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朝之殇:一个被文人摧毁的大一统帝国

晋朝之殇:一个被文人摧毁的大一统帝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99 更新时间:2024/2/9 10:24:30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英雄豪杰辈出,但却一直没能有人抚平所有的战乱一统天下。经过三国鼎立之后,司马家灭掉了蜀国与吴国,篡了魏国的皇位,建立了西晋王朝。历经几十年的战乱之后,中原大地终于迎来了新的大一统局面。

公元25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公元317年西晋灭亡。

西晋这个统一的大王朝仅仅存在了五十余年。北方大地五胡乱华,烽烟不断,司马氏的皇族们只能逃到南方建立新的政权,这就是东晋,随着司马氏皇族迁往南方的还有大量的门阀贵族以及平民百姓,史称永嘉南渡。

细看魏晋时期的历史,很多人认为西晋之所以这么快就灭亡,读书人难辞其咎,这话不是没有道理,若是当时的读书人能有所作为,或许西晋不会那么快灭亡。

一、西晋读书人多为门阀士族子弟,缺乏上进心

1、九品中正制使得士族门阀子弟轻易获取官职

身逢乱世,读书人应该肩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反观西晋时期的却没有这么做,读书人过的很是潇洒,完全不用理会乱世中的苦难。

魏晋时期朝廷选官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这是一种依靠推荐来推行的选官制度,到了西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早就成为了门阀士族阶级扩大自己势力的手段。

寒门子弟即便是满腹经纶也无法进入朝中做官,而士族门阀中的子弟不学无术却可以因为朝中有人而被推荐做官。所有才会出现《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中记载的那样:“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2、士族子弟毫无上进心

西晋时期门阀士族集团势力很是强大,就连皇帝都得礼让三分。门阀士族集团的子弟们因为生活优渥享受着大量的社会资源,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掌握在他们手中。

穷苦人家的孩子哪里有机会读书呀。原本这些贵族子弟应该好好读书,进入朝廷之后报效国家。

可惜,九品中正制的存在使得这些贵族子弟没了什么上进心,反正读书与否都能通过这一制度去做官。能否做高官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出身。

不勤奋努力读书的贵族子弟哪里能承担相应的责任,任由国家乱象丛生他们也不愿意或者说是没有能力去治理。门阀士族势力庞大,若是他们当中能出现一些有出息的人才,利用自身家族的优势,或许真的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拯救国家于危亡。

二、西晋时期道学、佛学盛行,儒学影响力下降

1、西晋时期儒学地位下降

西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正统思想。相比于道学与佛学而言,儒学更加适合封建社会加强统治。儒学强调忠君爱国,强调读书人应该用所学的知识为君王、国家效命,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但是在西晋时期,儒学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下降了很多。尤其是忠君思想极为淡薄。

士族门阀制度的盘根错节即便是改朝换代这些大贵族也难以被撼动,所有无论是魏国变成了西晋,抑或是哪个皇族中人做了皇帝,对于门阀士族中的读书人来说都是无所谓的。

因为无论是谁做皇帝他们都有官做,他们都能享受荣华富贵。所以他们根本不愿意卷入这些是是非非。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记载,当时读书人对于皇帝的态度是:“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对于皇帝的态度跟看路人差不多,说实话这样的心态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中实属罕见。

2、西晋时期玄学兴起

与儒学被冷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道学与佛学的盛行。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先秦时期已然存在。

但是佛教是在东汉后期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在中国迅速发展。无论是道教与佛教都以避世的内容居多。尤其是在当时读书人将道教学说与儒家学说相融合,形成了盛行一时的玄学。

《晋书》中记载当时的玄学核心内容是“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这明摆着就是让读书人不要有所作为。西晋建立之后内部矛盾不断,司马炎又不是什么能力超强圣君明主,此时如果读书人再强调无为,这样的国家能不出乱子吗?

佛学的融入更使得当时的不少读书人产生了“贵无”的思想。鲍敬言等人更是提出了无君论的思想。眼中无君,心中无为,这样的读书人对当时的乱世自然不会做出任何贡献。

3、读书人避世情绪高涨,没有作为

说起魏晋时期的读书人大家会想到什么?魏晋风流、竹林七贤。没错,不论是因为逃避乱世还是受了玄学的影响。

当时的读书人就是给人一种避世、潇洒不羁,不受礼教束缚的感觉。不少人给当时的读书人脸上贴金,将他们看成是不与乱世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贤达之人。

实际上就是不思进取的表现,西晋时期在文人当中特别流行五石散,这是一种类似于毒品的东西,服用之后会使人甚至错乱,而且当时的不少文人特别喜欢饮酒。在五石散和酒精的作用下,这些文人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好像都不稀奇。

