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考古发现麦城遗址,关羽败亡另有主因,与蜀汉一“恶习”有关

考古发现麦城遗址,关羽败亡另有主因,与蜀汉一“恶习”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499 更新时间:2024/1/9 15:37:05

罗贯中的一部《三国演义》让人们在看故事的同时就了解了历史。因此,很多人或许对其他朝代的历史不熟,但是很熟悉三国时期的历史。这其中,估计拎两个出来,很多人都能说出他的经历。而像关羽刘备等人的经历故事,更是如数家珍。

刘备作为三国主角之一,是很多人都会关注的对象,连带着他身边极具个性的关羽和张飞也博得了很多关注。尤其是关羽,千百年来,作为“义绝”,人们很是惋惜他最后的结局,觉得他的死亡是蜀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所以对于他的死亡原因有诸多研究。但是最新的考古麦城遗址表明,关羽的死或许另有主因,而且还与蜀汉的一“恶心”密切相关。

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赤壁之战后,曹操被重创,但是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还是分到了一杯羹。当时,刘备分到了长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荆州南部的四个郡。为了自己的发展,顺便借了孙权的荆州。可是后来,他只还了南郡,荆州没有还。

后面即便是孙权几次要,不仅没有还的意思,甚至还派出了自己的义弟关羽前去镇守。而关羽的能力自是不用说,连曹操都很是欣赏他。所以,关羽镇守荆州期间,孙权是没有讨到好处。此前在与关羽的交涉中,他们就因为儿女婚嫁一事生了嫌隙,关羽大骂孙权。自此,孙权对于蜀汉是不抱希望了。

正是重重事件的影响,孙刘联盟走向了分崩离析的边缘,孙权转而与曹魏联合在了一起。所以蜀汉成了孤立无援的政权。但即便是这样,关羽还点兵北返对阵曹军。偏偏三国中,实力最雄厚的就是曹军,所以关羽在北伐期间,不但没有援兵,反而还身陷囹圄,顾了前方顾不了后方,导致他陷入了吕蒙等人的陷阱,失去了荆州。

失去了荆州的关羽不得已退到了麦城,当时身边只有三百来人,十分狼狈。这个时候,刘备知道让关羽镇守在这里,是一个不成熟的决定,所以他想要救援。但因为自己在西川,救兵没法及时到达,关羽只能突围,结果就是这一场突围,关羽真正陷入了潘璋等人的陷阱,身死星落。

书中,对于麦城的着墨很少,即便是出名,也是因为关羽败亡而出名。加之关羽本就是神将,所以很多人认为要是麦城再大点,或许关羽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就能镇守这里,或者突围成功,也不会留下遗憾,更不会有蜀汉后来的遗憾了。

但考古学家发现了历史上关羽败亡的麦城,发现跟人们通过《三国演义》书籍获得的认知有很大的出入。因为考古学家发现,麦城遗城并不小,已经是一个符合军事标准的要塞城池了,防御能力也不差。如果依照关羽的能力,他一直退守不出,或许历史成败的结局真的可以改写。

但是再仔细琢磨《三国演义》和历史上关羽败走麦城的事实,就会发现关羽其实无法镇守这里,他不得不离开,所以一直认为关羽的骄傲自负并不是他败亡的主要原因,更不是麦城无法镇守,而是跟一大蜀汉“恶习”息息相关。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蜀汉的“恶习”行为或许其他战争或者朝代也有,不过蜀汉的“恶习”因为关羽的事情而出名。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不算“恶习”行为,更多是为了战事顺利的考虑,但关羽这里这次明显是玩脱了。这项“恶习”行为就是为了战事的顺利,一般会把将领们的家眷集中在一处,让士兵保护。

