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周至元代陕西地区的蚕桑事业非常富裕,带给百姓一定富足生活

西周至元代陕西地区的蚕桑事业非常富裕,带给百姓一定富足生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24 更新时间:2024/1/24 8:51:14

黄河流域是我国最早的蚕桑事业的重心所在。在悠长的历史时期,这里曾经不止一次地成为丝织品的有名产地,就是陕西地区的产品也是经常为人们所称道。

隋唐以后,陕西地区的蚕桑事业又是一种局面。北宋时期,关中和陕南诸地还继续得到发展。可是到了金人统治时期,关中却受到了严市的破坏,迄干元朝初期,破坏的进程仍未终止,后来虽略有挽回,仍然是难以和以前相比拟的。

这里就先由宋时说起,而且有必要叙述一下现在的陕西省在那时的行政区划。陕西省在那时是分属于四个路的。现在的共风、周至及其以西属秦凤路,武功、兴平及其以东属永兴军路。

永兴军路且辖有现在山西省的西南部和甘肃省的东北部。秦凤路除陕西省渭河流域外,大部分是在现在的甘肃省。利州路辖有现在洋县、汉中以西和四川省的广元、阎域外(音浪)中各地。京西南路的辖地主要是在现在河南省的西南部和湖北省的西北部,在现在陕西省境的只有汉江流域安康以下各县。这一隅之地,在这里就不多所涉及了。

不过,由于人事的变迁,这样的成就反而是不容易保持得住的。北宋以后,接着是金朝统治了黄河流域,以后,义接着是元朝统治了北宋的故地。陕西地区正在黄河流域,当然不会免去这样的灾难,这里,在那些说明之外,还应当再作些补充。

自金朝贵族统治集团南下至绍兴和议成立,由予连年战乱,在陕西地区进行的战事也不在少数,富平(今富平县)和尚原(在今宝鸡县西南)、饶风岭(在今西乡县东北汉江北)、仙人关(在今甘肃徽县东南宝成铁路上)等处的战役皆有关两方的情势。战争使农桑皆受影响。然而最大的影响,还在金以狩猎部落崛起一方,并迅速扩展其统治地区,直至于淮河岸上和秦岭山麓。

金朝虽据有肥沃的农业地区,却不娴于农事,而又懒于耕作,乔木丛林往往摧毁作为薪炭之用;金国统治者虽亦尝禁_止砍伐系树,并鼓励民间栽植桑苗,然行同具文,难得发挥很多的效力.不仅没有若何效力,甚至还有些副作用,当绍兴定盟以前,金国朝廷规定他们新征服的土地,以桑木多寡定丝税(《建炎以来系年要条》一一四)。

征收丝、绵、绢税的税率虽不可知,然人民的处境实是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一听见要以桑木多寡定丝税,就纷纷砍伐桑株,金朝统治者以习俗不知养蚕而乱砍桑株,汉族老百姓以不免负担赋税而砍伐桑株,致使蚕桑事业日趋萧条。

当金朝灭掉北宋时,黄河流域的人民不堪残酷的杀害,纷纷向南逃避。陕西地区正是双方疆场相连的所在,这样的情形自是在所必然。当时南迁的人口究竟有多少数目,已经难于具知,宋金两朝史册皆载有人户数字,差可互相比较。

《宋史》所载的是根据徽宗崇宁年间的册籍,已是北宋末年的数目,《金史》所载虽未标明具体年月,至少是中原局势大定之后的情况。据这两书所载,则京兆、凤翔二府和华、同、商、耀(治所在今耀县)、乾(治所在今乾县)、陇(治所在今陇县)、竕六州的户数,在北宋祟宁为八十一万六千二百四十户(《宋史》八十七《地理志》,乾州,宋时为礼州,《宋史.地理志》无户口数字),到金时只剩下了三十九万四千五百四十户(《金史》二十六《地理志》)。

金时的户口已不能算是很多,由金到元,就是这样的数目难于保持得住。元朝贵族统治者的杀害更为残酷。关中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的户数竟然还不到一万(《元史》一五九《商挺传》)。其他就可以知道了。《元史·地理志》记载有壬子年间的户口数目,可以互相比较。壬子为仁宗皇庆元年,已在金朝灭亡之后七十多年,情况还是十分凄惨。

宋、金与元的疆域区划不尽相同,《元史》所载户口数字又仅仅止于路的一级。前后各朝不能一一对照,这里只能略述其中的一部分。元时于长安及其周围各地置奉元路,奉元路所管辖的除长安、咸宁等十一县外气还有同、华、耀、乾、商五州。壬子年间这个地区共有户弃万票干九百三十五,有口二十七万一干三百九十九(《元史》六O《地理志》)。在相同的地区中,金时还有二十六万八千五百零四户。