最典型的就是竹林七贤中的刘伶,特别能喝酒,整日醉醺醺的,喝醉酒之后就脱光了衣服见客。

另外一个特别能喝酒的是阮贤,他喝酒的时候不喜欢用杯子而是用盆,喝酒的时候还会模仿猪的样子,可谓是丑态百出。

《晋书·阮贤传》中记载,当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竟然认为阮贤“贞索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必绝于时”。怎么看山涛都是在睁眼说瞎话。

好在晋武帝司马炎认为他喝酒误事,没有重用他。竹林七贤中的王戎极为吝啬,品行也不好。但人家出身于琅琊王氏,有着显赫的门阀士族做后盾,即便是改朝换代也可以做高官。

魏晋时期更是在读书人中流行阴柔风,一个个大老爷们如弱柳扶风一般,不以为耻反以为美。这样一群生活、品行极为糜烂,丝毫不关心国家兴亡的读书人,若是进入仕途真的能安邦定国吗?

就在西晋的读书人沉浸在自己的无欲无求当中时,西晋的朝堂又是什么情况呢?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前期还不错,能够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使得国家能够休养生息。但是后期却开始荒废朝政,沉浸在后宫美色当中。更重要的是司马炎昏招迭出,直接把西晋送上了不归路。

司马炎在建立西晋之后大肆封王,将司马氏皇族分封为藩王,这可是大忌,当年西汉时期闹出的七国之乱就是因为汉朝分封诸侯王惹出的乱子。司马炎根本没有吸取教训。司马氏皇族们封王之后还握有兵权。很快便动了造反的心思。于是爆发了“八王之乱”。

更要命的是司马炎选了一个弱智的儿子司马衷做接班人,这样的皇帝怎么能对抗的了虎视眈眈的诸侯王呀。

西晋在八王之乱的铁蹄下很快又是烽烟四起,北方少数民族开始南下,史称五胡乱华。很快西晋便在连年兵战之中灭亡。

司马炎虽然是开国之君,但并不是雄才伟略之人,若是在他昏招频出的时候有几个读书人站在他身边,以史为镜,劝说司马炎不要乱出昏招,或许西晋王朝还有救。

三、西晋读书人奢靡成风

1、西晋贵族之间流行斗富

西晋读书人多来自门阀士族,家族几代积攒的财富以及皇帝的赏赐使得西晋的读书人奢靡成风,整日过着奢靡浪费的生活。

读书人之间竟然以斗富为乐,最有名的应该就是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的故事了,王恺用麦芽糖刷锅,石崇便用蜡当做柴火烧,王恺用紫色的绸布做了四十里的帷帐,石崇便用更名贵的彩段铺路,足足铺了五十里地,就这样,王恺始终在斗富这件事上输给石崇。

除了这两位以外,其他读书人奢靡之事也是不胜枚举,比如西晋的高官王济因为喜欢马匹,所以便马场当中铺满了钱币。他甚至用人奶来喂养小猪仔,据说这样做出来的烤乳猪会特别好吃。

2、西晋灭亡,读书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些门阀士族用来挥霍奢侈的钱财都是从百姓身上搜刮而来的,最终只能使得西晋王朝尽失民心。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很多人喜欢用风骨二字来形容古代的读书人,文人风骨应该是硬气的,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辅佐君王治国安邦,遵守礼节,教化世人。而不是逃避责任一味的享受甚至是“摆烂”,所以西晋灭亡,读书人真的要负很大的责任。

参考资料:

1、《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

2、《日知录》

3、《晋书·阮贤传》

更多文章

  • 杨贵妃的真正死因被揭晓,学者:死法太惨,史书都不敢正面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儿媳变妃嫔杨玉环出生于开元七年,高祖父曾在隋朝担任礼部尚书,父亲也曾担任过蜀州司户,虽然算不上什么大家族,但也远高于普通门户,所以她也算是出身名门的千金小姐。高门世家的教育造就了杨玉环优雅博学的气质谈吐,再加上她本身能歌善舞,而且容貌倾国倾城,很快就在一次宴会上令寿王一见倾心,成为了地位崇高的王

  • 武则天退位时群臣欢呼,只有一人低头痛哭,一年后没哭的人全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退位后的结果,武则天被逼退位电视剧,为何狄仁杰一死武则天就被逼退位

    武则天我们都知道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她的下场并不好。武则天八十多岁的时候,她的儿子联合其他大臣发动了一场政变,史称神龙政变,把武则天从皇位上赶了下去,政变成功之后,朝堂中的其他大臣都是欢呼雀跃,认为天下重新归于李氏家族,但只有一个人痛哭失声,这个人叫做姚崇。不过令

  • 杨玉环容貌修复,复原图撞脸女星,得到唐玄宗宠爱,可不是因为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玉环和唐玄宗图片,杨玉环三姐妹容貌3d复原图,杨玉环美貌复原图片

