重用卫青,媒体赏赐千金,可见其受到的荣宠之盛,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霍去病的发家史,也差不多。

汉武帝启用这两位,究竟是因为看到了他们的潜力,还是仅仅因为他们与自己的宠妃有血缘关系?这不得而知。但根据汉武帝后来重用钩弋夫人的两位兄长——不学无术之人李广利和李延年,可以大概猜测,卫青与霍去病,很有可能只是汉武帝刮中的两张彩票而已,汉武帝根本没有想到这两个人居然有如此大的能量。这一点,司马迁看得很清楚。

但他该怎么写?虽然霍卫二人都是关系户,但他们真的有两把刷子,如果将他们塑造成英雄将领的形象,则世人对于汉武帝的认识便会成为“慧眼识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英明君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为了凸显汉武帝“任人唯亲”的特点,司马迁只能通过牺牲霍去病与卫青,来达到这个目的。试想,如果卫青仅仅是个幸进之辈,而霍去病则是个纨绔子弟,视人命如草芥之人,则即使他们战功赫赫,也不难说明汉武帝随意用人的缺点,从而达到客观塑造汉武帝形象的目的,同时与之后的李氏兄弟相呼应,固化汉武帝的这一形象。

因此,司马迁很巧妙地利用对外戚的描写,向后世真实地还原了汉武帝,可谓用心良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后,曹操用了八年,才完成从诸侯到王者的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官渡之战后曹操实力,曹操袁绍官渡对话,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前评价

    官渡之战,是三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三大战役的第一战,这一战,直接扭转了曹弱袁强的局面,也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两年后,袁绍忧郁病逝;三年后,曹操冀州退兵,袁尚与袁谭兄弟相杀;四年之后,袁谭派辛毘与曹操联盟,曹操攻下邺城,袁尚投奔幽州的哥哥袁熙,袁谭在曹操攻击邺城的时候又叛变曹操;五年之后

  • 流氓皇帝刘邦最流氓的诏令!让老男人乐呵,却苦了妙龄少女的身体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评价刘邦,历史皇帝刘邦简史,详细记录刘邦的一生

    刘邦年轻时就是个游手好闲的混混,不读书,不种地,不工作,到处赊账但从不还钱。后来混了一个亭长来做,娶了吕雉,但依旧一无所长,整天骗吃骗喝,还经常暗地里跟一些寡妇厮混,在当时那可是道德败坏的事情。而且,这样的流氓属性在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却愈发展现出来,从刘邦颁发的一条诏令中就能看出来。汉朝建立之后,因为

  • 此人只是一个小人物,说了一句话,却害死曹操一员虎将和一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的儿子曹冲被谁害死,曹操虎将,郭嘉差点害死曹操

    《三国演义》虽然并非原创文学,而是根据三国历史,进行改编的作品,不过它却极为经典,这不仅是因为,它还原了三国历史的精彩,还因为它通过虚构一些细节,或者不起眼的小人物,增添了那段历史的魅力。例如“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一言,至今广为流传,零陵将军邢道荣,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

  • 除了诸葛武侯之外,《三国志》为什么只给陆逊用了单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评价陆逊,三国志孙权陆逊鲁肃,三国志陆逊需要点火吗

    本鬼个人认为陆逊在《三国志》中得到单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陆逊生于光和六年(183年),去世于赤乌八年(245年),是极少数经历了东吴兴起全程的核心大佬。因此属于陆逊个人的个人事迹非常丰富,合传不足以记载陆逊的生平。哪怕是单传,陆逊的孙子陆云还吐槽《三国志》:“公传未成,诸人所作,多不尽理”。第

  • 考古发现麦城遗址,关羽败亡另有主因,与蜀汉一“恶习”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罗贯中的一部《三国演义》让人们在看故事的同时就了解了历史。因此,很多人或许对其他朝代的历史不熟,但是很熟悉三国时期的历史。这其中,估计拎两个出来,很多人都能说出他的经历。而像关羽、刘备等人的经历故事,更是如数家珍。刘备作为三国主角之一,是很多人都会关注的对象,连带着他身边极具个性的关羽和张飞也博得了

  • 为何第一次农民起义是秦朝大泽乡起义,先秦两千年没有农民起义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大泽乡起义的意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结果

    要了解这个问题,就得先了解先秦之前的政治制度。秦以前的夏、商、周三朝是奴隶制王朝,生产关系是以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为基础的;秦至清的历代王朝是封建王朝,生产关系是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地主对农民进行剥削基础上的物质资料的占有方式。那么夏商周三朝有农民吗?当然也有,只是与后来封建社会的

  • 秦朝内战是结果,并不是原因,同样秦朝覆灭也是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朝灭亡时为什么秦朝宗室不帮忙,秦朝中央集权对秦朝影响,刘邦项羽打秦朝时秦朝军队在哪

    冷知识,章邯只是一开始是奴隶军应急,后来王离支援的20w长城军,就是帝国精锐了。如果二世只是一个背锅的那么矛头应该直指嬴政,也不用扶苏的名号直接推秦就完事了,按照他们的说法嬴政在人民心中积怨已久那么伐嬴政不是更得民心?我看的很多说法古代的消息传播速度没有那么快,那么问题来了,史记和秦简对不上…而且对

  • 秦始皇,做的最错的事情是太急功近利了,他规划了很多巨大的工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六大工程,秦始皇一生的十大谋略,秦始皇的三大进步之举

    搞不懂这种奇怪的风气。因为看了哑舍,去了解的秦始皇!相比于教科书中嬴政是暴君,我更愿意相信他的个明君!我也是大学时候偶然在图书馆看到关于嬴政的书籍,了解到不一样的嬴政, 如果说华夏历史真有一个神的话,我觉得那就是嬴政。史书就说的一定对?山海经里说的东西我怎么一个没见到?以及药王孙思邈的《药王神咒金经

  • 秦始皇统一后曾打算北伐匈奴但被李斯以代价过大为因劝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派谁北伐匈奴,秦始皇为什么取消北伐匈奴,秦始皇的宰相李斯

    很多人感到奇怪,秦始皇这样一个崇尚武力的人物,为何能够灭掉六国,将百越划进大秦的版图,却不能携灭六国之余威灭掉匈奴呢?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匈奴其实与华夏民族同根同源。他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后来这一部落的百姓来到北方草原生活,与草原上的部落相融合形

  • 秦始皇修筑直道方便了粮草运输,后世也多享其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修直道,秦始皇时代修建的直道,秦始皇给后世带来的影响

    这就是关于“秦直道”的全部记述,司马迁在交代修建这条“高速公路”的作用,仅仅是秦始皇为了旅游,那么真的就这么简单么?现代学者认为秦直道由秦林光宫(汉甘泉宫、即今淳化县北梁武帝村)起,沿子午岭主脉北行,至今定边县,然后折向东北,经今天内蒙乌审旗侧,伊金霍洛旗南红庆河旁,东胜县南的海子湾,到达黄河南岸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