是八分之七的人户都已辗转死亡逃匿了,如果以元朝的户数和宋崇宁时相比较,就更为明显。在这相同的地区中、宋崇宁时共有五十八万六千二百四十五户,一百五十五万零七百零二口,皇庆上距崇宁二百五十多年,户数已经减少了十七分之十六,口数也减少了六分之五。前后变迁的剧烈实堪惊人。情势如此,想要蚕桑事情保持北宋的状况,显然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并不能说在金、元的时期陕西各地就没有蚕桑事业了。金章宗泰和年间,因为水旱天灾,桑树妥损,不能养蚕,免去京兆和凤翔两府的丝绵绢税(《金史》四十七《食货志》)。如果当地蚕桑事业了无余迹,竭克有此。

在此以外,澄城尉赵规的劝课农桑,也可说明一些问题。赵规是于金世宗大定年间在澄城作县用的(乾隆《同州府志》五《名官》)。大定年间为全国的所谓盛世,是还可以发展农业的时期。赵规的努力也许能够取得一些成就,空谷足音,确是难得。

本来,澄城的蚕桑事业很久以来就是有基础的,唐人陈京撰有《县令郑公德政碑》,以历年久远,风雨浸蚀,碑文已残缺不全。隐约可以看出,这位郑县令所以令人怀有去思的缘故,正由于他在职之时,柔桑茁茂,稼禾多蕃(乾隆辛卫《同州府志》四十八《艺文》)。

澄城在蒲城以北,北魏时虽被列入缴纳麻布的地区之中,唐时却已以绵、绢作贡赋了(唐时同州贡绵绢,澄城那时正属于同州)。郑君碑文就是恰好的旁证以这样的蚕桑产地,到金时却又要待赵君来再作提倡,其间显然是经过了一番变迁的。

应该说,在蚕桑事业曾经有过发展的地区,民间有关的经验是十分丰富的,经过积年累月的长期摧残,许多经验也难免失传。不过幸而保留下来的,对于以后的恢复还是很有帮助的。元朝司农司所撰集和颁布的《农桑辑要》是在元世祖的至元十年,上距金朝的覆灭约四十年。由于金朝统治者的严重摧残,四十年来,黄河流域也还没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时而欲讲术播植之宜和蚕缥之节,自然要多费一番的功力,正如磐在给这部书作的序文中所说的,偏求古今所有农家之书,才能够撰些这部著作。不过值得珍视的是,书中还收集了民间若干经验,使得它的内容更加丰富。其中有关种桑、修莳和蚕室的一些部分,就是得之于关中各地的(《农桑辑要》三《栽桑》)。

也许是由于《农桑辑要》颁布的缘故,这一时期关中各地许多官吏都对蚕桑事业有了兴趣,因而在推广方面多少都起了作用。如元世祖至元年间岐山县令刘桢(民国《岐山县令》五《官师》)、成宗大德年间富平县令杨朝列(雍正《陕西通志》五十三《名官》)、武宗至大年间济阳县令李弘(同上)以及顺帝至正年间扶风县令辛荣(嘉庆《扶凤县志》九《名官》),都曾经获得了和相当成就,研阳当时隶于陇州,这就会使人们联想起前面提到的陇洲陨霜杀桑的事情。的确,当时陇山之下,千河沿岸是有不少的桑树的。

不过,应该注意,李弘任济门县今时为至大三年,下距陇州遭受霜灾的延祐元年,前后只有四年,这位李县令即今政绩卓著,劝导有方,也不能在三四年间就能植桑如此之多,致令一场霜灾,引起了元朝朝廷的注意,显然可见,那样多的桑树与这位李县令没有多少关系,甚至也不是在济阳县境内。如果是在济阳县境,何必李弘再在那里从事提倡劝种呢?

还有一宗事情值得注意。元朝初年,关中初告平定,商挺以宣抚副使驻于长安。当时兵火褒(xian,音显)余,人民是十分困苦的。元朝朝廷忽然下令征集京北军需布万匹,米三千石,帛三千匹,输往平凉军中,群众感到十分惊恐。

商挺却说,粮饷布帛还容易征集,可是千甲运粟,防害蚕麦,是值得忧虑的(《元史》一五九《商挺传》)。这和宋初柳开在竕州的遭遇,前后如出一辙。柳开时竕州人民只是困于转输,这时的京兆人民却还得缴纳布帛。三千匹丝织品不是一个小数目,元朝朝廷经常竭泽而渔,数目虽不小,他们还是会设法剥削的。通过这三千匹的数目,可以约略知道京兆府各县蚕桑事业的大致情况。

这些具体的记载已经可以充分说明,元朝关中的蚕桑事业还是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至于关中以北及秦岭以南,由于记载缺略,已无从稽考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朝是否存在争议不断,空白的历史记载为哪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研究学者就认为了,在出土的许多的文中中上面所雕刻的甲骨文都十分的成熟了,这其实就是一大证明,如果说夏朝甲骨文还没有形成,或者还不是那么的成熟,那么夏朝之后的商朝的文字将不复存在,甚至可以说文字不会形成得那么的快,这又是一大证明。同时更有不少专家认为,出土的文物断然不会有任何问题,毕竟,从二里头里

  • 历史上的5大奇才:姜子牙上榜,第1被誉为鬼才,至今都很神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对姜子牙的评价,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姜子牙,姜子牙在中国历史上能排第几