    封建王朝来到唐王朝时期,曾经出现过两个高潮,第1个高潮自然是贞观之治,这是发展趋势最好的时代,第2个高潮就是开元盛世,这是唐朝综合国力发展到顶峰的时代。这一时期,老百姓几乎都能过上不饿的日子,甚至连粮食都开始大量用于酿酒,是史书中最称道的极乐时代。当然了,按照古人的传统,最美好的时代,自然有最美好的

  • 李隆基能够强娶儿媳杨玉环,唐朝风气能有多开放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隆基和杨玉环有共同的孩子吗,李隆基和杨玉环视频,李隆基与杨玉环情史

    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脍炙人口,被白居易、李白等诗人写进诗歌中传为佳话,虽然这段爱情最后在杨玉环马嵬坡被赐死而成为一场悲剧,但是我们一直相信李隆基最爱的是杨玉环。然而60岁的李隆基爱上22岁的杨玉环,不仅是一段忘年恋,还是一段禁忌之恋。因为杨玉环是李隆基儿子李瑁的王妃,还是李隆基宠妃武惠妃

  • 隋炀帝表面光鲜,其实是最穷的皇帝,为何这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史上最穷皇帝,隋炀帝的历史评价,隋炀帝怎么当上皇帝的

    隋炀帝表面光鲜,其实是最穷的皇帝,为何这么说?隋炀帝是一个好大喜功的荒唐皇帝。他从登上帝位那天起,就不惜动用数十万、上百万的民工,修建大量的土木工程。其中有些工程如运河的开凿、长城的修筑、道路的整治等,虽然对于巩固国防和发展经济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更多的工程却是为了自己享乐生活的需要。这些工程

  • 隋炀帝巡狩:穷奢极侈是表象,巩固隋朝政权才是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与隋文帝在位期间实行的开皇之治带给隋朝的繁荣鼎盛不同,隋炀帝在位期间,不顾经济与粮食的困难,修建洛阳城、兴建运河、四处巡游,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自己过着穷奢极侈生活的同时,给人们带来的沉重的负担,进而造成了隋朝由盛转衰的趋势。尽管后期曾改革官职,创立科举,但依旧无法避免起义国灭。那么隋炀帝这样的做

  • 李世民的六位猛将,在他的手中用的相当好,帮助他成就了一番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四大猛将,隋唐英雄第三部李世民,李世民的二十四功臣排名

    一个国家的根本就是人民,人民过得不幸福快乐,自然这个国家就不会繁荣昌盛下去。于是,就在各地爆发出了起义活动,试图推倒隋朝的统治。这个时候,李渊和他的儿子们就是起义军当中的领导者。他们能征善战,最终推翻了隋朝的暴政。并且建立了唐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面极其繁荣的朝代。在李渊的众多儿子当中,其中最优秀的也

  • 李世民临终之前留下两位大臣,力保大唐江山,却被武则天残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死时武则天说了哪8个字,武则天秘史李世民吻戏,李世民武则天杨玉环的关系

    在李世民晚年,关于“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等一系列颇具忌讳的言论可是让他心里甚为沉重,作为大唐帝国的开创者,李世民明白大唐帝国有如今之鼎盛是非常不容易的,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天子,李世民更是一位意志坚定之人,他知道,此时的大唐帝国已经不惧怕任何外部势力,但内部的颠覆则很有可能让大唐这艘大船倾覆。

  • 一生只留下2首诗,仅一首击败李白和杜甫,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白最著名的三首诗,杜甫与李白最出名的诗,谁在唐朝留下两首诗却能压过李白

    (唐朝景象)在众多的诗人之中,李白和杜甫最具有代表性,可以说这两位被合称为“大李杜”的大诗人所著作的作品概括了整个唐朝也不为过。他们的作品被现代的教育家收录在教学课本之中,就算是几岁的孩童也能背上几首。但是在唐朝有这样一个诗人,他并不出名。在经过历史的洗礼之后,他唯一留下的两首诗却击败了李白和杜甫,

  • 被李隆基独宠15年的杨贵妃,为什么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贵妃死了后李隆基活了多少年,杨贵妃和李隆基有哪些关系,李隆基和杨贵妃关系

    作为李隆基最得宠的爱妃杨玉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热衷于讨论的一个话题。在成为李隆基的爱妃之前,她曾是李隆基儿子李瑁的妻子。杨玉环和李瑁可谓是一见钟情,在李瑁生母武惠妃的要求下,李隆基最终册封杨玉环为寿王妃。在婚后,李瑁和杨玉环的感情非常要好。之后,李隆基最喜爱的武惠妃早早逝世,李隆基变的郁郁寡欢起来。