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第一次农民起义是秦朝大泽乡起义,先秦两千年没有农民起义吗

为何第一次农民起义是秦朝大泽乡起义,先秦两千年没有农民起义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121 更新时间:2024/1/20 11:37:26

要了解这个问题,就得先了解先秦之前的政治制度。秦以前的夏、商、周三朝是奴隶制朝,生产关系是以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为基础的;秦至清的历代王朝是封建王朝,生产关系是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地主对农民进行剥削基础上的物质资料的占有方式。那么夏商周三朝有农民吗?当然也有,只是与后来封建社会的农民不一样。

夏、商、周三朝与后世的大一统王朝不同,它们更像是一个松散的国家联盟,王朝的君主类似于盟主。比如周朝实行的就是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六等,其中天子、诸侯、卿、士大夫属于奴隶主,农民虽不是奴隶主,但也拥有一定人权,地位高于奴隶。天子将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再将土地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土地分封给士。这些奴隶主可以选择将土地租给农民耕种,自己收取赋税,也可以选择让自己的奴隶耕种,获取所有的收成。可见在夏商周三朝农民的地位其实不算低,要高于社会底层的奴隶阶级。

周朝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是将可耕种的田地分隔成方块,形状似“井”,共九块,中间一块属于周天子,是公田,其余八块分给奴隶主贵族,再由奴隶主贵族租给农民或直接让奴隶耕种。农民和奴隶不仅要耕种奴隶主贵族的私田,还要耕种周天子的公田,受到双重压迫。但随着周朝王室衰弱,农民不满被天子盘剥,公田耕种积极性下降,井田制逐渐崩溃。可见在夏商周三朝农民也是会受到剥削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反抗起义呢?

首先是因为农民形不成规模,无法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时天下苦秦久矣,因此一呼百应。但秦以前农民是依附于奴隶主贵族的,一个国家有无数的奴隶主贵族,农民也就被分为了一个个小团体。可能这个奴隶主的农民遭到压迫,但另一个奴隶主的农民过得很好,这种情况下小规模的农民自然无法起义。

其次先秦时期等级森严,农民阶级固化,无法改变。秦以前属于贵族社会,贵族世代都是贵族,农民世代都是农民,根本没有提升阶级的通道。既然无法改变身份,那即使起义也是徒劳无功的。不过先秦时期有过奴隶起义,毕竟奴隶要比农民受到更严重的压迫,最典型的就是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都城镐京的国人暴动,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奴大起义。

秦国商鞅变法后农民可以通过上战场立军功改变阶级,给百姓灌输了阶级能够被改变的思想。而陈胜吴广起义时针对阶级问题就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对于一直受到统治者压迫的农民来说,这句话最合适不过。

其实说白了就是秦以后的阶级划分变了,在先秦时期社会最底层的阶级是奴隶,农民身份高于奴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部分人不会想着去改变现状。秦朝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农民阶级成了社会最底层的阶级,如果地主阶级为了利益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日益严重,在这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便会激起农民的反抗,出现农民起义。

更多文章

  • 秦朝内战是结果,并不是原因,同样秦朝覆灭也是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朝灭亡时为什么秦朝宗室不帮忙,秦朝中央集权对秦朝影响,刘邦项羽打秦朝时秦朝军队在哪

    冷知识,章邯只是一开始是奴隶军应急,后来王离支援的20w长城军,就是帝国精锐了。如果二世只是一个背锅的那么矛头应该直指嬴政,也不用扶苏的名号直接推秦就完事了,按照他们的说法嬴政在人民心中积怨已久那么伐嬴政不是更得民心?我看的很多说法古代的消息传播速度没有那么快,那么问题来了,史记和秦简对不上…而且对

  • 秦始皇,做的最错的事情是太急功近利了,他规划了很多巨大的工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六大工程,秦始皇一生的十大谋略,秦始皇的三大进步之举

    搞不懂这种奇怪的风气。因为看了哑舍,去了解的秦始皇!相比于教科书中嬴政是暴君,我更愿意相信他的个明君!我也是大学时候偶然在图书馆看到关于嬴政的书籍,了解到不一样的嬴政, 如果说华夏历史真有一个神的话,我觉得那就是嬴政。史书就说的一定对?山海经里说的东西我怎么一个没见到?以及药王孙思邈的《药王神咒金经