这样家眷不出事,前方打仗的人也更能心无旁骛。很显然,关羽在北伐的时候,自己的家眷就在荆州城。当时,他带走了大部分兵力,以至于荆州留守不多。偏偏当时驻守荆州的人是糜芳。两人先前就不和,关羽也不知道刘备会将糜芳派来约束他的权力。但是人都来了,何况他对刘备也没有二心,所以难得的还是接受了这个安排。

而刘备这自以为是绝妙的安排也带来了灭顶之灾。荆州城内空虚,所以糜芳在面对东吴大军的时候,无法抵抗,也没有想要抵抗,直接开城献城,而关羽的家眷就这么落入了东吴大军的手里。就这么一下,他成了孤家寡人。

偏偏因为失去荆州,他面对的是东吴和曹魏两方强敌,加之自己的刚毅骄矜性格,所以兵力损失很大,他只能快速退守至麦城。前面说过,当时他身边的人少到只有三百多人,所以即便是麦城这个军事重地再坚固,再好,关羽都没法好好利用了。

因为易守难攻的城池固然好,前提是有人守。当时的关羽可是连守的人都没有了,只能用树枝放在城墙上作掩护,让敌人误以为自己的兵力还很多。但当时的东吴大都督吕蒙不是傻子,且他一直以来就十分热心对付关羽。

所以关羽被困麦城,即便是再多,吕蒙可能也会因为来了,而继续攻守城池,偏偏关羽的兵不能无中生有,少一个就会被削弱一份力量。没有援兵,又无法坚守的情况下,关羽可不得不得已突围。但突围就是一个陷阱,他中了陷阱,即便是华夏第一神将,也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

结语

不得不说,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两面性,而蜀汉的一些政策自然也是如此。将部将的家属子圈定在一个方向,固然能形成合力,后方安稳,前方打仗的人自然也能更加尽心。但从关羽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来,好的一面也潜藏着坏的结局,即要是没守住,就容易被一锅端。

关羽若是在,固然会拼了命地守护家眷,可是他在襄樊之战时,就带了很多兵力,糜芳又与他有嫌隙,后来开城投降就是如此。关羽这一下后方没守住,自然精神上会受到打击。精神上的波动,于战事是非常不利的,加上关羽本就有些骄傲的性格,最后的失败也是必然了。由此看来,低调做事,同时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非常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第一次农民起义是秦朝大泽乡起义,先秦两千年没有农民起义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大泽乡起义的意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结果

    要了解这个问题,就得先了解先秦之前的政治制度。秦以前的夏、商、周三朝是奴隶制王朝,生产关系是以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为基础的;秦至清的历代王朝是封建王朝,生产关系是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地主对农民进行剥削基础上的物质资料的占有方式。那么夏商周三朝有农民吗?当然也有,只是与后来封建社会的

  • 秦朝内战是结果,并不是原因,同样秦朝覆灭也是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朝灭亡时为什么秦朝宗室不帮忙,秦朝中央集权对秦朝影响,刘邦项羽打秦朝时秦朝军队在哪

    冷知识,章邯只是一开始是奴隶军应急,后来王离支援的20w长城军,就是帝国精锐了。如果二世只是一个背锅的那么矛头应该直指嬴政,也不用扶苏的名号直接推秦就完事了,按照他们的说法嬴政在人民心中积怨已久那么伐嬴政不是更得民心?我看的很多说法古代的消息传播速度没有那么快,那么问题来了,史记和秦简对不上…而且对

  • 秦始皇,做的最错的事情是太急功近利了,他规划了很多巨大的工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六大工程,秦始皇一生的十大谋略,秦始皇的三大进步之举

    搞不懂这种奇怪的风气。因为看了哑舍,去了解的秦始皇!相比于教科书中嬴政是暴君,我更愿意相信他的个明君!我也是大学时候偶然在图书馆看到关于嬴政的书籍,了解到不一样的嬴政, 如果说华夏历史真有一个神的话,我觉得那就是嬴政。史书就说的一定对?山海经里说的东西我怎么一个没见到?以及药王孙思邈的《药王神咒金经