    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千年的时间过去,也产生了很多记载古代故事的书籍,有的内容被确切证实,也有的内容目前还没有找到可靠的依据,这也让生活在过去的人物身份,充满了神秘感。我们在民间也经常听到过一些相关传闻,后世也对这些进行了总结,就这样根据了解的奇人异事,一共统计出了五大奇才,而我们在阅读和观看《封

  • 白起恐惧的两个战神,任何一个活着,都可暴虐秦国!可惜死的太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国的白起简介,秦国大将白起的一生,白起死后秦国主将是谁

    [var1][var1]魏无忌很多人都知道,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中最厉害的一位。他的知名之战就是窃符救赵,当时赵国在长平之战损失巨大,国内人口急剧下降,秦国攻打赵国,是魏无忌带领10万魏军,把秦国击败,给嚣张的秦国当头棒喝,从此魏无忌名气大增。魏无忌不是一般的人,他不仅带兵击败了秦国,还击败了秦国两

  • 被分尸割舌:王莽最后的下场,比吴起、商鞅、项羽更悲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项羽vs吴起,商鞅评价吴起,王莽怎么被杀的

    [var1]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名人的死法很惨,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起、商鞅,秦汉时期的项羽等,但相比较起来,王莽的这个死法,却是最悲惨的。[var1]吴起的死法:吴起一生坎坷,从卫国辗转来到鲁国、魏国和楚国。到了楚国,吴起遇到勉强称得上明主的楚悼王。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迅速使楚国强大起来。但

  • “大义灭亲”方能统一:秦国和赵国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血缘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国如果灭了秦国,秦国赵国,历史上的赵国和秦国的关系

    [var1][var1]但有意思的是,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和赵国可能是血缘关系最近的两个诸侯国,秦国灭亡赵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大义灭亲”。那么秦国和赵国之间究竟有怎样血缘关系呢?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天下大乱。周武王应天顺人,起兵伐纣,史称“周武革命”。不过成汤江山六百年,还有愚忠之士为纣王激烈抵抗

  • 韩赵魏三家分晋,为何不叫三国分晋?三家是如何瓜分晋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赵魏怎么分为晋国,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被瓜分后晋王去哪了

    [var1]而且在晋国卿大夫家族中并不是只有韩、赵、魏三家,除三家之外,还有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一共十一个把持军政的世家大族,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掌晋国的军政大事,这种执政方式是晋国独有的“三军六卿制”,执政的卿大夫家族首领合称为“晋国六卿”。这些世卿家族

  • 日本战国最后一位公主,其住所成为军事驻地,却成功躲过美军轰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公主,日本公主住所,日本战国时最后一位公主

    不管什么大战,攻城拔寨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时期日本防御堡垒的修建开始走入正轨,进入筑城高峰期,那些日本历史上声名赫赫的战国人物开始和一座座巨大的城堡相连:织田信长有名古屋城、丰臣秀吉有大阪城、德川家康在京都有二条城、今天日本天皇的“皇居”,则是当年的江户城。地处兵库县交通要冲的姬路城,是现今日本保存

  • 为何抗日剧重的暗杀多在六国饭店?军统最完美最有意义的一次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抗日战争军统暗杀了多少日本将军,军统谍战片暗杀名单,军统暗杀日本人电视剧

    六国饭店是《邪不压正》中的重要场景,朱潜龙、根本一郎、蓝青峰、交际花唐凤仪、享德勒围在一起喝酒,讨论为什么根本一郎的印会出现在了朱潜龙小情人唐凤仪的屁股上,而旁边的服务生正是意欲报仇的李天然。事实上,历史上的六国饭店正是这样的一个生动的地方,类似刀光剑影的酒局天天都在上演,间谍、军阀、刺客……说不

  • 宋氏三姐妹本该姓“韩”,因为什么其父改成姓“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氏三姐妹姓韩,宋氏三姐妹为什么姓宋,关于宋氏的历史资料

    宋嘉树惊讶地看着店门口站着的两位年轻人。他们一副黄皮肤黑眼睛的东亚人面容,脑后拖着长辫,显然大清子民;却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不像是滞留美国的华侨华工。宋嘉树脑筋转了几转,还是想不出波士顿怎么会有如此人物。温秉忠和牛尚周,这两位17岁的青年留学生同样疑惑而好奇地打量着丝茶店里的同龄人。之前他们来过这

  • 陈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先伐齐国后又展开北伐,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朝为什么要北伐,北周伐齐,齐欲伐魏的道理

    陈朝建立之后,陈武帝多次遣使请北周将陈昌及陈顼放还,北周都是许而不遣。陈武帝崩逝后,陈文帝即位,北周遣还陈昌,想以此引发陈朝的内争,最终以陈昌之死而终,直到天嘉三年陈朝与北周关系修好的情况下,陈项才得以返国。[var1]一、陈宣帝时期的伐齐战争陈朝皇室势力单薄,陈文帝时诸子都年幼,只有其弟陈顼可助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