  • 秦始皇统一后曾打算北伐匈奴但被李斯以代价过大为因劝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派谁北伐匈奴,秦始皇为什么取消北伐匈奴,秦始皇的宰相李斯

    很多人感到奇怪,秦始皇这样一个崇尚武力的人物,为何能够灭掉六国,将百越划进大秦的版图,却不能携灭六国之余威灭掉匈奴呢?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匈奴其实与华夏民族同根同源。他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后来这一部落的百姓来到北方草原生活,与草原上的部落相融合形

  • 秦始皇修筑直道方便了粮草运输,后世也多享其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修直道,秦始皇时代修建的直道,秦始皇给后世带来的影响

    这就是关于“秦直道”的全部记述,司马迁在交代修建这条“高速公路”的作用,仅仅是秦始皇为了旅游,那么真的就这么简单么?现代学者认为秦直道由秦林光宫(汉甘泉宫、即今淳化县北梁武帝村)起,沿子午岭主脉北行,至今定边县,然后折向东北,经今天内蒙乌审旗侧,伊金霍洛旗南红庆河旁,东胜县南的海子湾,到达黄河南岸昭

  • 王莽建国后众多汉室宗亲起兵反抗,刘秀也与众多宗室交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莽与刘秀的血缘关系,王莽刘秀31至40集,王莽赶刘秀31集莫红梅

    王莽未篡汉时,因笼络人心的需要,他对刘姓宗室可谓是极其厚待,比刘姓皇族更甚。自西汉开国至王莽当权,在这二百余年的时间里,有许多的刘姓宗室因绝嗣、削藩、因罪夺国等种种原因丧失了王族的身份。为此,到了王莽当权时,王莽为了获得刘姓宗室的支持,遂采取了“兴灭继绝”的政策,在全国遍寻沦落为平民的刘姓宗室,为他

  • 汉武帝反击匈奴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汉匈大决战(一)河南、漠南之战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骑兵进犯上谷、渔阳等地,汉武帝避实就虚,实施反击,遣卫青领兵从云中出击,北抵高阙,迂回至于陇西,夺回河套一带。汉武帝在那里设置朔方郡,并重新修缮秦时所筑边塞。同年夏,汉武帝募民十万口徙于朔方。河南之战,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为汉军建立了

  • 汉武帝两次河西之战均为大迂回作战,且是匈奴最不愿开战之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两次河西之战概述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兵河西之地,发动了第一次河西之战。此战,霍去病率一万精锐骑兵从汉帝国的陇西郡出发,一路向西北行军,越乌戾山、渡黄河,闪击匈奴遫濮部、速斩遫濮王。之后,渡狐奴水、六天转战千里,破败匈奴五个部落王国、迫降一众部落小王。而后,继续向北奔袭

  • 汉匈战争势在必行,但汉武帝连年征战致海内虚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打匈奴势在必行能够做好汉,谁也不想做孬种。汉朝从汉高帝刘邦时期开始,就一直想要摆脱被匈奴欺压的困境。然而刘邦在白登山被匈奴击败后,汉朝便开始丧失了对匈奴作战的信心。刘邦驾崩之后,冒顿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高后时,冒顿遗高后书曰:‘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原游中国。陛下独

  • 吕蒙偷袭荆州和夷陵之战对孙权而言只是战术胜利却是战略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叫吕蒙不要杀关羽,孙权周瑜吕蒙战法搭配,新三国孙权吕蒙

    这是真实的历史。而这个真实的历史,其实要比演义更离奇。而离奇的原因,就是孙权集团的两次战术胜利抵不过自己的一次战略失败。吕蒙偷袭荆州,这是第一次战术胜利;陆逊夷陵之战,这是第二次战术胜利。两次胜利基本锁定大部荆州,也把刘备势力彻底赶出荆州、赶到四川。但代价则是孙连联盟全面崩盘。这个代价,不是战术代价

  • 刘徽对《九章算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创造了割圆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九章算术》是一部现有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它总结了周、秦以来数学研究成果。即使它偏重于当时与生产、生活密切相结合的数学解题方法,没有明确的数学理论论证,只是寓理于算,但不能因此否认它的数学价值。在中国,《九章算术》被称“为算经之首,盖犹儒者之元经,医家之难素,具法之孙子”, 是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