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军不发无奈何”,逼死杨贵妃的“六军”,到底是什么来头?

“六军不发无奈何”,逼死杨贵妃的“六军”,到底是什么来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844 更新时间:2024/2/6 8:02:51

说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想必许多人都不陌生,然而这段爱情故事却也不那么光鲜。贵妃杨玉环原本是寿王李瑁的王妃,也就是玄宗皇帝李隆基的儿媳妇。但受制于人伦礼法玄宗皇帝并不敢直接将杨玉环带入宫廷,而是下令让她出家当道士,道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年),玄宗皇帝给儿子另立了一个王妃,之后便将杨玉环召入了后宫。有史料记载,玄宗曾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

从此之后,便有了“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极尽宠幸。在日渐荒废朝政之后,“安史之乱”爆发了。天宝十五年(756年7月15日),唐玄宗一行人在禁军的保护下行至马嵬坡,“六军”将士发动了著名的马嵬驿之变。这“六军”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何敢逼皇帝赐死贵妃?想要搞清楚这所谓的“六军”,还得从唐朝的禁军制度说起。唐代禁军制度相当复杂,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二衙﹐其中南衙禁军主要负责仪仗和相对次要的宫城南面的守卫工作。

真正重要且意义重大的,其实是北衙禁军。北衙禁军在唐朝诞生的过程中意义重大,它是由当年太原的“元从军人”及其子孙充任的,是唐朝皇帝最为重视的亲卫部队。无论是守卫更加重要的宫城北门,还是陪同皇帝游猎,都在北衙禁军的业务范围之内。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抢来的皇位,于是他在贞观十二年(638)﹐特别在玄武门设立了左右屯营﹐号称“飞骑”。这支被李世民视作心头肉的禁军人员,自然必须是根正苗红的“元从禁军”子弟。

后来为了适应皇帝出行的安保需要,李世民特地从飞骑中精选100名武艺高强之人,号称“百骑”。这支一百人的小部队在武则天时期,被扩充为一千人的编制,改称“千骑”。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在不扩编的基础上改成“万骑”。在后来消灭太平公主的政变中,李隆基正是凭借这支“万骑”成功的,自然将其视作心头肉。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玄宗把“万骑”从左右羽林军中分出﹐另设一支禁军,赐名“左右龙武军”。

在保护唐玄宗逃亡四川时,护驾的正是这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一共是“四军”。不是说“六军不发无奈何”吗?还有两军呢?事实上,马嵬驿兵变发生时,护驾的禁军编制有且只有这四支。至德二载(757年),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即位,是为唐肃宗。由于未得玄宗主动禅位,所以当时肃宗的身边是没有禁军的,于是他便从跟随自己到灵武的官员子弟中挑选组建了一支效忠自己的禁军——左右神武军。

由于白居易是出生在“安史之乱”结束后,《长恨歌》更是创作于元和元年(806年),距离马嵬坡之变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所以作者索性将左右神武军和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合称为“六军”。但如果真的要细究历史的话,这一句其实应该改为“四军不发无奈何”,只是诗歌创作并不需要一丝不苟的严谨。

更多文章

  •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负主要责任的应该是士族还是寒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五胡八王,士族和寒门

    在中华民族浩浩荡荡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历经了多次的改朝换代,大大小小的政权不断更迭。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之后,以司马懿为首的司马政权得以建立西晋王朝,然而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统一仅仅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昙花一现。公元291年,晋惠帝皇后贾南风乱权干政,一场持续了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拉开序幕。一、士族

  • 唐朝的战力不输于元、清,为何面对吐蕃,却打得如此艰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对吐蕃的几次大败,唐朝打得过吐蕃吗,吐蕃为什么能与唐朝抗衡

    唐朝的鼎盛时期,其实正是吐蕃国发展的鼎盛时期,雪域高原上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吐蕃王朝大一统的时代。这个时候的吐蕃王朝具备了同唐、回屹对抗的实力。但是唐朝的初期吐蕃的实力还没有达到统治整个雪域高原的实力,因为还有一个鲜卑人吐谷浑创建的政权,横在突厥和大唐之间。突厥也是向大唐递交了友好的国书,并迎娶了文成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佛教的发展,是如何达到高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晋南北朝的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重视佛教