  • 秦始皇统一后曾打算北伐匈奴但被李斯以代价过大为因劝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派谁北伐匈奴,秦始皇为什么取消北伐匈奴,秦始皇的宰相李斯

    很多人感到奇怪,秦始皇这样一个崇尚武力的人物,为何能够灭掉六国,将百越划进大秦的版图,却不能携灭六国之余威灭掉匈奴呢?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匈奴其实与华夏民族同根同源。他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后来这一部落的百姓来到北方草原生活,与草原上的部落相融合形

  • 秦始皇修筑直道方便了粮草运输,后世也多享其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修直道,秦始皇时代修建的直道,秦始皇给后世带来的影响

    这就是关于“秦直道”的全部记述,司马迁在交代修建这条“高速公路”的作用,仅仅是秦始皇为了旅游,那么真的就这么简单么?现代学者认为秦直道由秦林光宫(汉甘泉宫、即今淳化县北梁武帝村)起,沿子午岭主脉北行,至今定边县,然后折向东北,经今天内蒙乌审旗侧,伊金霍洛旗南红庆河旁,东胜县南的海子湾,到达黄河南岸昭

  • 王莽建国后众多汉室宗亲起兵反抗,刘秀也与众多宗室交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莽与刘秀的血缘关系,王莽刘秀31至40集,王莽赶刘秀31集莫红梅

    王莽未篡汉时,因笼络人心的需要,他对刘姓宗室可谓是极其厚待,比刘姓皇族更甚。自西汉开国至王莽当权,在这二百余年的时间里,有许多的刘姓宗室因绝嗣、削藩、因罪夺国等种种原因丧失了王族的身份。为此,到了王莽当权时,王莽为了获得刘姓宗室的支持,遂采取了“兴灭继绝”的政策,在全国遍寻沦落为平民的刘姓宗室,为他

  • 汉武帝反击匈奴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汉匈大决战(一)河南、漠南之战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骑兵进犯上谷、渔阳等地,汉武帝避实就虚,实施反击,遣卫青领兵从云中出击,北抵高阙,迂回至于陇西,夺回河套一带。汉武帝在那里设置朔方郡,并重新修缮秦时所筑边塞。同年夏,汉武帝募民十万口徙于朔方。河南之战,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为汉军建立了

  • 汉武帝两次河西之战均为大迂回作战,且是匈奴最不愿开战之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两次河西之战概述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兵河西之地,发动了第一次河西之战。此战,霍去病率一万精锐骑兵从汉帝国的陇西郡出发,一路向西北行军,越乌戾山、渡黄河,闪击匈奴遫濮部、速斩遫濮王。之后,渡狐奴水、六天转战千里,破败匈奴五个部落王国、迫降一众部落小王。而后,继续向北奔袭

  • 汉匈战争势在必行,但汉武帝连年征战致海内虚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打匈奴势在必行能够做好汉,谁也不想做孬种。汉朝从汉高帝刘邦时期开始,就一直想要摆脱被匈奴欺压的困境。然而刘邦在白登山被匈奴击败后,汉朝便开始丧失了对匈奴作战的信心。刘邦驾崩之后,冒顿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高后时,冒顿遗高后书曰:‘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原游中国。陛下独

  • 吕蒙偷袭荆州和夷陵之战对孙权而言只是战术胜利却是战略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叫吕蒙不要杀关羽,孙权周瑜吕蒙战法搭配,新三国孙权吕蒙

    这是真实的历史。而这个真实的历史,其实要比演义更离奇。而离奇的原因,就是孙权集团的两次战术胜利抵不过自己的一次战略失败。吕蒙偷袭荆州,这是第一次战术胜利;陆逊夷陵之战,这是第二次战术胜利。两次胜利基本锁定大部荆州,也把刘备势力彻底赶出荆州、赶到四川。但代价则是孙连联盟全面崩盘。这个代价,不是战术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