    不论是哪个文明,自古以来皆有神话。神话跟统治权,本是密不可分。而随着第一阶段的神王体系崩溃,宗教信仰才会随之诞生。说得更准确一些,当人们确实体会到现实(王)与超现实(神)的区别后,文明将会出现两个以上的统治者。大汉天威,是一个建筑在“真命天子论”上的王朝。而东汉三国两百年,逐渐在演绎着人人可能是天子

  • 李白最深情的一首诗,居然是写给这个骗子的,小学生背得滚瓜烂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写给妻子的离别诗,李白写给三年级学生的诗,李白最长又最难背的诗

    在世人眼中,李白是鼎鼎大名的诗人,而李白自己最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剑术”,而非“文才”,就连他向别人的自我介绍中,都特别强调“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关于这一点,《新唐书·文苑传》中有证明,说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李白自幼就有一种侠客情结,25岁时便开始仗剑走天涯,据李长之的《李白传》记

  • 唐朝一位美貌才女,被父亲送入道观修行,导致她被乱棒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四大才女杀两人,唐朝豪放才女图片,唐朝才女鱼玄机完整版

    李冶从小就长得天生丽质,而且很有才华,后来她之所以去道观,主要还是因为父亲的思想,李冶六岁时写下了一首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一看到这句诗,就把她送入道观里,原因是这首诗里的“架却”跟“嫁却”同音,以后对她的出嫁定然不祥,而且这首诗也体现出六岁一个女孩子,心中紊乱的情愫,父亲思来想去,这孩子

  • 隋朝灭亡当真杨广的错?其实根本原因在杨坚,房玄龄早就看透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朝只有杨坚和杨广吗,隋朝杨坚杨广的下场,杨坚 杨广

    “替罪羊”不是一个好词,但是在历史上被这么冤枉的人也不少,例如我们的“炀帝”杨广。现在提起杨广的历史,无一不是“好战欺民,昏庸无度”的评价,甚至绝大部分的人认为,隋朝之所以覆灭,基本就是因为有杨广这个祸害,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房玄龄一言道出根本,不在杨广,在杨坚。晚年多疑杨坚出生于公元前541年,在

  • 隋朝二世而亡,是因为隋文帝废了杨勇而错选了杨广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再来分析一下问题的主角杨勇。作为最开始的太子,杨勇并没有积极地建功立业,为自己接任大统做着准备,而是在太子之位就迷失了自我,以为自己已经高枕无忧。做事开始不计行为后果,任性妄为。身在太子之位,竟然逾越礼制接受百官朝见,足见杨勇作为大统继任者的心智不全。杨勇作为太子,明知隋文帝喜好节俭,竟逆皇命而为之

  • 武则天“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墓被发现,考古专家看后心都凉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上官 婉儿,唐朝女皇武则天的墓,武则天与上官婉儿故事

    近年来,随着上官婉儿的墓穴被找到,被研究,考古专家揭秘说,上官婉儿的墓志铭明确的记载着:上官婉儿曾先后嫁给唐高宗和唐中宗两位父子皇帝,这都是历史上所不曾记载的,她的经历堪比武则天。而且,墓志文中也没有提到武则天,大家都知道上官婉儿是在武则天时期才发挥才能的,史书上记载倒是挺多,为什么墓志铭中却有意回

  • 《奉天靖难记》对朱棣形象的塑造:仿照唐太宗,为自己正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奉天靖难成功,朱棣靖难路线图,朱棣靖难成功后都杀了哪些人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曾经出现过多达四百位左右的皇帝。虽然这些皇帝性格不一,政策不一,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环境也都各不相同,但如果细细探究他们的所作所为,我们却能够发现他们不少人之间所存在的不少相似之处,而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便因为自己曾经的造反行为,彼此之间建立起了诸多联系。即便从时代上来看,这

  • 唐朝的御史台制度,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御史台官职一览表,唐朝官媒制度,唐朝实行什么制度

    唐朝作为古代监察制度的成熟期和强化期,形成了从制度架构到官吏选任,比较全面完备的的监督体系,从建立监察权的制度设计目的上来看,是为了保证在监察机构在审慎用权、约束权力的基础之上使监督效能最大化,在保障监察部门独立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那么,唐朝的御史台制度,又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